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风起明末 > 第140章 遍地狼烟

第140章 遍地狼烟


第140章  遍地狼烟

        金翅鹏卢时、黑杀虎张原两人纠集十万余众浩浩荡荡而来,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会是一场史诗大战。

        但汉中之战只打了半天的时间,便以陈望突入阵中斩杀张原,十余万流寇超过半数土崩瓦解结束。

        没有人任何预想到汉中之战居然在短短的半日之内落下帷幕。

        在汉中城外击败了流寇之后,陈望并没有罢休,而是继续领兵一路追击。

        连追三日,追击一百五十余里,一路从汉中城追到了西乡城下才收兵回营。

        十余万流寇死的死,散的散,全都溃不成军。

        那些流寇一开始的时候还会逃跑,逃到第二天第三天的时间没有了气力,眼看着官兵赶到直接便丢下武器趴在了官道的旁侧缴械投降。

        陈望领着骑兵在前追击,后续的步兵则是不断的收押俘虏。

        在陈望发出信件的日期是一月四日的黄昏,在领兵一路追到西乡城下之后,简单的统计了一下伤亡和战果便将情况禀报了上去。

        洪承畴在一月七日的时候其实就收到了信息,但是回信却是在一月十八日才送到汉中。

        一共过了十四日的时间,一来一回其实没有花费多久,中间的时间其实都是洪承畴在考量。

        当然对于这一切,陈望都全然不知。

        朝廷的邸报甚至都先洪承畴传来的命令一步。

        一月三日,李自成、满天星、争功王突然起营,冲开曹文诏、贺人龙所设下的防御阵地,一路前往郃阳、澄城。

        李自成和混天星从澄城经韩城、郃阳、宜川、洛川、鄜州,往北向着延安、环县、庆阳、固原一线而走。

        过天星、满天星部则由真宁、合水,往东向陕西高陵、三原地区进发。

        洪承畴担心省城西安有失,被迫分兵追剿。

        他亲自领军返回陕西镇压过天星、满天星、混天星二部,让曹文诏、贺人龙继续西追李自成、争功王等部。

        同月,高迎祥复出陕西东袭,攻陷含山、和州,合献忠、刘国能、摇天动等围攻滁州,众凡数十万,环山为营,连营百余里,云梯穴地百道并进。

        滁州城毫无防备,因此兵将稀少,所幸太仆寺卿李觉斯与知州刘大巩督率士民死守城池,才使得滁州没有立即沦陷。

        很快,卢象升率祖宽、罗岱、杨世恩等将赶到。

        卢象升急令祖宽率关、辽劲卒为先锋,自己则以标兵营及其余三营为后劲,进攻高迎祥军。

        祖宽虽然平日态度骄横,但是上阵厮杀却是向来悍勇。

        双方鏖战于朱龙桥,高迎祥等部大败,狼狈败去,一部分往定远逃窜,另外几部则向广武逃窜,一路逃向突池河。

        高迎祥则和紫微星、扫地王等二十四营退让之后转犯徐州。

        扫地王、拓先灵、罗汝才等五营由归德向开封进攻。

        如今的河南和陕西东部还有东南诸省已经是烽火一片,遍地狼烟。

        汉中府、西乡城外。

        陈望双手恭敬的捧着军令将其举在额前,面色肃然。

        等到前来传令的使者转身向着帐外走去,陈望才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

        洪承畴此番一共送来了两封信,一封写的是军令,另一封则是私信。

        洪承畴传来的军令很是简洁明了,大意便是让他继续清剿金翅鹏、钻天鹞等众。

        不过之前还在汉中城时洪承畴传来的军令是他作为协助,协助汉中游击清剿。

        但是这一次的军令却是用了“统管”,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是两者之间却有天壤之别。

        一主一辅,以前陈望是辅,现在却是主。

        还提到了已经派了人前来勘验军功。

        话里话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暗中的意思却是很明白,此番论功结束之后,陈望就能够从一名游击成为一名参将。

        陈望眼神微凝,这一次他又赌对了。

        汉中城的安危至关重要,不仅仅是战略上的,还有政治上的。

        瑞王是亲藩,血缘上来说,比起一般的藩王要更为亲近。

        瑞王朱常浩是明神宗朱翊钧第五子,明光宗朱常洛异母弟,也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亲叔叔。

        这也是为什么各地匪乱都在不断的变动,动荡不止,流寇在汉中的势力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汉中的军事力量却仍然不断得到提升。

        只因为部分流寇的窜入腹地,便直接从卫所升格成了游击,而眼下更是要继续升格,升格为参将。

        设有军镇的省份很多,但是内地省份的军镇基本都没有设游击的。

        一般都是省内设参将或是设镇由总兵统领,哪里有单独一府设游击,设参将的。

        这么多的军镇,唯有汉中设了游击营,到底是为什么,众人都是心知肚明。

        军令简洁,写的都是官面上的话。

        而私信才是真正的要说的话。

        陈望目送着送信使者的背影消失在眼前,才拆开了手中洪承畴送来的私信。

        陈望慢慢的扫视着书信上的内容,洪承畴所写的大部分都是提点他的话,让他注意一些事情,比如保护瑞王安危,稳定汉中局势。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夹杂在其中的信息。

        但是陈望已经不在是当初的小白,在上一次的夜谈之中曹文诏也给他讲解了很多要点,他自己也从赵怀良那里了解到了一些门道。

        重新叠起了手中的信件,陈望也抬起了头来。

        这一次他的收获远比之前预料的还要丰富。

        自己确实是要升格为参将,而且很大的可能,是成为汉中参将。

        洪承畴在信中提起了瑞王的安危,提起朝廷准备加强汉中兵力的想法。

        “汉中参将……”

        陈望抬起了头来,看向帐帘的位置,用只有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低声呢喃了一声。

        原本他想要靠着流寇来扫除原来的汉中游击周遇懋,但是现在却没有了这个必要,现在的周遇懋已经是成为了他的手下。

        汉中府属陕西镇下辖,汉中府内设分守参将一人,游击将军一人,守备两人。

        两名守备,一人镇守汉中城,一人则是镇守褒城,同时守备鸡头关,游击将军还是周遇懋。

        总兵领正兵营、副总兵领奇兵营、参将领援兵营、游击领游兵营,一将领一营,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总兵的地位最高,除去手下正兵营外,还有统管指挥镇内诸营的权力。

        每镇之中又分若干协守,设副总兵,也就是副将。

        协守以下又分路,每路设参将一员。

        以大同镇为例。

        镇守大同总兵官一人,驻大同镇城。

        协守副总兵一人,旧为左副总兵,万历五年去左字,驻左卫城。

        分守参将九人,曰东路参将,曰北东路参将,曰中路参将,曰西路参将,曰北西路参将,曰井坪城参将,曰新坪堡参将,曰总督标下左掖参将,曰威远城参将。

        九名参将,分守于各地要城。

        再下设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九人。

        一旦遭遇入侵,首先赶到的是分守该路参将率领的援兵营,以及附近游击带领的游兵营。

        再然后是协守该地区副将的奇兵营和镇守总兵的正兵营。

        游兵营其实很多的时候都是作为协助,战时紧急情况,参将可以指挥游击。

        周遇懋虽然分领一营,但是严格来说,也算是陈望的下级。

        不过作为汉中参将,陕西镇的副总兵和总兵却是管不了陈望。

        汉中府不是边境,而是属于腹地,不会遭遇北虏的入侵。

        汉中府最初设军营的原因其实就是保护了瑞王的安危,不让流寇窜入汉中府。

        现在的目的也和当初的初衷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总兵最多能管管边事,如今境内平叛事务都是各地的督抚在管,总兵根本没有权力去管。

        虽然上面设了一个援剿总兵官的名头,援剿总兵官和副总兵官名义上是有权力指挥平叛的一众将校。

        但是实际上,谁都不会将这份权力当真。

        如今文尊武卑已有百年,运筹帷幄,制定方略,作为统帅向来是文官的事情,武将老老实实听命就好。

        听起来很蠢,但是这就是事实。

        在明朝的后期,武官的权柄不断的被削弱。

        但凡大一点的战事,朝廷都会派遣文官作为督师领兵作战。

        而那些统兵的文官,多的是酒囊饭袋之辈,比起赵括来甚至都不如。

        毕竟赵括起码还会纸上谈兵懂些兵法,而明朝后期统兵的一些文官恐怕连兵书都没有读全,除了会夸夸其谈,说些大话其余什么都不会。

        明朝后期其实不乏精兵强将,奈何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最为著名的典范,当属杨镐。

        无论再多的说辞,再多的借口。

        万历援朝之役之时,原本明军一路高歌猛进,蔚山之役本来能够战胜,但是因为杨镐临阵指挥失误,仓促撤军,明军遭受了极惨重的损失。

        而后在萨尔浒之战,杨镐更是葬送了明军大量的精锐部队,杜松、刘綎等一众将校也战死沙场。

        致使明金之间的攻守之势彻底逆转,明军就此在辽东战场之上一蹶不振。

        兵战凶险,岂是儿戏?

        那些自以为是的文官,看过几本兵书,便以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却不知道就是被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也曾多次披甲上阵,亲临前线,经历了无数次的战役最后才稳坐于中军帐中。

        陈望双目微凝,洪承畴虽然私德不行。

        但不得不说,他是真的会打仗,方略领兵都属于一流。

        在他的麾下任将,起码不会成为被累死的三军之一。

        而且洪承畴这面虎皮在现在的朝廷也算是一面大的,跟在其身后能够享受到不少的好处。

        陈望的目光在帐中一众将校的身上一扫而过,帐内的一众将校皆是正襟危坐,垂首待命。

        他没有开口说话,他没有将心中所想的事情说给其他人听。

        现在所有的事情陈望都是乾纲独断,没有询问过其他人的意见。

        因为说了也没有用处,无论是陈功、还是胡知义、胡知礼,亦或是赵怀良、唐世平,他们现在都帮不上忙。

        见识最多的,官职最高的是赵怀良。

        但就在几个月前,赵怀良还只是一名把总,手底下领着四五百的战兵。

        唐世平只不过是一名副百总,而陈功、胡知义、胡知礼就更别说了,他们都是家丁。

        现在能够管好麾下的军兵,其实都已经是颇为不易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急功近利并没有用。

        一开始的陈望也问过他们的意见,但是却没有多少有用的意见。

        现在他们几人虽然都已经独领一部,但是眼界却始终只放在本部本营之中,所有的想法都是自身和统管的人出发。

        眼界的改变,思想的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

        陈望转过身,缓步走到帐中的首座之上重新坐了下来。

        前不久设了督导处,现在还处于的草创的状态,到现在为止也只是刚刚招募齐了基础的人员。

        后勤是由唐世平负责,唐世平虽然已经是竭力处理,但是还是有些力有未逮。

        除了后勤和督导之外,随着军队的扩大,军中还有各项的杂务,很多繁琐的事情都需要人来处理。

        也幸亏胡知义从辽东带来了不少的人,陈胡两氏虽然不是大族,但是起码还有族学。

        虽然没有考功名的本事,但是起码听说读写大多数人都会,记账算术也有不少的人的会。

        毕竟宗族之中也需要记账管事,打理产业,肯定不能大字不识。

        陈望收回了目光,眼下随着势力的扩大,他的短板也显露了出来。

        手底下的人大多数人的眼界因为身份地位的原因都不高,有才学知识的人也极为稀少。

        或许,自己可以趁着在汉中府的这个机会,招募一些幕僚……

        明天发形势图,这么多地名确实会乱。


  (https://www.tyvxw.cc/ty89943508/12385292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