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抗战尖兵 > 第二十章渔阳颦鼓动地来之三

第二十章渔阳颦鼓动地来之三


  呼延兰绮要去的西北参政会大厦就在崇德路上。自从民国十九年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成立以来,对长安的城市规划设计就在是西北发展设计委员会的基本任务之一。1931年3月,西北发展设计委员会首次确定长安分区方针。1931年3月24日,长安市区计划第一次会议举行,初步拟定长安市区分区方针,即将长安市区拟定为行政区、古迹文化区、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实验区、风景区等六区,规定工业区与古迹区应先严定界线。

  长安市分区规划

  文化古迹区:含汉长安城、太液池、阿房宫、镐池、昆明池、含元殿、大雁塔、唐曲江池等“历代文化所在”,“当妥为保存,以留古迹,并栽种树木,加以整理,以增厚游览兴趣”。

  行政区:选择城南“面积六万一千余平方市亩,南连翠华,北近商业市区,东至蓝田,西达户县”的凤栖原,建设各级官署最为适中;商业区含市内各马路、四郊、东关城

  商业区:商业区包括市内各马路、四郊、东关城

  工业区:选择相对荒僻的北部地区,原因是在这里“设立工厂,在运输堆卸方面均十分便利”;

  农业实验区:域选择南郊神禾原、子午镇一带,这里土地肥沃,平坦广阔,素为产稻之区,且东临沣河,西濒大峪河,北滨潏河,南至终南山脚,灌溉便利;

  风景区:确定在终南山一带,这里“占长安南界之全部,东西约长八十余里,其间清华、翠微、五台、翠华等山,连绵起伏,山清水秀,林木丛茂,多有建筑,风景绝佳,为历代名胜之区”。

  规划充分考虑到长安的现状与未来,一是将文化古迹区的划分,放在整个分区规划首要位置;二是以城南凤栖原为行政区,利用山川地形特点突出行政区政治职能。

  1928年,原来清代西安满城所占用的北大街以东,东大街以北的城区被划作“新市区”。1930年8月,长安市政建设委员会成立,随即着手新市区土地的估价与开发。

  从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中,新市区陆续开辟了多条纵横有序的干道。北新街到东城墙之间由西向东的街道依次称作:尚平路、尚智路、尚德路、尚仁路、尚俭路、尚勤路、尚爱路;东西方向街道从火车站到中山大街由北向南依次:崇耻路(今东八路)、崇廉路(今东七路)、崇义路(今东/西六路)、崇礼路(今东五路)、崇信路(今东/西四路)、崇忠路(今东/西三路)、崇悌路(今东二路)和崇孝路(今东一路)。

  长安市内道路用的都是国内罕见的煤渣路,三十年代只有南京的中山路是沥青铺路,煤渣路算是很高档了。三十年代中国由于没有石化工业,沥青来源要靠进口,好在西北有着玉门油田和延长油田两大原油产地,合资的西北石化公司有着很大规模的炼油厂和配套石化厂,沥青产量有一定保证,但是都用来修筑战略公路了。长安市政建设委员会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觉得市内的道路不如荒郊野外的公路好,实在岂有此理。但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对西北路网建设有指导权,他们坚持军事优先,别人也没办法。

  可是即使是煤渣路,也是国内一流的市政道路了。长安人颇以自己方便的市内交通为自豪,首先是路好;其次是长安人有车,自行车。自行车在长安的普及,是酒泉工业特区的功劳。民国三十年代的自行车是很贵的。

  老作家流沙河先生在其著作《为成都人叫魂》中回忆说,抗战前一辆自行车在成都要卖一百五十块大洋,是一个壮年劳力三年的工钱,相当于一个中学特级教师五个月的工资。

  原因很简单,民国时代没有完全国产的自行车。截止1949年,即使是在自行车制造工业最为发达的上海,也没有一家车厂造得出齿轮、牙盘等关键零件,大家只能生产车架、车把、链条、鞍座、脚踏、辐条,核心部件仍需从美国进口,然后再配以国产零件,组装成一辆号称“国货”的自行车。

  在这个时空,酒泉工业特区里有着大量的为汽车、化工配套的机械加工企业,对于能做汽车变速箱配套的齿轮加工厂而言,自行车的齿轮简直是小菜一碟,而酒泉的钢铁厂又解决了自行车的原材料问题,于是不少头脑灵活的江浙企业家就看中了酒泉自行车的生产潜力,后来风行全国的永久、神行太保等自行车厂家,蜂拥而至开设工厂,从而在酒泉形成了一个齐备的自行车产业链。完全国产化后,自行车的生产能力仅仅受到了市场需求的限制,自行车具备了工业化生产能力后,成本迅速下降,通过酒潼铁路和陇海铁路,迅速行销全国。神行太保自行车厂是经营最灵活的一家,他们推出了木兰自行车,针对女性或学生的车型,走平价路线,把价格一下子打到30大洋以下,顿时风靡全国。木兰自行车推出的民国二十四年是被媒体惊呼为自行车元年。连当时的电影明星都不能免俗,当时的报纸写道:

  备一部包车,要用一个车夫,实在吃勿消,因此自由车(作者注:民国时代自行车的别称)威风了起来,连得陈云裳两腿之间骑马势一摆,也踏起脚踏车来了。陈云裳有啥花头?顾兰君总归要轧回台型,汽车束诸高阁,看见陈云裳学脚踏车,马上闪电似的甩四十块钱买了一部七八成新的自由车,浑身西装打扮,墨黑一副眼镜,在《白兰花》拍摄时就出现了,踏进踏出,真个是神气活现。

  刘琼也骑了一辆车子凑热闹。岳老爷一看,脚踏车踏得远,东打听,西打听,花了一百块钱,和人家研究价钱,也买了一部脚踏车。

  长安市民们作为最接近酒泉工业特区的都市消费人群,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各大自行车厂在长安都有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于是很快,自行车就普及开了。

  自行车车型有男车和坤车之分。男车有横梁,坤车是弯梁,为的是女士穿旗袍、裙子方便上下车。骑自行车还有两个约定俗成的“讲究”:骑男车的要穿着休闲式西服,不能打领带。

  骑坤车要穿毛料子长衫,底下是西服裤子、皮鞋,女士多讲究穿短款裙子。

  当时的长安还出现过“玩车一族”,也就是把自行车捯饬得非常漂亮。有的在车把上装上反光镜,有的给车把配上颜色鲜艳且带长穗儿的把套儿。

  有的给车安上双响的铃铛,一按铃铛把儿,铃声清脆悦耳。那时长安的街巷里大多没有路灯,所以不少车主都给自行车安上磨电灯。

  到抗战爆发前,长安已经有四万辆自行车跑在路上。随着自行车成本的下降,长安的黄包车行也有很多改成了三轮车,三轮车有着速度快,持续运输能力强的优势。今天呼延兰绮为了赶时间就是叫的三轮车。车夫身强力壮,头上包着白色的毛巾,顶着烈日,终于把呼延兰绮送到了地方。

  西北参政会大厦是民意代表机构,所以没有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等行政机构一样建设在凤栖原。抠门的西北财政人民委员南汝箕一直想让参政会和行政机构公用办公设施,因此成了参政员们的公敌,在各党派联合攻击下,南汝箕不得不让步,就是这样,他也是在西北参政会同意与长安市参政会共享这栋大厦的前提下拨款的,拨一半的款,另一半由长安市拨款。

  参政会大厦建筑形式也主要是古典西式,主楼立面中间顶部采用罗马式“穹顶”,且“穹顶”顶部装饰了大面积曲线图案,额楣做了个山花,以波浪曲线围绕,图案内容为传统抽象夔纹和云纹形式结合体山花。山花上部设置传统望柱拦板,楣梁下部有花板托陈,图案内容为传统飞禽纹样,两翼还有两个小型装饰山花,属于典型的折中手法。建筑立面最外侧,又设计了两个小型山花与中间形式呼应,达到和谐与统一。

  呼延兰绮下了三轮车,快步向大门走去,她忽然发现,今天在参政会大门口的警卫,已经不是白色制服、佩戴警棍和左轮手枪的警察了,换成了岩石灰制服,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的边防军。

  而且今天各报的记者来得很齐啊,在大厦门口等待查验证件的有她的很多同行。和她相约而来的摄影记者王力也到了。王力是刚高中毕业二年的一个大男孩。他家里穷,没钱供他上大学,于是他干脆先到报社打工挣钱,同时复习功课,一举两得。杜董事长很喜欢这个年轻人,于是让他跟着社里的老张学习摄影,小伙子也很争气,已经能独立出采访任务了。

  看见呼延兰绮,他立刻拎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走了过来;“兰姐,你可到了,咱们快排队进去。”


  (https://www.tyvxw.cc/ty60009/481008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