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梦回蓉城
孟知祥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川蜀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生活日渐富裕,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孟知祥先后创建了义胜、定远等五大主力部队,声势浩大。
不久之后李存勖被手下杀害,李嗣源趁机先入为主,承继大统成为后唐的新一代君主,史称唐明宗。后唐朝廷如此大的变故让孟知祥更加坚定了自立为王的决心,风水轮流转,皇帝的宝座咱们也轮流坐。
老孟在就任西川节度使期间的成绩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此人便是安重诲。他因有拥戴之功,明宗也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再加上明宗文化程度不高,很多时候安重诲都充当了明宗的耳目,成为其肱骨之臣。
当大家都在谈论孟知祥在川蜀劳苦功高,治理有方的时候,安重诲却眉头紧锁,凭借他天生敏锐的嗅觉,他发现了这其中隐藏着的危险信号,必须想办法敲打一下老孟,让他知道君臣之分,不要因为在地方上做老大做久了,就幻想改天换日了。
安重诲认为:皇帝只能是皇帝,就像节度使只能是地方官一样,乌鸦再怎么努力也不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于是,这一年的冬天,远在四川的孟知祥接到了朝廷的命令,让他将后唐此前在四川征收的二百万军费上交,此外朝廷还颁布关于蜀地缴纳租税的若干办法。孟知祥心中十分清楚,这是自己的行为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朝廷此番作为无非就是想要试探一下自己。按照常理,作为地方节度使既然已经领悟了圣上的意思,那么只需要照章办事就可以了,但孟知祥却没有选择拖鞋。
左右都劝导孟知祥,咱们现在虽说已经今非昔比,但还没有到和朝廷撕破脸皮的地步,还是忍着点为好。否则,一旦让安重诲抓住这个把柄不放借机发难,就得不偿失了。
这些道理孟知祥何不明白,只是大家都只是看到妥协带来的暂时安宁,却没有想到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朝廷就可以依葫芦画瓢,进一步采取措施削弱自己在蜀地的势力,到了那个时候,才真正是灭顶之灾。
怎么就不能挺着腰板做人?怎么就不能站着把钱给挣了?
孟知祥最后言辞激烈的拒绝了朝廷的命令,还把前来负责收钱的老朋友赵季良留在了自己身边做官,还给朝廷发去了折子,详细的列举了自己在川蜀的所作所为,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生活也不好过,手底下的士兵们也要吃饭,管事的官员们也要养家糊口,这二百万对于朝廷来说是个小事,对于蜀地的黎民百姓来说却是事关生死,言辞恳切,催人泪下,软硬兼施下,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安重诲哪会因此而罢休呢,他一向是不把皇帝以外的人放在眼里,当朝宰相都要让他三分,更何况一个区区地方节度使?
一计不成心生一计,安重诲脑子里又闪现出另一个更为厉害的招数,他背着明宗私下委派自己手底下的太监李严前往CD出任监军,要知道当时监军制度已经被废除,安重诲这一招虽然自己要害,但用得不好就会造成自残。
底下的太监到了CD之后,孟知祥那叫一个客气,大摆筵席为其接风洗尘,酒宴上李严传达了上头委任命令,孟知祥笑着问道:“大家都知道,地方藩镇的监军制度早就废除了,今天你跑来我这儿,我看你是朝廷的官员好生招待,以表明我老孟是个懂得礼数的人。但你却假传圣旨,公然招摇撞骗,我孟知祥岂能容你损害圣上名声。”
说完,孟知祥就命令侍卫将李严拖出去杀了,完事之后,孟知祥还不忘向朝廷请示,明宗知道这是安重诲的手笔,如今孟知祥将问题抛给了他,明宗也只能从大局出发,对此事采取冷处理。
借力打力,见招拆招,孟知祥与安重诲明宗之间几个回合下来,还是孟知祥占了上风。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安重诲开始加快削弱蜀中势力的进程,他先后委任自己的心腹前往东川与西川部分地区出任节度使,试图从内部瓦解孟知祥的势力,这样的举措不仅影响到了孟知祥,还让东川节度使董璋寝食难安。东川节度使就想着和他的邻居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搞个联盟,建立反抗后唐的统一战线。
想法是好的,也很符合当时的形势,只不过东川和西川两股势力自古以来就有些不太合流,时有摩擦,现在要双方放下以往的成见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双方磋商的过程是很艰巨的,但最终还是没有能逃过俗套——共同的利益。
即便是再大的仇恨,面对共同的敌人和利害关系,大伙都知道结成同盟才是明智之举,随后西川和东川的长官经过会谈,最终决定结为川蜀同盟与后唐分庭抗礼,随后几年同盟部队与后唐军队陷入混战,各有得失。
明宗去世之后,后唐朝廷陷入内乱,孟知祥抓住这一机会,解决了自己先前的盟友并顺道接收了西川势力,不久之后孟知祥便在CD正式称帝,这就是史书上所称的后蜀。令人遗憾的是,老孟如此苦心经营川蜀,好不容易盼到了做皇帝这一天,他的身体状况却让人担忧。
称帝七个月后,孟知祥去世,一代英雄就此陨落。
孟知祥在位时间虽不长,但他在蜀地多年的耕耘,为后蜀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川蜀蓉城的繁华便从这里开始。
(https://www.tyvxw.cc/ty9571/197587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