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少年学堂
“老弟,哥哥怎么听说中堂大人家里有事?”杨瑾臣放低声调悄悄的问道。
“老哥,中堂大人的私事不是咱们能够打听的,到了他老人家这个份上是真是假谁能够说得清楚?”王伯良肃容低声说道:“话说不好听的,咱们哥俩不过是靠着中堂他老人家的声名讨口饭吃还上不得台面,心中只需要记得唯他老人家马首是瞻就行了!”
杨瑾臣面现难色最终摇头苦笑:“老哥我是越活越窝囊了,真是舍不得眼前的家业啊!”
“老哥,你放宽心!”王伯良安慰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再怎么着咱们手里也有几万两银子,实在不行就卷铺盖回老家当个富家翁还是没问题的!不过今天弟弟给你说句大实话,中堂他老人家是不会就这么容易被人算计的,当年的曾大帅处境比中堂可要困难多了,不照样如履平地过来了?既然有丁忧就有夺情,弟弟我调防天津不是没有道理的,想跟中堂他老人家掰腕子,现在还没有人有这个资格!”
李鸿章母亲病重的消息看来是已经公开化了,连杨瑾臣这样的人都能够知晓这个消息,要说背后没有人吹风点火那是不可能的,说实话就连王伯良自己心中也是直打鼓——他所知道的历史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说句实话“丁忧”这个词汇他在前世也只是从古装片里听说过,但现在他才切身体会到里面的含义有多么深刻。
可以说自王伯良听到这个消息以来,从李鸿章以下到周馥、周盛传都开始做着相关的准备工作,连自己这个小爬虫也被调动着,甚至他心里都有种“兵变”的味道。当然王伯良心中非常清楚,李鸿章是绝对不会兵变的,淮军的特性使得朝廷也不敢拿李鸿章怎么着,这也许就是一种姿态——淮军各部四散全国,各部数年来不断裁减,将领或是归乡做富家翁,或是做一方大员大有自立门户的味道,但李鸿章对立足根本的淮军主力一直都是紧紧的握在手心里,他需要让那些政治对手看到自己的掌控能力。
“老哥,银子是挣不完的,咱们的工厂里都是淮军家眷,平日多多照料一番,干活的时候自然是严格要求不能出岔子,但生活里还是要多放宽些的……中堂大人差遣我来筹办北洋武备学堂,弟弟我琢磨着趁这股东风建一所子弟学堂,让那些到年龄该读书的孩子到这座学堂中读书,管吃管住不用交学费和书本费,教书先生和住所我来想办法,这孩子的上学费用我想从缫丝厂来拨出一份款项……”王伯良询问道。
杨瑾臣非常干脆的说道:“这是好事!这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又可收拢人心,老弟这可是笔好买卖!”
“说实话刚出洋的时候我们这些幼童过得还是非常滋润的,不用像花旗国的同学那样放假还冇需要进工厂做工来挣学费,每个月除了有固定的零用钱之外学业好写文章好的还有额外的赏赐。按说现在你我二人已经是不愁吃不愁喝更不愁老来无银子花,更是给后辈留下了一份家产,出来混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可以了,以后该做什么?难道像胡光墉那样广置宅院养上三妻四妾醉生梦死?”王伯良摇摇头:“老哥,弟弟不想这么过,自己不愁后路自然也要惠及其他,近了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远点是淮军诸多同僚,再远点便是素未谋面受苦受难的百姓……”
王伯良越说越坚定:“洋人瞧不起我们,古时候洋人来中冇国回去写了本书,对我们羡慕的了不得,而现在这几十年对外打仗是一败涂地,连皇帝老冇子的圆明园都给烧了,洋人自然也就看不起我们。我要让更多的孩子读书,让他们也会造洋枪洋炮会造战舰,洋人只认拳头你比他厉害他便怕你尊敬你,不要让他们像我们一样被洋人看不起……”
“老弟,你说的这些哥哥听得也不是很明白,不过老哥还是知道让孩子们多读些日后也有出息,这事老哥会安排弟弟放心就好……”
王伯良在归国后不久便开始着手培养人才的计划,他的年龄是最大的资本,他有时间也有耐心更有资本去花十几年的时间来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诸如收养聪颖孤儿来培养,到了盛军更是建立随军学堂和盛军子女私塾,但这些都还算不上正规的现代教育,现在他任北洋武备学堂总办生员质量不尽人意的情况下他便要想想别的路数,思来想去干脆自己建一所西式学堂作为附属,招收驻扎在京畿地区淮军子弟入学——除非能够把家眷弄到他所开办的缫丝厂或是其他工厂中,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淮军子女都在老家,这样的“双保险”使得这些孩子从小就有着很强的归属性。
设立附属少年学堂的设想王伯良也跟周馥沟通过,周馥原本是非常赞赏的,不过他在看到王伯良的具体规划后就笑不出来了——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将会从淮军各营中选拔“略有文采”者入学学习现代西洋军事,第一期大致估算在一百二十人左右,但附属少年学堂招生计划却在五百人。因为武备学堂的学制在王伯良的建议下由两年改成三年,而少年学堂学制为六年,可以想象五六年之后北洋武备学堂怕是随便碰到一个都是少年学堂,那可不像是个军校的样子。
“这样是不是有些舍本逐末了?”周馥指了指条陈上关于少年预备学堂的内容说道。
王伯良摇摇头:“老师,与武备学堂正式的生员数量相比少年预备学堂的人数是有些太多了,不过学生如此筹划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北洋武备学堂乃是仿照西方军校筹建而来,泰西列强于国内军事教育有着严密的体系,就如同学生在海外求学时从小学一路读到大学一样。北洋武备学堂若是按照泰西军校的标准而言应属于军校体系中最高的那一等级,事实上武备学堂所招收的学员只是从淮军各营中遴选能够识文断字的低级军官而已,他们在此之前根本未曾接受过任何军校教育,是以在学生看来武备学堂并非是一所真正的军校,而设立附属少年学堂便是希望五六年之后能够将武备学堂建成一所真正的军校……”
周馥沉思片刻说道:“心田你看得是比较远,不过这少年学堂的设立恐非不易,中堂那里倒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稍加解释即可,但朝廷那边怕是有所非议……”
“有争议是正常的,泰西诸国与我大清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同样是当兵打仗但整个军队犹如一台机器一般各司其职精确运转,他们是从孩子时代便开始培养一名军人的。学生所见过的兵勇从最早的淮军到现在的,无非是一开始长毛为祸无以生计迫不得已投军,或是现在没有更好的生计出路从军,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半道出家目不识丁只知扛枪吃饭根本看不到任何前途,而现代战争已经变得极其复杂和专业,根本不是朝廷那些迂腐之辈所能想象的……”
“心田你倒是看得挺开……”周馥笑着说道,接着也叹了口气:“老夫虽然没有像你这样出洋留学,不冇过却也知道同样是拿着火枪火炮,若是真有列强入侵,现在的军队是靠不住的……”
“老师亦不必如此忧虑,其实以学生之见我大清与列强军队之间,陆军的差距是最容易追上的。曾文正公与中堂大人他们苦心经营数十年,诸如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等诸局已然拥有一定基础,所缺的不过是钢铁厂来自己生产制造枪炮所需的钢铁而已。这仿照泰西筹办军校,若是也能沉下心来发展十来年同时编练新式军队,十几年后未必不能拥有列强那样的陆军,到时若有外敌入侵我大清亦不会全无反击之力……”
周馥他们那代人心中最大的伤痛其实并非是太平天国带来的灾难,而是两次鸦片战争给他们巨冇大的思想冲击——作为他们一直瞧不起的蛮夷,英法的海陆军给他们冲击实在是太过剧烈,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对他们的战争观念是颠覆性的,也让他们意识到在战争方面若是不学习西方大清是全然没有出路的。该怎么学,如何去学,学些什么,这几十年来上有曾国藩、李鸿章,下有冯桂芬、甚至还有出过洋的郭嵩焘,在他们不断的探索下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现在筹办北洋武备学堂是洋务派仿照西方进行军事方面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是保守派,其实连洋务派内部对引进西方现代军事教育的看法都是充满争议的。不过好在有福建船政学堂在前,李鸿章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至少在舆论方面的阻力已然小了许多,但在王伯良的眼中武备学堂是否真的能够发挥作用,这还真需要在后面打个问号——清廷最终下定决心编练新军是甲午战争的时候,离现在还有十多年呢,武备学堂肯定开办已经有几年了却一直隐匿在历史当中少有人关注,提起中冇国现代军校鼻祖反倒是袁世凯设立的保定军校名气更盛。
“就设立武备学堂的少年附属学堂,学生已经联系过几个商人,他们愿意出资帮忙筹建少年学堂负责入学少年所需的一应学杂费用。这样我们只需要在武备学堂筹建校舍和延聘教员方面多下些功夫即可,说起来不过是多盖几间校舍而已,并不会出现多少花费……最重要的是,这些商人首先资助入学的少年为驻扎在京畿淮军的子弟,这样一来朝廷日后对学堂拨款有所减少的时候也不至于中断……”
“所谓联系几个商人”不过是王伯良的托词而已,愿意出银子的诸如一直有银钱往来的徐润所开办的钱庄,还有胡雪岩象征意义的出了点血之外,真正出银子的还是杨瑾臣和王伯良自己。事实上除了教会学校之外,王伯良还真没听说官方或是民间有类似西方的学校系统,如船政学堂或是同文馆的教育体制只是类似而已。
周馥听后笑了笑,他是知道王伯良收养孤儿用西法来培养学生的,在他看来这个少午学堂多半与外国的小学、中学差不多,只是额外增加了一定的军事训练。不过若是放在王伯良的角度来考虑,从淮军各营遴选低级军官入学来培养,这样的路是越走越狭隘,从开办的水师学堂来看淮军的血统几近于无。在武备学堂设立附属的少年学堂还要达到这么大的比例,就连他自己即便知晓其中的意义也很难接受,说服李鸿章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更不用说对朝廷的解释,不过若是以淮军子弟为主那自然是另当别论,怕是李鸿章自己也要为之奋斗一把。。
“你倒是门路挺广!”周馥笑言:“不过这也是好事,就怕他们半途而废,这少年学堂每年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
王伯良也是笑了笑:“办学自然是功德无量,但若是办西学他们可就没有这么大的劲头了,不过学生也在私下里答应他们一个条件……”
“条件?!”
“少年学堂培养的生员未必都能适合进入武备学堂,或是因为基础学习不佳,或是因为身体不堪军旅,总会有生员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就读。这些被筛选下来的生员虽于学堂无益,但对于一些商人而言却是奇货可居,他们的作坊工厂引入洋人机器,懂得其中奥妙者甚少,学生在设立少年学堂中专门附有机械一门课程,这也算是为这些无法继续入学生员找一条后路……”
周馥听后心中自是明了,王伯良说的这些若是放在别人那里自然是会有人相信,只是他周馥是不信的——王伯良开工厂都已经开出了圈,工厂里面全是进口二来的机器设备,对于懂技术的人需求格外旺盛,而总是聘用洋员显然不划算,据他所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伯良已经派人去上海来招收那些懂机器的人。现在看来王伯良已经不满足从外面招人了,而是干脆重起炉灶自己培养。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豌豆荚吧@神兽导师
(https://www.tyvxw.cc/ty97082/254344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