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缺憾
“这也能预测么?!”李鸿章已经不是疑惑的心情了,对于王伯良以对未来战争的预测来设计最符合北洋水师的舰船造型乃至组合,这无疑是极为震撼的。
如果战争双方实力相差不是太过悬殊,毫无疑问能够准确预测对方动向并且针对性的调动己方力量做出回应,那战争的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在中华长达两千年以上的战争史上,能够留名青史的统帅绝对都是洞察力惊人的角色,“料敌于先”几乎是他们共同的“属性”。在这方面能力越是出色,其成就也就越是非凡,甚至便有孙武、诸葛亮这等被供奉在神坛上的杰出人物。
李鸿章办理洋务这么多年,又是以军事起家缔造淮军进而成为大清帝国政治版图上一股顶级势力。尽管过去曾经遇到的军事方面的对手诸如太平天国或是捻军之类,淮军尽管有时在数量上也许不及对手,但是手中的武器却从来都是压制对手的。
在过去的军事作战时代,李鸿章深切意识到武器的重要性,淮军的武器装备不要说对太平天国和捻军形成碾压之势,就是在同阵营的清军中也绝对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正是出于对武器装备的重视,甚至还让他在对外处理事务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对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态度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改变。
尽管李鸿章是最热心于引进西方先进武器的清国大员,但在武器装备的走向上,尤其是远比陆军武器更加复杂多变的海军舰船领域,可以非常直白的说他只是个“伪武器迷”。
在海军舰船方面早先李鸿章是听赫德的,可惜事实证明赫德也是个“三手贩子”——赫德对舰船的了解是来自于金登干,金登干则是对欧洲海军界动向的观察和转述海军专家的意见。现在他则听从常驻欧洲的李凤苞,而细算起来李凤苞也是半路出家而已。
现在李鸿章则是找到了一个真正精通西方海陆军事的王伯良,早先他对于这个敢毛遂自荐前往德意志帝国学习军事的年轻人并不是很重视,但没想到当年无心之举到今天却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尤其是昨天王伯良在舰上言语挤兑赫德和威妥玛,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语将西方海军解释的极为通透,甚至还连带误导对方,这真是让李鸿章开了眼界。
正是因为王伯良昨天的出色表现,让李鸿章意识到在他的眼界范围内,只有王伯良在这方面才是真正的权威,李凤苞、徐建寅他们固然出色也能够理解自己的政治意图,但是相较之下差距太过明显了。
“泰西军事思想最紧要的莫过于两点。第一点与我们一样,洋人也注重将领和兵勇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甚至形成了从孩童到青年一整套的职业军人培养办法,以此来选拔最优秀的人才为国效冇力……第二点便是注重科技的力量,这才是与我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泰西职业军人为什么要从孩童时代便开始培养的缘故……简而言之便是除去人的因素之外,打仗打的便是科技工业,从前线拼杀士兵手中的武器,到后方的铁路电报……”
王伯良看着李鸿章郑重的言道:“如果卑职能够对日后泰西舰船的根本走向把握清楚,辅以对日冇本国力了解,这就并不难得出日后若是两国交战的时候,日冇本海军开的是什么样的军舰……对此卑职能够至少有七成以上的把握来对此作出推算,并且以此来规划北洋水师主力战舰的设计,从而避免最大的浪费,花最少的银子来办更多的事……”
尽管未来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王伯良依旧相信以日冇本的国力而言,未来的日冇本海军舰队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日冇本除了在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上比清国优越之外,国家底蕴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清国相提并论的,在王伯良看来只要李鸿章能够少走些弯路,并且能够更多的听从自己的建议,以北洋的实力不敢说完胜日冇本,但绝对不可能重现历史上的那个甲午年的悲剧……
“为什么是十二年?!怎么不用五年、十年、十五年?!”薛福成颇为玩味的问道:“难道心田认为十二年后日冇本便有可以与我们打一仗的本事么?!”
薛福成这么一句题外话倒是让王伯良感到有些意外,主要还是因为他受前世甲午战争的影响过深,直接认定战争发生的时间就在十二年后,这才有十二年的期限之说。不过薛福成的话也倒是提醒了他,有他这个历史上本不应该出现的人的影响,十二年后的甲午战争还会“如约到来”么?
不过这个问题只是在王伯良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很快他也便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前世深刻影响清日两国国运走向的甲午战争也许在这个时空会在爆发时间上发生一定的变化,清日两国之间的这场战争绝对会打,而且因为他的存在,战争的结果未必会打赢,但爆发时间上只能向后推移而不是提前爆发。
战争胜负的本质就是双方对于战争的投入能够有多坚决,从准备战争到开打直至结束,谁肯坚定不移地舍得投入,肯做出更多更大的牺牲,谁的赢面就会更高一些。除却战争层面上的东西之外,国家经济力量早就在战争准备之前便已经开始角逐,而王伯良对战争爆发时间的判断正是基于此点。
清日两国的工业能力其实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轻工业,棉纺织业和缫丝业正是日冇本“殖产兴业”政策所带动起来的,尤其是缫丝业更是日冇本外汇来源的重中之重。与之相对应的是清国的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发展的太晚了,中间更有胡雪岩高举囤积居奇的旗号被人里外合应坑了一把。
王伯良归国后第一件实事便是开启大规模机器缫丝工业的投入,摄取其中巨额利润固然是初始动力之一,但是未尝不想在此方面与日冇本一较高下——挤占日冇本生丝出口市场。现在所取得的效果已经超乎他的预料之外,除了早先就已经预料到的巨额利润收入囊中之外,连胡雪岩也受此影响决定明年年初在上海开办一家规模在五百部丝车的缫丝工厂。
与其说是资本的力量,不如说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动力是无止境的。王伯良原本也有自己作为先行者的示范来引导更多的人投入此行业的期待,虽然时间长了些,但能够把胡雪岩这个巨头钓上来,毫无疑问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日冇本的格局就这么大,物产也不如清国这般丰富,真正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宝贵外汇的来源也不过这么几条路。如果说王伯良的资本涉及缫丝业也只能算是个略微有些竞争力的参与者的话,那胡雪岩这样的超级巨头插上一脚就绝非这么简单了。
王伯良相信历史上日冇本生丝出口,一直未有过外来强力竞争的局面肯定不会重现了,按照市场的行情,厂丝的价格一般都比普通土丝要高出三成左右。越是行情不好的时候,这个价格差距就会越大,清国厂丝的加入必然抢占这部分市场。赶尽杀绝那是不可能的,但让日冇本在生丝出口贸易收入上缩水那是必然的。
诸如缫丝之类的轻工业,王伯良肯定还会继续投入,毕竟这些工厂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且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会让他获益匪浅,更可在此基础上打击日冇本的轻工业发展,这是一举多得的发展方向。
“庸庵先生,五年的时间太短,怕是连北洋水师成军的时间都不够;而十年的时间在卑职看来正是日冇本海军建设发力的时候……卑职最近调阅一些日冇本的报刊消息,愈发感觉日冇本所图不小,他们发展洋务非常有条理,且国内基本上没有什么政治阻力。碍于日冇本国力格局有限,他们所建设的海军绝不是担负防守职责,主要针对的目标便是我们北洋水师。如此规模的舰队日常负担对于日冇本而言就非常沉重了,是以日冇本舰队在实力上与北洋水师齐平甚至哪怕是略有欠缺的时候,他们亦会不惜铤而走险发动战争……”
日冇本和清国的重工业基本上都是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现代化海军舰队的主力舰,它们都是无法实现国产化的。王伯良倒是这道日冇本舰队中的桥立号是在横须贺建造的,不过该舰几乎全都是从法国采购部件,然后在日冇本国内建造安装,也就是借着这个机会造就了一批熟练的造船工人,这种事情马尾船厂早就做过了。
桥立号的建造过程在王伯良看来也许成本会比直接购舰要高一些,但基于其相对出色的管理和对国产的追求,使得日冇本国产战舰的道路能够继续走下去。理应承认在这方面,即便马尾船厂比横须贺早走了十多年,但在本质上却是原地踏步走,造船工人是训练出来了,不过船厂的成本在政治上的失分太过严重,最终倒在了半路上。
可以说日冇本和清国在这场战争中,本国工业的贡献实在是极为有限,甚至是日冇本略微占据优势——北洋水师在初始阶段连自己的战舰保养都做不到,还必须前往长崎来完成这项重要的工作,直到旅顺船坞建成之后才有所改善。
“日冇本国力如此贫弱,还要穷兵黩武,这实在是说不通……”薛福成摇摇头,而旁边的李鸿章等人亦是如此。
显然对于日冇本的野心,大家都有所认识,虽说对日冇本国内的情况了解并不真切,主要还是靠驻日公使或是其他外交人员的转述。不过想来以日冇本的国力而言,莫说支撑一支能够与北洋水师不相上下的舰队,就是多几艘巡洋舰也是极大的负担。
如果是他们去日冇本当执政者,显然这样的“傻事”他们是不会去做的。不光他们不会去做,就算是比他们的水平更差一些的人也不会这么做,搞不好便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局面,甚至会j起反抗起义也是很有可能的。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王伯良淡然答道:“有法兰西帝国前车之鉴,自然会有后来德意志帝国的效仿者……中堂大人,若是一战而胜,大人可曾想过这等后果?失去朝鲜是必然的,再加上数以亿计的战争赔款,莫说一支北洋水师,就算是几支也足够买下来了!更何况战争失败的损失远不止这些,缴获的步枪大炮药子,一旦攻入本土则更有机械设备、各地库银……”
一想到历史上甲午战争清国战败后,日冇本在旅顺、威海卫的掠夺,几乎让李鸿章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水师全部丧失。人才上的丧失不必多说,旅顺和威海卫所有的工业设备全部被拆回日冇本,更有岸防武器,除了土木建筑无法运回国内之外,可以说北洋水师的陆上支持配套系统一朝丧尽,全部都成为日冇本的战利品。
“日冇本这番作为固然是不为常人所能理解,但是确是以小博大,一举成为远东强国的最佳途径……换做是卑职,若有这样的机会也会忍不住去试试……”
李鸿章等人听后不禁愕然,这种以小博大的赌徒心理他们自然理解,但是这种做法也是要有一定基础的。在他们看来日冇本是个值得重视的威胁,但还没有上升到生死大敌的高度上来,以往日冇本出手多是选择清国面临西方强国威胁时刻来要挟清国做出一定的让步。
日冇本的海上实力早先确实为李鸿章所顾忌,但现在北洋水师终于有了超勇扬威这两艘现代化新锐战舰,而在三四年之后更有定远镇远两艘在远东绝对堪称顶级巨舰的铁甲舰。以后北洋水师能够建设到一个什么程度,李鸿章心中也没有个确切的计划,但他已经下定决心在无法得到四艘定远级铁甲舰的局面后,再建造一艘归属北洋的全钢巡洋舰。
在李鸿章看来国内虽有政治阻力,但以他对国内的财政状况的了解而言,订购两艘定远级铁甲舰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总还算是在“合理区间”之内。再加上一艘预算在九十万两左右的全钢巡洋舰,这已经在远东来说是除去洋人之外最强的海军了,日冇本舍得这么投入么?!
王伯良环顾周围人的神色,也知道他们不会相信,换做自己若是不知道历史的话也会如此。一个正常国家发展海军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海军固然崇尚进攻,但事实上直接锁定以发动战争为出发点而发展海军的几乎没有。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海军都是为了防卫国外入侵或是维护自己在海上的权力,像日冇本这样为了发动战争而建设海军还真是独一份。
“在卑职看来以日冇本的国力是无法长期供养一支舰队,所以判断日冇本是否有发动战争的标准就是看日冇本舰队舰船的数量。日冇本不可能一夜之间变得富有,即便其发展洋务强国富民想要达到维持一支看得过去的舰队,至少也需要二三十年的积累才行……”
“海军舰船之昂贵确实是出乎常人所想象,买了舰船保养亦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薛福成点头说道:“心田的意思是日冇本一旦拥有与之国力不相称的海军舰队的时候,便是日冇本发动战争的时候?”
“庸庵先生,卑职正是这个意思……”王伯良拱手说道:“若是卑职预料没有失误之处的话,我们与日冇本是否真的要打上一仗,在这十二年中便可以看出分晓来……其实也用不了十二年,以日冇本的国力莫说养海军,就算是买战舰也是极为困难的,其国库根本不足以支撑其外购战舰,唯一的办法便是像法兰西偿还德意志战争赔款那样大量发行债券……”
王伯良可是清楚的记得日冇本在筹建联合舰队的过程中,可是有数次发生财政危机的事情。尤其是在联合舰队基本成型之后,日冇本海军的经费比重陡然上升,以至于到了一个可以威胁国家财政稳定的比例。
甚至在1893年日冇本海相会同枢密顾问官向议会提出近两千万日元的海军购舰款计划被否决,这也就引出了“天皇节衣缩食,官员减俸,国民踊跃捐献,举国上下办海军”的段子。尽管这笔款项所订购的富士、八岛等战舰并未有赶上甲午战争,但在日冇本举国增强海军实力的背后,亦是能够看出日冇本的国力在那个时候已经无法支撑进一步的扩军步伐了。
自从王伯良在来到这个时空后,便一直在思索有关甲午战争的事情,除了最直接表现在战场上的诸多因素之外,政治、经济、科技、工业等等。他有着后世分析问题的眼光,更有预知事冇件发生后结果的能力,再接触来自日冇本的第一手资料,这使得他对那场战争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日冇本所采取的强国路线实在太过特殊,整个过程中充满了赌性,这倒是和后世对日冇本的评价基本吻合。不过即便再特殊的发展模式,也会受到自身和周遭环境的限制,终归是有迹可循——联合舰队在战前的规模已经让日冇本国力不堪负重,除了发动战争之外别无选择,除非日冇本自己缴械,依照日冇本人的性子而言后者基本可以无视。
唯一让王伯良感到棘手的事,这显然让他说服李鸿章的难度陡然提升。虽有正确的分析方式,但战争预警的时间实在是太过短暂了。在与李鸿章的接触过程中,王伯良感觉到老李对日冇本的忌惮和警惕,但是也仅仅如此。
王伯良可以想象当定镇两舰归国加入北洋水师序列之后,因为实力的增强,李鸿章至少在四五年之内对日冇本的态度是轻视的。等日冇本在九零年前后集中下水一批主力舰的时候,老李自然会重新开始提升警戒级别,不过此时肯定已是太晚了,加上国内的政治气候更加趋近于保守,剩下来他只能坐等战败的结局。
“心田对日冇本的成见颇深,不过善战者不虑胜而先虑败,这是理所当然之事,终究好过亡羊补牢……”
李鸿章觉得王伯良有些太过j进了,如果说现在日冇本对清国有一定的压力那是肯定的,但是在定镇两舰之事敲定并且开始建造后,日冇本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这也让他逐渐安稳下来。待到定镇两舰完工归国之后,在李鸿章看来日冇本的威胁也就自然解除,除非日冇本非要顶牛开始海军竞赛,否则大局基本上也就稳定下来……
即便如此,王伯良的分量在李鸿章心里已经逐渐加重,就算并不认可这个年轻人过于忧虑的想法,但是出于对自己人的维护,李鸿章还是开口给王伯良一个台阶下。
王伯良心中亦是感到非常无奈,但是此时他也明白在这个问题上估计老李已经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凡老李这等政治人物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那自然是极为坚定的甚至是不可置疑的。在眼前这个局面下,他也不会不识好歹的去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只得日后再寻找合适的机会去游说李鸿章。
“中堂大人教训的是,卑职也许是想的有些太多了……”王伯良低首说道:“不过从定镇两舰的订购经过以及泰西海军日后的发展方向来看,卑职认为日后的铁甲舰订购价格会越来越高……而随着定镇两舰的成功建造,德意志人亦不会再满足于在低价上与其他诸如英法等国那样争夺购舰订单,可以说德人的报价亦是会有所提升……”
尽管李鸿章是坚定的德意志帝**工粉丝,但他也是要受到国内政治对手的制约的。尤其是国内有一大票死敌正盯着老李等他犯错,而赫德亦不会甘心就这么失败,类似历史上济远舰订购所引起的风波也许还会发生——王伯良丝毫不会怀疑在北洋水师巨额的订单背后,各路神仙层出不穷的手段,甚至连他自己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自保。
“战舰涨价不光是针对我们大清,其实对于其他有求于订购战舰的国家也是一样的。仅以日冇本的国力而言,他们是不可能订购类似定镇两舰那样的铁甲舰,只能选择全钢巡洋舰,这种类型的战舰除非是刻意加强,其装甲基本上都不会太过h实。以五寸舰炮的威力而言,在两三千米的距离上除去极个别位置之外均可击穿,是以卑职才会如此舍弃二百毫米以上的舰炮,改用六寸和五寸的舰炮来作为新舰的主要武备……”
“这也正应和了心田打算日后更换更好的舰炮?”
王伯良点头答道:“正是如此!作为北洋水师的核心,定镇两舰肯定要长期使用下去,十多年后除非耗费巨资更换更好的蒸汽机和锅炉,否则它们的航速不值一提。正是因为如此,卑职才会在设计新舰的时候,削弱航速的要求,改为提升其装甲防护能力,这样在同等的距离上交战,敌方舰炮无法击穿新舰装甲,而我方舰炮可以轻易对敌方进行有效杀伤……”
“呵呵,福成虽然不懂海军,不过心田这个想法暂且不说其优劣,但至少也是考虑周详……”薛福成在旁边笑着说道。
其实到了现在,日冇本的威胁之说对于众人而言那是日后没准的事情,但是对于王伯良所设想的新舰情况,他们到现在已经完全理解其中的由来。除了主炮威力和航速不尽人意之外,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考虑,这款还停留在王伯良口头上的新舰都考虑的非常周到,最重要的是这款战舰的火力是可以在日后只需花费少量款项便可以升级的——十几年之后,它依旧可以轻松的换装最新款的同口径舰炮以保持火力的强大,而且即便是十年之后的眼光来看,这款战舰的装甲防护能力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听了薛福成的话,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合意,倒是王伯良感觉今天的薛福成有些反常一样,处处帮衬着他。以往王伯良与薛福成打交道的次数也不少,薛福成看在老友同僚的份上对他是有所维护,但也没有像今日这般,这倒是让他感觉有些新奇,只是看看不远处笑而不语的周馥,王伯良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李鸿章心中固然有点看法,不过在周围心腹一边倒的附和中,他对王伯良的想法不说非常赞同,却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大口径舰炮固然让人眼前一亮,让潜在的敌人心存顾忌,但是日后更新换代不易,再者说来靠火炮口径来威慑敌人,那是定远镇远干的事情,眼下则要着眼于强大而有效的火力。。
本来王伯良还要打算在新舰的主炮问题上说服李鸿章进行一次演习,却没成想他在昨天暗算赫德的时候,当场折服了所有人同时李鸿章也是其中一个。原本李鸿章听李凤苞说洋人对王伯良的评价有多高,毕竟这些评价是李凤苞在欧洲听到的,而现在就在自己的眼前展现了这么一幕,最根本的便是连他所推崇的克虏伯兵工厂也认可了王伯良的技术水平。
正因为王伯良的出色表现,李鸿章才决定接受他的建议,这也是当年曾国藩与他送这些幼童出洋的动机所在——国内对国外的情况了解太少了,最为出色者也不过是类似李凤苞这样人,对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就算李凤苞也不过是出于兴趣和其他的目的才会深入了解,终归不是那种从小便以此为饭碗的人的对手。
事实证明当年送幼童出洋的行动是正确的,其他幼童暂且不提,在李鸿章看来一百多个幼童中,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够像王伯良这样厉害,但只要有王伯良这么一个就已经是大赚特赚了——这样的成材率已经远远高于科举考试了。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https://www.tyvxw.cc/ty97082/254348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