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名震塞外八百里
鞠芳菲在家里住了三天了,她准备跟着赵振东回家了。
晚上吃完了饭,鞠芳菲就把自己的那点东西装起来了。到她爸妈的屋里,去告诉他们一声。
鞠文庆和王舒婷收拾好房间,已经开始要看书备课了,见女儿进来,就把手里的书本放下了。
鞠芳菲说:“爸、妈,我明天上午就回去了。以后放假了我再回来。”
鞠文庆和王舒婷对鞠芳菲要提前回学校这件事情,是赞同的。好男儿志在四方,女孩子也应该有远大的志向。
王舒婷说:“嗯,回去吧,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不要惦记家里。争取将来有一个好前途。”
鞠文庆没有说话,他一直都是这样,他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女儿们相处。只好保持沉默,做出一个严父的样子。
鞠芳菲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就脱鞋上炕,趴在炕上和鞠嘉盈说话。
鞠嘉盈这两天也要回去了,她在补习班当老师,上一节课有一块钱的补助,一天上两节课,一个暑假就能挣六十多块钱。
一年两个假期能挣一百多块钱,除去自己的开销还能剩下不少。她还有奖学金,这次回来,她给她爸妈送回来一百块钱。
“芳菲,你说你做兼职会计,平时一个月三十块钱,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啦!二姐,你知不知道我们那里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你们西北地区高很多?”
鞠嘉盈点头,她当然知道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比内陆地区的发展快了。
南方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快,深圳速度这个词语每天都要出现在新闻节目里,报纸上面更是整版、整版的报道南方特区的建设情况。
“芳菲,你毕业以后是怎么打算的?”
鞠芳菲暗叹了一口气:“毕业还很遥远呢。不过我应该是就留在那里了。
我们学校和你们不一样,我们的毕业分配基本都是在本省内。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进京名额,应该没有我的份。二姐,你呢?怎么办?争取留校?”
鞠嘉盈受她父母的影响,很喜欢当老师。不过她如果留校当老师了,以后回来的机会就少了。
主要是太远了,来回一次的路费就需要花掉半个多月的工资。
如果不留校,选择服从分配,那么有可能分配到的地方还不如兰州呢。
不过,不管她是留校、还是分配到哪里去,她们姐妹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上的交集都会越来越少,渐行渐远。
年轻时候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中年时期为儿女操心,老年的时候自顾不暇,一世的姐妹情也就是懵懵懂懂的那些年最亲近了。
分离终究不是一个愉快的话题,于是,姐妹二人各自睡去。
清晨的时候,鞠芳菲背着小背包,冲着爸、妈和哥哥、姐姐挥挥手,撅哒撅哒的走了。
…………
“赵振东,我有些不开心了!”
“很正常,我头一次被我爸妈撵出来的时候,还害怕呢!”
“你怕什么?”
“我怕被人骗了呗,万一要是有哪个小姑娘儿看中我了,把我抓去了怎么办?
你想想,一个你不认识的小姑娘儿,抱着你又啃又亲的,你怕不怕?”
鞠芳菲清脆的笑:“你想的挺美的呢!”
“那是!你害怕的时候,想点美事儿就忘了害怕了。你不开心的时候,想想我,你不就开心了嘛!”
“嗯,赵振东,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
赵振东说:“那肯定不好过!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才是你快乐的源泉。”
“那你要记得对我好啊!”
“那是肯定的!我不是都说了嘛,对你好一辈子还不够,我们是三生三世的夫妻。”
鞠芳菲的心里好感动。
这么样唠嗑,通常都是以“嗯、嗯”作为结束的,但是现在不行,现在他们俩正走在中央大街上,“嗯、嗯”不得。
中央大街宽约五十米,还不算两旁的人行步道。
道路的两侧种植着高大的杨树和大柳树,很粗,一个人抱不过来。
冬天的时候,寒风来袭,落叶纷纷,枯枝败叶遍地。
夏天的时候,绿树成荫,两个人手拉着手走在这里,很是惬意。
道旁有人推着三轮车卖冰糕,就是后来的冰激凌,散装的。
冰糕分别装在四个小桶里面,橘子、牛奶、草莓和巧克力四种口味儿。
一毛钱一小勺儿。装在一个小碗里面,还给配备一根雪糕棍儿,挑着吃。
赵振东吃了两勺半,鞠芳菲吃了半勺,特别特别凉,有些冻嘴。她是女孩子不敢多吃。
不过她很馋!她以前没吃过,她也没到中央大街来溜达过。
于是赵振东从自己的包里面拿出来一个小饭盒,买了四勺冰糕,领着鞠芳菲逛大街,等一会儿冰糕化了,给她喝两口。
中央大街很宽,但是不长,只有三百多米。
十字路口右拐,是往妇幼保健医院方向走的,走到头是太和区,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它的名字叫烧锅大坑!
后来叫凌川酒厂,生产的凌川老窖很不错,特别是白瓷瓶的,很好喝,赵振东买了不少。
这里后来发现了一百多年前的木酒海,改名了,好像是叫道光二十五了。
这条大道的旁边有个古塔,所以这里叫古塔区,古塔昏鸦说的就是这个古塔,不过这个时候的古塔还很破旧,没有修缮,没有什么看头。
中央大街十字路口的对面,是市百货大楼。鞠芳菲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里面飞来飞去。
买不买东西无所谓,主要是她以前没来过,她都不知道她们的城市还有这样的一个娱乐场所,在鞠芳菲的心目里面,百货大楼就是一个娱乐场所。
赵振东领着鞠芳菲在百货大楼里面转悠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拎着两个小篓出来了。
小篓里面装的是咸菜,不超过一寸长的小黄瓜扭,顶花带刺的,腌的齁咸,用油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装在一个藤条编的小篓子里面,离得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咸味儿。
它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小菜儿。据说,乾隆皇帝在酒足饭饱撑得慌的第二天早上,喝了一碗清粥,吃了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块小黄瓜扭。
然后就认为它是天下第一,说它是:名震塞外八百里、味压江南十三楼!
(https://www.tyvxw.cc/ty95585249/4801563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