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逆清1845 > 第191章 盐政矛盾

第191章 盐政矛盾


  在赵源和工商界的谈判中,双方围绕着利益也算是有来有往,其中有争议的地方不少,但好在都能解决,但是有一点却演变成了非常激烈的矛盾,那就是‘盐政’,双方你来我往,都整出了不少火气。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是真要认真研究起来,其中盐属于最不可或缺的民生物资,因此也成为了历代王朝十分重视的领域,历朝历代都围绕着‘盐政’大做文章。

  赵源同样也不例外,他在称王建制以后,很快就针对盐政进行了改革,目的也很简单,他需要让老百姓切实地感受到好处,而从食盐下手,就是一个很好办法。

  至于赵源的改革也很简单,那就是全面废除清廷‘盐政’,取消盐业专卖,并通过近代工业制盐的方法将食盐的价格彻底打下来,变成一种真正能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必需品——从技术上而言,赵源这一点想法不难实现,但是从利益关系上来说,盐业本身就捆绑了一大批利益者。

  就好比原本站在复汉军这一边的广东盐商针对这一点反应很激烈,这一手完全能挖断他们的命根子,自然人人反对,甚至有人放出话来,一旦汉王府实行该政策,他们宁可抛家舍业,也不能继续留在广东。

  盐商们的哀鸣,也引来了一些工商界人士的兔死狐悲之情,一些人甚至都求到了潘家的头上,连老头子潘正炜也写来信件,委婉劝谏赵源行事不可过于急躁。

  赵源心中也有几分无奈,按道理说他应该缓一缓再做这件事,但问题是眼下他才拿下了广东,等到将来拿下了两淮以后,巨大的利益将会在这条线上绑住更多人,到时候他反而有投鼠忌器之危。

  眼下看似反对者众多,但是拨开迷雾也可以看见,真正铁了心反对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复汉军基本盘还是支持赵源去做这件事。

  更重要的是,一旦做成了这一件事,也能取得很多收获,一方面是宣告四方人心归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击清廷的两淮盐政,从而减少清廷的财政收入。

  总之,赵源为了这件事,也专门去找过潘家、卢家,将几大行商家族还有盐商们都召集在一起,进行了一场关门会议。



  “王上,华夏有数千年历史,也有数千年盐政,盐铁专卖不仅仅是为了获利,也是为了控制地方民生,像很多地方没有盐,只能依靠商人筹措转运,百姓才能吃到盐,若是咱们取消了盐政,王府不仅少了一笔收入,到时候局势混乱下来,全广东怕是都不安生了。”

  梁亟禧皱起了眉头,耐心劝谏道:“王上愿意让利于百姓,造福民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事缓则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听完梁亟禧这番话,众人不由得纷纷点头,像粮、盐、布、铁等民生物资通常都有专卖制度,主要为了实现两大目的,一是收税,二是控制。倘若没了朝廷的管控,一旦基础商品被商人操纵获利,往往会引起不可收拾的动乱。

  赵源皱起了眉头,道:“话虽如此,可是眼下伪清所行盐政本就多有缺陷,眼下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若是我等继续沿用此政,怕是连伪清都多有不如。”

  更关键的是,赵源之所以要改变盐政,其实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通过盐政这个缺口,放开对工商界的压制——看似在场这些人不赞同,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工商资本,而是带着几分皇权资本的味道。

  他们希望垄断、特权,希望能安安稳稳做生意,不愿意承担风险。但是赵源却希望他们能更进一步贴近市场,靠近风险,目的也是为了在儒法社会环境下制造出一口活水来,为了实现这一点,赵源甚至都不愿意让赵氏的资本过度参与进来。

  任谁都知道,一旦赵氏资本参与进这场游戏里面,其他人根本就没得玩。

  只可惜的是,赵源的良苦用心,注定不会被这个时代其他人所理解,因此赵源也只能用他们听得懂的逻辑去谈这件事。

  要谈这件事,就得先从清廷的盐政制度开始说起。

  清承明制,除少数地区外,各地基本上都推行晚明的专商世袭卖引纲法,基本上完全废除了票盐法,像前明还在沿用票盐法的部分地区,如山东、浙江、河东等地都革票行引,以归画一。



  所谓的专商世袭卖引纲法,其实就是官府设立专卖机构颁布生产销售,由官府划定产销片区,分配产销、定价、税收指标,确定产销关系,再有总商承配中小散商在各地经营,因此总商成为了这一套模式中的结合部和总开关。

  这一套模式几乎就为了官商勾结和营私舞弊所打造,其中总商往往会承担不成文的名目繁多的赞助、捐资、贿赂等费用,还需要对上下官员以及皇帝进行打点,乾隆时期大名鼎鼎的两淮盐引案就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此案中,两淮盐政官吏们私自“超发”盐引,从中克扣、提留“引银”竟高达一千多万两,后来乾隆派人前往扬州查案,这才查明是之前的两淮盐政和盐商互相勾结所致,该案跨度长达二十二年,最初进展十分艰难,最后还是皇帝恩威并施之下,通过盐商们的帮助,才彻底挖掘了两淮盐商和两淮盐官的同盟,使得该案曝光与天下人面前。

  此案所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上上下下涉及到无数人,既有前盐政高恒、普福,前盐运使卢见曾,又有两淮盐商大佬黄源德、江春,甚至后来连大学士纪晓岚竟也受牵连,被革职发往乌鲁木齐。

  然而,在赵源看来,查清这桩案子并不难,可想要从该制度下杜绝盐政问题却几乎不可能,后来有人曾总结过淮盐弊病,声称‘淮盐疲败之结症所在,皆因引法制度之窝根引岸有以致之。盖有窝根,斯有专商,有专商,始可垄断引岸。专商垄断,独擅盐利,斯有捐输报效,以及一切官商狼狈为奸之盐规、黑费。浮费日重而私盐畅行,私畅则官滞,官滞则课绌,课绌则库空,而盐务遂败至不可收拾,此自然之结局。’

  说白了,已经有人看出了盐政的问题所在,关键就在于盐利分配格局由朝廷与总商垄断,原本朝廷、总商的利益还能保持大致均衡,但是随着滞销、浮费、走私等问题出现,三者利益格局被打破,其中朝廷盐课无着,盐商大量倒闭,就连百姓也不得不开始买私盐度日,因此清廷针对盐政的改革也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

  历史上的这一切都在继续发展着,一直到道光十二年,终于出现了一个猛人开始尝试解决盐政的问题,而此人便是清廷名臣陶澍。

  陶澍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猛人,是清代经世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后来‘湘系’的领军人物。

  到了光绪年间,张佩纶和张之洞在点评道光以来的杰出人才时,曾经下过一个结论,“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澍)为第一。其源约分三派:讲求吏事,考订掌故,得之在上者则贺耦耕(长龄),在下则魏默深(源)诸子,而曾文正(国藩)总其成;综核名实,坚卓不回,得之者林文忠(则徐)、蒋砺堂(攸铦)相国,而琦善窃其绪以自矜;以天下为己任,包罗万象,则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直凑单微。而陶(澍)实黄河之昆仑、大江之岷也。”

  啥意思?道光人才中,陶澍第一,而且陶澍这个源头分支出来了三个派系,光是得到他一方面才学的大臣,都能造就出不小的功绩。



  第一派属于‘讲求吏事,考订掌故’,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曾任岳麓书院院长,官至云贵总督,并编纂出‘天下府志第一’的贺长龄,有‘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且写出了《海国图志》的魏源,得其大成者则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第二派属于‘综核名实,坚卓不回’,代表人物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曾经担任过两江总督的蒋攸铦,甚至有名声不佳的琦善。

  第三派属于‘以天下为己任,包罗万象’,代表人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以及胡林翼。

  而以上这些人,也只是得到了陶澍一个方面的才能,可见其人才华之高。

  像这样一个才华能力显著的人,陶澍在针对盐政这个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废引改票’,取消总商制度,由滞岸各州县招徕民贩,给予护照,上面写清姓名、年貌、藉贯,持照赴场买盐后,再前往盐大使衙门呈照请票,等到大使于护照内验讫戳记后,便可以凭票贩盐,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

  简单来说,陶澍废除纲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盐政收益进行了市场化,即盐课收入随销售量的增长而增长,否则还有下降的可能,而通过这一方式变相打破了官商的垄断,再加上产运销各环节成本得到控制,从而确保实际销量增长,且税收得到提升,连老百姓也能吃上相对便宜的官盐。

  原本来说,这也算是一件大好事,但实际上却遭遇了许多坎坷。


  (https://www.tyvxw.cc/ty94034367/13871408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