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三生三世之宫锁心玉 > 22.晴川(十四)

22.晴川(十四)


  爬山虎爬满墙,窗下乱砖立砌的小径,小径上还有瓷片缸片镶嵌的地花,墙边半个花坛绿意盎然,绿之中还有着一点两点的鲜红,两棵绿得可爱的小树的树叶翠绿欲滴……

  一枝插在香炉里的线香丝丝淼淼,胤禛坐在一张梨花木椅子上,手上拿着一本《金刚经》,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这枝刚刚点燃的线香。

  “干蒸鸭要想熟透至少需要两枝线香的时间,这才刚刚把瓷罐放在文碳火上。所以还早着那,哪有像你这样刚开始就盯着香看的。”

  晴川对胤禛说道。

  “这不是没有事儿可干么?你还可以做做女红,你说我做什么?”胤禛问晴川道:“对了,我刚才看见你怎么没有往里面加水呀?”

  “我加了甜酒还有秋油啊,甜酒甘甜芳醇可以增进食欲;秋油是上好的酱油,是经过三年发酵的酱油在立秋之后舀出的第一勺,俗称头抽,颜色艳,味最鲜美。我加了这两样东西之后比一般的加水加盐要鲜美很多的。你当真是君子远庖厨,看来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晴川一边说着,手指却是一直没有闲过,胤禛看着晴川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线头,其余三个手指扣住线,再用左手的大拇指与中指将线头顺一个方向捻几次,接着将左手捏住线头,右手放松,并迅速向下勒,把线退松,然后用两手的大拇指与食指分别捏住线的两头,先是将线劈成了两根,四根,八根,十六根,最后劈到了三十二根,胤禛说道:“你这个我知道,这个叫什么来着,我妹妹也挺喜欢女红,她跟我说过,叫什么来着?”胤禛一抚脑门,说道:“这叫做劈线,她还说一根花线的二分之一称作一绒,一根花线的十六分之一称为一丝,好像她就能把花线分成十六根,这就已经是很让她傲娇了,我家里的……奶奶还有姨娘都说她是家里几十年不出一个的心灵手巧之人。”

  “能将一根花线分成十六丝确实已经是女红之中高手中的高手了,从道理上来讲,花线劈的越细确实绣出来的图案愈发的平、齐、细、密、匀、顺、和、光,但是一则劈线时本身就是一个颇费巧劲的细致活,二则你劈的越细,运针时就要求手指对绣针的把握更是在纤毫之间,稍不注意就会把线扯断,所以一般来说,能够把一根花线劈成十六丝,并还能够熟练的运针的,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说道这里晴川抬起头来看了看胤禛,笑一笑继续说道:“你不要觉得这是我自己再自夸自己在女红上有多高的造诣,因为我四岁开始学习女红时是我阿奶亲自出面请的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家的慧娘小姐手把手教我的,因慧娘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她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慧娘乃是官宦之家,亦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后来竟有世俗射利者,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运多舛,十八岁便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纵有一两件,皆珍藏不用。有那一干翰林文墨先生们,因深惜“慧绣”之佳,便说这“绣”字不能尽其妙,这样笔迹说一“绣”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议了,将“绣”字便隐去,换了一个“纹”字,所以如今都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据我所知在紫禁城大内这慧纹也是当做了宝贝的。慧娘可以将一根花线劈成六十四根,而且能够熟练的运针做绣,她是我女红的启蒙老师,我若是三十二根都劈不了,岂不是太给慧娘老师丢脸了吗?实际上我是曾经励志要超越慧娘的,但是我阿奶说女红看上去是手上的技巧,其实内里是女子心里的情丝,慧娘不是一般女子,她最喜欢的诗是‘石径春风长绿苔’……”说道这里晴川停下看着胤禛说道:“你猜猜这句诗可是映射了慧娘怎样的命运?”

  “我知道,这是刘商的诗,上一句是‘仙人来往无行迹’,凡人都会说慧娘绝非凡人,不是瑶岛玉女,必是灵鹫侍者吧?”

  胤禛回到。

  “不错!我未亲见,据说慧娘的头七时尸体尚未下葬,虽则芳容消瘦,但是面光犹雪,唇红如故。我那时还小,后来长大了一点儿听说慧娘的诗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可以说是不沾半点人间烟火气,她殁了之后她父亲盘点她的遗作,说道这孩子还缺什么,怎么就满肚子的伤风悲秋那?当真可以说是红颜薄命啊!我虽然也喜欢漂亮美丽,也想让自己变得心灵手巧一些,但是如果让我骨子里变成那种伤风悲秋式娇弱的短命女子才能变得美丽,才能变得心灵手巧,我宁可做个丑女。”

  说完之后晴川如梅花吐蕊一般的向胤禛吐了吐舌头,“不会的。”胤禛哈哈一笑道:“第一你已经是美丽的不成样子,何必一定要学西子捧心之态?第二么,相信我,我们都是福大命大造化大之人。”

  晴川这时恰好把花线劈完,她此时正将绣布固定在绣框之上,同时对胤禛说道:“我打算用我们在路上的时间给你绣一个香囊,再绣一个玉坠儿,照理说该送你一块儿上好的玉佩的,可是现在我可是身无分文,昨日张广泗给你送来的孝敬也被我言辞拒绝了,你不会怪我挡了你的财路吧?”

  “有你贤惠如此,为夫留芳献卓识。可让我无后顾之忧,我高兴还来不及,为何会怨你?”

  胤禛笑道。

  “这点儿你放心,勤而不俭,枉劳其身。俭而不勤,甘受其苦。我相信我管起家来绝对不会比一般的女子差,绝对不会因为要清廉而耽误了正常的生活。反正我奶奶说的我爷爷干的那件他一入闱我家几乎断炊那样的事儿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它在我的手底下发生。”

  晴川想起了她奶奶跟她提起过得那档子事儿,发了一番感慨道。

  晴川的奶奶姚夫人出身贵胄,又是高官之妻,但她不事奢华,秉性节俭。对于晴川的爷爷张英廉洁从政,姚夫人身体力行的给予支持。康熙十二年,张廷玉二岁时,张英被点为会试同考官,消息传出,就有人上门来行贿,张英严辞拒绝,姚夫人对丈夫的做法非常赞赏,她说:我们是清贫之家,靠薪俸过日子,平时有个三两五两银子的额外进项,就能够买米买肉,添衣添食的,家中仆人孩子无不因之高兴得奔走相告,现在你一入闱,家中忽然一下子得了千两银子,孩子们会如何想这件事?因为张英一家当时在京城尚是刚刚立足,根基尚浅,江南老家虽然有些积蓄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结果张英入闱几个月不出,无法按时拿回薪俸,家中几近断粮,姚夫人只好设法节省,最后一个月,全家人不敢吃干的了,只好天天喝面汤。此事被当时的孝庄太皇太后和孝惠章皇太后知道之后,马上从紫禁城中送来柴米油盐给以接济,后来康熙帝知道此事之后亲自书写了“礼乐名臣”的匾额赐给了张英一家。

  从此以后张英张廷玉父子两人先后六次执掌会试考官,并长期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这也直接的促进了张家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迅速的成长为金陵第一世家。

  胤禛看了一眼晴川,说道:“可不要这么说,皇上不是还亲自下旨给你们家送去了匾额予以奖励表彰的么?只是我现在想起你刚才拒绝张广泗送来的礼品时的话,怕已经是被有心之人猜到了你是金陵张氏的女儿。”


  (https://www.tyvxw.cc/ty169232/348709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