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03章 北大荒的历史1
闻名世界的黑龙江,在历史原属中国的内河。它宛若游龙,碧波滔滔,一泻千里,注入鞑靼海峡。瑷珲,这座抗俄斗争的历史名城,曾巍峨屹立在黑龙江中游沿岸。
清初,因抗俄斗争形势的需要,1683年在抗击沙俄侵略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役准备期间,玄晔(康熙)令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统帅乌拉(今吉林市)、宁安塔等处官兵赴瑷珲(瑷珲旧城)建成永戍。后升任萨布素为镇守瑷珲将军,温岱雅齐纳为副都统。继宁古塔城之后,瑷珲作为我国黑龙江流域的边疆重镇之一,达数百年之久。
而今,浩浩荡荡的黑龙江水,依然从北向南流过古城(指瑷珲新城旧址在瑷珲县瑷珲镇)的东方。城西百余里是小兴安岭巍巍绵立的群峰,英雄的瑷珲城“内环崇岭、外襟大江”,素有“北门锁钥”、“东国屏藩”之誉。古城南北,林木苍翠,松涛阵阵。相传城北30里是卡伦山,因清代于山上设卡伦(哨所)而得名;城西20里的炮台山, 据说为清初抗击沙俄入侵的红衣炮队驻地;城南80里的一架山(以拉哈达山)下是清代水师营船坞。城西南200余里的北大岭,是由瑷珲通往嫩江(墨尔根)、齐齐哈尔的咽喉之地,也是1900年爱国清军、义和团民和鄂伦春族马队痛击沙俄侵略军的重要战场。瑷珲城旧址是我国各族人民抗俄斗争的历史丰碑,到处留下了抗俄斗争的遗迹。
瑷珲城,又称“黑龙江城”,满语“萨哈连乌拉霍通”。瑷珲,也有时写作爱呼、艾浑、爱呼伦,本达翰尔语“爱乌”,即“可畏”的意思。1674年(康熙十三年),在黑龙江重要支流精奇里河(又名潢河)口,明代忽里平寨旧址,兴建了早期的瑷珲城。旧址在今俄罗斯维谢雪村(位于黑龙江省瑷珲镇外二道沟隔江对面)。因附近有瑷珲河(又称芒嘎河),城即因河得名。1681年经萨布素领军扩建。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旧瑷珲是一个方形城格局,整个周长940步、合4700尺,设有5个城门。旧瑷珲城是清代黑龙江将军最初的驻地,后因该城僻处江东,与内地交通及公交往来诸多不便,1684年清政府选择对岸右达斡尔族托尔加城旧址,构筑了瑷珲新城,将军衙门由旧城移入新城,于江左旧城留守尉驻守治理。历史上习惯于把 1684年以前的瑷珲称旧瑷珲(或瑷珲旧城),把1684年以后的瑷珲称作新瑷珲(或瑷珲新城),两城相距12华里,隔江相望。新城内城“排木为重垣,实以土。四门皆有城橹,高丈八尺。西南北三面,排木为外郭,方10里,南一门,西北各二,东临江。”关于新瑷珲的形制、结构、规模,在清代许多文献资料,诸如《龙沙纪略》、《黑龙江外记》、《黑龙江述略》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黑龙江流域的瑷珲是我国固有领土。瑷珲城旁的黑龙江,我国古代称浴水、完水、望建河,至13世纪始称黑龙江。满语称黑龙江为“沙哈达乌拉”,达斡尔语称为“卡拉穆尔”,都是黑水的意思。俄国人70世纪30年代末,才破天荒地听说有个黑龙江,俄语称黑龙江为阿穆尔,只是借助于“卡拉穆尔”的语音转译而已。
屹立在黑龙江中游东西两岸的新、旧瑷珲城,是我国各族人民开发黑龙江流域和中国历代政府在这一地区行使有效管辖权的历史见证。它无可辩驳地证明,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新旧瑷珲城及其附近地区、内外兴安岭之间的盆地,位于黑龙江与精奇里江汇合处下游的冲积平原,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汉、满、达斡尔、鄂伦春等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早在公元前11世纪,居住在这里的满族祖先肃慎就向中原王朝——周朝贡献“楛矢石砮”,表示臣服。从西周以来,中央统治政权即明确表示“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公元8世纪上半叶,我唐朝政府在黑龙江流域正式设置了完整的行政机构。新旧瑷珲城及其附近地区当时隶属于黑水都督府。12世纪初,瑷珲一带归金朝蒲与路管辖,蒲与路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乌裕尔河南岸古城,辖境包括自此以北3000余里外兴安岭上的火鲁火疃(意为山古之城)。根据黑河地区文物普查队的调查和试掘,在瑷珲县境内发现有金代古城、村落遗址和墓葬群多处。13世纪,我元朝在今瑷珲县境内设有失宝赤万户府。15世纪初,明政府在精奇里江口设立了爱和卫,在精奇里江和黑龙江汇流地下游东岸设胡里平寨,在西岸设考郎兀卫,这些卫和寨与明朝设立在黑龙江流域的其它卫、所一样,均由设置在特林的奴双儿干部指挥使司统辖。16世纪末到17世纪30年代,明朝的建州卫官员、满族首领努尔哈赤及其建立的后金(1636年改称为清政权),接管了明朝的东北疆土。活动在瑷珲城及其附近的达斡尔、鄂伦春等族相继归附后金。1634年居住在旧瑷珲城北塞普奇屯的达斡尔族首领巴尔达奇率众归附时,曾贡献貂皮。此后多次赴沈阳(奉天)纳贡,并娶清朝皇族女子为妻,成为清朝的“额附”,被册封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从此,索伦诸部进贡貂皮,络绎不绝。到1639年,清朝政府全部统一黑龙江流域以后,新旧瑷珲城一带的居民同沿江上下其它兄弟民族一样,有的被直接编入满洲八旗,称为“新满州”。有的设姓长、乡长分户管辖,征兵收税。
17世纪40年代初,疯狂进行领土扩张的沙皇俄国,把血腥的侵略魔爪伸向我黑龙江流域。野蛮成性的波雅科夫、哈巴罗夫、斯捷潘诺夫等先后率领一批残暴的哥萨克匪徒,往来游蹿于黑龙江上下及其主要支流,强建堡砦,夺取珍贵貂皮,残杀我各族居民,把村庄夷为平地,甚至以异族人(指我达斡尔族)的尸体充饥。我富庶的黑龙江流域被践踏得满目疮痍,边疆各族人民流离失所,前后为害达40余年。沙俄的侵略暴行激起我军民无比仇恨和坚决抵抗。经乌扎拉(1652年)、呼玛尔河口(1655年)、尚坚乌里(1657年)、松花江一带(1658年)、古法坛村(1660年)、赫拉苏密(1664年)等多次重大战斗,黑龙江沿岸及其支流的沙俄匪徒基本被肃清,只剩下一些最顽固的匪徒继续盘距在黑龙江上游的雅克萨城。边疆的严峻形势,迫使清政府进行了历时三年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役。
雅克萨之战是沙俄长期侵略引起的,在我国领土内进行的,得到我国各族人民积极拥护的正义自卫战争。瑷珲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雅克萨战役的前线基地和指挥部。瑷珲可以控扼精奇里江口和通往黑龙江中下游去的水路,它和更远的嫩江流域有陆路相连;在瑷珲的旧城和新城及其西站约80华里的额苏里屯,都有良好的江河港湾,可以停泊船舰。清政府派遣宁古塔官兵在新旧瑷珲城屯垦戍边,以补充前线军粮的供应,奠定了日后“江东六十四屯”的基础。
瑷珲是军用粮草、武器、弹药、马匹、牛羊的囤积地,内地支援的粮食经松花江、黑龙江源源运到这里。战前当地各族百姓主动侦察敌情,及时报告清军;鄂伦春族在精奇里江“杀罗刹(指俄军),并获鸟枪驰报”。达斡尔族多次前往雅克萨详勘敌情,生擒罗刹多人。索伦为黑龙江官兵安设驿站,饲养马匹,修整器械,随时听候调用。
总之,瑷珲各族军民在筑城、屯种、支前、参战等,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雅克萨战役严惩了沙俄侵略者,显示了我收复失地、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
雅克萨正义反击战结束后,由于清政府的重大让步,中俄双方经平等谈判,于1689年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使祖国东北边境获得了较长久的安宁。当时驻在新瑷珲城的黑龙江将军其辖区(齐齐哈尔为基点计算)东至野里白赫河2200余里宁古塔界,北至外兴安岭俄罗斯界。1690年清政府将黑龙江将军移往墨尔根(今嫩江县),在新瑷珲留驻副都统,至1699年,黑龙江将军由墨尔根再移齐齐哈尔。
1840年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19世纪40至50年代期间,沙俄悍然违反《尼布楚条约》,频繁入侵我黑龙江流域,非法强建军人“村屯”和军事哨所,吞食我国领土,多次派遣船舰非法在我内河黑龙江航行,炫耀武力,授令俄人披着“科学考察”的外衣,深入我国境内搜索地理民情,刺探我军机密,为进行领土兼并作周密准备。臭名昭著的穆拉维约夫、涅维和斯科伊之流成了侵华的急先锋。俄人马克以考察黑龙江为名,采用卑鄙手段,欺骗当地官员和百姓,偷绘黑龙江航线和沿岸要塞地图,包括瑷珲城地图,收集侵略情报。马克的《黑龙江旅行记》,实际上就是一本地地道道的俄国间谍自白书。贪婪狡猾的沙皇俄国终于在1858年5月,利用英法侵略联军攻占天津,迫近北京,趁我东北边防空虚的机会,以炮舰和刺刀威逼清朝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沙俄割去,仅规定江东六十四屯仍由中国人“永远居住,归中国官员管理,不得侵犯”; 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划为中俄共管。紧接着1860年11月,沙俄又以武力威胁,诱逼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由共管变为一口鲸吞。古城瑷珲是沙皇俄国侵略我黑龙江流域 1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历史见证。1858年,马克思在评论《瑷珲条约》时指出:“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同年恩格斯也指出:“俄国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的河流。”
19世纪末叶,西方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祖国北方大地爆发了震撼世界的义和团反帝运动,武装起义的怒火迅速燃遍东北及瑷珲地区。一向企图独霸我国东北的老沙皇,对此极端恐惧和仇视。7月中旬,从金城调集177000多侵略军,分兵6路大举入侵我国东北。北路从海兰泡渡江入侵瑷珲。
瑷珲军民同仇敌忾,严阵以待。在瑷珲沿江上下,北起五道霍洛卡,南至富拉尔基一带,挑挖战壕100余里,将无敌将军炮、神威炮配置于各处要隘。瑷珲城义和团民200余人,同爱国士兵和群众进行抗俄宣传与鼓动, 共同抗击俄寇,多次击退俄军进犯。沙俄当局突然对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夺去了约15000多无辜中国人的生命。海兰泡位于瑷珲新城西北70华里精奇里江与黑龙江汇流处附近,最初是黑龙江畔的一个中国村庄,原名孟家屯,后改称海兰泡。1858年沙俄迫签《瑷珲条约》后,改名为布拉格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到1900年,这里大约有38000人,其中大半是中国人。江东六十四屯位于瑷珲新城的隔江对岸(左岸),从精奇里江口以南至孙吴县的霍尔莫勒津屯一带,纵140里,横50——70里,居民 30000 多人,汉人占多数,也有满族和达斡尔人。清代有过64个居民屯,故称“江东64屯”。这片土地从来就是中国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即使1858年不平等的《瑷珲条约》也明确规定,该处“原住之满洲人等”(即中国人)“照旧准其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由清朝官员管理,“俄国不得侵犯”。这就是说,沙俄确认了中国人在这里永久居住权和中国政府对该处的行政管辖权。沙俄在血腥屠杀中国居民的同时,乘机非法霸占江东64屯。
8月1日,俄军数千人从五道霍洛偷渡,在炮舰配合下进犯瑷珲北线沿江阵地。我军民在黑河屯、大四家子、卡伦山等地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每一个战壕和营垒都成了敌人的葬身之地。8月4日,近10000名俄侵略军以军舰木伐载运步兵、骑兵从东南北三路开始围攻瑷珲。我瑷珲城军民不足3000人。在敌众我寡情况下,“死力拒敌”。义和团高举“大秦民”、“灭洋”大旗向俄军冲杀。鄂伦春族的 500马队在战斗中非常勇猛,爱国军民“颇深敌忾,死伤相继”。在瑷珲城郊,有300多清军士兵,坚持战斗到全部牺牲。城内巷战也使俄军不得不“挨门挨户地攻打”。许多居民和士兵,被敌人包围在房屋内,宁肯被烈火烧死,也不放下手中的武器。气壮山河的瑷珲保卫战,打得沙俄侵略军惊魂丧胆。8月5日,终因寡不敌众,瑷珲失守。俄寇兽性发作,“纵火焚城, 火光烛天,数日不息”。具有200年历史的瑷珲古城烧成一片瓦砾,只剩下一座魁星楼。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愤怒地谴责沙俄的暴行,指出“沙俄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的政策。他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门的妻子儿女。”具有顽强反抗精神的瑷珲军民,在右城失陷后,沿着驿站大道转移到北二龙,摆下战场,继续给敌军以重创。8月13日,在北大岭,瑷珲军民与来自齐齐哈尔的清军和义和团汇合,进行了持续三天的伏击战。大败沙俄侵略者向嫩江流域和齐齐哈尔推进的计划。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由于我国各民族以各种形式的抗俄斗争,狠狠地打击了沙俄侵略者,使沙俄妄图吞并我东北的阴谋没有得逞。
在黑龙江江口,隔着鞑靼海峡有一个狭长的大岛,纵卧在汹涌澎湃的太平洋中。这就是美丽富饶的库页岛。库页岛南北长950公里,比我国的台湾岛还要大一倍多。岛上林木成荫,山峦起伏,资源丰富,盛产石油、木材、煤炭、天然气、水产及毛皮等,是今日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岛屿和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库页岛是我国的领土。远的不说,在我国唐代史记中就有“窟说部”的记载。“窟说”,就是现在的库页岛。它是黑水靺鞨的一部,隶属于唐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的黑水都督府管辖。岛上曾发现过隋、唐、宋各朝的珠子和耳环,是12世纪到13世纪金朝的东部边疆。据《金史·地理志》载:“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古里迷人就是今日的吉里维克人(又称费雅克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上,可见金代的边疆包括库页岛在内。元代黑龙江流域大部分归开元路管辖,以后又增设了水达达路,在黑龙江口附近设立了奴儿干东征元帅府。当时,库页岛又称为崽骨、苦兀,对它的记载比较详尽。如:“欲征崽骨,必聚兵候冬月,赛奇小海(今鞑靼海峡)渡口结冻冰上,方可前去。先征得固,吉里米,方到崽骨界。”又“苦兀者在奴儿干海东”。
(https://www.tyvxw.cc/ty39061429/4159511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