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暂时安身
?未来要怎么走?这个时代的中国,英雄辈出,赫赫英名的大有人在,这些人现在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着、奋斗着。如果自己要走上中国的大舞台,要用什么道理?用什么思想?有什么制度?......头大啊!!!
头痛不已的肖沐白想到这儿不禁烦恼不已,索性,想不明白就不想了,走一步看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恰在此时,赵明川走了过了,招呼几人吃早饭。
从赵明川口中,肖沐白知道,赵明川家里父母都还健在,家里还有两个弟弟,18岁的赵明洋和15岁的赵明诚。这个时候的老百姓都很淳朴,只要家中来客人了,必定都会拿出最好的东西进行招待。所谓最好的东西,也无非就是一碗野菜汤里面夹杂着寥寥无几的米粒。
直到这个时候,肖沐白才明白,这个时代中国农民的穷,到底有多穷。看到肖沐白磨磨蹭蹭的吃过早饭,满怀心思的样子,赵明川以为是嫌弃自己招待不周,于是便走到肖沐白身边,不安的说道:“不好意思,家里只有这个了,你多包涵一下。”说完便不好意思的脸红了起来。肖沐白这才明白,赵明川是误会自己的意思了,赶紧解释道:“赵兄不要误会,我并没有嫌弃的意思,小弟很感谢赵兄的盛情款待。”见赵明川还是满脸的疑惑,肖沐辰便道出了自己几人想在村中落户的意思。
赵明川听到这儿有些欣喜,从交谈中得知,肖沐白是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材生,就有了结交的心思。而且看肖沐白也不像个坏人,要不人家想对自己不利,凭着手里的洋枪,早就动手了。当下便说道:“这个比较容易,只要老村长同意就行了。”
赵明川的父亲叫赵亮堂,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起早贪黑勤勤勉勉的维持着家业,将长子送去读书,希望能够光宗耀祖,博取个功名,想来儿子也争气,年纪轻轻的就中了秀才给自己长脸。但天不遂人愿,朝廷取消了科举,儿子只好去新式学堂读书,但是新式学堂学费昂贵,只读了一年,就只得回家了。听到海外回来的客人想要留在村子里,当下便起了心思,从海外留洋回来的人,那可是有大学问的人,要是儿子跟在身边,也能长本事不是。于是当下便让赵明川领着肖沐辰几人向村长家走去。
赵家村村长叫做赵茂财,是个面色和善的老人,说是老人,其实也就六十岁出头。听到肖沐白几人的来意,看到几人短短的板寸头后,老村长明显的疑虑了几分,这年头,短头发的,除了乱党还是乱党,真要是乱党,自己可不敢收留。顿了顿,这才说道:“看你娃娃几个也不像是歹人,你们几个想要留在村子里,不是不可以,只是你们几人的头发?”
肖沐白明白老村长这是起了疑心,于是赶紧解释道:“老村长,我等几人旅居国外多年,入乡随俗,这才剪了发辫,如今回国,定然重新梳发留辫。”
“村东头山脚下有片荒地,你们就在那里起房子吧”。说完不顾肖沐白几人,转身离去。
生化人就是好,要速度有速度,要效率有效率,随后几天,陈川、温旭几个生化人便在村东头搭了几所简易的房子,肖沐白总算在这个陌生的时空有了落脚点。有意思的是,通过几天的接触,见识了陈川几人的身手后,常二几个山匪也不提回山的事儿,有事没事总是黏着陈川、温旭等四个人,只是生化人特有的不苟言笑、冷峻的面庞,常常使得一众山匪吃瘪,看的肖沐白暗笑不已。
无独有偶,倒是赵狗子,赵明洋和赵明诚兄弟俩特喜欢黏着肖沐白。因为肖大哥总是能都拿出一些好吃的东西,像一种叫做巧克力的,苦苦的甜甜的。并且肖大哥还会教自己识字,能够讲出很多的大道理,虽然有些自己听不懂,但是那肯定都很有道理的。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求知欲强烈的时候,在肖沐白的授意下,生化人科学家曲俊仁开始扮演起了老师的角色。而赵明川和肖沐白通过这些日子的来往,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回到自己简陋的家,吃过简单的饭菜后简单的洗漱了一下,肖沐白便躺在了床上。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自己总算是有了立足的地方,有钱,有地盘,虽然还是很小很小地盘,现在就唯独缺人了,想着想着,迷迷糊糊的便睡了过去。
这天早上,常二很反常的早早就来找肖沐白,扭扭捏捏的半天也不说话,直到肖沐辰发火,常二才说道:“肖兄弟,我和二牛几个以后想跟着你讨个生活,你留过洋,学问高,一看就是有大本事的人,咱乡下人,其他的没有,有的是把子力气。”常二费劲的说完一番话后低着头,听不到肖沐白的声音。
此时肖沐白心里早就乐开了花,昨晚还在想着人的问题,这不,人的问题马上就解决了。常二抬起头正好看到肖沐白笑眯眯的盯着自己,急道:“成不成,肖兄弟你给个准话啊!”听到常二急吼的声音,肖沐白这才惊醒过来,笑嘻嘻的说:“成”
常二这才乐呵呵的,“那谢了肖兄弟,我这就去跟二牛几个说道说道。”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常二几个每天跟着陈川进行着简单的军事训练,每天跑步出*,虽没有进行军事训练但也做着基础的训练,有好的基础,将来组建出来的军事武装就差不到哪去。
曲俊仁尽职的扮演着自己老师的角色,所不同的是,身后又多了十几个村里半大的小子。对此,肖沐白当然是求之不得。而肖沐辰则带着温旭和丁强在赵明川的陪同下,每天都在村子里个个角落晃悠着。
几天下来,肖沐白也算对这个时代的中国乡村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每天不要说是一日三餐了,一日两餐都很难保证,而且顿顿都是稀的。就这样,官府还要收税,地主还要收租,还在本地最大的地主郭老爷子开明仁义,收的租子并不高,不然不知道该有多少的人家要家破人亡了。
(https://www.tyvxw.cc/ty91580/525215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