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清朝的那点事儿 > 第058章 倒霉的阿敏

第058章 倒霉的阿敏


  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1630)正月,皇太极开始从京城撤离,听说皇太极要走了,原先被后金军攻下来的十几个城池集体反水,看看人家这政治觉悟,良禽择木而栖啊,飞来飞去的。

  皇太极很郁闷:老子还没走呢,只是打算要走,你们就反水了,太不给面子了吧。

  于是皇太极收拾行装又收服了永平、迁安、滦州,本来他要去山海关转转的,看看有什么便宜可占,可是孙承宗已经先他一步赶往山海关,并稳住了局势,而且祖大寿也率军返回,在山海关驻扎。无利可图的皇太极只好于二月班师回家,不过,他在关内留了四颗钉子。

  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索尼、宁完我等驻守永平,鲍承先驻守迁安,固山额真图尔格、那木泰等驻守滦州,察喀喇、范文程等驻守遵化。

  走之前,皇太极还特别交代,说上天将明朝的土地和人民授予我(这话说的真不要脸),现在他们都是我的臣民,你们不要胡来,收起平时抢劫时的德行,不然,就要依法论罪。

  完成大明四月游的皇太极回到沈阳后,体现了老板对员工的关怀,福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他让留守看家的阿敏和硕讬率军五千前去驻守关内的永平四城。

  皇太极:旅旅游,身心更健康。

  皇太极知道阿敏素来心里不健康,自从在朝鲜自立为王的阴谋破产后,实力大损的阿敏脾气一点也没损,依然常常冲着皇太极翻白眼,他对皇太极不满,皇太极看他也不顺眼,只是一直苦于没有一个好借口或者说阿敏没有为他创造一个绝佳的机会。这次,皇太极又刨了一个坑让阿敏跳,就看阿敏的起跳动作规不规范了。规范了,但没过,是一回事,又不规范又没过,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阿敏也知道皇太极是只黄鼠狼,狡猾的很,没安好心,你率十万大军去旅游,只让我率五千军去,而且是去替代阿巴泰和济尔哈朗的。关内四城的丢失只是时间问题,明军再不济,围也能将你围死了,就算到时背黑锅,也要拉上点人才行。

  阿巴泰就算了,皇太极肯定不肯,况且也没理由,唯一有理由留下来的就只有自己的六弟济尔哈朗了。

  赶紧打报告:我想让济尔哈朗和我一起驻守永平。

  谁说皇太极是业余演员的:唉,济尔哈朗这半年来太辛苦了,都得抑郁症了,我让你过去替他,就是想让他早点回来修养。

  被皇太极三言两语婉转拒绝后,阿敏有一种杀人的冲动,当然他不敢杀皇太极,而是济尔哈朗。

  虽说济尔哈朗和阿敏是一个爹生的,但济尔哈朗的政治觉悟明显要比老爸舒尔哈齐和二哥阿敏高多了,思想上要求进步的济尔哈朗积极向皇太极靠拢,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一样,都是皇太极应形势的需要而崛起的,这一批少壮精英派,加大了皇太极和三大贝勒的斗争资本。

  所以,虽说阿敏和济尔哈朗是亲兄弟,但亲兄弟有时还明算账呢,济尔哈朗和阿敏的关系还不如和堂兄皇太极密切。

  正因为济尔哈朗没和阿敏站在统一战线上,处处和他唱反调(因为阿敏经常和皇太极唱反调),比如在朝鲜时他想自立为王,想赖在朝鲜不走了,济尔哈朗也是坚定的反对者之一。所以,阿敏对皇太极不满的同时,早就对自己的这个六弟也不满了。

  阿敏:先汗在位时,常常让我弟和我执行同一任务,现在,大汗却不让我弟和我同生共死。我到永平后,一定要留他一起驻守,如果他不愿意,我就杀了他。

  大家一看阿敏已经被气的走火入魔了,赶忙劝阻,大哥,心平气和点,结果越劝他还越来劲了。

  阿敏:我杀我自己的弟弟,关你们屁事啊。

  泪流满面,阿敏的这一套杀人哲学,真的让人好蛋疼啊。什么叫你杀你弟弟不关别人的事,你还真当济尔哈朗是你身上的一块肉啊,不想要了,大不了玩下自残,割掉扔了。

  我估计,阿敏说完这句话后,大家都被他惊的张大了嘴巴,伸长了舌头。

  为何皇太极会和阿敏产生过节?下面开始前景回放!

  皇太极继位后,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汗位并不巩固,所以他处处很小心。继位后他邀请其他三大贝勒“俱南面而坐”,皇太极心想我只是寒暄几句,说一点客套话,你们竟然当真地坐上来了。

  宋太祖的一句话道破了多少天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皇太极又盗版了一下,同样的道理:汗位之上,岂容他人同坐。想当初也只是迫于形势,无奈使用的下策。现在,皇太极就像一只隐忍的狼,在暗处寻找着对手的弱点,随时准备着一招制敌。

  所谓枪打出头鸟,谁第一个让皇太极拿来练手呢?哎呀,大家鼓掌,阿敏同志发扬我不先挂谁先挂的风格,以一种近乎古道热肠的精神让皇太极第一个练刀,勇气可嘉,勇气可嘉!

  当年,就是当年的当年,也就是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并没有急着和明朝开战。一个原因是后金境内经济衰退,另一个原因是想趁着和明朝缓和的机会,收拾一下躲在朝鲜皮岛的毛文龙,以解决后顾之忧。因为兵家最忌讳的有两点,一是孤军深入,二是两线作战。

  孤军深入好像在后金军身上不灵验,因为他们经常这么干,常常深入明朝腹地,而且每次都满载而归,不亦乐乎。至于两线作战,三百年后,大言不惭的希特勒两线作战而招致失败就是经典的例子,这就是活教材。

  皇太极派阿敏统兵攻打毛文龙,结果阿敏不负众望地料理了朝鲜的李氏政权。大军顺利凯旋后,阿敏想私纳朝鲜美女为妾。岳讬认为不可,应该向老总皇太极汇报一下才行,怎么说美女也属于缴获的公有财产,不能说拿就拿的,这样违反纪律。

  阿敏没办法,就和皇太极“商量”了一下,结果皇太极自己留着享用了。但阿敏好像挺开放的,并不介意这个,于是三番两次地向皇太极要人。

  皇太极:没有入宫前你不和我争,现在都入宫了,你还来要人。如果生出了孩子,算你的还是算我的?

  阿敏的要求被无情地拒绝后,常常背地里说皇太极的不是,这让皇太极很是不爽。当然了,如果只是因为争二奶的风波就让两人反目,那就太小家子气了。只是阿敏威胁到了皇太极的利益,皇太极又不想和他分享,适当地“正当防卫”一下。

  机会终于来了,有时候机会就是等来的,只是看你能不能把握得住。

  当年马世龙误听传言,仓促出兵造成“柳河之败”,阉党以此大做文章,造成孙承宗引咎辞职,不久马世龙也休病假辞职了。孙承宗这次临危复出后,没多久就发生了祖大寿出走事件。

  孙承宗对崇祯说:祖大寿由于有太多的疑虑,又不愿意接受满桂领导,加上谣言的刺激造成他的出走,并不是关宁军都想反叛。应该广开生路,收拢民心。辽东兵多是马世龙的旧部,我让马世龙持手谕去劝归,领导你不用太担心。

  孙承宗又对祖大寿说:赶紧给领导写份检讨,认个错,就说你要将功折罪,并用战功赎袁督师的罪。

  然后祖大寿写检讨认错,崇祯也表示既往不咎,并抚慰了一番,让他多多杀敌,立功报国。就这样,这场危机被孙承宗四两拨千斤,一哄二骗三忽悠,轻松地化解了。

  满桂在永定门不幸阵亡后,马世龙再次接过赛棒,总理各路勤王军。由于当时孙承宗、祖大寿在山海关,马世龙和各路勤王军在西边,中间被皇太极攻下的四城隔开,消息被阻断,孙承宗甚至都不知道崇祯有没有被宰了。

  没关系,老孙有办法,孙承宗花钱招募了一批死士,俗称敢死队,沿海南下绕到了京城,终于将消息带了出来,始知老总安坐紫禁城,别来无恙。知道公司没倒闭后,孙承宗开始大举反攻了,他写信给马世龙,两边夹击,准备一举拔掉皇太极留在关内的四颗钉子。

  于是阿敏开始了从关外到关内再从关内到关外的潇洒走一回之路。

  阿敏来到永平后,接手了当地的防务,也没有像路上说的牛皮哄哄要杀了济尔哈朗,关键是他也杀不了,阿巴泰、济尔哈朗和他办个交接手续,就回沈阳了。

  五月十日,祖大寿及张春、邱禾嘉率军先抵滦州城下,阿敏将迁安的守军撤回永平,第二天马世龙及尤世禄、吴自勉、杨麒、王承恩等率军抵达,第三天,滦州收复,图尔格、那木泰逃往永平。阿敏见明军势大,开始收拾家当准备撤离了,并招呼遵化守将察喀喇也赶紧跑。不过在跑之前,阿敏还做了个动作——屠城。

  明军收复关内四城的战役很短,一共用了一个礼拜时间,短的皇太极派遣的援军还没到达,阿敏就干净利落地丢了四城。

  明军大举反攻期间,皇太极命令阿敏要善抚官民,不要施展暴行,暴露禽兽面目,并说他将亲自领兵前往救援。

  阿敏:娘的,等你救援,老子早就阵亡了。

  阿敏心想老子窝了一肚子的火,不满就要发泄一下才行,于是他实践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尽屠永平之民。还真别说,屠完城后,这腰不酸,腿不疼了,心里也舒服多了。

  这下子还不正撞皇太极的枪口上去了,皇太极也终于逮着机会了,这一次,他把握住了。

  皇太极搜罗了阿敏的十六大罪,所谓罪,其实有些也算不上罪,不管是努尔哈赤的七大恨还是这个十六大罪,你会发现,里面都会夹杂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难道那时也流行凑数字。

  皇太极让岳讬宣读了阿敏的十六大罪,然后让大家自由发挥,看给阿敏定个什么罪好,最后,以压倒性的优势判定阿敏死刑,皇太极对这个结果表示很满意,看来阿敏你是“众望所归”啊。

  关键时刻,皇太极展现了他的“仁义”。

  皇太极:我知道,面对这样的结果,大家都很痛心。唉,死刑就算了,改为关禁闭,面壁思过吧。

  皇太极给了阿敏“特别”照顾——幽禁,终身幽禁。包吃包住的,皇太极心想兄弟我已经很够意思了。

  努尔哈赤关了舒尔哈齐的禁闭,努尔哈赤的儿子又关了舒尔哈齐的儿子的禁闭,而且,这个父子俩差不多都是被关了十年左右,抑郁而亡,不愧为父子,连心里素质都一样。

  阿敏被闭门思过以后,济尔哈朗接手了阿敏的镶蓝旗以及阿敏的家产,到头来,收获最大的还是济尔哈朗,所以,脑袋决定钱袋,眼睛要放亮点。


  (https://www.tyvxw.cc/ty277084/509082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