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三七年的中国由于工业和运输业不发达,西北野战集团军群向淞沪战场的战略机动要应对的情况就更复杂。西北边防军参谋局作了多年的精心各项准备,我在这里,仅仅简单谈一下军列的编组方面我了解的一些情况。
军用列车使用的车种包括客车、代客车、棚车、敞车、平车。客车是团以上指挥部使用,代客车指符合人员乘坐条件的棚车,分五十吨、六十吨两种。人员乘坐时西野规定是每车厢四十人。棚车是用来装载物资和装备的车厢,当时西野使用的棚车以五十吨为多。敞车用来装载不怕潮湿和不易燃烧的的物资,如钢材等,一般按照六十立方米或六十吨装载。平车用来装载汽车、火炮、坦克等。列车的编组要根据各单位的车数、列车换长、重量的规定,以及首长的意图和保持作战建制的要求进行。通常以团为单位梯次输送,列车梯队一般以营为基础编成,使之具备独立作战能力。
从陕西到淞沪的火车机动要经过陇海线和津浦线的联运。如何根据铁路运力巧妙编组军列,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部队和装备、弹药、补给的运送,就要周密考虑。陇海线由于有长安机务段的强大运力作保障,还不是什么大问题。津浦铁路则成为运输的瓶颈。当时津浦线机车的最大牵引重量仅仅为800吨,总计约三十四个机车。而陇海线则拥有最大牵引重量为1600吨的火车头。
为了充分适应津浦线的运力限制,一般西野的每个步兵营军列编组为:17节代客车运载一个步兵营的人员(每车厢定重23+40X100/7吨);一个高射机枪排的人员35人乘坐代客车厢并附高机弹药一个车厢定重29吨;一部平车供两挺高机防空用定重22吨;重机枪连27匹马和高机排的9匹马,82毫米迫击炮15匹马加上营本部12匹马,共用掉7节棚车,每节棚车载9匹马,定重每车27吨;团部团通信连团特务排四分之一人员用一节代客车定重28吨;一辆五吨卡车装载5吨步机枪子弹(200万发备弹的12分之一)用平车一节,定重30吨;一辆五吨卡车装载6个基数的82毫米*(每门炮240发),定重25吨;一辆五吨卡车装载1700颗*(1.275吨二万颗*的12分之一)和本营的6门60迫击炮十个基数炮弹(4.14吨),定重25.5吨;以上共29节车厢,定重776.5吨。另外每人随营携带三日份给养,三日份马料。总编组车重约785吨。
每个步兵团除了上述的三个步兵营编组外,团战防炮连、团重迫击炮连200人、一个团高射机枪排、团通信连、特务排、团部的四分之一,编组为团直军列,代客车共九节,装载人员,每车定重26吨;高机排九匹马,团战防炮连21匹马,团重迫击炮连83匹马,团部10匹马,团通信连9匹马共计126匹马,占用14节车厢,每节车厢定重27吨;5辆5吨卡装载团重迫击炮连的六个基数弹药共36吨,跨装在3节60吨平车(14.3米长)上,共重121吨;一节50吨棚车,装载团属战防炮连六个基数弹药9.6吨,定重38吨;后挂平车一节,装载两挺高射机枪,战防炮四门,定重24吨。全列车共重795吨。
每个*炮连:四门150毫米民21博福斯*炮各占据一节30吨平车(11米),定重每节27吨;炮兵连200人分别乘坐五节代客车,每节定重28吨;炮连的13辆五吨卡车共载有46吨弹药跨装于9节平车上,共定重291吨;炮连的其它五辆各种车辆则跨装于3节平车上,共定重75吨。一节五十吨棚车装载本连的*炮弹药,定重73吨。一辆代客车装载一个高射炮排,两辆平车各装载一辆高射炮牵引车,上有3.6吨高射炮弹为两门炮六个基数,各定重28吨;另两辆平车上各有一门仿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定重23吨。全列车共定重766吨。
这次西北野战军总计出动:
一个第136步兵师,其中三个步兵团编组成12列军列,师两个山炮营编组成八列军列,师工兵营编组成一列军列,师辎重营编组成一列军列,师通信营、师侦察连与师部组成一个军列,师卫生队和师野战医院组成一个军列。共计24列军列。
二个独立野战重炮团:每个炮团的军列有三个炮兵营共12列,一个摩托化工兵营编成一列军列,团直编成一列军列。共计28列军列。
来自机步300旅的一个坦克营编组为四列军列。一个没有携带车辆的装甲步兵营编成一列军列。一个摩托化工兵营编成一个军列。共计6列军列。
除此之外,一个独立野战高射炮团还有编成了4列军列,虽然主力都打散了作为重炮团军列途中的护卫。
为了支援作战,还专门编组了一列推土机专列,三个重型卡车专列。
上述仅仅是地面战斗部队的军列编成就在八月十一日到八月十五日的五天内发出了67列军列,横跨了中国的西北和东南,实际上陆航的军列还有十列左右也是很早发出了。后来后勤、医疗还有专列发往淞沪,这样大规模的长途战略机动,如果没有西北工业和军事革命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落后的中国是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当西北野战军有条不紊地完成跨越中国东西两端的战略机动的那一刻,就预示着这支全新的现代化军队将是不可战胜的。
(https://www.tyvxw.cc/ty60009/488624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