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初定钢厂
“心田!”
正当王伯良还在回想昨天晚上他与何天爵商讨教案的问题时,耳边传来李鸿章那种略微有些沉沉徽调的声音,连忙打起精神来问道:“中堂大人,有何吩咐?!”
李鸿章一看王伯良的表情便知道刚才这家伙是走神了,心中也不在意,笑着问道:“昨日心田那里听说可是热闹的很!”
王伯良低首说道:“洋人逐利,且泰西各国竞争无比j烈,十二年前普法战争法兰西战败,割地不说,就连赔款也达到了骇人的七亿两千万海关两白银。而战争中法兰西的步枪、德意志的克虏伯火炮和参谋总部策划都是双方决胜的重要砝码……泰西各国均以法兰西为教训,要想不割地不赔款就要保证自己的武器比对手更加犀利,他们肯出大价钱买学生的专利为的便是武装自己,保证自己的军队占据优势,一来可以抵御外敌避免重蹈法兰西覆辙,二来可以找到借口来侵略他国做德意志第二……”
李鸿章听后惊讶的嘴巴半天合不拢,他只知道法兰西战败,连皇帝都做了俘虏,割地赔款这些他都知晓,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非常明确的告诉他法兰西赔给德意志多少款项,这些款项折合白银是多少两。法国人的赔款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任何一个清国人一听到这个数字怕是都会如此,现在所谓的“太平盛世”下清廷一年能有多少结余?
“这泰西之地真是……”李鸿章确实是被数以亿计的巨额赔款数目给吓到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
王伯良知道普法战争法国赔款并不是最高的战争赔款,一战德国战败据说赔款要算到五十多年才能还清,而要是二战日冇本战败中冇国清算日冇本赔款,一旦算清楚怕是日冇本人一百年都无法吃饱饭。
“西人信奉丛林法则,只要借口合适,打仗的成本自己能够承受,便可发动战争。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莫不如是!赔款所得用于发展国民教育,有了人才便可发明更好的武器,让自己的军队武装更上一层楼,继续对外发动战争……如此周而复始,英吉利、法兰西今日之强盛便是如此得来,可见落后便要挨打,挨打不长记性就是人家砧板的鱼肉,想要吃肥还是吃瘦就看人家的心情了……”
王伯良大有深意的对着李鸿章说道,毫无疑问他的话直指清廷。“丛林法则”什么的名词李鸿章不懂,但他不是傻子自然能够听得出来,他对于朝廷挨打不长记性却是深有体会,连东边的蕞尔小国日冇本都可以吞并琉球,更是南望台湾,西顾朝鲜。眼见这样发展下去,别说英吉利法兰西,怕是日冇本也要爬到自己的脑袋上拉屎了……
旁边的林泰曾听后不禁朝王伯良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对于王伯冇良的事迹他听说过不少。虽然这个年轻人并非像他一样专门学习海军,但他写的几本书在西洋各国都引起了轰动,相比之下他与同学刘步蟾将留学心得写成的《西洋兵船炮台co法大略》尽管让他曾经得意过一段时间,却无法入得西人之眼,这高下之判一眼望出……
“西人卖的最好的东西并非是布匹或是新奇玩意,而是各种武器!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船厂自己都建造战舰忙不过来,连带只能将一些战舰交给私人的船厂来建造……在泰西各国都追求最先进、威力最大的武器,为此他们可以付出大价钱而毫不吝啬……好像阿姆斯特朗公司就是私人公司吧?”
王伯良颇为惊讶的看了一眼林泰曾,与后世照片上略显发福的林泰曾不同,此时的林泰曾还比较瘦弱,看上去更像是个书生。历史上若说早期留学生中名气最大的,除了留日士官系之外,便是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这几个留英海军生,原本以为林泰曾、刘步蟾等人更擅长战舰指挥这些海军老本行,却没想到林泰曾还注重英国海军工业。
“阿姆斯特朗公司与以前各省海防采购的阿姆斯特朗火炮生产公司并非是一家,后者是埃尔斯维克公司采用了阿姆斯特朗先生的设计而生产的火炮,前者则是六七年前阿姆斯特朗先生再结束了与埃尔斯维克公司合作后回乡自办的工厂……当然算起来埃尔斯维克公司也是阿姆斯特朗与人合作创建的,只不过他更醉心于为政冇府服务而离开了工厂,后来又回到工厂却是以合伙人的身冇份。”
王伯良笑着解释了一番,中冇国近代史上工业孱弱,本国自己设计制造的武器没有什么出名的,仿造武器倒是很出名,百年近代史战火燃遍神州纯粹就是外国武器生产商产品的博览会。
早期陆军火炮名气最大的除了德意志帝国的克虏伯火炮之外,便数阿姆斯特朗火炮最为出名,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阿姆斯特朗公司创办时间好久,实际上却是两码事。
1847年在四个朋友的支持下阿姆斯特朗成立了一家主营起重机的机械厂,十年之后他被帝国战争部任命为火炮工程师而离开了他创建的工厂,转年他原来的创业伙伴则利用这笔资金成立了埃尔斯维克兵工厂。
这家兵工厂最主要的业务便是按照阿姆斯特朗设计的图纸为帝**队生产火炮,虽然阿姆斯特朗很快辞去了政冇府职务并且劝说了以为火炮军官安德鲁离开军队与他一起加入埃尔斯维克兵工厂,但此时他已经算不上兵工厂的主人了。
“最近一个朋友给在下来信,说了一个阿姆斯特朗与大英帝国的段子倒是很有意思……”王伯良随后笑着对林泰曾卖了个关子。
“到底是什么事情?”丁汝昌反倒是沉不住气了。
“当年阿姆斯特朗离开埃尔斯维克公司之前曾经向帝国海军部提交了四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重炮设计,只是受到委员会报告影响使得海军部否定了这一设计,这也是阿姆斯特朗离开工厂自己回乡自办新工厂的原因之一……”
林泰曾有些不敢肯定的问道:“是不是意大利海军杜里洛号和单达洛号战舰上主炮?”
四百五十毫米已经接近十八寸,这样口径的巨炮在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是骇人听闻的,即便是在几十年后,一听到这个口径数据第一反应也是“恐惧”。毫无疑问,装备这等巨炮的战舰无疑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舰炮,这确实在海军界中是一件轰动的事冇件,林泰曾有所耳闻也不奇怪。
王伯良笑着答道:“正是这两艘战舰上装备的百吨阿姆斯特朗炮,其实就是当年他提交给海军部的设计。意大利有了这等巨炮战舰就对大英帝国的直布罗陀和马耳他保护地造成了威胁,这下就轮到大英帝国自己开始为难了……”
“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吉利帝国就没想着用更好的大炮么?怎么说也是在岸上建炮台,理应比战舰上的舰炮要好吧?!”李鸿章也是饶有兴趣的问道。
“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前装火炮的口径还可以扩大,但必然会要以牺牲其他方面的性能作为基础才行,诸如射速、射程等方面的性能。况且这么大口径的火炮重量也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问题,陆地岸炮台要想安装更大口径的前装炮,光是附属的设备就足以让工程技术人员感到非常困难……”
在普法战争之前,清国采购最先进的岸防炮便是阿姆斯特朗火炮,在当时这种火炮自然是最先进的,不过价格也是最昂贵的,加上先进的火炮对于co作也有很多要求,生产上更是比较麻烦,“跳票”的事情很常见。
尽管大家都知道后装火炮先进,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必吃到的是美味,“先进”本身也就意味着“不稳定”,阿姆斯特朗火炮不要说别人,就连大英帝国自己都无福消受——因为萨英战争中二十一门阿姆斯特朗后膛炮在近三百六十次射击中居然出现了二十八起事故。
在驾船co炮等海军专业技术上,王伯良拍马也赶不上林泰曾,甚至丁汝昌都比他强,但是纯粹的科学工程技术方面,他无疑是权威性的——那些刚离开大沽的各国洋人们都排队等着购买他的火炮专利呢。
“心田的意思是不可能再找到比阿姆斯特朗更好的火炮了?”丁汝昌问道。
王伯良点点头答道:“接近十八寸口径的前装巨炮,以目前的技术而言算是顶峰了,估计以后也不可能再有超越它的前装巨炮……日后就是后装火炮的天下,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用不了四五年后装舰炮将会成为海军唯一的选择,意大利那两艘巨炮战舰很快便会被人忘记……”
阿姆斯特朗公司的百吨前装巨炮在后世近代海军轶闻中,确实算得上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主要还是因为大英帝国在海上拥有绝对的统治力量,以至于各种设计怪异的中小型战舰在世界各大洋上畅行无阻。皇家海军集中了全世界海军的仇恨,即便无法击败它,但是能够看到英国佬出丑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不过王伯良倒是清楚的记得,这一款四百五十毫米的前装巨炮确实是前装火炮的巅峰之作,以后也不会再有这么大口径的前装火炮了。单看现在超勇扬威两舰的主炮都是十寸口径的后装炮,便可以看得出来阿姆斯特朗公司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后装火炮的研发生产上来了。
从萨英战争到现在,皇家海军战舰主炮的标配一直都是前装火炮,而阿姆斯特朗公司转移主业也是受了两年前皇家海军“霹雳”号的前装火炮炸膛事故的影响——炮手们在炮膛里装了两个药包直接炸膛。这种事故在后膛炮中根本不可能出现,而随着炮尾闭锁装置的进步克服了后膛炮失事的可能性,皇家海军也开始考虑把标配改回后膛炮了。
“心田,那个‘速射炮’就不能在国内的机器局造出来么?”几个人还在念想着近十八寸口径大炮有多么强大威力的时候,倒是李鸿章幽幽的问了一句。
“速射炮”无疑是昨天宴会上最大的热门词汇,一分钟能够发射十多发炮弹的火炮,这确实是颠覆了许多人的想象力。李鸿章虽然昨天没有找过自己单独谈一谈专利的问题,但是相比无烟火药的平静而言,洋人们集体讨论速射炮除了让老李大涨面子之外,心中也是在嘀咕这等好处眼睁睁的看着就要落到别人的碗里。
涨面子归涨面子,自己看得见却吃不着的心理让李鸿章挺别扭的。在老李看来无烟火药无法生产那就用黑火药或是栗色火药,除了烟小点也没什么了不起,花旗国的商人脑袋被驴踢了居然花了这么大的价钱来购买专利就为了烟小一点实在不值。
不过相对于无烟火药,速射炮的威力在老李的心目中就非常直观了。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的克虏伯大炮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过深刻了,如果王伯良的速射炮哪怕能够达到描述中的一半能力,那也绝对能够对得起“速射”二字,这对陆军战斗力的提升实在是太明显了。
王伯良躬身答道:“虽然属下没有去过江南机器制造局,但是对天津机器局比较熟悉,若是在国内制造速射炮也可以达到,不过这成本就很难说了。很可能我们自己造的速射炮暂且不论质量,就单说价格也许就会比克虏伯公司的产品要高出一些来……尤其是我们没有自己的炼钢厂,火炮的价格高低完全要看洋人的脸色,而最要命的便是这个钢铁的价格……”
李鸿章想了想便明白王伯良话中的意思,王伯良的父亲就在天津机器局,自然对局中的情况比较了解。所谓成本高也许在外人眼中这个理由可能会比较离谱一些,即便管理和生产原料造成的成本上扬,也绝对不可能是遥远的路费所能够抵消的,但李鸿章心中非常清楚,王伯良说的成本高就是现实。
天津机器局产品质量放在一边暂且不论,里面大大小小的蛀虫不说铺天盖地,但管事的关节拿一把那是“正常流程”。其实这些情况老李心知肚明,自己却一直容忍着,只是有些时候这些人干的有些太过分——天津周边居然有拿着小洋枪的土匪出现了,这简直是太过荒谬……
老李自己也不敢轻易的扩大天津机器局的生产规模,以免把自己的家底给赔进去。自从王伯良归国后,尤其是到了盛军周盛传便一直对他抱怨天津机器局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希望老李能够出面解决。
“钢铁价格怎么了?”老李心中清楚归清楚,但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种痼疾,便选择性的忽略,直接避重就轻的问起钢铁价格。
王伯良正色说道:“根据属下的预测,未来数年间钢铁的价格会持续的上涨,而我们使用的白银兑换洋人的货币价格会逐年下跌……这一涨一跌中间的差价足以让我们在购买制造火炮的原料上吃尽苦头,当初属下主张重新与伏尔铿船厂签订补充合同的时候,其中一份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属下怕钢铁涨价会直接让我们订购的战舰高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重新与伏尔铿船厂签订一些补充协议的事情,李鸿章是知道的,他对于钢铁涨价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但是对白银跌价却有着切身的体会。毕竟老李作为清国洋务派的头面人物,在购买武器、机器的交易上国内鲜有能够与之比肩的官员,清国付出的白银购买力降低他是能够感觉的出来的。
事实上在王伯良提出与伏尔铿船厂签订补充协议的建议时,李鸿章还私下里发电报对远在欧洲的李凤苞咨询过。令李鸿章满意的是李凤苞对王伯良的建议非常赞同,白银跌价是看得见的,钢铁涨价的事情虽然很难说,但补充上也是有备无患,至于工期保证更是先前的疏漏。连李凤苞都在回电中对王伯良的建议称赞不已,这让李鸿章心中不免得意三分。
原本李鸿章询问钢铁价格走势也不过是转换话题,避开天津机器局内部消耗过重这一敏感话题,却没成想王伯良对钢铁价格的走势如此悲观,实在是出乎老李的预料之外。他无法想象钢铁价格会涨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才能令战舰订购款项不足以完成支付。
这已经不是“查缺补漏”的范围了,而是王伯良非常确信钢铁的价格上涨的威胁巨大。定镇二舰的合同以及补充协议已经签订,李鸿章已经用不着为其co心,但是国内各大机器局要维持生产,都避免不了进口钢铁这一尴尬的局面。
国内没有现代化的钢铁冶炼设备,更没有成规模的钢铁厂,这也是福建船政局造船成本居高不下最根本的原因。老李可以想象,若是王伯良预测准确,那伏尔铿船厂的战舰可以躲得过去,而国内机器局的生产成本必然会暴增到一个让他无法忍受的高度,到时候对各地机器局而言可就真的是内忧外患了……
“钢铁价格会涨多少?”此时李鸿章的语气中已经没有那么随意了,海风中传来的声音多少有些焦躁不安的感觉。
钢铁涨价是后世镇远舰介绍资料中必备的一个知识点,但凡提到镇远舰的资料,九成九都会有一句“建造过程中遇到原材料涨价,水线下的装甲改为熟铁装甲……”。王伯良知道即便是更换了装甲,定镇两舰的船体造价也是镇远舰略高,可见钢材涨价的幅度还是不小的。
王伯良毫不犹豫的答道:“以属下的估计,钢材的价格在未来的三年间至少要涨高一成以上,也许高出三成也说不准,但这白银跌价碰上钢材涨价,怕是未来几年间机器局生产成本都要涨上一涨,枪炮制造哪里能够离得开钢铁……”
“老李,不是我坑你,您老人家一拍屁股回家丁忧也绝对不是那么轻松的。眼下还没有人去懂开平煤矿,但是少了您老人家这棵大树可就说不准了,还是赶快推进一下开平那边的进度吧……”王伯良心中不免藏了私货。
李鸿章听后,额头上的皱纹可以夹死一只螃蟹了,显然他也意识到钢铁涨价后所带来的巨大冇麻烦了。眼下各机器局生存本就十分困难,这么一涨价而且还涨这么多,那无疑是雪上加霜,虽说不至于让各局直接停工,但武器产量下降那是必然的。
“前年康侯曾来信说过造炮所需之钢料钢弹,造枪所需之钢管必须购自外洋,其价值运费一不合算,诚恐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则轮船不能抵埠,而内地又无处采办,势必停工待料,殆误军需……”李鸿章叹了口气。
“刘麒祥,字康侯,湘乡人……”周馥小声对王伯良介绍道,自己这个学生什么都好,可惜是自幼出洋留学,有很多人事关系根本就无从听说过。周馥这个时候就会担负起一个老师的责任,他辅佐李鸿章这么多年,往来联络的人事甚广,就算一些偏门的人物周馥亦是知晓其底细,这便是有个好老师的益处了。
“刘麒祥?”王伯良念叨了一句,随即心中想起来这家伙还在近代史上留过一笔,当然不是什么钢铁厂,而是八年之后刘麒祥出任江南制造总局总办。
这哥们俨然就是一个周扒皮的存在,一上任便将每日工时延长一小时,结果江南制造局的工人也很干脆,当天便鸣放汽笛宣布罢冇工,两千多工人无一人上工。刘麒祥这个新鲜出炉的总办大人,还想点上三把火来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结果当天下午就软蛋了,同意增加饭钱才让这次罢冇工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在近代工业只能算是刚刚萌芽的状态的下,江南制造局居然会全厂工人一起罢冇工来反抗新总办的剥削,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王伯良当年去上海参观受教育的时候,倒是没听说解说员提这次罢冇工是中冇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次罢冇工,但他还真找不出比这更早的罢冇工记录了,尤其是以江南制造局地位而言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也不为过,这就更加显眼了。
“其实在开平既然有了大煤矿,并且还发现了铁矿的踪迹,最为划算的便是直接开办钢铁厂……开始的时候可以开一家规模比较小的钢厂,外洋三吨炼钢炉以及配套的附属设备也就一万两白银上下的价格,厂房建设再花上几千两,总体算起来不是什么太高的花费……”王伯良从旁鼓动道。
炼钢厂可不是造船厂所能够相提并论的,就王伯良所知在上海和广州等地早就有洋人开办的船厂,船政局当年便收购了一家洋商的船厂,现在具体情况虽然不知,但想来应该还有规模不等的船厂存在,尤其是香港绝对有船厂。
在王伯良看来炼钢厂和造船厂的技术门槛对他而言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两眼一码黑。也许在蒸汽机机械结构上他会有一定优势,不过竞争的对手同样也不少,而钢铁厂国内根本就没有,完全就是蝎子粑粑独一份。最重要的是开平有大煤矿,从报告上来看铁矿可能规模也不小,且又有一条小铁路,这个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心田,按照这样的小钢铁厂也就是不到两万两银子就可以办起来了?”李鸿章有些不太相信的问道:“这样的小钢铁厂一年能出多少钢?”
王伯良躬身答道:“差不多是这个价,这是属下半年多前特意委托在英吉利的厂商那里问的价格,若是采用花旗国或是德意志的炼钢炉可能会更便宜一些。眼下属下的一些专利握在手里,法兰西、德意志对属下的专利更感兴趣,若是以此为捆绑条件,想来在价格上会进一步更便宜一些……”
“至于说钢铁产量,三吨的炼钢炉自然是没有多少产量的。开始的时候可能也就是几十吨,不过听朋友介绍,只要原料没问题,工人熟悉co作后,钢铁产量便会逐步上升,年产数百吨钢还是可以的……”王伯良介绍说道:“属下以为款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不妨先购买这样的设备建一所炼钢厂,除了缓解一下燃眉之急,日后可以徐徐图之以待建设更大的钢铁厂,最重要的莫过于先培养一批熟练的工人。炼钢炉等设备只要有银子很快便可以买到,但是熟练的工人却不是能够用银子买到的……”
李鸿章听后满意的点点头,倒是薛福成在旁边淡淡的说道:“心田都已经问过炼钢炉的价格了,想必是有这个心思开家钢铁厂?”
“卑职倒是有这个心思,算算两万两银子也不算多……不过钢铁厂必然是要设在开平,不同于纺纱织布厂就在卑职的眼皮子底下,出了什么问题也好及时发现,况且还要雇佣洋员这也是卑职暂时没有这个门路……眼下卑职只是派人先去开平,买了一块地,若是合适卑职就先为中堂大人探探路?”
薛福成听后倒是对着李鸿章说道:“相国,让心田先建个小钢铁厂也是不错,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正如心田先前所言,若是中堂大人日后有时机建立真正的大钢铁厂,这小钢铁厂的人员正可拿来合用,到时也省去受洋人要挟……”
王伯良颇为意外的看了一眼薛福成,这还是他头一次见到薛福成为他在李鸿章面前游说,类似这等幕僚一般绝对不会把话说的那么直白,这确实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李鸿章微微一笑:“叔耘,这倒是不错!”
“这洋务到了现在已经是绕不开钢铁了,几十年下来各局逐渐发展壮大,其规模已非昔日所比,从外洋购入钢铁已经无法满足各局需要……况且日后相国力主修建铁路,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若是我们有自己的钢铁厂能够生产铁路用的钢轨,那至少自己生产的钢轨比外洋要便宜……”
薛福成盘算着答道,对于洋务发展日后该如何做,现在洋务派中有不少争议。原本薛福成等封疆大吏的幕僚也都是互为书信来往交流,甚至驻国外官员也都在联系之列,各种说法不一而足,看上去谁都有道理。
薛福成、周馥等人都是洋务派中赫赫有名的文胆幕僚,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李鸿章的决策,而其他省大员的幕僚亦是如此。在王伯良归国后,逐渐走入他们的视野,联系更为紧密起来之后,王伯良对于日后洋务发展也同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工业路线图”。
在薛福成和周馥的眼中,也许他们以前曾经见过类似徐建寅等这样技术官员,但是若说到更为精深那毫无疑问首推王伯良。王伯良所推出的“工业路线图”几乎将近代工业的方方面面一网打尽,这个方案也逐渐得到了他人的认同,而钢铁冶炼便是工业路线图中最为根本的部分,也是绝对绕不开的一步。
“洋员技师的事情,心田你不用co心,老夫自会为你寻来合适的人选,开平那边应该有绿营吧?可调为征用开建厂房局所,不过这些都是要算在心田身上……将来办有成效,再行推广添机多造,他省机器局需用钢件亦可备价向该厂购用,籍免取资外洋。果能炼造得法,逐渐扩充,于制造军火事宜大有裨益……”
在王伯良眼中,最后一个总结性发言直接秒杀他们前面的所有言语,这要是放在后世李鸿章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领导人物”……
不管怎么样,李鸿章的这一句话让王伯良彻底安下心了,以后钢铁厂真的建成生产出合格的钢材,各大机器局也就必然会承销。
钢铁厂虽小,但最终产品都是钢材,只有各大机器局才能用得上,说起来钢铁厂是全国独一份,但它的客户群也是“猛如虎”。王伯良担心的便是即便生产出合格的钢材,各机器局也会以不同的“借口”不予采购,这无疑对钢铁厂初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中堂大人,属下以为未来开平煤矿乃是供应北洋水师各舰船所用之煤,更有钢铁厂之规划,实乃关要之地。据属下所知是有绿营驻扎,但实则是相距甚远,况且练军也信不过,还当用我们自己的人以保证矿区和厂区的安全,到时厂矿所招收工人一律以军属为首要,以安军心,使其能够以厂矿为家安心保卫家园……”
话说王伯良对这个时代的治安实在是信不过,连天津周边都有盗匪出没,开平那个犄角旮旯还不知道是个怎么样的情况。。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https://www.tyvxw.cc/ty97082/254347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