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秦汉戮 > 第一八八回:直捣龙城取大捷

第一八八回:直捣龙城取大捷


  恐怕李广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向只知冲杀的匈奴人会跟他玩伏击的阴招。

  但他已经不顾得这么多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往前冲,把匈奴人杀得片甲不留,让皇上,让天下人看看他李广并没有老去。

  “李将军,前面发现匈奴骑兵!”

  在斥候的指引下,李广登高望远,果然发现数十里外有不少牛马帐篷,而且隐隐听到匈奴军士喧哗的声音。

  李广大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他随即下令所有将士上马,准备冲击。

  “将士们,弟兄们,前面就是胡人的大营,为国立功的时刻到了!”

  李广高呼完,一挥手,便一马当先往前冲去。将士们激动地高呼着“冲啊”,紧随其后,冲向了匈奴人的大营。而就在李广往前冲的时候,不远处隐蔽的地方几位匈奴探子早已归报匈奴单于。

  果不其然,在李广一万骑兵的冲击下,匈奴骑兵很快就抵挡不住,开始后撤,匈奴骑兵熟悉草原的环境,跑起来特别快。李广见胜利在望,当即下令,不顾一切追击。

  当得知李广所部正在追击抛出的诱饵时,军臣单于终于痛快地笑了起来,显然他已经胜利在望。追击匈奴败军的李广感到了一丝不对劲,他发现匈奴败兵竟然逃跑都是一个方向,他打马停下,观察着周围的地形。他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低洼之地,四处高地十分便于骑兵冲击。

  将士们一阵骚动,原来四周山头上冒出了无数的人影。

  “不妙,中了胡人的诱敌之计!”来不及思索对策,匈奴骑兵已经漫天涌了过来。

  李广临危不乱,迅速组织骑兵向来时方向回冲,希望能打开一个缺口突围。

  一时间,茫茫草原到处弥漫起血腥味,刀枪火拼的声音不绝于耳,任凭李广所部再勇猛,也敌不过土生土长的草原铁骑,李广的士兵一个个倒了下去。

  而李广,在一小簇亲兵的掩护下,被追击到数十里之外。又是一番惊天动地的鏖战,只剩下了李广一人,当李广再次举刀之时,数十个草原勇士一起将他扑倒,绑了个严严实实。

  活捉李广,这可是天大的功劳!李广被绑到了马背上,他想到几近全军覆没,自己被擒,有何颜面再立于世上,不过这样当俘虏死了也太不值得,好歹也得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才行,李广索性趴在马背上一动不动。

  李广的表演功夫实在不错,押送他的几位匈奴士卒以为他已经奄奄一息,放松了警惕。

  李广偶然一睁眼,发现边上一个小胡兵,骑得可是快马,趁着几个匈奴士卒沉浸在打胜仗的喜悦中,李广一用力将绳索挣断,推倒边上的胡兵,抢了弓箭,纵马狂奔。

  在射杀十几个追兵之后,李广终于逃脱。他的性命暂时保住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等待这位名将的,必定是严惩。

  远在长安的刘彻如意算盘打错了,他的四路大军,李广这一路全军覆没,公孙敖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在云中遭受匈奴顽强的阻击,损失七千部众,而卫青,公孙贺却连匈奴屁股都没摸着。

  可是,卫青与公孙贺不同。他知道,此次出击事关重大,除了打胜仗,他别无选择。在上谷外游离了一段时间后,卫青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直捣龙城。

  快,龙城!

  龙城!

  奔袭龙城无疑是个正确的决定,更是个充满挑战的决定。

  匈奴人居无定所,行踪难觅,汉军之所以被动,原因也在于此。他们的铁骑在草原的开阔地带优势明显,一般情况下,你找不到他们,而他们却容易找到你。

  这样的对手,打起来的确不容易,但是,再热衷于迁徙的民族都会有它相对固定的据点。龙城就算其中之一,匈奴人随季节迁徙,唯有龙城不会随之迁徙,因为在这个地方,有很多东西是搬不走的,此地供奉着匈奴人的祖先,是匈奴人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地方。

  龙城不值几个钱,在匈奴人的心中,它是圣地。换言之,如果袭击龙城得手,就好比挖了匈奴人的祖坟,相当解气。卫青的行动不能说厚道,但是除此之外,他也别无办法,谁叫你匈奴人神出鬼没,连个鬼影都找不到呢?

  卫青的思路非常清晰,不过他还是犯难了,龙城在哪?茫茫草原中谁知道这座孤城的位置?有多远?会不会已经是座空城废城?会不会有重兵把守?

  如果换作别人,可能就此作罢,打道回府。犯不着为了一座不明情况的城池苦了自己,反正将士又没损失,就当一次长途拉练。

  卫青却不是这种人,他向部队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龙城并奇袭之。

  卫青十分清楚,眼下的大汉,皇上和臣民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他还清楚地记得,临行前皇上对他们这些出征将领的谆谆嘱托。

  初春时节,草原之上,白天尚可,晚上却难熬,因为风大,阳光不足,夜里时常寒冷难熬,随着出征的时日渐长,粮草消耗和水消耗很大,将士们稍微弱点的,容易染病,而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染病,丧命也是平常之事。

  有不少将士甚至提出撤回关内,但是,都被卫青一一挡了回去。

  卫青当然明白,这种情况若是一直持续下去,恐怕龙城还没到,部队就先垮了,可是,如果让他无功而返或者战败而还,他宁愿选择死在这里。

  他不断地激励士卒,并以身作则,坚持把必胜的自信传递给将士们,即便在最为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温润的草原之风再一次拂过这一支坚韧的军队之时,有人突然大叫起来。

  “龙城,龙城!”

  数十里之外,果真看到了一个以土方筑成的城池,城池不大,远远看去,旌旗飘扬,城池之上似有重兵把守。虽然还不知道它是不是苦苦寻觅的龙城,但它的突兀出现还是让所有人喜出望外。

  派出的斥候不久回来禀报,前面却是龙城无疑,而且更令人高兴的是,把守城池的匈奴士兵不过千人。

  真是天助我也!没有犹豫,卫青果断地下令,攻城。战斗打响了,近万骑兵就像饿得嗷嗷叫的草原野狼向龙城猛扑。

  守卫龙城的匈奴军队一时之间慌了手脚,匈奴主力早已被抽调南下入侵,留守的顶多能算个民兵,连正规军都不是。卫青的部队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了战斗,斩首数百级,而自己的伤亡几乎为零。

  战果不能算有多辉煌,但对于初次出征的卫青来说,至少不至于给皇上和姐姐丢脸,况且部队深入敌人腹地。

  卫青或许还不知道,相对于其他三路,他的战绩已经可以彪炳史册,令名将们汗颜。将领们班师回到长安,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

  老将李广脸上最挂不住,全军覆没不说自己差一点成了阶下囚。如果是往常,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说不定可以糊弄过去。

  只不过,这一次刘彻比较高明,就防你这一手,你李广名声在外,战绩最差,这怎么解释?

  李广百口莫辩,在败军之中,他不能跟损失七千部众的公孙敖比,公孙敖毕竟是晚辈,而且是初次出征,尚可以理解。

  处理结果很快就发了出来,李广,公孙敖死罪;公孙贺延续着马邑之谋的热身运动,无功无过,所以既不赏也不罚。唯一的胜将卫青则赐封关内侯。

  李广和公孙敖算是倒了霉,朝廷与匈奴历次交战中,汉军经常死伤惨重甚至全军覆没,也没见几个人获死罪,偏偏这一次作了卫青的反面教材。

  两人身获死罪,眼看就要开刀问斩,在这节骨眼上,一条律法让他们得以免死。汉律规定,根据犯罪性质,非十恶不赦之罪,可以有两个免死的办法,要么拿钱赎命,要么接受宫刑。

  乍看之下,六十万钱能换一条命,这个买卖再划算不过,对于李广和公孙敖,钱自然不是问题。只是对于不大富裕的家庭来说,要拿出六十万钱,还不如来一刀痛快些。

  李广和公孙敖总算没死成,却失去了所有的职位,成了一介庶民。而反观卫青,一战成名,这位年轻的将领,虽然只带回来敌人的七百颗头颅,却为屡败屡战的朝廷找回了尊严。

  出征前,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班师回来,赞赏恭维如潮水般涌来。他的姐姐贵为夫人,如果将来能够生下皇子,必然是皇后的不二人选,而如今他,靠自己的才能获得在朝堂立足的资本。

  这个叫卫青的年轻人,前途真是无可限量。面对马上就要红得发紫的局面,卫青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做人原则,谨言慎行,礼贤下士。

  刘彻发现小舅子有如此的品质,更加的欣赏,这种欣赏也迅速地转移到他的姐姐身上,不久之后,卫子夫微微隆起的肚子说明了一切,这已是她的第四胎,可惜的是前三个都是女儿。

  如果第四胎是皇子,卫子夫成为皇后将毫无悬念。元朔元年,三年,一声响亮的啼哭响彻刘彻的宫廷。

  “生了,生了,是龙子,是龙子!”

  手心里已紧张的捏出冷汗的刘彻终于长出一口气,可以想象,二十九岁的他,等来了长子的降生,心底有多么的轻松和激动。他给长子取名刘据,下令大摆宴席,命人作《皇太子赋》,提前昭告天下此子即是将来的皇太子。

  同年,三月,卫子夫被立为皇后。

  卫子夫终于走完了一个歌女到皇后的路,这条路,她走的并不艰辛,到目前为止,她是命运的宠儿。恐怕谁也想不到,多年之后,幸运的女人卫子夫会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一生。

  刘彻一连数月都是心情愉悦,直到边患再度传来他的好心情才被打破。屯守渔阳的材官将军韩安国向朝廷发来紧急求援信。

  看到这里,相信所有人都会有疑问,韩安国好好地在朝廷任职,怎么跑到渔阳去了?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初春之际,匈奴的圣地龙城遭到偷袭,但损失并不大,匈奴为了报这一剑之仇,于去年秋天加强了骚乱的势头。

  因为李广已被撤职,边境没有得力人手,刘彻想派一个得力的干将去守边,卫青是断然不能去的,哪能让自己的小舅子去塞外喝西北风,况且卫子夫也不会同意。

  思来想去,刘彻选中了老臣韩安国。现在的韩安国早已不是令人敬畏的三公大人。田蚡死后,他继任丞相,一次与刘彻乘车,竟然摔断了腿,耽误了工作,被刘彻以养病为名撤掉了丞相职务。后来,伤好了些,刘彻让他职任中尉,中尉没干几年,又转任卫尉。

  卫尉干到现在,不能说有多突出,至少还算得上马马虎虎,只不过,让他目瞪口呆的是,皇上会拿他的老命开玩笑,他都快入土了,皇上竟然派他去屯守渔阳,防备匈奴。

  刘彻有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已经不得而知,只是几乎可以肯定,刘彻不大喜欢这个主和派的老头子,在匈奴问题上,韩安国老跟自己唱反调,问题那就严重了。对于这位元老重臣,刘彻又不能弃之不用,否则就太浪费了,韩安国的守城之才那是举世皆知的,在卫青下一次出击前,由他去守边疆,措措有余,再好不过。

  元光元年,秋,刘彻正式给卫尉韩安国下旨,任命他为材官将军,屯守边患最为严重的渔阳。老谋深算的韩安国自然明白刘彻的深意,也不敢上书推辞,只能打好包袱,去渔阳赴任了。

  匈奴人早就打听过韩安国的来路,一等到韩安国赴任,就跑得无影无踪。韩安国也想打几个胜仗给朝廷看看,经过他一番励精图治和整肃军情,渔阳的防守逐渐稳固,偶尔匈奴来点小股部队,也伤不了渔阳的皮毛。

  (本章完)


  (https://www.tyvxw.cc/ty43083/269637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