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江南笛韵 2
林家生日筵设在村头的酒店里。这个酒店,门面不很大,但里边摆设却很排场,有大厅和雅座。
酒店离林子涵家并不远,不一会儿就到了。文韵和紫衣进来的时候,见大厅里已经坐了不少的人。紫衣要把文韵带到雅座,可是,文韵一进来,就被村子里的小姐妹喊了过去。
紫衣看见了,就笑着说:“文姐姐,你在这里,我去夫人那边看看。”
文韵微笑着点了点头。
生日宴少不了酒。林家用的是珍藏了十年的汝阳杜康酒。这酒,清澈透明,芳香柔和,绵甜醇厚,是中国历史上的名酒,因夏朝的第五位国王杜康最先酿造而得名,为历代墨客文人所称颂,至今已有五千年历史,有“进贡仙洒”的美誉。
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在《短歌行》里曾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情调悲凉,表达了曹求贤未得、功业未就的惆怅情绪。
在民间,也有“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晋“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刘伶,路过杜康开的酒店,见门上贴着一幅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他觉得好笑,就接过了店主杜康送上来的酒,三杯下肚,只觉天旋地转,果然醉倒了。他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就是三年。这虽然是民间传说,但杜康酒确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誉。
花雨村是个大村,林子涵知书达理、威望又高,来祝贺的人特别多。林子涵说,女人四十不容易,要让夫人好好高兴一下,就用了陈年的杜康酒来招待大家,因此,赢得满堂喝彩。
林子涵为夫人举办的生日宴很丰盛,一共有六十桌,每桌都是传统的八凉八热,有大肉和鱼、鸭、鸡等,外加豫西小吃南瓜饼、麻花、烫面角。
筵席上,觥筹交错、猜枚划拳,很是热闹。林子涵挨桌给客人敬酒,林夫人喜悦地跟在林子涵的身后招呼着。
文韵不很适应这样的环境,在晚筵上坐了一小会儿,夹了一点菜,尝了一下,就和紫衣回到了林家。大家都还在酒店饭,家里只有一些仆人。文韵惦记着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哥给她说的事,有些心急,就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西厢房继续赶制灯谜。
林子涵很欣赏文韵的文才,本来想让她在生日筵上给大家吹几支江南笛曲,但后来看到来祝贺的人太多太杂,怕文韵受不了这种嘈杂的气氛,就取消了。他知道文韵也很擅长灯谜,就让文韵帮着他编写灯谜了。
戏班还在外边唱戏,很是热闹,而院子里却很安静。
文韵在西厢房一边写一边想着心事。
“你孤身一人来到这儿,这里就是你的家,有事只管和我说。”在听完文韵讲述婚变的经过后,林子涵很是同情,诚恳地对
想着林子涵对说的话,文韵感到心里很温暖。
文韵今天被请来,除了为林夫人祝寿,还想顺便看看私塾的情况,因为林子涵对文韵说这里的女生比较多,需要一个女老师做帮手,想让她来帮忙。文韵答应了。文韵的父亲也是一个私塾先生,自幼耳濡目染,她也懂得很多教学方面的道理。
文韵来到花雨村,在村旁边的小木屋住了近半月的光景,期间,她去看望了姨妈,并对姨妈说想在华雨村的私塾帮林子涵的事。姨妈看了看自己贫寒的家境,叹了口气,拉着文韵的手说:“闺女,我从心里不想让你去,担心你一个女孩子家的在外边不方便。可是,你看看你姨夫现在这个样子,唉。”
文韵的姨夫家以前开着店铺,后来姨夫抽大烟,把家产也抽没了,全家就靠姨妈给别人织布来维持生计。
从姨妈家回到花雨村,文韵感到心情很沉重。她还从村女的零星闲谈中知道一些村子里的事情,感到花雨村并不象熟人所说的那样很安静。但文韵生性恬淡,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因为林子涵曾私下对文韵说:“小妹,村子里的事情你不要理会,你只管帮我料理私塾,其他一切都由我处理。”
对于村人的话,文韵虽然有些纳闷,但见林子涵这样说,很是安心,就微笑着点了点头。
对于花雨村的情况,文韵真的很不熟悉。
花雨村附近的私塾并不少,但规模都不如林子涵的私塾大。对于私塾的前景,林子涵充满了信心。可是,事情并不象林子涵预料的那样顺利。
林子涵在筵席上给夫人过生日,有人问起了私塾是否被收编成官办学校。林子涵听了,笑着摇了摇头,说:“现在还不知道,听说南方已经开始收编了。”
“官府收编了也好,省心。”有人附和着说。
“也无所谓。只要能让学生们多学些知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咱们这里太穷……”林子涵笑着说。
“听说官府收编后私塾先生的薪俸由县署支付?”有人问。
“这个还不清楚。”
“你这家伙,怎么净问些没用的话?先生家还需要这些?”有人在旁边轻声呵斥那问话的人。
“听我家小子说先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那是赞扬先生德行好。你这家伙,连你家小子都不如!哈哈哈!”
林子涵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笑,也开心地笑了。可是,关于收编的事却郁结在了心底,挥之不去。当年,他考中秀才之后,恰逢中法战争结束。由于统治者的懦弱,李鸿章妥协求和,使得清政府“不败而败”,这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战争的胜利成果被葬送,中国的西南门户被开放,这让林子涵对朝廷很是失望。他看透了社会的黑暗和政府的腐败无能,不想做官。
“这是个浑浊不堪的世道。”林子涵郁闷地想。
林子涵的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是啊,在这样的社会里做官,要么和他们一样同流合污,遗臭万年;要么被他们挤兑出局。“与其那样,还不如及早回乡做些有利于乡民的事。”林子涵想。于是,他在花雨村私塾办了起来。
私塾的规模不是很大,却很有名气。
林子涵一改明制私塾中的死记硬背四书五经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时候,融入了启发诱导和逐字讲解等西方先进的教育方法,这使得他的私塾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很快地就在附近有了名气。林子涵是个很喜欢钻研的人,在教学生的同时,他还更改了启蒙教育的内容,删减了《四书》《五经》和《童蒙训》里的许多不合时宜的东西,增添了许多和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这样,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
来林子涵的私塾求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以识字为需的农家子弟,并不打算考取功名。所以,林子涵对私塾的学生要求虽然很严,但并不苛刻。
林子涵办私塾出于一种责任心和乐趣,并不依靠私塾的收入。尽管他私塾学生很多,他却只象征性地收一些学费,有的学生家庭实在太穷,他也适当减免。
他家里有几百亩地,每年的收入很可观,他根本不需要依靠私塾来维持生计。
林子涵一门心思只想把私塾办得好些,但却没做长远打算。现在听别人说起收编的事,不由得心里犯起了寻思。但今天是夫人的生日,他必须先暂时把私塾的事情放在一边。
林夫人生日筵很热闹,酒席快结束的时候,林子涵给管事打了个招呼,说去看看灯谜准备得怎样,让管事招呼好大家。
因为还要忙灯谜的事,林子涵酒喝得不是很多。他来到西厢房的时候,见文韵很悠闲地坐在桌前摆弄笛子。
“小妹,灯谜写得怎样?”林子涵笑着问。
“已经写完了。老哥,你看看行不?”文韵说着,微微一笑,从旁边的桌子上取出了几十张五颜六色的纸条,上边写满了各种各样的灯谜。
林子涵轻轻接过纸条,看着灯谜上那娟秀的字体,赞不绝口。他对文韵说:“把你写的灯谜都给我,我让研墨找些人抓紧时间帖在灯笼上挂出去。”
文韵笑着点了点头,把下午写好的各种灯谜卷起来,用红绳子扎好,递给了林子涵。
林子涵看着文韵神色有些疲惫的样子,就笑着说:“小妹,一会你也和我们一起出去看灯谜,看完我和研墨送你回去。”
文韵微笑着答应了。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林子涵让研墨等人把字谜贴在了早已准备好的大红灯笼上,挂在了门外路边的树枝上。村人见了,纷纷聚过来观看。
这些灯谜并不难猜,但村人中识字的不多,林子涵就特意派了几个学生专门负责读灯谜。
林夫人对林子涵说,研墨和紫衣等人忙了一天,也让他们出来热闹热闹吧。林子涵答应了。墨听了,非常高兴,立刻拉着紫衣看灯谜去了。
因为简单,所以,看灯谜的人很多。研墨和紫衣挤在人群里,顺着人缝踮着脚尖使劲往里看,看得半半拉拉的。
“别在这里挤,咱们去那边看,那里人少。”紫衣用手指着西边靠边上的灯谜说。
“听你的。”研墨说着,悄悄地和紫衣往那边人少的地方去了。
“嗯?这边的灯谜好象有些有些难猜!怪不得这边的人少呢。”紫衣看着灯谜说。
“我看看!‘十人报考,三人上榜——打一成语。’”研墨读着灯谜,看着紫衣一下子笑了起来,把紫衣弄得莫名其妙。
“小墨水,你笑什么?”
“我遇见了你,是‘三生有幸’啊!”
“该死的小墨水,占我便宜!”紫衣说着,伸手要打研墨,研墨笑着到了一边。
“我哪里占你便宜了?三人上榜,不就是三生有幸吗?”研墨冲着紫衣做了个鬼脸儿,笑着说。
“‘新世纪里结良缘……’这是什么呢?”过了一会儿,研墨见紫衣在一个灯谜前发愣,就也跟着看,并且一边看一边嘟囔了起来。
“笨蛋,那是‘百年好合’。”紫衣见研墨看着灯谜怪模样,就忍不住笑了。
“哈哈哈,笨蛋百年好合!你笑死我了!”
林子涵正和林夫人、文韵等人观看灯谜,听见紫衣和研墨的对话,不由得也笑了起来。
“坏紫衣!你是‘琴盒’呀。”研墨也不甘示弱。
“‘琴盒’?不就是‘乐在其中,笔走龙蛇’嘛。”林子涵若有所思地接到,“这个谜语出得好。来,你们看这个谜语‘岁末迎春书画展’,看看谁能猜到?”
“老爷,这几个灯谜的谜底都是‘变脸’!咋这么容易?”研墨看着灯谜有些不解地说。
“是我的意思,不让出得太难,容易些大家好猜出来,也能喝到‘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一年之计在于春?”研墨困惑地看着林子涵,惹得看灯谜的人都笑了起来。
“超级大笨蛋,那是‘青酒’,以前咱家少爷出国的时候,有贵州的亲戚来祝贺,送的就是这种酒,就是上次老爷让你拿到书房的那种色泽呈淡黄色,清亮透明,香味很浓的酒。”
紫衣在一旁边羞研墨边解释,惹得林子涵和林夫人、文韵都笑了。
“是这种酒。对了,研墨,你去看看猜灯谜的奖品多不?”林子涵若有所思地问。
“老爷,够用了。我下午看过,很多的。”研墨不假思索地说。
“嗯,这就好。这也不值几个钱,大家开开心心的,我和夫人看着都高兴!”
花雨村好长时间没猜过灯谜了,大家都很感兴趣。人们熙熙攘攘地观看着,猜着,一直弄到大半夜才结束。林子涵带着研墨送文韵回小木屋时,对文韵说:“今天夫人看了你写的灯谜,很高兴,也很想让你来私塾帮忙呢。”
文韵听了,沉思了一下,微笑着对林子涵说:“老哥的事情就是小妹的事情!只是,我怕做不好……”
林子涵听了,鼓励文韵说:“私塾的事情也不难做,你去了,慢慢就熟悉了。”
文韵听了,对林子涵笑了笑,说:“老哥,那你以后可得多帮我啊。”
“那是自然。”
他们走着说着,很快也就到了小木屋。
林子涵抬头看了看天空,见月亮明晃晃地挂在天空,就对文韵说:“小妹,不早了,快回去休息吧!过两天等我忙完,就来接你去私塾。”
文韵看着林子涵,轻轻地点了点头,推开栅栏门,回小木屋了。
两天后,林子涵和林夫人亲自过来把文韵接到了林家私塾。林子涵吩咐研墨给文韵收拾了一间靠近私塾的朝阳的厢房,让文韵住在这里。
厢房的位置很雅致,窗后是几株青翠苍郁的竹子,窗前是嶙峋的假山和有些绿意的垂柳。
阳光普照、微风轻拂。
通往私塾的碎石子路上,有几只小麻雀在地上觅食。小麻雀们很悠闲地在院子里飞来跳去,似乎并不怕人。私塾的教室前有一棵老楸树,树杈上有个巴掌大的鸟窝,有两个小男孩儿淘气地爬在梯子上掏鸟蛋。
“大毛二毛,快下来,林先生来了。”在假山上玩耍的几个女孩子见两个小男孩儿探着身子往旁边的枯树枝上踩,不由得吓得惊叫了起来。
那两个被唤做大毛二毛的男孩子吓得哧溜一下子从梯子上滑了下来。他们东张西望地看了好半天,才发现是被几个女孩子捉弄,尴尬地笑着跑了出去。几个女孩子见状,哈哈大笑。
私塾的院子很大,院子里有许多高大的梧桐。假山周围有很大一片空地,细碎的水珠不时地从假山的喷泉里飞溅出来,星星点点地洒落在地面,显出花瓣状。
(https://www.tyvxw.cc/ty290611/444794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