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此时空之帖木儿帝国东征明朝5
上回讲到此时空的“帖木儿”与朱棣各自率领大军在襄阳城北平原大战,“帖木儿”败退,朱棣乘胜追击。
西元1406年6月19日的“襄阳大战”,朱棣亲率20万明军击破11万“帖木儿”大军主力,一时间海内盛传,为了告慰其父亲朱元璋和朱家的列祖列宗,朱棣特意将行宫设在安徽凤阳,大宴参战的群臣和各路将领。
就在大臣们纷纷庆祝之际,朱棣已在思考将来的战略走向。通过与“帖木儿军”交战之后,朱棣深感中亚骑兵的战斗力强大,并希望将这些强军收归自己的帐下,以建立如蒙古铁骑“朵颜三卫”般的强大骑兵。
由此,朱棣阐明其后对“帖木儿军”的主要策略,即改彻底消灭为收归己用。此举措令群臣颇为叹服。
此时的形势,包括“帖木儿”的4万多败兵还尚未与其“皇孙”哈里的五万人马汇合。当然了,哈里所部5万大军依旧威胁着帝都之一的南京。因此,当务之急便是先去征讨“皇孙”哈里,以免让其祖孙合兵一处。
于是,朱棣下旨,命大将朱能统领各路兵马共计15万大军,主持对“皇孙”哈里的征战。朱能是随朱棣一起在“靖难之役”中起兵的大将,身经百战,老成稳重。在张玉等心腹将领去世后,朱棣每次碰到军中大事,都会找朱能来商谈,足见其在朱棣心中的地位。此次,朱能挂帅出征,决定仿效韩信,以智取胜之。
而哈里方面,因为得知了爷爷“帖木儿”军主力大败,一时之间音信不通,导致哈里深感自己所部已然成了“孤军”。他虽然是个“将才”,但并非“帅才”,军队何去何从?他心里也没个底,毕竟扬州城已经无粮。
若要弃城而去,则下一步又该做个打算?哈里对此,毫无头绪。虽说攻取南京已经成了痴人说梦,但军中粮草不济,也只能先想办法填饱肚子再说了。于是,哈里只能率部进攻明军在长江沿线的屯粮之地。
就这样,来自中亚草原上的5万大军四处抢粮,如同流寇。然而,哈里所部动向却早已被明军主将朱能掌握。于是,在西元1406年8月,朱能经过详细谋划后,准备在江苏泰州一带设伏,聚歼哈里的5万人马。
在设伏前,朱能决定以泰州粮库为诱饵,放出小道消息以便诱使哈里所部前来抢粮。不过,为了不使敌军漏网,朱能在各个关键地点布置了数员大将,各自率领所部兵马彼此默契配合,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與此同时,哈里所部的境况日益艰难,因为原本主动前来投奔他的“建文旧臣”们纷纷借故离开,这使得人生地不熟的哈里所部更加了无头绪。而就在这时,其探子回报说,泰州城中藏有明军一个大型粮库。
於是,这群饥不择食的军队立即开拔,竟在不知不觉中就掉进了朱能布置好的伏击圈中。就在“皇孙”哈里率领大军进入多丘陵的泰州地区后,明军的几路伏兵此起彼伏围杀而来。尽管哈里与众将率领大军拼死冲杀,且日夜不息,但因明军战力远不及“帖木儿军”,因此阿里所部百战破围后,竟令朱能啧啧称奇。
然而,“皇孙”哈里所不知的是,这正是朱能效仿当年“兵仙”韩信所设的“十面埋伏”,而哈里却没有“西楚霸王”项羽那般的豪情,吟诵不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豪言,他能够想到的只有爷爷“帖木儿”总说的一句两行诗:“勇士最珍贵的,只有剑与荣誉……”于是,哈里左冲右突,兵疲马倦,无力回天。
加上无粮,这位“帖木儿”的皇孙虽然南征北战多年,但这样的局面还是首次,因此被打得晕头转向。最后,哈里决定为捍卫荣誉而死战,就如同当初的项羽一样,突入敌阵后挥刀乱砍,最后直到力竭而死。
哈里战死,其部军队卸甲投降,而“帖木儿”派出的联络骑兵直到这时才终于探明了“皇孙”哈里的消息,可惜为时已晚。“帖木儿”原本还指望着与孙子的大军汇合,但此刻心愿落空,使情况变得非常不妙起来。
更何况自己的4万残军疲惫不堪,再加上痛失“皇孙”哈里,果然令“帖木儿”怒火中烧,差点一病不起。
但是,“帖木儿”毕竟是一代枭雄,虽然局面不利,但他这种百战余生的人,从来不会轻言放弃。于是,他给朱棣写去一封书信,信中用突厥语言辞恳切地自称“臣下”,说“贸然进犯天朝上国,如今大败已知天威,請求退兵归国。”但朱棣收到书信后,知道是“帖木儿”诈降的缓兵之计,便也立即采取了相应对策。
朱棣一面派人将“皇孙”哈里的遗体送还“帖木儿”,一面要求“帖木儿”的军队放下武器,在原地驻屯,等候发落。待“帖木儿”收到书信后,一看就知道朱棣已经识破了自己的意图,便决定再次与朱棣决战一场。
西元1406年12月,南阳城外,“帖木儿”的4万大军与朱棣的20万大军遥遥对峙。在战场上,“帖木儿”将孙子哈里的遗体抬到阵前,宣告全军,准备决一死战!此时,天降大雨,似乎为即将发生的激战而伤感。
因为下大雨,“帖木儿”知道明军的优势武器——“火炮”和“火铳”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若能直取朱棣,则此战险中求胜亦不是不可能。于是,为了激励士气,“帖木儿”传谕全军:“我们请求撤军归国,但那朱棣不允。今天,我们只有杀死敌首朱棣,才能死里求生!”而“帖木儿军”听罢后,知道决一死战的时刻已到来。
在对面的明军阵营中,因为是朱棣“御驾亲征”,众将无不用命,如此一来,明朝大军对阵“帖木儿”大军的旷世之战终于开始了。这其中,双方之间的拼死冲杀和惨烈对决,自然少不了。因为天降大雨,导致明军的“火器”几乎失灵,而“帖木儿”的中亚轻重骑兵则迅速冲破了前几阵明军,直冲朱棣所在的本阵而去了。
而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也曾多次实施过对敌军主将的突袭,故对此战术加身时并不慌乱,早已有了对策。于是,两军继续血战,而“帖木儿军”突破一阵,则“明军”就会再包裹一层,在血战中让血水和雨水挤满了战场,再加上到处残肢断臂,残骸碎尸,肠肠肚肚,花花绿绿,士兵哀嚎,惨叫连连,堪称惨烈至极!
不过,由于“帖木儿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强大,而且单兵作战能力极强,这便导致明军虽然士兵人数五倍于对方,但一时之间也无法破敌。“帖木儿军”的战斗力惊人,从上午战斗到傍晚,竟然渐渐地接近了朱棣所在的帅旗,即使明军各部轮番上阵阻击,但仍无法凑效。可见“帖木儿”训练军队的手法确实不一般!
见此情况,“汉王”朱高煦决定拼死一搏,便率领自己的亲卫军猛攻敌军,纯粹是拿命去堆才瓦解了困兽犹斗般“帖木儿军”的疯狂进攻,最终赢得了“南阳之战”。此战,“帖木儿军”折损2万余人,明军战死5万!
由于“帖木儿军”主力被困于南阳地区,无粮也无补给,完全成了强弩之末。而朱棣考虑的已不是将其全部彻底歼灭,而是如何将其说服并归降于自己的麾下,最好是能为自己刚坐稳江山的“大明王朝”所用。
另一方面,朱棣之所以想招用“帖木儿”的残军,是因为北方的鞑靼、瓦剌等蒙古部落趁着明军主力南下之际,大举进攻边塞,并且已经攻破了边塞数座城池。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明朝北疆恐会沦陷!
正因为北方边境告急,朱棣才不想与已做“困兽犹斗”的“帖木儿”在此继续消耗。除此之外,让朱棣大为顾虑的是瓦剌首领马哈木(也先的爷爷)颇为通晓中原形势,又有恢复元朝的志向,绝对是个心腹大患!
由于朱棣已通过情报机构探查到了马哈木正在谋划大举进攻中原,准备趁着明朝北方空虚之际,联合蒙古草原各部,一举突破长城防线并攻入中原腹地后夺取北京以重立“元大都”,因此,这让朱棣很着急。
时值一月,天降大雪,而明军的十几万将士还迎风立雪,身心困乏,伤残劳顿,苦不堪言。但“帖木儿”的两万余残兵也是饥寒交迫,士气低迷,早已无力再战。念及于此,朱棣便给“帖木儿”写去一封书信。
此书信虽为汉文写就,但在西域色目人中也有不少粗通汉文者,遂将其大意用突厥语转告“帖木儿”,言辞恳切道:“阁下提兵入侵我中土大明,烧杀捋掠,无恶不作,天怒人怨,人人得而杀之!如今,天威降临,败局已定,宜等候发落,若能迷途知返,率尔全军归顺,则上天有好生之德,或可留尔等一条生路!”
书信一到,“帖木儿”读后大感悲愤,他自恃英雄一世,如今却落到这般下场,竟如困兽一般。通过这次入侵交战,“帖木儿”知道了明朝的“天威”不可藐视,便悔恨交加。不过,在嘱咐了儿子们以及众将归顺明朝之后,如此一代“枭雄”却含恨而终了。第二天,“帖木儿”去世的消息迅速传遍各军营,引起了巨大震动。
尽管“帖木儿”的三子米兰沙极不情愿归顺明朝,但大势所趋且已无路可走,只能随大军一起到明军大营投效。如此一来,“帖木儿”的两万余残兵,加上其孙子哈里的几万残兵,都悉数归顺明朝,等候收编。
随后,朱棣将“帖木儿帝国”侵略军的降兵重新编制后,共整编为5万强军,不仅配给优良战马、精良兵器、铠甲,而且还发给优厚赏赐,命令其为朱家“大明朝廷”效力。降兵们对此欣然接受,愿意誓死效忠。
当然了,不愿意留在明朝国内的残兵,则让其跟随“帖木儿”的几个儿子一起归国,这令“帖木儿”诸子大为感动过,从未料到明朝皇帝竟如此宽容大度,表示自己的“帖木儿帝国”愿意永远向“大明帝国”称臣纳贡。
就这样,5万“帖木儿”降兵被改编成“色目营”。不过,中亚战士普遍敬佩强者,因此把能亲自领兵冲锋陷阵并击败“帖木儿”的明朝皇帝朱棣作为自己当之无愧的“领袖”,愿意忠心耿耿地永远追随朱棣征伐四方。
由于当时的明朝把“帖木儿”帝国称为“哈列国”,因此当时的人们也把这支5万人的中亚劲旅“色目营”称为“哈列军”。完成整编后,朱棣准备率领“哈列部”与其他明军北上抵抗鞑靼、瓦剌等蒙古部落的大举入侵。
但是,有不少大臣担心“哈列军”的忠诚度,并建议派遣明军将领来统领和监管“哈列军”。不过,朱棣对此却哈哈大笑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坚持“哈列军”的编组不改,并继续用原来的色目人将领带兵。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
(https://www.tyvxw.cc/ty94005004/3553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