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培养
王伯良只知道杨瑾臣在天津购地,却没想到在安徽老家也开始购地并且专门种桑养蚕,不过想来倒也并不意外,相比之下种桑养蚕在这个时代无疑是高附加值农业项目。只是除了在江浙这样传统地区之外,很少有这样大面积种桑养蚕的,绝大多数不过是农户散养几棵作为家庭补贴所用,杨瑾臣在未参军之前原本就是这样的农户。看来杨瑾臣为了让这家机器缫丝厂能够正常经营下去确实是下了功夫了,连自建“原料供应基地”的想法都考虑并且实施了,这确实是不小的进步,当然也可以说是银子的力量。
“在老家设厂好啊!要人有人,要关系有关系,更省去了来回运送货物的麻烦,到时候直接在老家缫丝后装船运到上海,这就省了不少功夫……到时候碰上什么麻烦,咱们可以直接找中堂大人出面,有谁敢不服!”杨瑾臣颇为霸气的说道。
王伯良一看笑了笑,不过心中却有着别样的想法,在安徽设厂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对他而言经营管理方面就不得不要依仗别人了,若是换做在一年前他是万万不会做出这样的投资决定的,而现在他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富豪了,有这个本钱去做异地投资并且杨瑾臣这个合伙人也算是知根知底可以担负这个任务。不过更让王伯良看重的是“造福桑梓。”杨瑾臣这么兴冇奋不是没有来由的,自古就有“荣归故里”之说,杨瑾臣在外飘泊近二十年若是能够归乡开一家工厂养活上千户百姓,这绝对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而这样做同样也会让李鸿章颜面有光,这也难怪杨瑾臣这么有底气。
“说起来在老家开缫丝厂也倒不是怎么困难,简单教一教上丝车缫丝并不难,比较难的是管理蒸汽机的人,现在只需培养些可用的人才,到时老哥便可回乡开厂……其实以老哥的资本完全可以自己开新厂,若是到时有何需要小弟大可效犬马之劳……”王伯良笑着说道。
杨瑾臣听后颇为惶恐的说道:“老弟可不要想岔了,就老哥这本事哪里开得了新厂,这事……”
王伯良摆摆手郑重的说道:“老哥想多了!在机器缫丝这一行小弟我除了天津这家工厂之外,顶多也就在老家再设一家新厂意思一下也就算了,到时候还是需要交给老哥来帮忙照看的,不过老哥自己也可以开新厂啊,小弟这边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却也不能耽误了老哥的事情……”
王伯良从来就没想过要限制杨瑾臣的发展,并非所有的洋务生意都有很高的门槛,机器缫丝厂的门槛就非常低,还有面粉厂、榨油厂,这些工厂的门槛就更低了,说穿了只要有会摆弄蒸汽机的人想要开这样的小厂子并不难。国内商贾不愿意投资洋务产业,这中间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冇因之一便是他们不了解其中运作的原理,杨瑾臣这样没读过书的人跟着王伯良干了一年之后对其中的门道已经非常清楚了,只要有资本完全可以自己开一家缫丝厂。
虽然杨瑾臣嘴上不说,但王伯良看得出来机器缫丝厂的巨额利润对杨瑾臣而言是致命的诱冇惑,他在老家买地想要建起蚕茧供应基地,这中间也是有很多想法——他在顾忌自己名声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收获更多的利润。作为王伯良的合作者杨瑾臣若是单飞的话名声损失也许算不上什么,但他更害怕王伯良日后飞黄腾达来找他算1日账,既然单飞不成就要想别的办法,买地种桑养蚕为工厂供应原料对他而言是最有利也是最安全的选择,他只要手歪歪一下提高自家蚕茧的收购价格任谁也说不出毛病来。
主动让杨瑾臣独立门户,这与王伯良的心胸宽广与否并没有什么关系。站得有多高看的就有多远,王伯良看重的是通过自己的行动示范来引动更多的民族资本涉及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业行业。他已经先行一步赚到了出乎他想象之外的资本已经足够让他冲击更高层次的工业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必要去限制别人尤其是身边人的发展,反倒是杨瑾臣在老家购地以期补上蚕茧原料短板的举动对他现有产业的持续经营是个极为有利的保障。
“老哥不用有别的想法,这是小弟的真心话!”王伯良看着杨瑾臣有些局促不安的举止笑着解释道:“连胡光墉都要开机器缫丝厂了,难道小弟还能限制老哥么?再说小弟要干的行当又不止这缫丝一行,还能处处当着老哥的道儿不成?!不过小弟以为老哥在家乡设厂还需缓行,大可以天津这家厂子来多培养些人才,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可直接带人回家乡开设新厂,到时候老哥也不用像现在这般还需要一步步扩建厂子,大可以一建厂便可同时开工上千部丝车同时缫丝……”
杨瑾臣也看得出来王伯良倒非是客气话,从一年多的接触看来王伯良也并非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机器缫丝厂对他杨瑾臣而言是件了不得的大事但在王伯良身上却根本算不上什么,如若不然也不会让自己前前后后的跑腿了。杨瑾臣听过之后心中也不禁赞叹王伯良是个干大事的人,胸中有丘壑非是自己这样的土豹子所能测度的,本来他在家乡购地不过是打着想在蚕茧原料进价上占些小便宜的主意而已,却没成想人家根本不在乎这些反倒是希望自己在老家独立开设新厂,相比之下这点小便宜实在是太下作了…”
“兄弟,是老哥太小家子气了!”杨瑾臣诚心实意的拱手歉意的说道:“日后缫丝厂的事情就包在老哥身上,保证不会出什么岔子。兄弟是个干大事的事情,老哥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能跟着兄弟做事是老哥的福分,别的本事老哥没有,但给兄弟看好厂子还是没问题的!”
说起来自从这缫丝厂开工生产之后,杨瑾臣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滚滚而来说不动心那是骗人的,只是他畏惧日后王伯良的发展前途才不会生出坑害的念头来,但也着实挖空心思想占些小便宜。不管王伯良心中清不清楚他在背后搞得这些小动作,在王伯良今天表态全力支持他独立门户之后,杨瑾臣算是真的心悦诚服,下定决心日后收起自己的小算盘为王伯良全心全意办事了。
王伯良连忙说道:“老哥言重了!”
“实不相瞒,现在弟弟的生意重点全在开平煤矿上,从缫丝厂筹银的事情就由老哥妥善安排。原本唐廷枢计划着今年这个时候就要出煤的,现在出了岔子这才有了机会入股煤矿,小弟估计到今年年底之前肯定是要出煤的,到时候就有新的事情做了……不怕老哥笑话,当年弟弟出洋留学没少与同学打架,这帮洋鬼子挨了揍嘴上却不肯服输,笑话的便是我大清没有重工业,这开平煤矿附近还有铁矿,用不了几年弟弟就要建成一座炼钢厂,这可就是重工业了!”
王伯良为了打消杨瑾臣对他承诺其独立门户的疑虑还是说了谎,就他前世所知北方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铁矿,比较出名的也就是首钢石景山钢铁厂。他压根就没冇想到开平附近有铁矿,想来以唐廷枢的性格应该不会在报告上造假,开平有铁矿估计储量上并不可观,不过王伯良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即便是在洋务派内部“造船不如买船”的论调也是非常有市场的,归根结底便是大清帝国居然没有现代化的钢铁厂,想想现在都已经进入全金属船舶时代了,一艘船从头到脚的材料全部都需要进口那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杨瑾臣对开平煤矿的信心显然没有王伯良这么高,看着王伯良颇为期待的样子他还是忍不住说道:“老弟,这事哥哥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妥当,不过好在开平离天津不算远,反正缫丝厂已经正常开工不需要时刻在这里盯着,还是老哥替弟弟去开平走上一遭看看实际情况,这样心里多少有个根底弟弟也好早作打算……”
王伯良心中思量了一下便说道:“这样也好,老哥去看看也是好事。原本这几天本该与唐景星碰面商讨开平煤矿筹银事宜,只是小弟身兼军职周大人那里营规森严小弟不可在外久滞不归,正好老哥去开平看看,那这事就交给老哥来处理就好……”
杨瑾臣愿意去开平煤矿实地看看情况这是好事,有些事情必须眼见为实这样也最有说服力。王伯良非常清楚这段“史实”自然是对开平煤矿有着绝对的信心,但这种信心在周围人的眼中就有些太过盲目了,难怪杨瑾臣一直就很担忧,而李鸿章和周馥则是认为他顺风顺水运气太好该倒霉一次了。
正如杨瑾臣自己所言的那般,他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跟着王伯良他才开始发了大财也不过是像传统的中冇国商人一样买地当地冇主。不过这样的人却能守住王伯良的产业不会遭受重大损失,可以说如果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机遇发生的话,杨瑾臣的才能也就到此为止了,随着王伯良经营的产业开始向更加复杂的重工业方向发展的时候,恐怕他连守成的能力也都欠奉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个时代能够有这样能力的中冇国人又有几个?王伯良非常赞成他去开平煤矿去看看,能够多涨些见识对他的未来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王伯良突然对杨瑾臣的未来非常期待,可以说杨瑾臣是他在这个时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盟友,他可以肯定杨瑾臣绝对是历史上籍籍无名的小人物。这就意味着这样一个小人物日后的发展成就完全都是受他的影响,改变历史这样的命题实在是太过沉重了,就连王伯良自己也只能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设想走下去,其实他并没有多少把握成功,但是他能够改变周围人的命运,杨瑾臣便是第一个。
在跟杨瑾臣仔细交代了与开平煤矿事务的要领之后,王伯良便匆匆坐上船回新城去了,虽说有周馥出面请假,但能够早些回军营还是赶紧些的好。周盛传在这方面抓得十分严格,无论是军官还是兵勇出军营办事都有各自的一套严格的规矩,所谓“小站”就是专门对付逃兵的,而请假逾期未归的惩罚也是非常严重,王伯良知道自己的风头太盛又太过年轻总归是要面对各种非议,像自己这样请假中再求延期的他还真没见过,周盛传不说难保底下的人不说。
王伯良当天下午便到了新城,又直接上马前往小站消了假回归本任,盛正营事务在他离开的这几天也没有什么变化,一切如往日正常运转,不过在得知自己将会出任北洋武备学堂总办并且盛正营调动入津后,此时就应该做些打算了。其实在周馥让他自己做决定是否就任武备学堂总办的时候,他心中多少也是盘算过其中的利害得失,不过没想到自己居然是兼职,这样的结果多少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确实有种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的感觉。。
就王伯良前世所知的北洋武备学堂绝不是现在就建立的,至少也是中法战争之后的事情,心中也不免得意也许这正是他的影响结果所致,唯一让他感觉不太好的是他对武备学堂的历史了解的太少了,只知道这所军校最大的特产是“总统”。不过有一点他倒是从周馥的谈话中感觉的出来,李鸿章对建立这所武备学堂的意图便是德**校的翻版外加对他个人的忠诚。
按照李鸿章设立这所武备学堂的意图找王伯良出任总办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就连王伯良自己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毕竟能够完成正规德国陆军军事教育的目前只有他一个。不过对于如何办军校这对王伯良而言还是头一遭遇到,虽然他一直鼓吹仿照西方设立专门培养陆军军官学校,但这件事真落到他的脑袋上的时候,他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自信满满,而是多少有些带着脚镣跳舞的感觉——这个时代别说是李鸿章,就连朝廷中不少保守派的言官都知道西方军事强国都有自己的军校,但是军校是个什么样子,教授什么大家可都没亲身经历过,王伯良可没法保证自己办的军校就能够符合所有人“脑补”后的军校形象。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创世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豌豆荚吧@神兽导师
(https://www.tyvxw.cc/ty97082/254343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