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番外:生隙
三个月后,栖凤宫传出喜讯,皇后有孕,阖宫欢喜,又适逢年尾,人人更是喜上眉梢。
然而除夕当夜,皇帝按惯例夜宿栖凤宫,三更时分却勃然大怒而去。半个时辰之后皇帝便带着淑妃、长公主轻车简从连夜去了猎宫。
初一一早,皇后带着身边诚惶诚恐的罗女官去向太后拜贺新年时,所有人才知道原来是皇后擅自安排了罗女官侍寝,令皇帝不满,才连初一的百官朝贺都不顾,就连夜去了猎宫。
太后神情淡淡的,对此不发一言,只接受了朝贺,就让皇后好好回宫安心养胎去了。
离开彰德宫后,皇后的神情顿时也冷下来,难道她献一个美人还献错了?眼下她已有孕不能侍寝,她不主动做点什么,难道还等着别人将整个后宫塞满了不成?与其肥水流入外人田,她为什么不让身边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现下罗女官已经侍寝,皇帝怒极而去,未行册封之事,她原想带着到彰德宫,由太后出面,没想到太后完全不放在眼里,问都不问一声。皇后心里不由的浮上一丝怒气,这对母子也太不将她放在眼里了。
回了栖凤宫,皇后只让人先按美人的仪制安排了偏殿,又拨了几个侍候的宫人,安顿了罗女官,之后也用有孕在身不甚方便为由,闭门谢客。
鉴元帝登基的第一个新年,不仅没有出席初一的朝贺,连皇后也不按正常的程序,接受朝廷命妇的朝贺,宫中宴会等也全部取消,听说皇帝和淑妃出宫了,这个消息让全体朝臣都摸不着头脑,悄悄打听除夕夜发生了什么事,却什么消息也打探不出来。
几天之后终于有流言出来了,皇帝夜宿栖凤宫,皇后却趁机安排了自己的人侍寝,皇帝由此大怒而去。百官们暗暗疑惑,皇后有孕不宜侍寝,此举才是正当行事,皇帝为什么不高兴呢?只带着淑妃、长公主连夜出宫,难道皇帝对淑妃娘娘已经宠到了如此地步?
百官们顿时忧虑到了极点,这样可不行啊,皇上,子嗣为大,您可还是只有一个儿子啊,当然要多纳美人,广施雨露,多生皇子才是啊!
出宫在外的皇帝在除夕之夜,对皇后的厌恶达到了极点。他本是为顾全皇后的面子,才留在栖凤宫,知道她不能侍寝,他也不是一个好色之徒。本是答应了长子,要让他和父皇母后睡在整夜,这样就能长长久久,每一天都睡在一起。孩子不懂事的稚言稚语,他没有反驳,洗漱之后,又和孩子玩了一会,看着孩子躺在两人中间,慢慢进入梦乡,他的心也一片清和。
谁知皇后还是招来奶娘,将孩子抱走了,又说她现在身体不便,且睡不安稳,怕吵着他休息,硬要他去睡了偏殿。他想着孕妇想法偶尔古怪,也不欲与她争辩,说了会话,便起身去了偏殿。
他对气味甚是敏感,进了偏殿只觉得熏香奇异,是没有闻过的香味,招了宫人过来,得知是皇后特别准备的安神香,便放了心。谁知不一会之后,他只觉得神思沉重,心烦意乱,隐隐觉得不对劲,想叫人却开不了口,想起身却也起不来。心中早已怒意泛滥,就感觉有双如媚蛇一般的小手在自己身上游走,不一会一具温热的身体就贴了上来,如果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他这个皇帝也不用当了。
他倒想看看,皇后对淑妃一直不满,这回换成她自己的人,她又会如何对待。她向来把栖凤宫打点得很好,宫中上下一心,这香也是她准备的,如果说有什么妙用她不知道,这个女子不是她安排,他才不信。自己便如了她的意,收了这个女子,看她如何打她自己的脸!
事情一完,身体顿时轻松,神智也就回来了。皇帝看清躺在身边的女子是皇后身边的女官,冷冷一笑,披衣起身,拂袖而去。卫林跟着遭受池鱼之殃,跪在栖凤宫外的雪地里,直到天亮,差点连腿都保不住了。
淑妃因家里自小有守岁的习惯,等平胜入睡之后,便连同陪嫁进来的丫头和明日轮休的宫人,守着火盆玩叶子牌等,半夜听闻皇帝驾到,且怒气冲冲,顿时大惊。皇帝不是应该在栖凤宫吗?皇后有孕,又怎么惹他生气了?谁知皇帝进来后,丢下一句“收拾东西,半个时辰之后启程去猎宫”,便进了后殿的浴池。
淑妃赶紧让人去收拾东西,自己随后到后殿侍候,多余的话不敢提一个字。半个时辰一分不多一秒不少,抱着依旧熟睡的平胜,上了鸾驾,径直出宫。
平胜一大早醒来,发现自己到了一个新地方,欢呼声差点将猎宫的顶盖给掀翻了。越宸心里的浊气总算稍稍化解,看着平胜喜不自禁的小脸,也乐得将杂事抛诸脑后,带着平胜四处走走逛逛,全心当一个好父亲。
吃早饭的时候,平胜还在叽叽喳喳说着院里的梅花,雪地里行走的鸟雀,冒出仙气的温泉,说着说着脸色突然一黯:“璃儿弟弟也在就好了。”
这话倒让越宸一怔,本来打算说等会让人去把他接来,又听到平胜抬起晶莹剔透的眸子,对他说:“父皇,下次我们带璃儿弟弟一起来吧?”
越宸点头说好,平胜突然在淑妃肚子上扫一眼,喃喃自语:“母妃什么时候也给我生一个弟弟就好了。”
淑妃笑意一僵,抬眼正好与越宸的视线对个正着,心下轻颤,就听越宸大笑着说:“很快就会有的。”
结果这一个很快,一直没有到来。
猎宫里的平静悠然很快成为一段记忆。上元节前一天,他们回了宫,平胜从猎宫里带了一大堆她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太后祖母的,给外婆的,给宇哥哥泽哥哥的,还有给璃儿弟弟的。
罗女官被封为美人,赐居帧萝苑。
两个月后,春汛遭遇大雨连绵,爆发洪水,殃及数个郡州,海郡、东郡等大河下游灾情严重,死伤上万人,近百万人口流离失所。这是越宸登基后的第一次危机,除了要求朝廷百官出钱出力出谋划策外,还亲自前往灾区察看灾情,赈济百姓。
就是这一次外出遇到了庄嘉笙。水患一直是朝廷的重病,天正境内的几条大河,基本上每年都有一两条因为暴雨而泛滥。工部水司局的人,也每一年都报维修计划,但年年治理年年乱。越宸心里一直记挂着此事,没登基之前就在四处暗访精通水利之人,直到遇到庄嘉笙。
听他一席话,再看他详细写出来的几大张纸,越宸立时封他为特旨大臣,命地方首府及水司局的人全权配合,按他的建议实施,赈灾与治理河道同时进行。招募民工,有钱有粮,既能安抚百姓,又不至于让百姓流离失所,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灾民们蜂拥而至,疏通河道,清理淤泥,数日而成。修理河坝、固定河道,均快速见效,终于赶在春耕之前,将灾情平复,又由朝廷提供种苗,帮助灾民们尽快恢复生产。
而河道的治理依旧在持续,越宸决计不计一切成本,定要将天正境内五条灾情反复的河道,安稳一百年。
庄嘉笙作为此次治灾的首要功臣,在京城的礼遇史无前例。但就是不肯入朝为官,越宸打听到他是出自苍南的清流世家,大儒庄睦石是他的伯父,越宸这才想起来,一年多前,他曾巡视苍南,拜访过庄睦石,说庄家却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不得入仕。虽说是几百年前的规矩,越家王朝已与前朝不同,但庄家儿郎已经闲散惯了,只愿闲云野鹤般教书育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当然如果有儿郎愿意出仕,他是不会拦着的。
然而这条规矩却像是刻在庄家人骨子里去的一般,他在庄家盘桓三日,愣是一个成年的庄家儿郎都未见到,不是太老就是太小。他从不勉强人做人不愿意做的事,自此打消请庄家人出仕的念头。没想到这次水灾,竟遇到了庄嘉笙。事后暗部的人打听出来,庄嘉笙是算计好一切才出现在他面前的,还有就是在灾区积极赈灾,出钱出粮的乡绅富户,十有八-九是跟庄家有往来,才唯庄家马首是瞻的。
越宸心思微沉,苍南是庄家大本营,如此做无可厚非,海郡、东郡等地也如此,那就不得不重新考虑庄家的目的了。庄嘉笙竟然有如此城府,算计好一切为见到他,做了那么多却又不愿入朝为官,那他所求的是什么?
皇后的第二胎的情况很不乐观,三个月之后状况频出,整个栖凤宫如同惊弓之鸟。皇帝只是三不五时得空了就到栖凤宫看看她,问问孩子的情况。璃儿已经放到彰德宫,由太后照顾,每天上午和下午由奶娘带着过来陪她一个时辰,之后就到彰德宫,现在跟平胜已经玩得很好了。但淑妃依旧未有喜讯传出,而新封的罗美人,更是如一颗小石子落入深潭,连个泡都未冒出就已沉寂。
皇帝频频外出,相会庄嘉笙,所以后宫很快将出现一位庄家妃了么?
(https://www.tyvxw.cc/ty84586/749781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