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红尘落尽 > 第28章 照看 3

第28章 照看 3


  “韵,你先去让学生们出来休息一会儿。我看他们在教室里学习的时间也不短了,等一会儿我去教他们写字。现在我先回去抽袋烟,没办法,烟瘾犯了。”林子涵说着,对文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书房了。

  文韵去各班教室让学生下课,回厢房的路上,却见地上有一支五成赤金的金星牌钢笔,笔竿上边有一行彩色的题字:赠予哥留念,妹。

  “咦,这么漂亮的金星笔!是送给老哥的?谁呢?”文韵拾起金星笔,看着,沉思了片刻,正打算去问林子涵,却见林子涵低着头从书房里走了出来,似乎在寻找什么。

  “老哥,你找什么呢?”文韵笑着问。

  “我的笔找不到了。”

  “什么笔?”文韵依然笑着问。

  “是朋友送的一支黑色金星笔。”林子涵一边说,一边继续寻找。

  “老哥你看,是不是这个?”文韵说着,把笔递给了林子涵。

  “正是。你在哪里看见的?”林子涵问。

  “就在教室外边的台阶下,我想着可能是你的,正想给你送去,就看见你来了。”

  “韵,你怎么知道这支钢笔是我的?”林子涵问。

  “老哥,上边有字啊。再说,这么金贵的钢笔,咱学堂里有哪个学生能用得起?”

  “是啊。这支钢笔,是潭老师昨天送给我的,说是为了谢客。”

  “谢客?”文韵有些不解。

  “这是咱们这里的风俗,就是闺女出嫁后的第三天,要和丈夫一起回娘家拜访娘家这边的亲戚。”林子涵解释说。

  “还有这个风俗?真奇特。我们那里好象没有,婆家和娘家的亲戚,都是在春节以后去看望的。”

  “咱们这里在三省交界,风俗习惯也多一写。陕西的习惯,一般新婚后第三天回娘家,这叫‘头转客’;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回娘家,叫‘二转客’;新婚满一个月回娘家,称‘三转客’;个别也有满四个月再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时,新婚夫妇均需带礼品给娘家,而娘家亦得准备礼品回赠。”

  “这么多讲究?”

  “回门的日子是很讲究的,不该回门时一定不能回门,否则会有凶事发生;该回门时,一定要回门,否则,也会有凶事发生。一般结婚三日时,新郎新娘要回门看望二老,但是当晚必须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为新婚不能空新房。有的地方还有新妇三天回门时要顺着迎亲的那条道走的说法,就是一般人说的‘三天不走两条路。”

  “规矩真多,好怕呢。”

  “回门带的礼物也很有讲究,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老哥,那,潭老师送你的金星笔是不是两支?”

  “这个不是。这么贵重的金星笔,怎么能一送就送两支呢?哈,况且,我又不是她娘家人。”林子涵见文韵问的天真,就哈哈大笑了起来,“潭老师和她丈夫都是新派人,不信这个。”

  “我也不信。”

  “有些风俗,是不能相信的,信了,就没法过日子了。象这回门,有的人很迷信,一定要让算命先生看好了日子才回,有的看到了四个月,有的看到了三年以后。我去南方,听说浙江一些地方有女子命犯所谓的‘破娘家’之说。这样的女子,出嫁时不可在家中上轿。女子穿上破衣裳,扮成讨饭摸样,由男家接出门后,然后在庙宇中换上新嫁衣,才能上轿,人们把这种风俗称‘借嫁’。这种女子出嫁时,女家父母亲属必须避匿,一切由夫家照应。婚后一百二十天,才可回门,否则,娘家定会破败或遭受不幸。”

  “幸亏我不相信这些,否则,还真麻烦死了。”

  “韵,有些事,麻烦也必须办,没办法。风俗习惯不是一天两天才形成的,如果你不照办,别人就会笑话你的。那样,你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林子涵见文韵不很懂,就语重心长地说,“其实,很多风俗的形成,是有原因的。”

  “三天回门的风俗也有原因?”

  “有啊。三天回门,表面上的意思是说,新娘子从小在父母身边,这次离家后,怕想念家人,所以要回去看看父母。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新娘子在那时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基本不和外界接触,很娇贵的。新婚之夜,正是青春勃发的新郎官,还不懂得怜香惜玉,娘家人担心新娘子受不了,所以,把新娘子以想念父母的名义接回去‘疗伤’的。”

  “看来,最心疼闺女的,还是娘家人。”

  “你呀,真是个傻丫头!”林子涵爱怜地看着文韵,笑着说。

  文韵和林子涵一边说笑,一边往学堂那边走去,却没看见研墨拿着一包东西从外边回来了。研墨见林子涵去学堂上课了,就悄悄地把东西放在了林子涵的书房,又跑出去玩了。

  林子涵上完课,回到了书房,见书桌上有一包东西,就好奇地打开,一看,却楞住了。包裹里是一幅很素雅的丝绸画《兰亭序》。林子涵抚摩着画,很是茫然。他不知道昨天送给潭老师的画,为什么会放在他的书桌上。这幅丝绸画,是他托人从杭州带回来的,是唐代褚遂良版的绢本书画,丝绸、临摹、和装裱工艺,都是一流的,是当时杭州城里很难得的高档装饰画。林子涵一直舍不得挂出来,因为上边有他和潭老师共事时一起临摹过的文字:“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那时,潭老师哭着对林子涵说:“我父母非要让我嫁给那个榆木疙瘩,我不愿意,父母就把我关在屋子里不让我出去。我在屋子里哭着闹着,也不吃饭,可是,父母还是不同意。他们说那家人好,我到那里不会受委屈的。可是,我不喜欢啊。晚上,我对父母说要去方便,他们答应了。我趁他们不注意,就逃了出来……”

  “你父母也是为你啊。等忙过了这几天,我去找他们说说看。”

  “他们肯定不会答应的。我不回去,就在你这里帮你。”潭老师说。

  “傻丫头,这也不是长久之法。你将来终归是要嫁人的,那时,你还得让你父母知道啊。”

  “我不要他们知道,他们连我的死活都不管了,我还顾得了那么多?”潭老师哭着说。

  “女娃子家的,怎么能没娘家呢?”林子涵说,“等你出嫁时,连个送的人都没有,多不好?”

  “那我就要你送。先生,你做我哥哥,好吗?”潭老师泪眼婆娑地说。

  “好,我做你哥哥。那,你得听我的话。”

  “什么话?”潭老师问。

  “等过一段时间,我去你家和你父母说说,让他们退了这门亲事。”

  “行。哥,你对妹子这么好,让妹子过意不去啊。”潭老师感激地说。

  林子涵不说话,只开心地笑着。

  潭老师是个很懂事的女孩子。在林子涵家的那段时间,经常帮林夫人读宝儿写的信,也经常安慰林子涵和林夫人,很得林子涵和林夫人的喜欢。那时,宝儿还没失踪,林夫人对林子涵说:“你如果喜欢她,就娶过来吧。”林子涵笑了笑,没说话,但私下里却对潭老师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如果不是潭老师的父母托人找了过来,林子涵也许就真的把潭老师给娶了过来。可是,她家托人找了过来。林子涵担心麻缠事太多,就让陕西的朋友给潭老师在西安那里找了份工作。

  “唉!这份情意也不薄啊,怎么会这样呢?”林子涵想。

  “先生,你回来了?”林子涵正在苦恼,研墨蹦蹦跳跳地从外边进来了。

  “小墨子,这个包裹是谁给你的?”林子涵问。

  “是潭老师。她说,让我交给你,你就明白了。”研墨说。

  “她还说什么没?”林子涵问。

  “她还说,她回去了,以后,可能不会再回来了。”研墨说。

  “她现在在哪里?”林子涵问。

  “她已经回西安了。”研墨说。

  “你怎么不让她来家里坐?”林子涵问。

  “说了,她不来,说马车在外边等着呢。”研墨说。

  “哦。”林子涵应了一声,默默地从身上取烟袋,从里边捏了一小撮金黄色的烟丝,放在烟袋锅里,大拇指轻轻按了一下,火褶子点燃了,使劲抽了一口,对研墨说,“你去玩吧,这里暂时没事。”

  “哎!”研墨高高兴兴地出了书房,一溜烟似地跑了。

  林子涵一边抽烟,一边默默地想着心事,烟圈在书房里释放着,慢慢升腾,像梦境一样散开,模糊,模糊,最后消失。

  文韵上完课,就回厢房去了。她刚把课本放在书桌上,就看见桌子上有一张有些发黄的草纸,上边用小楷写着《石头记》里的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文韵拿起来看了看,觉得字迹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她困惑地看着,正在猜想着是不是雪枫放在这里的,忽然发现草纸的背面有几行水笔写的文字,字迹很潦草。文韵仔细辨认了一下,才看出是一段模仿《石头记》的了了歌:“执著无了,且挂碍,挂碍无了,时已逝,既知已逝,何苦执著,悲兮、喜兮、人之常情也,失自有心,往来勿求久,痴情者,烦恼意,无碍空感伤,呜呼,何为?浮生若梦,了无尘……”

  “好深的感悟啊。”文韵看着,心里忽然感觉一阵阵的发凉,她不知道这写诗的人是不是经受了坎坷的感情挫折,文字竟然这么的无助、失望、颓废。文韵拿着草纸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又把它轻轻地放在了桌子上,转身出去了。

  仲春时节,花雨河的水,又浓又翠,清澈得象一幅水墨山水画。

  文韵在河边一边缓慢地散步,一边取出笛子轻轻吹起了《凤求凰》。笛韵袅袅,清新怡人。那一串串音符,轻如羽,软如绵,宛如天籁飘落人间,又恰似春风拂过历史的画卷。文韵吹着,渐渐地,在她的眼前映出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身影。

  相传,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很擅长鼓琴,他所用的古琴是西汉景帝时梁王所赠的名噪一时的“绿绮”。司马相如从京师梁国宦游回到四川后,应好友临邛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

  有一次,临邛头号大富翁卓王孙在家中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卓王孙有个女儿,名字叫卓文君,青春年少,才貌双全,精通音乐,此时正寡居在家。席间,王吉介绍司马相如精通琴艺,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司马相如就当众以“绿绮”弹了两首琴曲。众人哪里知道,司马相如早就爱慕卓文君,弹琴曲,意欲挑动文君。“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卓文君到了司马相如家,才知道他家一贫如洗,生活异常拮据。为了生计,司马相如只好卖了房子,与卓文君一起又回到了临邛,开起了酒店。卓王孙心疼女儿,也只好经常救济他们。这样,他们的生活才慢慢好起来。后人就根据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相遇是缘,相爱却难。山高路远,谁托鸿雁?

  文韵一边轻轻地吹着笛子,一边想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村子外边很远的地方。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是谁在和着笛子唱王实甫的《凤求凰琴歌》?文韵听见歌声,就停下来四周观看,见林子涵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来到了她的身后,开心地笑了。

  “老哥,你怎么来了?”

  “我从你房门口过,见你不在屋子里,想着你可能是来河边散步了。真巧,一出来就听见了你的笛声,我就以路顺着笛声走来了。好美的笛音啊!”

  “老哥说笑了。”文韵见林子涵夸自己,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是真的。你的笛音,又让我想起你刚到花雨村时的情景。那时,你穿着白色的裙子,轻盈、飘逸,好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把大家都惊呆了。”林子涵笑着说。

  “我有那么好?”文韵笑着问。

  “当然有。韵,你不知道,人说‘自古江南多美女’,我见了你,才知道这话很有道理。”

  “南方女孩子比较柔弱,经不起风吹日晒。其实,还是北方女子美些,因为北方的女孩子的美更有一种自然的气韵,比如,潭老师就很美。”

  “是啊,北方女子大多奔放、热情、爽朗。”林子涵说,“但我更喜欢江南女子诗一般的气质、画一般的风情。在丝丝的细雨中,那种如仙境般清新、优雅、纯净的氛围里,有个打花雨伞的女子带着丁香的忧郁,在青石板铺成的小巷里独自行走,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那种宛如淡淡的江水一样流走的愁绪,在静静的沉默里,没有了声音……尘封的记忆,悄悄地弥漫在江面……好美,真的好美。”

  “是吗?”文韵笑着问。

  “是啊。南方女子,安静淡恬、柔婉妩媚,更多地体现了家园的安宁与和谐,是歌舞升平岁月的象征。她们安安静静随时守分的过日子,在淡泊中体现着柔情、在矜持中显示着神秘。这样的女子,是江南文化底蕴熏陶的结果。她们吸引人的,不仅是容貌,还有内涵。”

  “橹声悠远,江水宁静。那些古典的江南女子,永久定格在老哥的美好记忆里了。”文韵笑着说。

  “你这丫头,鬼精!”林子涵见文韵轻巧地把话移开,笑着用指头点了一下文韵的额头。


  (https://www.tyvxw.cc/ty290611/444796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