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捉襟见肘
杨嗣昌暗地里的筹谋,陈望自然是不可能得知。
就算是得知了杨嗣昌的筹谋,陈望也没有办法去帮助孙传庭,文贵武轻,身为武官,再如何的优秀,再如何的勇猛,就算是站上了最高的顶点,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干涉到国家权力的决策。
朝堂是文官的天下,被文官所掌控的地方,军事作战也都是文官作为总督巡抚节制各路兵马。
就算是挂将军印的总兵,也仅仅只有战时的节制之权,却无决策之权。
杨嗣昌的命令是在第二天的午时传到白土关内,陈望当即发令,调川兵三营南下驰援川东,只留下了张令还有土家族的战兵两营兵马继续留在白土关协防。
这一命令,一众川军自然是没有任何的意见。
张令毕竟年事已高,虽还有冲锋陷阵的本事,但是长途跋涉也颇为不易。
更何况这一次南下驰援川东肯定是要一路急行,这其中的照拂之意所有人都很清楚。
至于土家族的战兵被留下,众人也没有多少的意见,包括土家族战兵本身。
土家族的战兵没有意见,原因很简单。
对于这些土家族的战兵来说,他们之所以受召出山,只是因为秦良玉的征召,去哪里打仗都无所谓,只要有粮有饷就行。
张献忠就算真的打入的川东,他们也不会因此受到任何的影响。
难不成张献忠还敢领着兵往石柱那边去?
张献忠要真敢领着兵去石柱,跟羊入虎口有什么区别,正好拿着张献忠的首级找崇祯皇帝去换赏钱。
其余的人之所以没有意见,则是因为入援川东的兵马已经有差不多九千余人了。
张令只领了两部的战兵留下,其余的兵马都让麾下的游击带领着一起驰援,这么多人数回援川东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川东本来就还有一万多的兵马,加上九千人,借助着地势怎么都够守住流寇的进攻了。
九千川兵早已经是整装待发,南下的命令传来之后,九千川兵归心似箭,立即便是马不停蹄的一路向南而去。
“若是我们辽东的将校有川军将校一半保护乡土的情绪,也不至于连广宁都丢下了……”
陈功站在陈望的身侧,看着远去的那些川兵,心中百转千回。
陈望远望着官道之上正蜿蜒而去的川兵,心中也与陈功是一样的情绪。
“辽东的乱局从天启之时便已经是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很多的事情其实都不单纯。”
不是辽人软弱,也不是辽人不想复土,大小凌河之下埋着不知道多少想要复土的辽兵尸体。
祖大寿困守大凌河,一直守到了弹尽粮绝,所有该吃的都吃了,不该吃的也都吃了,除了人之外,已经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再吃了。
最后的援军也败于大凌河外,祖大寿在最后的时刻选择了投降。
在出城之后不久,祖大寿向着向黄台吉建言,称他的妻子儿女还在锦州城内。
如今趁锦州不知自己已经投降,愿意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
黄台吉没有怀疑,让祖大寿带兵前往锦州,想要实行这一计划。
但是等到祖大寿一回到锦州之后,便重新招兵买马,组织防御,重新归附了明廷。
“算算时日,张献忠这个时间,也应该已经是在川东搅起了风云。”
陈望的目光向上抬了一抬,看向远方连绵的群山。
杨嗣昌尚在房县境内,左良玉和陈洪范两部前锋都只是刚刚抵达竹山,他们还不知道时态的严重性。
等到杨嗣昌领兵抵达竹山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的二十八日了。
陈望领亲卫骑兵一路急行,也赶到了竹山拜见。
竹山南郊的明军大营之中,杨嗣昌的神色阴郁负手立在帐中悬挂的舆图之前。
面对着亲卫传来的陈望前来拜见的消息,杨嗣昌甚至都暂时没有理会。
就在今天平旦的时候,一封从四川递来的塘报打破了他的清梦。
张献忠、罗汝才两人领兵南下,进入了川东境内,击溃了设防堵截的川东守军,连破州县。
而后张献忠和罗汝才两人领兵一路直入夔州府内,突入大宁、大昌两地,兵锋直指就在长江沿岸的巫山。
按照常理来说,川东的守军还有万余人,加上各地的民兵更多,扼守关隘,就算流寇南下,挡下流寇五六日的时间并不成问题。
但是现在川东传来的塘报,川东的守军却是连一日都没有抵挡的住,便被流寇突破了关隘,打入了腹地,一路直下长江。
不过流寇突破速度虽然超出了杨嗣昌的预料,但是这些不足以让杨嗣昌动怒。
杨嗣昌真正动怒的是,四川巡抚邵捷春不听他的调令一意孤行,致使他的计划将有有付诸东流的风险。
湖北土地广阔,难以制服贼兵,而四川地势险峻且交通不便,贼兵受制于山川地势,骑兵众多的优势无法施展开来。
只要驱赶流寇进入四川,届时官军从四路合剿而来压入境内便能大获全胜,而获全功。
杨嗣昌让邵捷春提锐卒水陆五千兵马守卫巫山以东,为的就是防止张献忠从房县、竹山方向,经由川东南下,绕开天险转入湖广中部的兴山和归州。
但是邵捷春却是守在巫山,拦住了流寇进往夔州府的去路,反而是并没有防守杨嗣昌下令他镇守通往湖广中部的关隘。
面对着这样的局面,罗汝才必然不会进攻巫山,肯定是要往湖广行去。
如今在湖广中部,归山和兴安两城仅有不到四千的兵马,后方的夷陵城更是仅仅只有一千的兵马,可谓是空虚非常。
一旦罗汝才转入湖广中部,事情便将一发不可收拾。
湖广是税收重地,又是产粮重地,流寇窜入湖广,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杨嗣昌脸色阴晴不定,邵捷春作为巡抚在布防这些事情上阳奉阴违,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制衡邵捷春。
调遣兵马杨嗣昌可以用军令强行调遣,对于正常的兵马的调动,邵捷春身为巡抚只有遵从。
拒绝正常的兵马调动是大罪,所以此前,杨嗣昌下达的调兵令,邵捷春只能是奉令而行。
但是在布防守御等事,巡抚却是有自行决断之权和临战变动的权利,杨嗣昌哪怕权倾一时,对于邵捷春也暂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传令,湖广副总兵杨世恩、荆门守备罗安邦,移营兴山、归州。”
杨嗣昌看舆图之上扫视了一圈,距离兴山、归州最近的两部也就是在夷陵东北部远安的杨世恩和罗安邦了。
但是他们两部合起来也只有五千的兵马,不一定能够抵挡的住流寇的主力。
经历了几番的大战,对于流寇如今的实力杨嗣昌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div class="contentadv"> 如今流寇的实力,明显是要强于数年之前,他们变得更像是军队了,而并非是再是流寇。
“再传令给湖广巡抚方孔炤领兵南下,率部进驻夷陵,策应兴山、归州。”
杨嗣昌虽然并没有带兵打过仗,方略之上更多的只是纸上谈兵。
但是他到底要比赵括要好,而且在戊寅之变的经历,也让他有了不少的经验。
这一次南下他也是做了不少的功课,幕僚之中也有不少领兵打过仗的人在。
“去请陈望进来吧。”
杨嗣昌下完了命令,重新坐回了首座,对着侍立在帐中的亲卫吩咐道。
亲卫应命退出了军帐,稍候片刻,便又再度进入了军帐。
退出军帐的时候,只有亲卫一人,再进入军帐的时候,有陈望跟在了其身后。
“末将陈望,拜见阁部。”
陈望进入帐中之后,立即便向着坐在上首的杨嗣昌行礼拜见。
“军务繁忙,流寇多动,耽误了些许的时间,还请陈将军勿怪。”
杨嗣昌此时神情已经恢复如初,此前的阴沉之色在现在的杨嗣昌身上看不到半分。
“陈将军快快请起。”
杨嗣昌走下首座,双手扶起了陈望,而后拉着陈望的手臂一起入座。
“阁部哪里的话,说起来还是因为末将未有提前禀报,冒然前来打扰了阁部处理军务。”
陈望跟着杨嗣昌一起入座,对于杨嗣昌给予的优待,心中并没有丝毫的动容。
杨嗣昌是什么样的人他实在是太过于清楚,现在的礼贤下士,温言相谈都只是杨嗣昌的手段罢了。
被杨嗣昌驳倒的人数不胜数,没有几个有好的下场。
内阁首辅刘宇亮都被杨嗣昌拉下了首辅的位置,杨嗣昌要是什么善男信女,那这个世界也没有阴狠的人了。
不过面上,陈望仍就是做出一副颇为感怀的模样,受宠若惊道。
杨嗣昌轻抚胡须,虽然知道是附和的话,但是足以见陈望对于他的尊重。
“军情紧急事关重大,末将不敢自决,所以特来禀报阁部,还请阁部示下方略。”
陈望之后所说的话,让杨嗣昌的心中对其的观感更是大好。
和不听调令的邵捷春对比,陈望无疑是听话的典范。
杨嗣昌本来还担忧陈望会因为骤升高位而志得意满,因此生出骄横之心。
但是从这两次的行为看来,陈望对于自己这个提拔了他,还将平贼将军之印交给了他的恩主,很是尊敬。
念及至此,杨嗣昌原本有些烦闷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当下言道。
“何方军情,尽可呈报上来。”
杨嗣昌神色之中细微变化全都被陈望尽收于眼底。
陈望知道是自己的表现在杨嗣昌那里加了分。
不过陈望也算是沉浮宦海许久,自然没有喜形于色。
“末将在二十六日时击溃了白土关外的流寇,追击二十里,因为竹溪等地一直以来都为流寇所控,所以不敢追击过远便鸣金收兵。”
“二十七日时,末将领兵收复竹溪之后,派遣侦骑探查四方,得获了流寇残部主力的消息。”
杨嗣昌眼神微动,张献忠和罗汝才带入川内的流寇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则是留在了湖广。
陈望在白土关只是击溃了这部分流寇,还有很多不知道逃亡了哪里。
左良玉和陈洪范两人提前进入竹山境内后遭遇了白土关外离散的流寇,也打了几仗,算是小有收获。
但是却一直没有探查这部分流寇的主力何在,陈望带来的消息自然是让杨嗣昌极为看重。
“流寇主力如今位于何处?”
“回禀阁部,这几日我部陆续在竹溪附近斩杀俘虏流寇二千余人。”
见到杨嗣昌神色严肃,陈望也没有耽误便将得到的信息禀报了上去。
“侦骑发现残存的流寇未散者约在两万人上下,白土关溃败之后,便一路向东,逃入县河镇后,先往南部山区一路逃窜而去,而后转到向东,根据捕获的流寇说,其目的似乎是想要往房县撤离。”
“东南……”
杨嗣昌微微皱眉,只感觉事情越发的棘手。
“难怪左良玉和陈洪范找不到流寇的主力。”
流寇逃入了山区,很多事情也就麻烦了起来。
本来杨嗣昌想领军尾随张献忠入川追剿张献忠。
但是眼下这部逃入了房县山区的流寇,却是让杨嗣昌的计划还没有实行便宣告破产。
这部分的流寇还有近两万的兵力,虽然战力肯定不如被张献忠和罗汝才带着南下的嫡系,但是仍然是有一定的战力。
杨嗣昌必须要留下足够的兵力在竹山和房县戒备山中的流寇。
东路那边在大别山一带革左数营再度闹腾了起来,他们屯聚于英山、霍山、潜山、太湖诸山寨,四处袭扰进击。
东路的流寇,以左金王贺锦、革里眼贺一龙、老回回马守应、争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各有众数千,合成一大股,虽然统共只有两万余人。
但是两万余人都是老卒,战力不容小觑,先下叶县,又围沈邱,焚毁项城,一路攻光山。
进剿兵马也是败多胜少,杨嗣昌只能是命令黄的功和孙应元两人领着勇卫营驰援,才算是勉强稳住了局势。
但是也因此导致了如今的兵力捉襟见肘。
如今的局面对于杨嗣昌来说是困局,不过对于陈望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局面。
(https://www.tyvxw.cc/ty89943508/12233020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