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回:心怀异志的刘安
刘彻无法容忍在他的眼皮底下还有人能瞒天过海,借刀杀人,如果此人不好好整治一番,那他哪还有脸当这个皇帝。
没几天,主父偃就带着一肚子狐疑被人从齐国抓到了长安,狐疑归狐疑,主父偃的心理素质十分过硬,在牢房的日子照样吃得香睡得好,见此情形,牢里的狱卒更不敢怠慢了这位爷。
在他蹲号子的同时,刘彻派人去彻查齐王的死因。结果正如主父偃所料,齐王情系畏罪自杀,主父偃并未胁迫。
按理说,刘彻应该感到很欣慰,主父偃还没有坏到他想象的地步,他贪财也可以理解,毕竟过了四十多年贫困的北漂生活,搁谁都会喜欢钱。
刘彻打算关他一段日子,找个理由就把他放出来。
虽然刘彻不想让主父偃死,可是想让主父偃这位老兄平时实在不注意团结同事,连父母亲友都能断绝关系,现在他落难,想落井下石的人一时间排成了队。
你说主父偃先生,能怪谁呢?
刘彻面对汹涌如潮的处死主父偃的声音,也是十分头疼,在这个问题上,他只能以拖字决应对。
聪明的刘彻低估了大臣们的智商,他们早就看出了刘彻的真意。
虽然你是皇上,但如果这么容易就被你这个小年青给糊弄过去,那我们就该回家种田去了。
他们打定主意一定不能让主父偃翻身,主父偃要是一出来,还不找机会把他们都整死,正所谓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主杀派中的大臣重量级的人物公孙弘终于站了出来,向刘彻说了这么一番话,“齐王自杀无后国除,齐国成为郡县,主父偃是首恶,不杀无以谢天下!”
这话乍一听,前半句像是在夸人,可威力巨大的是后半句话,“无以谢天下”这几个字让刘彻的脸上火辣辣的,像被人扇了一道响亮的耳刮子。
刘彻对公孙弘太信任了,他没有怀疑这位老头同样怀有不良动机。
要乱奸诈狡猾,主父偃不及公孙老头万分之一,主父偃不过是嚣张了一点,收钱的时候不过是口子开大了,但他总算是条汉子,收了钱敢大方的承认,可公孙老头就是表里不一了,擅长背后捅刀,杀人不见血哪。
“罢罢罢!”刘彻不想再为主父偃的事情头疼了。
公孙弘再一次得偿所愿,我所受的侮辱今天终于得到了偿还,我的忍让终于有了回报。
主父偃的案子就这么定了,族诛。
主父偃到死都没能明白,是谁让他走上了绝路!他也没有机会去寻找这个答案。
更为可悲的是,主父偃死后,长安城没人替他收尸,后来直到来了个外县的孔车把他葬了。
公孙弘拔掉了眼中的一颗钉子,他的丞相应该更加平稳,而这位老头却也无例外的染上了位高权重者的通病。
这种病比较常见,现在称之为抑郁症。因为高处不胜寒,丞相公孙弘得此病也在所难免。
公孙弘靠着刘彻的宠幸做到了丞相,让不少人眼红,可他自己比谁都明白,自己没什么功劳,哪天在皇上面前不得宠了,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公孙弘没有多大志向,他无非是希望自己能平安过了这一任,留下个好名声,至于建功立业,那是皇上的事,他照办就是了。可一想到皇上好大喜功,对光大祖宗基业乐此不疲,他就非常抑郁。
这一抑郁,竟然得了病。得病期间,南方又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淮南王,衡山王谋反。这一下子,公孙弘的敬业精神就一览无余,他认为诸侯叛逆,是自己丞相不称职的体现,他给刘彻上了一个自我批评的折子。
没想到,这一招果真奏效,刘彻大为感动,下书安慰公孙弘。
刘彻的批复让公孙弘的抑郁症好了一大半,不久之后,竟然又能带病工作了。
元狩二年(前121年),寸功未建,以平头百姓登上相位的传奇老头公孙弘走完了他的一生,病死。
就这样,八十岁的公孙弘死了,这位老来得宠的丞相应该感到庆幸,在武帝的十三位丞相中,与前任相比,他算是幸运的,与后任相比,他算是烧了高香。
这也没办法,人家命好啊!
在他的任上,国家无事,歌舞升平,连一向以挑事端为乐的匈奴人都被卫青,霍去病收拾的服服帖帖,远遁漠北。
在朝堂上,公孙弘鲜有敌手。耿直的汲黯参过他,结果却是汲黯每骂他一次,他的宠幸就更进一步,汲黯见参他不倒,反而自讨没趣,惹了一身臊,便只能闭嘴了事。董仲舒看不惯他两面三刀的做派,对他深恶痛绝,面对这个当代大儒,公孙弘也毫不客气,找个机会把他打发到偏远的胶西国去了。在反对他的人中,要数主父偃下场最惨,被他灭了族。
然而公孙弘对待自己人却异常的大方,他宁愿自己吃素也要把肉分给宾客!
兄弟们,吃肉吃肉!
宾客们看到丞相大人粗茶淡饭,却给下属们夹肉,每当此时,他们的心里就会情不自禁地蹦出“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的想法。如此的公孙弘,甚至赢得了酷吏张汤的尊敬。
有上司如此,夫复何求!
因此,公孙弘能年复一年地在朝堂上继续着他的传奇,而没人能撼动他的相位。
然而公孙弘万万不会想到,淮南王会在他的眼皮底下密谋造反,直到事发,公孙弘竟然毫不知情。
公孙弘担忧刘彻会把看护不力的罪责怪到自己头上,那他这个丞相,也就到头了。
忧惧之下,公孙弘竟然卧床不起。
淮南王刘安自然不会想到,当朝宰相竟然会因为他抑郁成疾,说来好笑,这或许是淮南王谋反活动在政治上取得的唯一成果。
淮南王刘安一生下来,似乎就与造反结缘,他的父亲刘长造了文帝的反,结果被削爵流放,死在路上。
文帝对弟弟刘长的死,一直抱有愧疚,几年之后,文帝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将刘长的三个儿子封王。
父亲的死极大地影响了刘安的成长。
他跟他的父亲一样,把至亲的死算在了朝廷的头上,因此对朝廷心怀不满。虽然如此,刘安在诸多方面却远远超过其父刘长。刘长行事嚣张,他在位时淮南国基本不用朝廷法律,各级官吏都由自己任命,他嚣张跋扈,刚愎自用。
而刘安虽则素怀谋反之志,但他潜心研究治国安邦之术,等待有利时机。另外,他著书立说,积累名声,因此淮南国文人名士云集,人才荟萃,在他的治理下,淮南国国富民安。
刘安召集人力编撰鸿篇巨著《淮南子》,除此之外,每当我们在品尝豆腐这道家常美食时,都得好好感谢刘安,正是因为他的炼丹实验,才发明了豆腐。
然而,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始终对谋反非常热衷。
景帝三年,七王之乱开始,刘安就跃跃欲试,准备加入谋反大军,淮南国相坚决阻止,并掌控了兵权,刘安因此没有反成。
但刘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志向,十多年后,他上长安,时任太尉的田蚡拉着他的手说,当今天子无子,将来说不定就立大王了。
田蚡用来讨好刘安的话,却让刘安喜不自禁。
虽然刘彻非常欣赏刘安,但刘安仍念念不忘谋反的大事。
他命人暗自打造兵器,制作地图,刘安作了长期而周密的准备,从血气方刚开始,就以此为志,可是直到他的孙子都长大成人了,也没有发难。
你不得不佩服刘安的毅力,说实话,见过谋反的,还真没见过这么谋反的。
元朔五年(前124年),一件偶然的小事可谓擦枪走火,把刘安的谋反事业毁于一旦。
刘安的太子刘迁自以为剑术无人能及,听说刘安麾下的“八公”之一雷被剑术精湛,表示要比划几下,雷被怕误伤太子,坚决推辞。
两个手拿武器的人你推我让,学武之人脾气大,推来让去之下竟然都拔了剑,也活该雷被倒霉,刘迁充其量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水货,雷被随意拨弄几下,不小心将刘迁划伤了。
练武之人偶尔受点伤,留点血,也是小事一桩。
可刘迁不这么认为,本太子给你敬酒不吃,你还把本太子弄伤,你以为你是谁?
刘迁算是跟雷被杠上了,有机会就找雷被的麻烦,想尽办法折磨雷被。
雷被要是个文人学士,忍就忍了,好歹好吃好喝,就算有苦,打碎了牙也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
可他是个剑士,换句话说,也就是个粗人。
粗人哪受得了这些刁难和折磨,而且让雷被最为为难的是,对方是太子,你即便有天大的神功,你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果不其然,雷被在淮南国待不下了,他向刘安表示自己想辞职,跟随卫青去打匈奴。
若是年轻的刘安,肯定会笑呵呵地拍一拍他的肩膀,嘴里一定会夸奖几句,小伙子,有志向,有前途,将来发达了别忘了旧主等等。
可是,现在的刘安已经年届六十,不但敏感而且多疑,他意味深长看了一眼雷被,心里闪出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应允,而是此人有异心。
雷被原本以为淮南王马上会准允,甚至会极度挽留,毕竟自己跟随他多年,没有功劳也是苦劳。不过,雷被马上惊呆了,刘安竟然勃然大怒,当即斥责雷被不念旧恩,并把他的职务给免了。
这还是自己多年侍奉的淮南王么?
剑客雷被不能猜透刘安的心思,这叫什么事,你儿子跟我过不去,你也跟我过不去。从这一刻起,他恨上了刘安父子。
你不仁,我不义。
雷被找机会逃出了淮南府,直向北而去,而他要去的地方,正是长安。
雷被去长安的目的就一个,状告刘安阻挠执行天子诏令。
刘彻接到刘安的罪状,心里就乐了,他早就得知刘安多有不法,可苦于查无实据,现在倒好,在他削藩削的不亦乐乎之时,有人锦上添花,真是天助我也啊!
刘彻抓住时机,下诏削去淮南国的部分封地。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刘安可以说逃过一劫,因为雷被至少没把刘安的藏了一辈子的秘密抖搂出去。
削地之后,刘安加快了谋反的步伐,并联系了盟友衡山王,准备一起发难。
刘安的命运已经走在了最为危险的十字路口。
恰在此时,又有一个人,跑到长安告了一状,而这个告状的人,竟然是刘安的孙子刘建。
反与不反,只在一念之间。
刘彻收到了雷被的密信,引起了警觉,除了不执天子执法,刘安的其他违法事迹刘彻并没有向朝廷公开。在他的眼里,自己这位才华横溢的叔父并不薄,不至于老糊涂到谋反的地步。
刘彻倒是对举报者的身份发生了兴趣,一番查探下来,这个人都是淮南国的名士,八公之一,这个人都是刘安引以为傲的名士,如何会来长安告发?
刘彻的直觉告诉他,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
雷被告刘安不执天子之法,查探下来,确实没有诬告,公卿们认为要处死刘安,以儆效尤。但刘彻没采纳,只削了淮南国两个县。
刘彻放他一马,是希望刘安能感恩戴德,学老实点。
然而刘彻失算了,刘安不但未能感恩,甚至连刀斧手都准备妥当,就等宣旨的钦差一到场,要是对方态度恶劣,就当场捅了他,乘机发兵。
忐忑不安的刘安远远看到,朝廷使者的锦旗上锈着一个大大的段字,心就放下来,谁都知道,段宏可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如果今天来的是廷尉大人,淮南国就要提早完蛋。
段宏一见到刘安,就抱拳贺喜。
刘安被他这么一弄,倒是犯迷糊了,心想你这不是磕碜我吗,我被雷被的举报弄得彻夜不安,你居然还来贺喜我么?
段宏发觉刘安面露不解,笑着向刘安解释道,“本官是贺喜淮南王逃过一劫!”
“此话怎讲?”刘安急切地问道。
“皇上念淮南王对社稷有功,只是削了淮南国两个县。”
刘安一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从朝廷的处罚可以看出,至少自己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事情没有泄露。
刘安随即“嘿嘿”地笑个不停,一场暴风骤雨骤然化解。
(本章完)
(https://www.tyvxw.cc/ty43083/270949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