第48章 研墨被救 2
“嗯,是有别的原因,以后我给你说。咱们下山吧,不早了。”二叔说着,站起身,和林子涵等人相互搀扶着往山下走去。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时候,林子涵他们一行人十分小心,不时地拽着旁边的树枝或藤蔓,一步一停地慢慢下到了山下,终于松了口气。他们回头往山上望去,只见峰峦在云雾缭绕中,此出彼没,显得变化莫测,很是神秘。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更是壮观奇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山下,他们才体会到了苏轼的这句诗的真情实感了。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怪不得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并成为隐士和高僧名道的依托,原来,奥妙就在庐山之中啊。”文韵坐在马车上,看着庐山,忍不住感慨。
“那是。所以,有人说,庐山的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林子涵笑着说。
“韵儿,林先生,已经中午了,咱们到前边饭庄先吃饭吧?”二叔在前边马车上冲着文韵和林子涵他们喊。
“好。”林子涵和文韵答应着,怕二叔听不见,又给二叔做了个同意的手势。
“得儿——驾——”马车夫扯着嗓子吆喝着,向前边的饭庄驾去。
林子涵他们在草庐饭庄门口停下,大家下了车,进了饭庄。草庐饭庄是个很普通的小饭庄,但里边环境很好,很干净。店老板见他们进来,很热情地过来招呼。林子涵他们问饭店有什么特色菜,老板说,这个饭店的特色菜是一茶三石。
“一茶三石?”文韵有些好奇。
“韵,一茶三石就是庐山云雾茶、庐山石鸡、庐山石鱼、庐山石耳。”林子涵解释说。
“哦?是做法奇特?还是这些东西本身奇特?”
“都有。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被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仔细品尝,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它的味道,类似龙井,却比龙井更加醇厚。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如果长期饮用,能延年益寿呢。”
“我还没喝过,等会咱们要来尝尝。”文韵笑着说。
“这个自然,一会把那三石也点来。”林子涵说,“那些,都很好吃的。”
“哦?老哥你吃过?”
“没,听别人说的。”林子涵笑着说,“听说,庐山石鸡,是一种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因肉质鲜嫩,肥美如鸡而得名。这种青蛙,体大,肉肥,一般体重在三、四两左右,大的重约一斤左右。”
“这么大?一般的可能就二、三两左右吧?”
“是啊。”
“估计是做的方法特别,听说青蛙的肉一般都很鲜美的。”
“这个不知道,北方人一般不吃青蛙的。”
“我们家乡那一带也很少吃的。”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俗,这也很正常。”林子涵笑着说,“三石中的庐山石鱼,很特别。”
“怎么特别?”
“庐山石鱼,体色透明,没鳞,特别小,一般在三、四十毫米左右,同锈花针长短差不多,就是长上七至八年,长短也不超过一寸。庐山石鱼因长年生活在庐山泉与瀑布的岩石缝里,因此称石鱼。石鱼的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很有名的。石鱼不论炒、烩、炖、泡都可以,营养成分丰富,尤其是产妇难得的滋补品。等咱们走的时候,买一些带回去。”林子涵微笑地看着
“老哥……”见林子涵这样说,文韵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三石中还有一种是庐山石耳。庐山石耳是一种野生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的植物,由于它形状扁平如人的耳朵,又附着在岩上生长,所以称为石耳。石耳的营养价值很高,是滋阴润肺好补品。”林子涵说着,已经把点好的菜单递给了饭店老板。
二叔见林子涵已经点了菜,就准备去付帐,林子涵笑着说:“二叔,这顿饭我请,等到了您那里,我把小墨子交给您后,您再请我。小墨子跟着我这么多年,说实话,我也舍不得啊。这次,就当是我给小墨子饯行。”
见林子涵这样说,二叔也不再谦让,只对林子涵说:“我和您一起到我哥那里吧。”
林子涵笑着点了点头,俩人都微笑地看着文韵。
文柳村是赣西一个偏僻的小村,民风很淳朴。村子里读书人很少,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都免不了要文韵的父亲帮忙。文韵的父亲是个很和气的人,也不推辞,去帮忙了,还给办事的人家带上一份礼品。因此,文韵家虽然说是书香门第,但在村子的威望很高。
文韵的父母接到林子涵的信,得知林子涵要和文韵一起回来看望他们,心里既高兴、又忐忑不安。自从文韵跟着阿成到陕西老姨去了之后,这么长时间只见书信,没见闺女本人,他们非常想。可是,文韵这次回来是和林子涵一起的,林子涵到底是怎样呢?阿成上次来的时候,向他们提了林子涵和文韵的事,说林子涵是个教书先生,人很不错,家底也很殷实,他和文韵很能说得来话。可是,林子涵毕竟有夫人啊。文韵还是闺女家,总不能一过门就给林家做小吧?况且,文韵自小在家里娇生惯养,到林家也不知道能适应不?还有,这个林子涵是不是如阿成所说的那样好呢?万一不是,那不是把闺女给坑了?
俩老人在家里等着、盼着、思忖着,不时地打发文韵的弟弟到村口去看。可是,等了半个月,还不见林子涵和文韵他们回来。他们不由得焦急起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柳村的人见文韵的父母打发文韵的小弟弟文豪到村口张望,就问文豪有什么事。文豪说,姐姐在外边教书,放假了,要回来看望父母。村子里的人都很高兴,说,回来了言一声,我们有事要问呢。
林子涵他们在路上马不停蹄地赶着,又过了两天,才到了文柳村。
文韵家的大门敞开着,可是,院子里却没有人。
二叔让管家和车夫在门外等着,他和文韵、林子涵、研墨径直走进了院子。
“哥,嫂子,在屋不?”二叔冲着屋子里喊。
“哎,来了。”文韵的母亲一边答应着,一边掀开竹帘子,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哟,她二叔来了?快,大家屋子里坐。”
“嫂子,在屋里忙什么呢?”二叔一边往堂屋里进,一边和文韵的母亲寒暄着。
“也没忙什么。文豪的课本找不到了,我帮他找呢。这孩子,刚才还在,怎么一转眼就看不见了?”
“妈——”文韵看见母亲,顾不得说话,丢下手里的东西,一下子扑在了母亲的怀里,哭了起来。
“韵儿,你可把妈想坏了。”文韵的母亲一边轻轻拍着文韵,一边用衣袖给文韵擦泪,“你怎么和你二叔在一起?”
“二叔去洛阳送货,我们在洛阳遇见的。”文韵说着,看着林子涵,羞涩地说,“妈,他就是林先生。”
“林先生?”文韵的母亲仔细打量着林子涵,点了点头,微笑着说,“路上走着还好吧?来,快坐下先歇一会儿。”
林子涵笑着说:“伯母,没事。”说着,接过文韵母亲递过来的凳子,坐下了。
文韵的母亲看着林子涵,很和蔼地问:“你是和韵儿在一起教书的林先生吧?”
林子涵笑着点了点头,说:“伯母,我是林子涵,是和文韵一起在学堂里教书的。”
见林子涵温尔文雅的样子,文韵的母亲很高兴,笑着说:“好,好。她二叔,你们先到堂屋里坐,我出去找找让文豪,让他把韵儿她爹喊回来。”
文韵的母亲说着,对大家笑了笑,出去了。文韵见母亲出去了,就提了茶壶在白瓷盖碗里给林子涵他们沏茶水。林子涵见文韵在碗里放的茶叶外形紧结秀丽,颜色碧中微露黛绿,表面还覆盖一层细软的白绒毫,很是惊奇。文韵也不说话,只轻轻地对着林子涵他们笑了笑,沏了水,把茶碗放在他们身边的茶几上。然后,把茶叶递给林子涵,说:“老哥,你看看这个是什么茶?”
林子涵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觉得外形的螺旋状有些像碧螺春,可是,颜色却比碧螺春稍微重一些。他迟疑了一下,摇了摇头,笑着说:“如果不是碧螺春,那我就看不出来了。”
“韵儿,你就别难为林先生了。这种茶很稀少,不是本地人,一般是看不出来的。”二叔打开碗上的盖子,轻轻地了呷了一口,说,“这是汤湖镇的狗牯脑,产量极少,历来被当作贡品,专门供帝王享用的。”
“哦?”听二叔这么一说,林子涵也打开了碗盖,只见茶水清澄之中略呈金黄,莹润生辉。他泯了一口,只觉得茶水清凉芳醇、香沁肺腑,甘味经久不去,不由得赞叹,“好茶!”
“这种茶是清嘉庆年间汤湖的木商梁为镒发现的。据说,当时梁为镒水运一批木材到南京销售,突遇洪水,木材全部冲失。梁为镒陷入了困境,流落在南京。恰巧,遇到了杨****,梁为镒就被杨****收留,俩人结为夫妇。杨氏精于制茶,随后,梁为镒偕杨氏返回故乡,并带回了一些茶叶种籽,在当地的狗牯脑山上,开垦小面积茶园种植,自制茶叶,人们称他们制的茶叶为狗牯脑茶。由于这种茶叶制作精巧,色、香、味超群,深受到人们喜爱,并且有了名气,成了贡茶。”二叔说着,笑了笑,“这种茶,因为量少,价钱极高,视为珍品呢。”
“这么名贵的茶,那我得喝完了。”林子涵半开玩笑地说。
“喝吧,我那里还有一些,过几天我给你送过来。”二叔说。
“二叔,我家这个也是你送的?”
“是啊,上次我路过这里,听你妈说你爹不想吃饭,就给你爹留了一些。”二叔说,“这种茶能消食去腻,益肝利肾,喝了对身体很有益处的。”
“二叔,咱们路过庐山时,我饭店老板听说云雾茶也是贡茶,可是,为什么咱江西的本地人却很少喝?”
“这个嘛,说起来话长。咱江西这个地方,名山大川多,很适合出名茶。例如,庐山云雾、狗牯脑、井冈翠绿等,都是很有名的汞茶。可是,你也发现了,咱江西人却很少喝本地茶,喝铁观音和普洱茶的人很多,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咱江西人太封闭保守,不善于推销咱自己的茶叶。”二叔感叹着说,“过去有句俗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好东西得想办法让人知道、认可啊。咱江西处在吴头楚尾的地带,临江不沿海,在某种程度上,很有封闭、保守、自满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呢。”
“原来地域对观念影响这么大啊。”
“是的。有人把咱江西人的性格中的不足归纳成三点:盆地心态、边缘感觉、自恋情结。”二叔笑着说。
“什么意思?”
“盆地心态,就是封闭、保守、孤立、窝里斗;边缘感觉,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恋情结,是自满自足,陶醉于自己的小天地里。”二叔说着,笑了起来。
“谁这么有才?把咱江西人说得这么不堪?”文韵咯咯地笑着说。
林子涵他们在文韵家的堂屋里坐着,忽然听见院子里有小孩子说话的声音,他们从门口朝院子里看,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儿手里拿了着根长竹竿,正往墙边靠呢。
“文豪,快进来。”文韵走到门口对着院子里的小男孩子喊。
“咦?姐,你回来了?”文豪听见喊声,一回头,看见文韵站在堂屋门口冲他笑,就高兴地跑了过去,“姐,我刚才还到村口去接你呢。你从哪条路上回来的?我怎么没看见你呢?”
“我和咱二叔从村子后边的路上回来的。文豪,你见咱妈没?”
“没。妈不在家?她去哪里了?”文豪问。
“妈说出去找你,让你去私塾里喊爹爹回来的。”文韵笑着说。
“好叻,那我去了。”文豪说着,飞快地跑出去了。
文韵看着文豪欢快的样子,不由得笑了。
“二弟,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文韵正向门外看着,忽然听见爹爹在门外大老远的说话声,就快步走到大门口迎了出去。
“爹爹——”文韵呼唤着,跑过去高兴地拉住了父亲的手。
文韵的母亲在后边挪动着小脚,正急急地往这边赶,看见文韵父女相见的开心样子,笑了。
“韵儿,你去接接你妈,我先进去了。”文韵的父亲对文韵说着,自己先进院子里了。
文韵笑着点了点头,跑过去搀扶着母亲,缓慢地走着。
“妈,我二叔和林先生他们的马车呢?”
“我刚才出去的时候,把车夫和马车都安排在了东院。那边,我让人前天刚收拾过。”文韵的母亲笑着说。
“妈,我又让您和爹爹心了。”文韵用手指梳理着母亲鬓角的几根白发,歉疚地说。
“傻丫头!闺女的事,爹妈不惦记,谁惦记?你爹爹一直在念叨你呢。他和我说,也不知道林先生人怎样?怕你受委屈呢。”文韵的母亲看着文韵,很疼爱地说。
“妈,您看林先生怎样?”文韵看着母亲,羞怯地问。
“这个,我也说不准,才刚见,连话都还没说几句呢。不过,我看着他很和气的。”文韵的母亲说。
“妈,他人很不错,对我也很好。妈,您看见和我们一起来的那小孩子了吧?他就是二叔家以前丢失的伢子。”
“就是那个一直跟在林先生身后的小孩子?”文韵的母亲问。
“是啊。妈,您知道不?伢子原来是被林先生拣到的。”文韵说着,就把她和林子涵在洛阳遇见二叔、以及二叔和研墨父子相认的事简单说了一遍。
(https://www.tyvxw.cc/ty290611/444798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