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红尘落尽 > 第26章 照看 1

第26章 照看 1


  文韵读着,思考着,唏嘘叹息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

  “文妹妹,还在用功呀?”文韵正沉浸在《斯巴达妇女之美谈》之中,忽然听见窗外有人招呼,抬头一看,见林子弥和林子涵站在外边,就很高兴地笑着迎了出去。

  “老姐,怎么不多坐一会儿?”文韵见林子涵送林子弥,知道林子弥要回去,就笑着问。

  “家里事太多,最近婆婆也生病了,我得回去照看。”林子弥说。

  “人都说‘女生外向’,看看,我老姐,现在都把娘家忘了。”林子涵半开玩笑地说。

  “你呀!我一年有大半年都呆在娘家,你们还不嫌弃?”林子弥也嘻嘻地笑着说。

  “有老姐在,我什么心都不用费,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嫌弃?”

  “哈哈哈……不和你们说了,我得赶紧回去,你姐夫还在家里等着呢。”林子弥说着,对文韵和林子涵笑了笑,摆了摆手,快步走出了林家。

  “唉!”林子涵看着林子弥逐渐远去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对文韵说,“老姐这一去,以后恐怕回来的时日不多了。”

  “哦?”文韵有些不解。

  “你不知道,老姐有喜了……”

  “那是好事啊!老姐一直很喜欢孩子的,过门这么多年也没添个一男半女,心里一直很发愁呢。”

  “这个我知道。只是,我不很习惯。”

  文韵看着林子涵依依不舍的样子,笑了笑,说:“没想到,我老哥也和《红楼梦》里的宝哥哥一样的多愁善感。”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林子涵不接文韵的话,只低声吟诵起了欧阳修的《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文韵见林子涵咏出了上阕,轻轻地把下阕接了过来。林子弥去婆家了,从此以后,很可能长住了,即便是回来,也是有时候的,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和林子涵、文韵他们在一起说笑玩闹了。她想起了赛歌会上林子弥竭尽全力维护赛场的情景,以及她被告到州里、林子弥不辞劳苦为她伸冤的事来。想到这些,文韵也很惆怅。

  文韵默默地想心事,反而让林子涵有些担忧。

  林子涵对文韵说:“韵,以前,老姐虽然不在学堂,但学堂里的大小事她都帮忙。以后,这个学堂就完全靠咱们俩了。”

  “老哥,你放心,我会尽力的。”文韵对

  “这个我知道。只是,太让你受累了。”林子涵见文韵这样说,很是感激,“等有时间,我请你喝酒。那时,我一定得敬你一大杯。”

  “老哥,你的心意我领了。你知道的,我不会喝酒的。”文韵说着,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韵,我昨天弄了一些私塾改良会给的传授塾师教育改良方法的书,你有时间多看看。听说上边过些日子要进行私塾改良,重点是对塾师的改造。据说,要不定期举行甄别塾师考试,对于合格者发给设塾凭证,再经过训练指导,定为州里直管的学堂。”

  “老哥,我们那里已经搞了好几年了,父亲当初还让我参加了塾师考试呢。”

  “考过了没有?”林子涵问。

  文韵笑着说:“过了。我本打算去父亲的私塾帮忙,父亲说,一个女孩子家的,兵荒马乱的,别抛头露面了。我见父亲很忧心的样子,也就没去。”

  “韵,以你的才华,在家里闲着,太埋没了。”

  “老哥,社会这么乱,我当时也想在家好好陪陪母亲。”

  “说的也是。韵,你在我这里让你受委屈了。”林子涵歉意地说。

  “老哥说哪里话?这都什么时代了?”文韵笑着说。

  “韵,你听说过张竹君没?”林子涵看着文韵,笑着问。

  “张竹君?就是那位被称为‘革命中的南丁格尔’的奇女子?”

  “是啊。她是中国首位女西医师,在荔湾和河南创办了两间医院——褆福医院和南福诊所,并且亲任院长。她是中国人在广州第一个自办医院的人,也是第一个由女子任院长的人。”

  “听说,她后来又将南福诊所改为育贤女学,这也是广东最早由中国人办的女子学校。”

  “是啊,‘巾帼不让须眉’。在中国,女子不做事则罢,一做就成大事。张竹君是番禺人,她父亲是清朝的举人。按照正常情况,在这个旧式知识分子家庭中,她会成为一名淑女。然而十六岁时她患上的一场严重的脑病,改变了一切。当时,在众多医师束手无策之下,她被送进了美国人开办的博济医院治疗,居然痊愈。她因此对中医产生了彻底的怀疑,而决意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西医师。她父亲就把她送到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校读书,后来又转入夏葛女医学堂,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看来,这和她自身的遭遇有关了,怪不得人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呢。”

  “那是。每个人的成长都和他自身所处的环境、遭遇有很大关系。张竹君本来性格就外向,喜欢交游,再加上她精通英文,学术又很精湛,经常宣传维新思想,呼吁男女平等,所以,就有了‘妇女界的梁启超’之称。”

  “我听父亲说,她还有很多‘离经叛道’的行为。在广州,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她头戴礼帽,一身男式西装,并且,每次出门,都坐四个人抬的敝篷椅轿,穿街过市,引得路人驻足侧目而视。她被看得不好意思,以后出门便顺手带上精装洋书一本,假装在轿上看书。于是‘张竹君坐大轿——倒看洋书’一时成为笑谈。”

  “其实,名人也和普通人一样,都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兴趣和爱好,只不过名人很少受世俗的约束,能按照自己的志趣勇敢地走下去。”林子涵说,“韵,你有才华,知书达理,我喜欢和你一起共事,也很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把这个学堂弄好。”

  “老哥,我可没有张竹君那样的才能,但我会很尽心地帮你的。”

  “韵,辛苦你了。”林子涵看着文韵,很感激地说,“你不知道,自从老姐说要去婆家长住,我的心里就一直很不好受。我担心有一天,你也会象老姐一样离开学堂……”

  “老哥,有你在,我不会的。”

  “韵,你真好。”林子涵看着文韵柔和恬静的面庞,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他很想轻吻着她的脸颊,和她耳语。可是,他不能。尽管他知道文韵也很喜欢他,不会拒绝,但他不想委屈了文韵。

  文韵见林子涵默默地望着自己,不由得羞红了脸。她轻轻对林子涵笑了笑,低声说:“老哥,我去学堂看看,快到吃早饭的时间了,我去把学生们放了。”

  林子涵点了点头,对文韵说:“韵,我这几天有些忙,你勤去学堂看着些。”

  文韵“嗯”了一声,轻快地往学堂那边去了。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看着文韵轻盈的身影,林子涵忽然想起了汉武帝时期李延年做的《佳人曲》,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回内宅了。林子涵回了内宅,他可不知道文韵想的几乎和他一样。文韵一边往学堂方向走,一边回想着林子涵刚才看自己时那灼热的目光,禁不住脸上烘热了起来。

  曾经相遇,曾经相爱,曾经在彼此的生命光照,就记取那份美好,那份甜蜜。

  春天的花雨村,景色非常怡人。刚下过一场新雨,地上湿漉漉的。

  吃过早饭,文韵看时间尚早,就到村子外边转了一圈。好几天没出来了,文韵见到处都是一派新绿。榆钱已经落了,柳絮还在飞舞,蝴蝶在油菜花上上飞扑追逐,甚是可爱。路旁庄稼地里,豌豆花早已变成了肥绿的嫩荚,红薯秧子铺得满地都是。正是吃早饭的时间,地里干农活的庄稼人也都回去吃饭了。文韵看着漫山遍野绿油油的庄稼,很是高兴。今年,应该是一个丰收年了。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文韵正在闲转,忽然听见有人背诵张籍的《节妇吟》。她回头一看,原来是高年级一班的几个女孩子。这几个女孩子看见文韵,有些害羞,和文韵打了声招呼,就笑着跑开了。文韵看着她们活泼可爱的样子,笑了。这首诗,是昨天文韵给学生留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必须默诵下来。早上,因为林子弥的事,没来得及检查,没想到,学生们这么认真。对于这些学生,文韵打心眼里喜欢。

  《节妇吟》,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张籍写给李师道的婉拒诗。当时,李师道割据东平,非常跋扈,但他非常仰慕张籍的学识,很想罗致徵聘张籍来为自己效命。可是,张籍淡泊名利,不愿与乱臣为伍,又不便正面拒绝李师道的徵聘,所以,就写了一首《节妇吟》,寄给了李师道。这首诗,在字面上,是一首哀怨凄美的爱情诗,实际上表明了作者的政治倾向和节。如果,按照一般常规的教法,对学生只需讲清字面含义即可。但这样教下去,势必会引起学生误会,对诗的理解也会产生歧义,从而影响学生对全诗的准确把握。应该先给学生讲清楚诗的背景,然后再结合背景和字面意思来讲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张籍以委婉含蓄的比兴手法表白自己决不被腐蚀拉拢的态度,从而使学生在精巧的构思之中,正确理解本诗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涵。

  文韵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着《节妇吟》的教法,不知不觉就到了花雨河边。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忽然,文韵听到远处有人在唱歌儿,仔细一看,原来是韩梦,她正和几个女孩子欢快地向学堂的方向走去。文韵看着,猜想着可能是林子涵从中做了思想工作,微微一笑,也不去理会。

  “韵姐,你不上课?”文韵正在看花雨河水,却听见雪枫在喊她。

  “我马上就回去。雪枫,你这是去哪里呢?”文韵见雪枫提着一篮子鸡蛋,就好奇地问。

  “二蛋子家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妈说让我把鸡蛋给他家送去。”雪枫笑嘻嘻地说。

  “那感情好。我不懂咱们这里的规矩,也不知道送什么好。”

  “这个呀,也没一定的行数,随心。一般情况下,都是送鸡蛋和红糖,也有人送布和钱的。不过,咱们这里穷,送钱的不多。”雪枫说。

  “我回去问问老哥吧。”

  “韵姐,你问先生,他也不知道。你不知道,咱们这里的规矩,给孩子做满月,都是女人家的事,男人一般不管的。”雪枫说。

  “那怎么办?”文韵有些为难。

  “我看呀,你就用红绒绳缠个红包给他家送去,他媳妇肯定高兴。”雪枫说。

  “也好。”文韵答应着,和雪枫道别,回学堂了。

  花雨河离林子涵的学堂不很远,不一会儿,文韵就回到了学堂。文韵回到厢房去取课本,刚走到厢房门口,就见林子涵满脸愁苦地走了过来。

  “老哥,怎么了?”

  “韵,上边发了个《改良私塾章程》,我正在发愁,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改良私塾章程》?怎么现在又发这个了?”文韵有些奇怪地问。

  “谁知道呢?以前,发过一个,要求对私塾的课程、教材、教法进行改良,说是还要举行塾师考试,合格了就成了上边承认的学堂,还给塾师发工资不,合格的就给予取缔。当时,我托老姐到州里找姨夫了解了一下改良的具体情况,弄了一些新教材,给私塾按照新式学堂的格式编了班,增添了算术、体、音乐等课程,可是,一直也没见上边的人下来检查。”

  “咱们这里太偏僻了,上边的人来一趟得翻山越岭地走很多山路,不容易。”

  “也不全是这个原因,他们自己也还没考虑周全呢。后来我去南方送货时听说,江苏省的丹徒县在全县范围内对塾师进行考试,当时报考的塾师有四百人,可是,结果通过的只有三十多人。上边觉得很尴尬,为了顾全面子,就放宽了要求。这样,才使大部分私师勉强通过了考试。”

  “我家乡那儿比咱们这里搞得要早,按照上边的要求,符合标准变成了学堂的,全县也不过几十所,听父亲说,还不到全县所有私塾的十分之一呢。”

  “韵,这些情况我也听说了,但这次好象催得很紧呢。别的都好说,我就担心上边着咱们调整办学方式。唉,也不知道这新的办学方式又是怎样的情况?”林子涵一筹莫展地说。

  “老哥也别发愁,办学方式无非就是从私塾设备、科目设置、教材内容、以及教法等方面进行改良。我记得我们家乡的私塾进行改良时,对学堂规模的要求是必须能够容纳二百左右的学生,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教室里必须备有桌凳,还要有运动场、图书室、游艺室,而对课程的设置,有修身、国文、算术、读经、体、音乐、游戏等。这些,和咱们学堂现在的情况差不多。至于教法和学法,则必须打破传统死记硬背的方法,先生对学生也不能体罚,学生读书不能有追求功名而读书的观念。”

  “如果是这样,那也不怎么担心。你也见了,咱们平时很少用竹片打学生的,只是,这学生读书的观念还需要扭转。‘读得书来胜斗丘,不需耕种自然收’;‘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观念,几千年从老祖先那里流传下来,根深蒂固,要想彻底改变,不很容易呢。”

  “老哥,别想那么多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间就会有办法了。”文韵安慰说。

  “韵,我不想为这个事情再让老姐去找姨夫……”

  “不用找的,咱们只需先打听出来私塾改良的具体要求,然后按照上边的规定来认真做就是了。”

  “韵,你先去学堂给学生们上课,我到村长家里再问问具体情况。”林子涵对

  “嗯,老哥,你去忙。学堂里有我在,没事的。”文韵点了点头,转身进厢房去课本了。

  林子涵学堂的学生,和别处的相比,要好管理多了。各班的班长在上课前就提前把老师留的读写作业写在黑板上,上课时,老师如果还没来,班长就坐在讲桌前,代行老师职责。文韵没来时,林子涵经常把一些简单的知识提前给班长说一下,让他们把学习任务具体布置下去,并督促学生完成。文韵来了之后,林子涵把这个方法给文韵说了,文韵很赞同。她父亲在私塾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只不过班级没有林子涵的多罢了。林子涵说,这种教学方法是复式教学法。

  文韵夹着课本去上课时,听见低年级学生正在读《千字文》。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启蒙读物之一。相传,梁武帝萧衍从书法家王羲之的碑帖中选取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常用字来教儿子们认字。又觉得这些字每字一个纸片,不仅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记住,于是命令大臣周兴嗣把它们编成好记的歌谣。周兴嗣很神,仅仅花了一个晚上,就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千字文》,不过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头发都变白了。

  《千字文》编出来后,大为流行,被视为识字教育的基本功,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识渎。如果熟读、背诵,不仅认识了一千个字,还了解了许多必备的常识、典故。

  文韵听着低年级的学生声音洪亮地读《千字文》,很是高兴。她站在教师门口看了一会儿,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停下来,让学生们都拿出字帖来照着描写。学生们很听话地取出墨汁和毛笔,在大字本上认真地写了起来。清雅的墨香在教室里逸散着,让文韵感到非常的熟悉和亲切。小时候,她父亲就是这样教私塾里的学生的。那时,她也就三、四岁,个子还没有桌子高,父亲站在她身后,手把手地教她握笔、蘸墨、写字。文韵看着学生们稚气的样子,仿佛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

  “老师,‘庶几中庸,劳谦谨敕’是什么意思?”

  文韵正在沉思,忽然听见有学生问,急忙微笑着轻声解释:“就是说,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勤奋、谦逊、谨慎,懂得规劝告诫自己。”

  “老师,那,什么是中庸呢?”学生又问。

  “中庸就是既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文韵简单解释说。


  (https://www.tyvxw.cc/ty290611/444796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