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研墨被救 3
“看来,这个林先生是个好心人啊。”文韵的母亲感叹着说。
“是,他这个人,心肠很软,见不得人可怜。我在的那个学堂,就是他自己出钱办的义塾,在那一带很有名气呢。”
“这个,我也听阿成说了。我和你爹爹就是感觉他这个人不错,才答应让他来见一见的。”文韵的母亲说。
“妈真好!”文韵贴着母亲的耳朵,轻声说。
“可是,我和你爹爹也担心,怕你过门后受委屈。”文韵的母亲说,“他家里毕竟还有个夫人啊。”
“妈,林先生和夫人都说,按夫人过门时的礼数把我接过去……”文韵说着,先羞红了脸。她悄悄地看了看母亲,见母亲不说话,心里有些忐忑起来。
“韵,我看那林先生人不错。我回去和你爹爹商量一下,你爹爹还没见林先生呢。”文韵的母亲说着,看了看东院高高升起的炊烟,说,“也不知道他们把饭做好没有?我出来的时候和灶上交待过。”
文韵见母亲这样说,忽然觉得有些不安。
巧用奇石
“子涵,真得好好感谢您。这些年来,要不是您,伢子还真不知道流落成什么样子呢?”文韵的父亲听二叔说了伢子走失后的情况,很是感动。
“伯父,这个,谁见了也都会这么做的。您不知道孩子当子的情形,很可怜的。我见孩子很可怜,就收留了他。”林子涵说着,很不舍地看着研墨。
“伢子,过来,让伯伯看看。”文韵的父亲说。
研墨见文韵的父亲喊他,就很听话地走到了文韵父亲的身边。
“不容易,真不容易!丢的时候才两岁,现在都长这么高了。”文韵的父亲说着,对林子涵感激地笑了笑,“前一段时间阿成来的时候,说起了你的情况。我听他说,你以前还有个叔叔?”
“是的。以前,我爷爷在江浙一带做官,审案时得罪了人,叔叔就莫名其妙地被人害死了。那时,叔叔已经十七岁,在外边求学。听说,是回来的路上被人害死的。”林子涵说着,难过地低下了头。
“没报案吗?”文韵的父亲问。
“报了,但查不出来。那做案的人手段很隐秘,听说,叔叔是乘船时夜里落水溺死的。我父亲说,叔叔的水性很好,如果不是有人故意来害他,怎么能溺死?”林子涵疑惑地说。
“这样的案子,审起来并不难。只需到出事地点去认真探访,肯定能查出来的。”文韵的父亲说。
“是的。可是,当时南方正在打仗,朝廷自顾不暇,哪里有心思来管老百姓的死活?我爷爷虽然在江浙一带做官,但却没有实权。并且,当时家里也不很宽裕,没太多的钱来打点上边。”
“那是。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可是,没钱呢?那就是‘无钱难倒英雄汉’了。”文韵的父亲说。
“嗯。爷爷因为叔叔的事,卧床不起,不到半年,就去世了。临终,他老人家拉着我父亲的手说:你哥年纪大了,以后,你照看着给三儿续个香火吧。我父亲见爷爷已经快不行了,就点头答应让我兼祧父亲和叔叔这两房。”林子涵说着,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我兼祧两房,可是……”
“子涵啊,你也别难过了,宝儿只是和家里失去了联系。过一段时间,等西洋打完了仗,再打探一下。”文韵的父亲安慰着。
“伯父,我这次来,本不该说这些,可是,一说起孩子,我就忍不住想起宝儿了。”林子涵歉意地说。
“没事,‘可怜天下父母心’,能理解的。”文韵的父亲说着,看了看林子涵,迟疑了一下,忽然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和韵儿的事,我和你伯母都没意见。说实话,没见你之前,我和你伯母都有顾虑。刚才我回来时,我听韵儿说你说要明媒正娶,还有些纳闷儿:这在礼法上是不允许的。我就这一个闺女,不怕你笑话,我们就怕她过门后受委屈,也怕说出去不好听。可是,刚才听你说起你父亲让你兼祧两房的事,就明白了,你这种情况礼法上是可以的。”
“伯父,您放心,韵到我家,绝对不会受半点委屈。我和夫人都商量着,韵过门也按照夫人当初过门时的礼节,明媒正娶。只是,咱这里离花雨村太远,有些礼节恐怕不能走得很周到。这个,还得望伯父海涵。”林子涵很真诚地说。
“这个不妨事,我和你伯母也考虑到这些了。我们不求别的,你只把大礼走到就可以了。”文韵的父亲说。
“嗯。伯父,这个肯定的。我这次来,一路上都在考虑着,咱这里离我家里太远,来去都不很方便,能不能在这里一并把该办的事情都办了?您和伯母商量一下,看看怎样?”林子涵说着,顿了一下,接着说,“如果办了,我和韵回去的时候,路上也好照顾。”
“这个,好是好,可是……我担心你回去该怎么和夫人说呢?”文韵的父亲担忧地说。
“伯父别担心,我出来的时候就和夫人商量好了。夫人说,只要伯父伯母您们看着合适就可以。”
“嗯,我和你伯母商量一下。二弟,子涵,来,咱们先吃饭,吃完饭再说。”文韵的父亲见家里已经把饭做好了,就急忙招呼着林子涵他们吃饭。
文韵家做的是很朴实的家乡菜,色重油浓,辣味平和。人都说江西菜没什么特点,林子涵看着这满桌子的菜也很平常,用筷子夹着一尝,感觉香辣鲜咸,很是可口。二叔笑着对林子涵说,江西菜虽然是家常菜,却很有文化气息,它没有山东菜那样讲究气派,也不象四川菜那样随意,却很受扬州菜的影响呢。
“我听人说过,山东菜是官人菜,四川菜是百姓菜,江浙菜是文人菜,不知道咱江西菜是不是文人菜?”林子涵一边和二叔、文韵的父亲等碰杯,一边问。
“如果严格划分,赣菜还不能算是地道的文人菜,它是在文人菜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如果不分那么细,赣菜是文人菜,因为,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赣菜属于江浙菜系。”二叔笑着说。
“这个,是不是和地域有关?”林子涵问。
“和地域资源、气候环境、饮食习俗、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因素都有关系。例如,咱们刚才说江浙菜是文人菜,那是因为江浙一带是中国历代出文人最多的地方,尤其是唐宋以后。江浙菜用料并不考究,讲究的是文化品味,许多菜都要说出名堂。而四川菜是百姓菜,主要是因为天高皇帝远,百姓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讲究,什么原料都可以朝火锅里一放。山东菜是官人菜,那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的京城大多数时间都在北方,鲁菜是北方菜的代表,皇家菜是其中最讲究的。”
“子涵啊,在吃上,你二叔是行家。以前,家里做生意,他很少出去,很多生意,都是让家里其他人去料理的。自从伢子丢后,他每年天南海北地走,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能把伢子找到。他一门心思地想着孩子要吃饭,可能会在饭店门口,可是,却没有想到,伢子遇到了你,跑到了花雨村。”文韵的父亲高兴地说。
“也是伢子和林先生有缘。吃,快吃菜。”二叔说着,把一盘鸡往林子涵面前推了推。
“没事,二叔您吃,我能够着。”林子涵笑着说。
“子涵,你尝尝,这个鸡和一般的鸡不一样的。”文韵的父亲说。
“哦?”林子涵见文韵的父亲也让他吃,就用筷子夹了一块,吃了起来,“嗯,不错,肉很酥嫩,也很香,味很醇。这鸡是怎么做的?”
“具体做法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在烹制时,把宰杀干净的鸡剁成小块,放在砂钵中,不放汤水,只需放一杯甜米酒、一杯香油、一杯酱油,小火炖成就可以了。当然,里边还得放一些姜、蒜瓣、盐、白糖等作料,三杯鸡也是因此而得名的。”二叔说,“这种鸡子,吃着不腻,很容易下饭的。”
“这个,你伯母最知道。记得她以前做这道菜,还给我讲过三杯鸡的来历。”文韵的父亲说。
“什么来历?”二叔和林子涵等人都问。
“据说,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老百姓十分悲痛。一天,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婆婆手拄拐杖,提着竹篮,篮内装着一只鸡和一壶酒,来到关押文天祥的牢狱,祭奠文天祥。这位婆婆通过收买打通,让一位狱卒偷偷将她带入牢内。老婆婆意外地见到了文天祥,悲喜交集。原来外面传闻文天祥已被杀害,她是前来祭祀文丞相的。她见文丞相还活着,后悔没带只熟鸡来,只好请求狱卒帮忙。那狱卒本是江西人,心中也很钦佩文天祥,老婆婆的言行使他深受感动。想到文丞相明天就要遇害,心里也很难过,便决定用老婆婆的鸡和酒,为文天祥做一次象样的菜肴以示敬仰之情。于是,他和老婆婆将鸡宰杀,收拾好,切成块,找来一个瓦钵,把鸡块放钵内,倒上米酒,加点盐,充做调料和汤汁,用几块砖头架起瓦钵,将鸡用小火煨制。过了一个时辰,他们揭盖一看,鸡肉酥烂,香味四溢,二人哭泣着将鸡端到文天祥面前。文丞相饮酒汤,食鸡肉,心怀亡国之恨,慷慨悲歌。第二天,元兵如临大敌,大量调兵遣将,将文天祥押到大都柴市。沿途百姓如潮,哭声动地。文天祥视死如归,英勇就义。这一天是十二月初九。后来,那狱卒从大都回到老家江西,每逢十二月初九这一天,必用三杯酒煨鸡祭奠文天祥。因此菜味美,便在江西一带流传开来。后来,厨师为使此菜更鲜美,便将三杯酒改为一杯甜酒酿、一杯酱油、一杯香油,称‘三杯鸡’。”问云的父亲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人说,‘自古英雄出江西’,看来,江西的确是块风水宝地。”林子涵感叹着说,“一道简单的菜里,竟有这么多的典故,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赣菜的特点了。”
“是啊。一个菜系,代表一个地方的风味特色。一个地方风味,代表当地人们的饮食口味。而一个地方的饮食口味,又能看出这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比如,山东和东北人,因为住的离海近,喜欢咸一点的菜;而南方人,因为产甘蔗,所以喜欢吃甜食;四川、湖南一带气候干燥,喜欢吃辣的;山西、陕西因为在黄土高原上,喜欢吃酸一些的菜。”文韵的父亲说着,笑了笑,“后边这些,是豪儿前一阵子给我说的。他说,他是听他们地理老师讲的。”
“现在的小孩子,真不得了。脑子反映快,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二叔说着,看了看研墨,只见研墨不时地悄悄看他。
“小墨子,你吃好了去和豪儿玩吧。”二叔知道研墨在这里很拘束,就让他出去找文豪了。
“这孩子,回你那里得好适应一段时间呢。”文韵的父亲说。
“嗯。这次回去,我在家专心陪陪他。林先生,我这次回去,想把研墨带回去,也好让他妈看看他。他妈这么多年一直病歪歪的,就是因为想他。”二叔说着,很歉疚地看着林子涵。
“二叔,我本来和韵商量着去您那里时候,把他送过去的。我在洛阳时,见他那个样子,很担心他想不开。这一路上,你对他那么照顾,我看他也有些转过来了。小墨子跟您回去后,如果什么时候想回花雨村了,给我捎个信,我来接他。”
“好!等我回去忙过这一阵儿,我带伢子去您那里看看。林先生,您和韵儿的事看好日子,和我说一声。”二叔说。
“二叔,我和伯父伯母商量一下,不会太久的,南京那边的生意还等着我去呢。”
“这样也好。哥,吃过饭我得先回去,过两天我再来。”二叔对问云的父亲说。
“行,你先把伢子送回去,我这里这几天得先忙韵和子涵的事了。”文韵的父亲说。
车夫们已经吃过饭在东院等着,文韵的父亲见林子涵和二叔等人也吃得差不多了,就让文豪把文韵和文韵的母亲喊了过来。
大家在一起简单商量了一下林子涵和文韵的婚事。
二叔说:“现在是民国,礼节上不用那么烦琐。阿成是媒人,太远,一时也来不了,如果你们不介意,我就暂时来当这么媒人。”
文韵的父母见二弟主动帮忙,心里很高兴,林子涵也点头赞同。
“聘礼我已经准备好了,订婚和大喜的日子,伯父伯母安排,我对咱这里的风俗不很熟悉。”林子涵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这个没事。如果你们信得过我,我来安排,怎样?看好,我有个伙计家就在这附近,我听他说过,他有座旧宅子一直没住人,我去和他说说,咱们暂时借用一下。”二叔说。
“这个好。只是,不知道那宅子怎么没住人呢?”文韵的母亲有些担心地问。
“他说这个宅子是以前他父母给他哥留的,他哥常年在外,所以宅子就暂时没人住。”二叔说。
“只要没问题就好。这可是韵儿和子涵一辈子的大事,马虎不得的。”文韵的父亲说。
“哥,嫂子,你们放心,韵是我侄女,子涵是我伢子的救命恩人。他们的事,我肯定细心。”二叔说。
“嗯,我明天去找先生给他俩看一下订婚和大喜的日子。”文韵的父亲说着,转脸对文韵的母亲说,“上次阿成捎来的子涵的年庚帖子,你还放在箱子里?”
文韵的母亲微笑着点了点头。
“伯父,韵的庚帖在我这里,我带过来了。”林子涵说着,从贴身的衣服口袋里摸出来,小心地递给了文韵的父亲。
文韵的父亲对林子涵说:“子涵,韵儿的你拿着,我这里还有一份呢。”
(https://www.tyvxw.cc/ty290611/444798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