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意外的收获
在后世讨论甲午海战的经验教训中,日冇本战舰的综合性能超越北洋水师战舰是一条重要的教训,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北洋水师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输给日冇本联合舰队了。工程师出身的王伯良显然也受到了这个教训的影响,就他自己的认知而言日冇本的战舰性能与海战指导思想的结合确实是制胜的关键因素,况且作为一个工程师和现在他的军人身冇份,对于“腐朽的朝廷”之类的“盘外招”是很看重却并不在决定要素中——技术和战果不会说谎。
在王伯良尚未亲身与北洋水师相关关键人员有所接触前,技术因素便是他最为关注的地方。原本以为自己陆军出身在这个时期是很难与北洋水师有什么关联的,除非他在淮军的体系中地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才有这个资格跨越军种的限制来插手北洋水师的发展方向。
只是王伯良没有料到纯粹为了搏取声名而写出的几本书为他打破了这个限制,先是有北洋海防筹议,后有在国外创出的名声反馈到国内所产生的意外结果——他压根就没有想着自己能够在镇远舰或是其他北洋主力舰上有什么作为,船坞和海军基地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
在李鸿章咨询自己对定远舰有何看法的时候,王伯良除了对定远舰的性能进行了一次整体的正面评价之后,试探性的建议对正在建造中的定远舰进行小幅改动,建议同样式的镇远舰提出暂缓建造并且签订一份关于建造战舰材料费用的附属合约一也许百年后人们都知道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但在这个时代别说刚刚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清国人,就算是外国人自己对科技进步的速度也是认识不足的。
王伯良自然清楚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和速度,在他看来海军战舰建造越早就越吃亏,尤其是大清帝国这样发展武力绝大多数都是波状分布——挨揍了才会痛下决心对武力进行投入,但过不了两三年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痛。
王伯良希望在自己可以发挥的地方尽可能的改进这艘主力战舰——根据现在大英帝国海军章程的标准,一艘标准的铁甲舰应具备大炮、鱼雷、撞角和连珠快炮。撞角和鱼雷在最近二十年所发生的海战中都是有先例可循的,不过在王伯良看来这两样武器显然已经跟不上目前战舰发展水平了,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中撞角被证明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后世对甲午战争中致远舰被鱼雷击沉的说法一直都是充满争议的,而王伯良在德意志帝国学习的时候还特意对这个时代的鱼雷性能进行过细致的了解。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时代的鱼雷性能极为低下,在真正的大海战中到底有多重的分量还是很难说的事情,至少在王伯良看来以清日两国战舰性能来说,定远舰是没冇有使用鱼雷的余地的—~相对舰炮两千多米的射程,鱼雷的有效射程只有三四百米远,最佳射程还不到两百米。
其实定远级铁甲舰的参考蓝本是弗来息白舰和萨克森舰的设计,其中有因为在德意志帝国船厂建造,并且大量使用了萨克森舰的设计和通用部件,它可以被看做是萨克森舰的变异版本。不过萨克森舰是没有鱼雷武器的,因为李鸿章的特别偏好使得在设计战舰时增设了三具十四英寸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并且备雷二十一枚。
王伯良不知道李鸿章见没见过真正的鱼雷发射场面,到底懂不懂鱼雷技术和战术,在听周馥说起加装鱼雷的缘由之后,他也只能暗自猜测这是俄土战争中鱼雷的表现打动了老李。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看法,再加上目前海军主流标准,想要说服老李将鱼雷武器排除在外是非常困难的。
经过一番艰苦的说辞,最终王伯良在海外的名声压倒了老李对鱼雷异想天开的渴望。也幸好这个建议比较及时,建造中的定远舰不用安装鱼雷武器系统和撞角,在造价上又有所降低,并且还省出了鱼雷武器所占用的宝贵空间和负载。
至于镇远舰的建造材料费用附属合约,是专门针对历史上镇远舰建造过程中钢铁材料涨价的问题,在历史上镇远舰在建造过程遭遇了钢材原料涨价导致整个舰船造价上升的事冇件。本来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经济事冇件而已,不过却在北京的政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被迫将水线下的钢面铁甲换成防御效果略逊的熟铁装甲。
以甲午战争的结果来看,镇远舰虽然在水线下防护方面因为更换了装甲可能比定远号要差一些,实际上在战斗中日冇本联合舰队火力虽然是空前强大但却根本没有击穿定镇二舰的装甲防护。可见这个举动对战斗力的影响其实并不是很大,只是更换装甲之事给了保守派攻击的借口,导致了李凤苞日后官路坎坷最终郁郁不得志而退出官场。
王伯良在德意志帝国学习时与李风苞有过来往,李凤苞给他的印象非常不错。因为李凤苞在北洋水师的对外订购战舰上的特殊作用以及后来引发的贪污风波,使得后世对他的生平记述的非常详细王伯良对此并不陌生。
实际上对于“受贿”之说王伯良肯定是不信的,李风苞虽非正途出身却也明显是个开明的读书人。船厂一般都有购舰金额的百分之五的回扣这是同行的做法,只是之前清廷购舰时赫德明确指示金登干拒收,而李风苞则是转手将这笔回扣交给了李鸿章——从这个角度出发赫德无论在个人操守和职业道冇德上是比不上李风苞的。
尤其是王伯良非常清楚德国人在这次交易中可以说是以微利状态运营的,若非德意志帝国想要通过这次战舰交易来宣传自己在海军武器上的品质亦属优良,清国根本不可能以这么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定镇两舰——英国人的傲慢自然不会降价,法国人的地中海船厂有心争夺这笔订单而反复降价却还是比德意志船厂报价高出十万法郎。
王伯良建议李鸿章与德意志伏尔铿船厂签订一份保价附属合同,以此来规避造船过程中遇到原材料涨价的麻烦,事实上除了降低购舰款项和免去政治上的风险之外,更是出于对李凤苞等人的敬意——李凤苞本人就担任过海军留学生的第一任监督,相比留美幼童的监督简直是一天一地,而李凤苞和徐建寅的购舰团队为了订购定镇二舰付出了巨冇大的努力。
保价合同将材料涨价的风险转嫁给了德国伏尔铿船厂,这势必会在战舰造价上要付出一定的让步。虽然这个附属合同正在商谈之中并未敲定,但王伯良已经成功说服老李一定要签订这样的合同,为此他也付出了代价。
保价合同可能会使购舰成本提升五到十万两白银,王伯良在万般无奈之下提出他愿意五万两银子压在盛军工厂中,若是材料不涨价这五万两银子就直接归工厂了。他这一举动在别人眼中无疑是荒唐透顶的,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李鸿章和周馥才为之信服——王伯良身家斐然但五万两不是一个小数目,他若没有这份把握冇岂能任由五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丧失?毕竟这是公事,李鸿章与周馥自认自己是做不到这点的,他们也许会自掏腰包干百两,却绝对不会押宝一般出五万两。
海军订购战舰耗资巨冇大,里面牵扯的利益实在是太多,王伯良心中非常清楚负责采购大权的李凤苞即便不会栽倒在这个关口,就冲着后面的李鸿章他也落不到好果子吃。只是抱着能够走过一关是一关的想法,日后的际遇如何这还是要看李风苞本人的造化了。
不过王伯良与李凤苞个人私交倒是亲近了不少,定镇二舰的大体设计就是出自李风苞等人之手,定远舰已经取消了鱼雷武器,却无法避免撞角,其余与历史上的定远舰并无二致。镇远舰因为缓造而有更多的改变的余地,只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按照王伯良的设想最好是能够彻底改变舰型,将两座双联装主炮分布在舰船首尾的中轴线上,而至于前方挡住射界的首尾两座一百五十毫米副炮则更换成两座双联装一百二十毫米炮分布在舰肿两侧。
虽然这样的设计也并不能让王伯良感到满意,但如此大的改动确实是吓坏了不少人,而且由此还会带来连锁性的诸多改变,恐怕到时候连排水量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其实就连王伯良自己也觉得这种改动是不现实的,只是干脆提个设想供给李凤苞等人以便后续购舰行动中作为舰型参考——海军作战理论指导舰船采购,清廷根本没有什么作战理论而言,站在最前头的李鸿章只知道舰船质量和火炮口径,至于后面等着靠弹劾升官的腐儒们,他们知道什么叫铁甲舰么?
北洋水师不仅仅有定镇两舰,除去福建船政制造的平远舰之外,至少还有五艘主力舰是外购战舰。王伯良希望自己在装甲、船型方面的设计能够对这五艘主力舰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之更加符合未来的海军作战理论的需要,同时也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从王伯良所知道的历史来看,大清帝国向德意志帝国海军船厂订购战舰德方固然降低了造价明面上的意图是想要实现大型战舰出口的“零的突破。”但实际上未尝没有打着以大清帝国订购战舰来当“练手”的嫌疑。
为大清帝国制造战舰来积累德意志帝国海军战舰制造商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尤其是穹甲巡洋舰济远号的始末更是如此。德意志帝国自己都没有穹甲巡洋舰,大清帝国既然有此需求德方自然乐得大方慷他人之慨来借此进行相关技术和设计方面的探索。
王伯良对于济远舰惹出来的一系列风波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作为一个工程师他更看重的是技术方面,所以他对济远舰的真冇实情况乃至同一时期号称“完善性巡洋舰”的埃斯美拉达号战舰的情况也是非常清楚。德意志帝国在穹甲巡洋舰上的意图使得王伯良想要从中插上一脚——用埃斯美拉达的犬致结构来换取济远舰的造价优惠。不过在王伯良看来这两艘战舰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时代只要是穹甲巡洋舰在这个问题上都是差不多的,只有到了另外一艘他更为熟知的浪速舰时,这个麻烦才发生了改变。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王伯良并不着急,现在定远号正在建,镇远号要在原有设计上进行一定的细微变动,而至于饱受争议甚至在后世有“扭曲的利刃”之称的济远舰还是没有影子的事情。不同于定镇两舰开工时间比较近,济远舰虽是同一批订单但开工时间却更晚,至少也要再过两年,时间安排上非常充裕。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豌豆荚吧@聊天女仆萌萌@神兽导师
(https://www.tyvxw.cc/ty97082/254345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