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抗战尖兵 > 第二十章我为祖国献石油

第二十章我为祖国献石油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西北石油勘探队伍重点在甘省玉门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单北、青西;秦省北部之定边之张天渠、韩渠、姬塬、靖边之老庄、青阳岔、墩洼、延长县城西七里村、青化砭镇等处进行了勘探,这些油田勘探地点为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最高领导提供建议,属于绝密。向勘探队指明油田位置的就是我。银河系地球二十一世纪的记忆没有欺骗我,经过年的艰苦勘探,在上述地点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由于陕北的油气资源在抗战结束前西北边防区一直作为绝密信息保守,这些资源到五十年代才广为人知,下面摘录六十年代的相关信息:

  1963年诸夏新闻报报道

  靖边资源富集,物华天宝。靖边境内天然气、石油、煤炭和岩盐等矿产资源丰富。以靖边为中心的秦甘宁盆地中部天然气田,探明储量4666亿立方米,是诸夏国发现最早的陆上最大世界级整装大气田,被誉为“中国气都”。

  县内建成了目前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靖边县承担着向燕都、长安、宁夏城、春申市等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的重任,是“西气东输”的枢纽。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储量约在3亿吨以上,被誉为“诸夏国的科威特”。县境内北部煤炭资源分布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是神府煤田连接部分,已探明储量达50亿吨以上,总储量预测在亿吨。

  岩盐资源也十分丰富,预计岩盐储量在亿吨。煤油气盐四大资源同时在一个县境内富集,全国独一无二,世界罕见。

  靖边地域面积为5088平方公里。全县天然气探明储量达4666亿立方米,是我国陆地上最大的整装气田,属“世界级”大气田。

  涉油面积约3700平方公里,石油储量约3亿吨,境内有油井7900多口,年产能为370万吨。其中:延长油田采油厂控制面积约为1955平方公里,开发面积约为340平方公里,有油井4700多口,年产能为100万吨;长庆油田控制面积约为1745平方公里,勘探面积约2000多平方公里,开发面积约为680平方公里,有油井3200多口,年产能270万吨(第三采油厂190万吨,第四采油厂80万吨),所产原油全部外输。

  1960年长安通讯社报道:

  定边油田

  拥有定边张天渠、韩渠、姬塬三个勘探开发区块油田,均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定边县地处陕西省西北角、榆林市最西端,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

  鄂尔多斯盆地,在过去10年有着丰富的油气发现。其中最耀眼的,恐怕要数姬塬油田。因为它是在过去三十年中,诸夏国唯一一个累计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0亿吨的油田,在近5年时间中,几乎年年都有亿吨级的探明石油发现。提起姬塬油田,可能对部分人来讲略显陌生,但提起定边油田,便是众人皆知。姬塬油田正是定边油田旗下最具潜力的油田之一。姬塬油田不仅在定边,即便是在全中国范围内,也称得上是奇迹。据悉,姬塬油田将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的油田。

  定边采油厂始建于1930年,下设19个科室、5个采油队、1个井下作业大队和1个机修厂。现有职工3860人,注水井230口、油井2200余口,已建成百万吨原油产能基地。

  1962年甘省时报:

  玉门油田是诸夏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开发于1932年,已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先后投入开发的有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单北、青西六个油田。建厂10年,累计生产原油750万吨,玉门生产的油品,为抗日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1952年,生产原油14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

  定边和靖边油田是在1930年正式投入生产的,秦省北部很多油田是低渗透油田,这是指油层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油田。低渗透油气田在我国油气开发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分布具有含油气多、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区域广以及“上气下油、海相含气为主、陆相油气兼有”的特点,在已探明的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的比例很高,约占全国储量的2/3以上,开发潜力巨大。

  根据低渗透油层上限和下限的分类,把渗透率为(0.1~的储层通称为低渗透油层。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可以进一步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这类油层接近正常油层,油井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这类油层与正常油层差别比较明显,一般束缚水饱和度增高,测井电阻率降低,正常测试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例如长庆安塞油田、延安附近旦八镇油田等。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其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这类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但如果其它方面条件有利,如油层较厚,埋藏较浅,原油性质比较好等,同时采取既能提高油井产能,又能减少投资、降低成本的有力措施,也可以进行工业开发,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延长石油管理局的川口油田等。

  秦省北部石油储层的开发难度和成本要高于玉门油田,为了利用秦省北部的石油资源,西北石化的技术人员与花旗国和红色露西亚合作伙伴一起,应用了很多全新的开采技术,比如水力压裂法,压裂是指采油或采气过程中,利用水力作用,使油气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压裂是人为地使地层产生裂缝,改善油在地下的流动环境,使油井产量增加,对改善油井井底流动条件、减缓层间和改善油层动用状况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压裂在19世纪就已发明,但直到秦省北部石油开采才开始大规模使用,如今,美国近些年的新油井有95%是用水力压裂法进行钻探的。

  再比如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是最大井斜角达到或接近90°(一般不小于86°),并在目的层中维持一定长度的水平井段的特殊井。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井斜角可以超过90°,“向上翘”。一般来说,水平井适用于薄的油气层或裂缝性油气藏,目的在于增大油气层的裸露面积。

  1863年,斯威士工程师首先提出钻水平井的建议;

  1870年,露西亚国工程师在勃良斯克市钻成井斜角达60°的井;

  1888年,露西亚国设计出了测斜仪器;

  1920年代,花旗国加利福尼亚州钻成了几米长的水平分支井筒;花旗国开始用挠性钻

  组合在垂直井内钻曲率半径小的水平井分支井眼

  30年代,西北石化引进花旗国技术,与红色露西亚国技术人员共同钻成诸夏国第一口

  水平井;

  新技术的运用,把秦省北部的油田充分开发了出来,1930年定靖油田正式投产,当年产原油达到10万吨,1931年产量提高到20万吨,1932年产量提高到30万吨,以后逐年提高。而吴起、青化砭、西七里村等地的延长油田也逐步开发起来。从年抗战前,定靖、延长油田共累计产原油300万吨。玉门石油的开采相比秦北油田就要容易得多。1928年开始小规模投产,1932年大规模开发后,产量直线上升,到1937年底累计产原油375万吨。

  西北边区政府对石油化工业采取了与花旗国及红色露西亚的大公司合作的方式,这是十分深谋远虑的,从大战略考虑,西北的石油资源必然如银河系地球的中东石油资源一样,引发列强的贪婪,尤其是那个虎视眈眈的贫油强盗:日苯国。花旗国和红色露西亚都是石油大国,他们自身就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于花旗国而言,用石油控制日苯是其传统策略,他决不会坐视日苯掠夺诸夏国的石油资源而强大到失控;露西亚则靠近西北,与边区有传统友谊,一旦抗战开始,日苯会封锁中国海口,而西北则可以指望用红色露西亚作为西北石油产品的国际通道。

  除了国际战略的考虑,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是大投入高技术的工作,二、三十年代原油价格很低,因为产油地都是列强的殖民地,宗主国掠夺就是了,于是英米各国就把利润调节到石油制成品里面去。花旗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当时统治了诸夏国油品市场,三十年代广州的汽油价格高达0.6元每公升,与花旗国合作从商业上看是个合算买卖,从科技上看更是如此。

  我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已经通过在花旗国的华侨财团,以控股入股等方式,对美孚、杜邦等重要石化、化工公司进行了资本运营,爱国华侨及他们的犹太财团盟友们在这些公司里面有着相当的话语权。后来美孚、杜邦都与西北边区有着长期的合作历史,西北边区借助他们的科技研发、管理、先进设备、销售渠道实现了超越式的发展,他们也分享了诸夏国和西北的经济成长果实。西北石化和美孚石油成立了合资公司西北美孚石化公司,对西北的一部分油田资源进行全面开发,特别是玉门油田,借助美孚石油的力量,从1928年开始就布局小规模生产,摸清油层情况,培养技术队伍,1932年正式投产后当年原油产量就爆发式增长。西北美孚在酒泉建设了大型石化工厂也在1932年投产。美孚石油公司是诸夏国二、三十年代石化产品市场的霸主,西北美孚公司的石化产品通过美孚石油公司的销售渠道,占据了诸夏国的国内市场,而且还远销海外,利润则以分红的形式,成为了西北石化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又从西北石化流向了西北开发集团公司,最后成为西北边区政府的财政支柱。

  西北石化与红色露西亚的合作则是用另一种方式,大多是以易物交易的方式进行。红色露西亚用石化工厂、机床工厂、发电设备厂、输变电设备厂、电缆厂、蒸汽机车厂、汽车制造厂、轴承厂、兵工厂等等成套设备及相关的技术指导、培训,炮兵装甲兵航空兵人才的培养、先进的军事装备如坦克的制造等等来交换西北的化工产品。

  所谓石油化工产品,除了汽柴油、燃料有、润滑油、石蜡、沥青等外,特别有意义的还有合成树脂(塑料的重要原料)、合成橡胶、合成化肥、合成纤维,这些石化产品每一个都是至关重要的工业品。

  我想先提一下合成橡胶,没有合成橡胶,抗战必败无疑。在抗战必须的战略物资中最经常被忽视的是合成橡胶这一项石化产品的重要性。很多后世地球上的所谓抗日战争史研究者,都意识到了自主军工生产的必要性,可惜由于他们缺乏历史、工业、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经常闹笑话,合成橡胶就是他们必犯的笑话。很多希望地球中国抗战中装备摩托机械化部队的人,都根本忘记了真实历史上抗战中果脯没汽油没轮胎。摩托化部队的建设关键不在于汽车装甲车坦克本身的生产,关键在于能源和关键原材料橡胶的供应。

  先说橡胶,世界天然橡胶林在东南亚。地球中国虽然从1906年开始引进橡胶树,然而国际一直认为北纬17度以北是橡胶禁地。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国面对国际市场上对橡胶的封锁禁运,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50多年来,经过中国几代植胶人的艰苦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打破了国际权威认定的橡胶树种植传统禁区,使橡胶树在中国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成功。自此,诸夏国的天然橡胶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为主的三大橡胶种植基地和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所以中国在抗战期间没有天然橡胶供应。摩托机械化部队根本离不了轮胎等橡胶制品,坦克履带也必须有橡胶件,中国抗战期间没有稳定的橡胶供应,搞一堆没轮子履带的汽车坦克有什么用?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上,由于倭寇对诸夏国的封锁,我国曾经开拓印度到新疆的陆上国际通道,经过克什米尔首府翻越冰川,运送的第一批物资是:三千套汽车轮胎。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天然橡胶的产地,不仅中国,所有盟国都面临这一问题,他们是通过合成橡胶工业才涉险过关的。

  摘自百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迫于橡胶匾乏,德国人采用了二甲基丁二烯聚合而成甲基橡胶,这种橡胶可以大量生产,而且价格低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大约生产了2500吨甲基橡胶。尽管这种橡胶的耐压性能不理想,战后便被淘汰了,但它毕竟是第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合成橡胶。

  大约在1930年,德国和苏联用丁二烯作为单体,金属钠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叫做丁钠橡胶。作为一种合成橡胶,丁钠橡胶对于应付橡胶匾乏而言还算是令人满意的。与其它单体共聚可以改善了钠橡胶的性能。如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丁苯橡胶(Buna-S),它的性质与天然橡胶极其相似。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就是因为有丁苯橡胶,橡胶供应才没有出现严重短缺现象。苏联也用同样的方法向自己的军队提供橡胶。

  在我这个时空里,油田的开发,保证了西北石化能够在炼制燃料油、润滑油的同时,得到足够的烯类石化产品,西北石化以定靖油田和延长油田与红色露西亚合作,红色露西亚提供了合成橡胶的技术设备和技术转移,在红色露西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西北石化能在抗战中为诸夏国陆军提供足够的合成橡胶,我们的坦克飞机大炮才能动起来。

  合成纤维则是我从前世知识里提取出来为西北广开财源的。以下摘自《西北石化公司史话》:

  让西北石化扬名国际的尼龙是花旗国杰出的科学家卡罗瑟斯(Carothers)及其领导下的一个科研小组研制出来的,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1927年西北石化刚刚成立,它从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西北王”刘琨将军那里得到一个奇怪的指示,在花旗国成立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线型聚合物特别是聚酯,希望能发现一种合成纤维原料。于是西北石化向花旗国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杜邦公司每年支付25万美元作为研究费用,成立了西北石化-杜邦花旗国实验室并开始聘请化学研究人员。1928年,该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瑟斯博士受聘担任该所的负责人。他首先研究双官能团分子的缩聚反应,通过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的酯化缩合,合成长链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卡罗瑟斯在制备线型聚合物特别是聚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提高到0,他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聚合物称为高聚物(Superpolymer)。

  令卡罗瑟斯博士研究实现突破的是1930年西北石化总工程师转来刘琨将军的一封来信,他在信里谈到了对合成纤维的一系列设想。西北石化的总工程师提醒博士尝试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物,博士合成出的聚酰胺66(第一个6表示二胺中的碳原子数,第二个6表示二酸中的碳原子数)。这种聚酰胺不溶于普通溶剂,熔点为263℃,高于通常使用的熨烫温度,拉制的纤维具有丝的外观和光泽,在结构和性质上也接近天然丝,其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从其性质和制造成本综合考虑,在已知聚酰胺中它是最佳选择。接着,又解决了生产聚酰胺66原料的工业来源问题。月27日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诞生了,并将聚酰胺66这种合成纤维命名为尼龙(Nylon)。尼龙后来在英语中成了“从煤、空气、水或其他物质合成的,具有耐磨性和柔韧性、类似蛋白质化学结构的所有聚酰胺的总称”。尼龙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尼龙丝袜既透明又比丝袜耐穿。尼龙是西北石化与杜邦公司的一种合作产品,大家共同发财。

  目24日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轰动,被视为珍奇之物争相抢购。很多底层女人因为买不到丝袜,只好用笔在腿上绘出纹路,冒充丝袜。人们曾用“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绢丝一样美”的词句来赞誉这种纤维,到1933年5月,尼龙纤维织品的销售遍及花旗国各地。尼龙不仅征服了花旗国,而且征服了世界,二战期间,花旗国飞行员们随身携带一根金条和一些尼龙丝袜,用以敌后跳伞后交换食物和救助。尼龙丝袜简直成了世界通用货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45年,尼龙工业被转向制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军工产品。由于尼龙的特性和广泛的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非常迅速,尼龙的各种产品从丝袜、衣服到地毯、绳索、渔网等,以难以计数的方式出现。尼龙是三大合成纤维之一。

  我也没有想到尼龙丝袜这么赚钱,花旗国是当时的世界主要产油国,主要的尼龙产量也在他们那边,西北石化收到的是专利费,西北自己产的尼龙大多用于降落伞等军用装备生产,西北的女士们并没有得到多少尼龙丝袜份额,这事儿她们不太在意,她们更直接感受到的是石化工业带来的馒头和小米,西北石化用天然气、石油进行合成氨生产尿素,与用煤合成氨生产尿素的工厂一起,帮助西北农业走出旱灾阴影,实现了温饱。

  诸夏国二、三十年代,只有西北勘探到了石油资源,西北边区人民没有辜负祖宗的遗泽和报国的责任,他们在边区政府领导下,通过西北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采取中外合作的方式,发展出了西北的石化工业。在西北,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西北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科学和工业为西北边区带来了滚滚财源,据统计,年五年间,西北石化总共累计以红利的形式返还给西北边区政府6亿银元左右的资金,成为边区政府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

  历史不是枯燥的数字,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用热血写就的,当我回顾诸夏国石化工业从无到有,为抗战做出决定性贡献的时候,我想起的是西北石化的四万多工人和技术人员,是那些天才的科学家、企业家、银行家们,他们才是改变历史的动力。我们用诸夏国石油人喜爱的歌曲来颂扬他们吧:

  茫茫草原立井架

  云雾深处把井打

  地下原油见青天

  祖国盛开石油花

  天不怕地不怕

  改造世界雄心大

  我为祖国献石油

  祖国有石油

  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https://www.tyvxw.cc/ty60009/502149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