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战事 同
蒙古战事
铁穆带着众人走到一个大屏风前,说道:“金老大人,你来解说。”孟丽君这才注意到,原来,这个大屏风上,画的不是普通的山水,却是一幅边防疆域图——大元朝与蒙古的边防疆域图!
图上只有约略四分之一的地方,才是大元的地形。蒙古的草原湖泊山丘,重要的聚居地,蒙古可汗最喜欢的狩猎地方,都清清楚楚的标示出来。
屏风的绢帛已经有些发黄,看样子已经有三四个年头了。
孟丽君一边听着金声将军的介绍,一边却忍不住低头沉思。
皇上想对蒙古用兵,由来已久。现在蒙古兵只是集结,并不能说明蒙古兵就想向大元用兵。只是一种可能而已。他们可能有针对我们边防的行动。赞成用兵好,还是不赞成用兵好?
前些年湖广饥荒、黄河泛滥,这些年为了整治倭寇问题,国家仓库的底子,并不十分厚实。虽然现在国家实行工农商并重的举措,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一场大战,一场针对蒙古这样的强国的大战,所耗费的,将十分惊人。
不管胜利还是不胜利,这场大战打下来,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将倒退十年甚至更多。
最好的结果,是大胜。但是根据现在的形势,即使大胜,也不能一举解决蒙古问题,只能保住蒙古边境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平安。如果万一大败,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肚子里紧张的计算着各种数据,反复比较,孟丽君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对于蒙古兵的集结,最好的策略是静以待变。蒙古动,我动,绝不吃亏;蒙古不动,我也不动,不妄动以耗费国家财力。
但是,皇帝的心……
皇帝想要用兵,由来以久啊……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自己只是一个书生而已,对于战争,所知的确不多。自己被皇帝忽略已久——那么,皇帝为什么要将自己叫来,参与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只是单纯的想听听自己的意见么?
悄悄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孟丽君突然明白了。皇上,是想得到自己的支持,才会眼巴巴的将自己从实验室里叫出来。
这样一场大仗,绝对不能由皇帝一人说了算。政事堂的宰相与兵部的重要官员,都将参与决策。
自己的岳父大人还有徐康,都是老成持重的人,绝对会持反对意见。赵云如这两年搞经济建设搞上了瘾,要他先将钱让出来打仗,他估计也要心疼上半日,还不一定会同意。更何况这些年赵云如按照原先与自己一起制定的计划,正在做移民工作——将南方的大宗族拆小,分批迁移到北方去。路费,农具,耕牛,连带着一些破落户的老婆问题,哪一样不要钱?如今弄了两年,初见一些成效,如果要打仗,这件事情肯定要暂缓。他一定不高兴。赵廉不说他。金声元帅是老人了,老人的想法,肯定是求稳。两个侍郎的看法,估计也会跟上上司在转。所以,皇帝想要取得大家的支持,对蒙古轰轰烈烈来一场,难!
所以,皇帝将皇甫少华给叫来,将自己给叫来。
皇甫少华是兵部的前任尚书,对两个侍郎还是有香火情的。皇甫少华主张的事情,两个侍郎不会反对。更重要的是——皇甫少华是年轻人。
皇甫少华已经蛰居了两年。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来说,两年是何等漫长?现在如果要对蒙古用兵,皇甫少华就有了重新被起用的机会。铁穆捏准了这一点,所以,他将皇甫少华叫进了这次军事会议,让皇甫少华来支持自己。
但是,只有皇甫少华的支持,皇帝的势力,还是太孤单。所以,皇帝又叫上了自己。自己,是知道皇帝那个急于建功立业的心情的。皇帝料想,自己不会反对。如果自己支持,那么,凭借自己与赵云如的私交,凭借自己与梁尔明的关系,他们两人,也不会非常激烈的反对。特别是赵云如。这些年,他已经与自己,形成了相当的默契。
更何况,这些年,自己埋头在实验室里,竟然创造出了不少威力极大的新式武器——比如,复制出来的诸葛连环弩,复制出来的震天雷,还有自己新创造出来的大炮与炸药。
大炮与炸药,在自己眼睛中看来,还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却是足够叫边防将士目瞪口呆欢天喜地了。皇帝多半想迫不及待来试验下这些新式武器了。
皇帝,竟然是将宝,都押在我们两人身上了呢……
赞成,还是反对?
赞成,自己就将获得重新起用的机会。大战在即,官员职务,多半要进行调整。皇帝,多半会借这个机会,重新起用自己。甚至,皇帝还会给自己安排一个重要的职务。
但是,赞成,却是拿国家来做赌注。
照现在的局势来看,这场大战,元朝是很可能取胜的。虽然蒙古兵骑数精良,弓马娴熟,但是一场大战,打的却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国家现在欣欣向荣,经济飞速发展,比蒙古,肯定要强不止这么一点两点。如果大胜,能够缓解边境的紧张局势,边境的士兵,也有可能解甲归田。这样,国家也能节省一些开支。
但是,毕竟……
蒙古骑兵,到底厉害。轻易开战,只怕吃不了兜着走。那样就麻烦了。国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去对付无休止的战争;如果战败辱国,不得不割地求和,甚至向前宋那样给邻国支付岁币……
整个国家,都将掉进一个无底的深渊中。
现在动兵,到底还太早。假如劝告皇帝暂缓三四年,或者七八年,经济再上一个档次,兵器装备更加充足,取胜的几率,将会更大。
思想明白,孟丽君抬起头来。铁穆看着众人:“诸位卿家,所见如何?”眼睛转向金声。
金声知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兵部尚书先开口。当下沉吟着措辞:“如今两国边防,多有冲突。如此敏感之际,蒙古军队大规模集结,不能不令人心生疑虑。如果不作任何防备,只怕万一。”言下之意,是叫边防军队多做防备,不过只是防备而已。
铁穆有些不满意,看着金声:“金老元帅,你却认为,这蒙古对我用兵的可能性,有多少?”
金声小心翼翼选择措辞:“近年来,每年春天,蒙古军队,都是集结,参加春狩。规模有大也有小。只不过这一次,集结的部落军队,比寻常年份,要多出两倍不止。所以,要预防万一。我们要吩咐边防军队,多加警戒;但是也不必要大惊小怪。如果我们也大规模调遣部队,被北边侦知,只怕激化矛盾。蒙古可汗或者无意于战事。而我们军队集结,却可能激发蒙古可汗的争斗之心。所以,万事谨慎为上。”
说了半天,竟然是什么也没有说!铁穆皱起眉头,眼睛看着自己的舅舅,直接掌管天下粮仓的梁宰相:“梁大人,你先计算一下:假如与蒙古战事爆发,我府库中,到底有多少粮食可以支用?是否够用?”
梁尔明沉吟道:“这些年,粮食是年年丰收。支撑二十万人参加的三个月战斗,绝对不成问题。但是现在正在做移民的事情,现存的粮食都已经有了预算……如果要准备战役,那么这些都要暂缓……”
“计算的不对,梁大人。”说话的是赵云如,“二十万人打三个月战斗,一个人一天只吃一斤来计算,那就需要一千八百万斤;更何况打仗,一人一天,起码一斤半。我们的粮食,多集中在南方,要运送到北方去,还需要人。用车子搬运,一个人可以搬运三百斤左右。一趟要花费一个多月。按照一个月来计算,一个人在路上,大约要吃掉三十斤粮食,大约十分之一。路上还有损耗,大约也要占十分之一。搬运的工钱不是小数目。……如果这样计算下来,要打一场大战,我们府库,还真捉襟见肘。”
听赵云如这样说话,铁穆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小安子,去将户部的刘大人叫来,叫他来计算一番……金大人,如果要准备一场二十万人的大战,这兵器与盔甲与战马方面,有没有问题?”
金声迟疑了一下。他到底年迈了,对具体的数字,不是非常熟悉。
铁穆看见金声的神色,知道金声答不出来,这眉头,就不由皱起来了。金声只觉得有些讪讪,说不出话来。
却有边上的侍郎上前一步,说道:“武器库里,现有这两年制造的盔甲十万副;上好马刀一万多把;新制造的大炮十尊;弓九万,箭支两百万。现在兵工厂日可以生产箭支三万,只是因为怕霉烂无用,所以一直控制生产数量。如若大战开始,兵工厂扩大生产,可以日生产五万。”
铁穆点点头,说道:“马刀是不是那种新出的钢刀?新出的钢刀有多少?还有,震天雷有多少?火药有多少?大炮的数量,到底少了一些——能不能加快制造速度?”最后一句,却是看着孟丽君说的。
孟丽君看着如此急切的君王,不由悄悄叹息了一声……听侍郎上前禀报:“一万把马刀,有新有旧。新的都是钢刀,大约有四千来把;其余都是旧的。震天雷的制造工序,实在麻烦,所以,现在库房之中,也只有三百余枚而已。火药大约一千来斤。大炮……”
孟丽君上前一步,说道:“皇上,大炮制造,非常麻烦。我们现在还缺乏一个精细的标尺,所以一切制造,都要靠工匠的感觉。只要有一毫之差,就要发回重造。况且大炮对于钢铁质量,要求也太高。如今虽然能出钢水,但是能不能出好钢,还要看看运气。所以,最快的速度,也只能是一个月一尊,再多是不能够了。不过,臣以为,这武器装备,精良与否,对于大战能否取胜,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铁穆点头:“正是如此。不过东西总要准备充足一些。——兵部现在有多少战马?”
另外一个侍郎迟疑了片刻,才上前说道:“皇上恕罪。近年来,各地的养马场,增加的马匹数量,其实不多。如今在前线服役的,有一万多匹;尚在马场的,有三万匹。”
“四万匹马?”铁穆不由完全怔住——自己国家,居然只拿得出四万匹马?
“皇上。”梁尔明站了出来,他终于决定要说话了:“臣以为,对蒙古的战事,不可不防,但是也不可太行慌张,行动失措,反而惹起战事。如今之计,能和则和,不能和再战,我们不能主动惹起战端。”
“梁相之言差了!”站出来的,却是赵廉,“蒙古窥视我边境,由来已久。宰相焉可抱着这等息事宁人的想法?如今蒙古不顾之前约定,擅自集结,正是给我们一个极好的借口。如今粮食完足,兵甲亦备,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一举歼灭外患,给边境四十年清平?更何况这些新式武器,还没有真正演习的机会,为何不趁此演练一番?”
“赵大人。”说话的是同样姓赵的赵云如,“兵者,国家之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如今我方虽然占据上风,但是蒙古骑兵,岂同凡响?万一不可速战速决,只怕将国家拖进一个深渊之中!”
赵云如说话没有避忌,铁穆不由皱起眉头——这“深渊”一词,让他难过了。眼睛转过徐康:“徐相之见如何?”
徐康沉吟片刻,说道:“臣不习军事,不知此战是否是必胜之战。如果是必胜之战,那么即使投入二十万兵力,亦要为之;如果不是必胜之战,还是要慎重考虑。”
孟丽君不由浮起一个微笑。这才叫老狐狸呢。说话滴水不漏,不得罪皇帝,又将自己的意思分说明白。要知道,谁敢说这一场战役是必胜之战?
他不说反对,却将反对之意说明白了。显然,铁穆也听明白了,皱了皱眉头,说道:“只怕静以待变,却失去先机……皇甫将军,若将二十万人交到你手中,你却有几成把握?”
这问的直接了。一直没有说话的皇甫少华,骤得皇帝亲口点名,却不由心中一只小鹿砰砰乱跳。
从金声说“北边蒙古出现集结迹象”的那一句话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的蛰伏期结束了。只要有战争,皇帝就将重新起用自己。
他也知道,一场战争,关系重大;但是,只要皇帝决议主战,那么,就有自己的机会!
皇甫少华与孟丽君不同。他是单纯的军人,或者说,他就是为了战斗而出生的。自从他蛰伏的那一天起,他就准备着再一次的战斗……两年了,两年的蛰伏期,已经将皇甫少华的耐心,一点点消磨。他渴望战斗,哪怕是一场败仗,也比这样的蛰居要好。
他见皇帝点名,立即上前一步;正要说话,却看见郦君玉,极其细微的向自己摇了摇头,给自己一个坚决的否定眼神。
皇甫少华知道郦君玉的意思。的确,要对付这样一场大战,谁也没有把握;自己本来也想这样回禀皇上。但是,郦君玉的眼神,却反而激发了他的逆反心理。
几年了?先生一直要自己按照他的方针行事,而自己,也总是无条件的服从……可是,他居然自食其言,自己娶了苏映雪,却不给自己一个交代!如果不是刘燕玉辨认出来,自己还被蒙在鼓里……
先生,你……还以为,自己是皇甫少华心中,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先生么?
皇甫少华上前一步,说道:“回皇上:若要臣守株待兔,带领大军守侯在边境,等蒙古开启边衅再行反应,臣无有必胜的把握。”
铁穆唔了一声,失望之情,见于色端。
皇甫少华停顿了片刻,接续了下去:“不过假如给臣两万精锐骑兵,抛弃辎重,带着最新式的轻武器,像一支利箭一般,以卒不及防的姿态插入敌人后方的话,那么,臣有九成把握!”
这话一出,大殿之中,很多人大惊失色,也有很多人欣喜若狂!
铁穆按捺住心中喜悦,微笑对皇甫少华说道:“你来说吧。如若给你两万最精锐的骑兵,你将怎么做?你从哪里出发?插向敌人哪里?”
皇甫少华整理了一下思路,走到屏风面前,侃侃而谈:“匈奴集结,现在在呼和浩特一带。……”一番计划说下来,即使是金声这样老打仗的,也不由点头赞许。
铁穆看见金声的脸色,心中一块石头放了下来,却笑着看众臣:“大家意见如何?”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赵云如。他沉吟道:“假如只要两万精锐骑兵的话,这个粮草供应,就不会不足……只是两万军队突然袭击,未免太过冒险。”
金声沉吟道:“按照皇甫将军的计划,这也不算十分冒险。攻击敌人必救之地,然后潜伏于路,以逸待劳,一举击之,虽然人少,也必定胜多。只是撤退之时,还需要谨慎。”
皇甫少华道:“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大胜之后,俘虏首脑,定城下之盟,以其为质要挟后退,亦不为难。况且可以多抢夺蒙古好马。每人带三四匹马,速度定然可以胜过蒙古骑兵。我方军队,出两百里接应,也不成问题。”
金声点头。
孟丽君上前一步,说道:“万一蒙古预先有备,奇袭不成,则又如何?”
皇甫少华凝视着郦君玉,好久才说道:“为将士者身先许国,不敢虑败!”
“不能不考虑!”孟丽君也凝视着自己的学生,“万一战败,国家,就不得不应付一场更大的战役!我们要面对的是国家将来的局面,而不是……一场豪赌!我们输不起!”
“郦卿之言失当了。”铁穆说话,“皇甫卿计划,当无一失。”
“臣之计划,并非万无一失。”皇甫少华恭敬说话,“只是若原先计划,静以待变,臣以为,实不如先发制人,抢夺先机。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更为有利。”
铁穆见他诚恳,不由颔首,道:“此事就这样决定,众卿可有其他意见?”
孟丽君的眼睛转向赵云如与自己岳父。不约而同,两人都给自己一个否定的眼神。
孟丽君无可奈何的看着大殿之中,意气风发的皇甫少华。现在,只能祝福皇甫少华此番冒险行为,能够旗开得胜……否则,不堪设想。
(https://www.tyvxw.cc/ty3642/208920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