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万难改革初见成 南赤翻手盖东州
经过一年多的改革,赵国现在每年粮食总产量是从前的一倍,军队方面也比改革前多了三分之一。
虽然并未如愿收回原有的分封地,但社会慢慢接受俸禄制,并且没有再分封出去的土地。与此同时,因为奖励开垦和放宽土地买卖,赵国的总面积和人口增加了两条村,而税收则是改革前的十倍。或许你会奇怪何以还能增加国土面积?那是因为邻国商贾见卖地有利可图,所以将本国的边地卖予赵国商人。而得益于人头税、利得税的创立,国家少了很多走税漏税的情况,另外新开垦土地,固然产量倍升,尤其国家不收田税,令百姓耕作的原动力大增,在生产过剩的推动下,粮食买卖、手工业、商业在国内外大行其道,自然利得税就会增加。而所得税收又被用作军事武装和基础建设上(包括提升驿站速度、准绳度,开掘运河、官道,开设各行业商会等等),在这方面的优化又反过来帮助了各行业和政府的收益,同时提升交通效能也有利于军事战略和谍报行动。
现在的赵国当然还算不上万事俱备,但放在眼前的确是一个大好机会,天保说甚么也不想错失。
边邻子国因土地被本国商人私自卖予赵国,而以国书形式要求赵国归还土地。赵国则以该为公平买卖,若要赎回,则请奉上黄金三百两。这回复令子国上下惊怒交杂,战争似乎一触即发,而这正是天保乐见之事。两年来的改革就要检验成果了,他又岂能坐失良机?
当赵国举国上下正为与子国断交而备战,另一边厢的赤国已经统一了整个南东夷,接壤漓江下游的小国:湘、泊早在一个月前先后为赤侯所灭,众贵族死的死,逃的逃。
这些亡国贵族没有受到善待,不能说是赤国不仁,只能说是时代变了,从前会另封贵族后裔于他地之事已不复存在。
漓江以南是被视为蛮族的南陵国,赤国就算多骁勇也绝不可能去惹南陆王。虽然南陵为蛮野之邦,可这代的南陆王却是出了名的凶残暴戾,甚么吃人尸骨、茹毛饮血、对人生剥活煎,没有他不会的。
可唯一很特别的是,他竟然酷爱温文尔雅的中原贵族小姐,就算不是大家闺秀,只要是中原的姑娘,那怕是个种田的或是茶屋、汤屋里的低级娼妓,他也趋之若鹜。有鉴于此,其臣下或向人贩大量购入中原贫苦女子,更甚者还率私兵、家丁或军队沿漓江西上,沿岸见妙龄少女、少妇不问缘由全掳上船。其猖獗程度,足以被中原各国称之为「南祸」或「女难」,但各国却又全无对策,毕竟南陵遍地河川、沼泽,其人对水性之精通,于船技之灵巧,绝非中原人可比,自然也只能让其通行无阻、逍遥法外。
至所以言及南陵,只是想告知看官,何以赤国在一统南东夷后,却不越漓江攻打地大物博的南陵,反而有意深入北面,原因就在此。
然而,赤国本为东夷最大国,其一国面积便是北东夷全境的总和,如今更并呑了湘、伯二国,这大势如何不令北东夷诸国地动山摇。
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与其北部接壤的东森国和昭国,当两国得知湘、伯王城陷落,便立即遣使商讨两国军事联合之事。但他们立即发现了自身的困境,那便是位处昭国之北,东森以东的驱国。北东夷七小国(汉、备、睘、石、瓷、子、赵)国土加起来才等于其国土的总面积,连东森也只紧随其后。如此大国必定会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只有让其成为盟友才可确保两国联合之策不受阻碍。不论是在赤国入侵时在其后乘人之危,还是与赤国合谋瓜分两国,让其背腹受敌,都是危险之极,两国绝不能让其发生,所以立即派使节到驱请求同盟。
驱国主也不是个脑袋空空的草包,他哪里会不知鸟尽弓藏的道理,尤其驱国乃北东夷之首,其势力之大足以令赤侯对其赶尽杀绝,既然深知赤国之势不可挡,断无可能助其除去自己的屏障———东森、昭,再遭呑并。
当然,在此期间,赤国也不断遣使让驱侯共分东夷,但驱国主深知此为远交近攻之计,一但失去缓衡屏障,那么自己就会成为这个强大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东森、昭、驱很快就达成了三国军事同盟,承诺互不侵犯、共同抗敌,一旦三国中一国受外侮,必需各派国中三分之一或以上兵力支持。
同样的境遇,作为七小国的其余六国却不明这唇亡齿寒的道理,日后赵国正是用这远交近攻之法一举收服六地。也或许是赤国大刀宽斧的行动,吓坏了各国,让他们一直警惕着。反之,赵国对小国们的处理方法,乃是温水青蛙之法,大概正是这个原因,才让赵侯之计有机可成。
子国既已下了战书,边境的侵扰就在所难免。由二月起,子军乘飘雪阻挡视线,突入至赵国二河村,企图武力夺回旧地。但天保早料有此一着,已派老臣率军五千在边界等候。
子国一人少地寡之国哪曾想如其相去无几的赵国,竟能一下子派出五千大军,而且个个武备精良、酒足饭饱的模样。反之,子国也是山多地脊之所,加之天灾人祸,国内如何还有容光焕发的年轻人。所以当子军长途跋涉地来到二河村时,一见赵军的气势,早就吓得魂都丢了一半。
赵国大将一声令下,全军势如破竹,竟长驱直入,直指子国内城。住在领外的子国百姓压根儿就不知道发生甚么事,连敌我军队也未分清,只见一阵追逐,子军便被赶羊似的一直涌入外城。因为赵军根本就无心子国领地,只一心要直迫皇宫,所以对郊野的住民无任何打扰,只是派了少数兵力驻守,以防偷袭或被前后包抄。
反之,刚沦陷的外城,民众一片混乱。因为大批己方败军涌入外城,或抱头狂奔,或抢掠食物、财物,一副要末日的样子。
不久流言四起,由原来败军只是把赵军形容得有如神兵,到后来说连皇宫都被控制了,只剩下内城东门城楼一带,也正因如此,已无城兵把守的东门竟被百姓擅自打开,连城外的赵军一时间也怀疑内有埋伏。直到见城内百姓又是叩头又是火烧兵器、军旗才试探着进去,然后便一直行军至皇城下,两侧百姓竟夹道欢迎,争相为赵军献食献饮。
而皇城上的瞭望兵见此情此景也误以为全国已被赵军攻下,仅剩摇摇欲坠的皇城。只顾逃命的禁卫兵纷纷从城墙上爬下来,可怜的是很多躲在城内本不用死的兵士,爬出墙外反而被赵军轻易地射杀了。而紧守岗位的则连滚带爬地奔进皇宫,一传十,十传百,说是赵军已在皇城中大开杀界,女官、侍女、男仆,以至大臣、宫妃也乱成一团,争相走避,大肆搜刮财物。
紫殿碧宫转瞬沦为乱民杂地,宫人们的惶恐之情也直接传给了在上位者的子侯。
这位年届不惑的君主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庸君,他能当上这个国主全凭的是他的运气(因为他的哥哥们全死于战乱中),可惜他的运气似乎也已走到尽头。一生平庸无才,但胜在性情温婉,若生于盛世也不失为一位承上启下的贤君,可惜生不逢时…
“主上,请自缢吧!敌军已兵临城下,不能再犹疑了。”一名雪须及腰的老臣,两行清泪,佝偻弱背,频频叩道:“罪臣恳请主公为自己为子国列祖列宗留下一点尊严吧!主公请放心,罪臣会在主公登上极乐后,立即紧随其后,若主公允许,臣必永世侍奉左右。主公,请吧!”
“孤…”这个身单脸白,留着稀疏山羊须的男子,看着臣下高举过顶的定国剑还在犹豫着。
“呀…”殿外一名宫女被同僚抢去了刚偷来的御宝花瓶好生懊恼,长叹了一声,却令殿内的老臣误以为赵军已杀至殿外。
只见巍巍颠颠的老人瞬间飞鞘,挥剑,大叫一声:“得罪了!”
可怜的子国主还在思前想后,脑袋却已凌空飞起。说时迟那时快,老臣也已横刀一抹,随主人去了。
世事永远就是如此可笑、无常,又难测,与世无争的子国主那里能想到臣下自作主张的国书竟惹来亡国之祸;疯传谣言竟使敌军不发一兵,便全国自陷;赵君本只想稍试兵力,却意外地灭了一国。
这个意外收获实乃天保始料不及,虽然君臣一再恭贺,又赞其为再世军神,而且天下对他的评价也在一夕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毕竟如赵般小国能一下子般出五千精兵本就足以令人为之一惊,可况还在一日之内收服子国全境,这可是连赤国般的大国也未必有把握做到啊!
此消息一出,赤侯率先遣使祝贺,还称自己找到了个好女婿,算是老怀安慰了。而东森也派来了使节,毕竟从前的阿璀是东森夫人最爱的养子。信中除了告知其弟在东森一切安好和夹有赵三公子的亲书贺喜外,更有东森夫人最高女官的亲函。信中写道:夫人一直很想念赵君,从前的日子仍历历在目,就算夫人膝下有亲子有庶子,可是最喜欢的却是赵君殿下,虽知此话甚是无礼,可夫人每日忍受着亲生世子的目光,独自怀念殿下,不知落下多少苦泪,下官只想让殿下知道夫人的感受,这也是下官唯一尽忠的办法了。并且请大可放心,只要夫人一日在,赵三殿下就不会受到丁点儿伤害。言尽于此,请一切安好。
这位女官比天保年长十多岁,从前的阿璀把她看作比东森夫人更亲近的小姨。看着小姨娟秀的笔触,他早已热泪盈眶了。
----------------------------------------
汤屋:古代人们无法每家每户自设洗浴设施,如若附近有湖、河等自然水资源,便会在此洗澡,若不然,就要付钱都公共澡堂(即汤屋)洗浴,古时洗澡用汤屋一般价格较为低廉,而温泉汤屋则收费昂贵。
温水青蛙:煮蛙效应(或温水煮青蛙)源于一只青蛙被慢慢煮死的故事。其论述为如果将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跳出来,但如果将它放进冷水中慢慢加热,将会察觉不到危险而被煮死,这个故事经常被用来比喻人们不能或不愿注意逐渐产生的威胁或对此作出反应。
内城:皇宫或皇城之外,外城之内,主要供官员及富人居住。外城之外便是京郊。
不惑:不惑之年。即四十岁。
(https://www.tyvxw.cc/ty90967065/4363050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