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调兵遣将
率先登陆的日本上海派遣军的第三师团和第十一师团,共计4万余人。总司令松井石根大将年逾59,已退休多年,在湖光山色的富士山家中安度晚年。
日本陆军部接到驻上海海军陆战队紧急求援电报后,决定派两个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去增援。但派谁出任总司令一职呢?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曾参加指挥日俄战争、华日战争,当过关东军的高级参谋,又任过日本驻欧洲、华夏上海、广州领事馆的武官及日军驻华公使馆的武官。他既有指挥作战的经验,也有外交经验,更了解华夏的情况,由他担任上海派遣军总司令,他们认为是最佳的人选。
8月14日上午,陆军大臣松山元大将打电话通知松井石根,要他火速赶到东京,有重要军机大事相商。具体是什么事,松山元在电话中没说。
松井石根虽然退了役,但他仍十分关注国际动态及华日战争的进展。他接到电话后,十分敏感地估计此事一定与华日战争有关。他考虑会不会要他去参加一个军事会议,为扩大入侵华夏的战争出谋划策。第二天一早,陆军部派车来接他。不到9点,车子就开到了东京陆军部,松山元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他。松井石根准备下车,被松山元拦住,对他说:“你不要下车,我上你这辆车,我们到天皇那里去。”
松井石根愣住了,不解地问:“什么,我们到天皇那里去干什么?”
松山元神秘地笑了笑说:“你到了那里不就清楚了吗?”说罢,命令司机开车。
车子进了皇宫,松井石根见到裕仁天皇后,他才明白天皇已颁发了任命令,要他出任上海派遣军总司令,而不是要他来给他们当当参谋。
虽然已经过了樱花如雪的春天,盛夏的富士山草木繁茂,浓荫蔽日。
松井石根在宫中拜受裕仁天皇任命的上海派遣军司令的诏令。对于这道钦令,松井诚惶诚恐,他从内心深处感谢天皇对他的器重和信任。自从8月13日传来上海事变的消息,松井的心就不平静了,他发表演说认为,应大胆溯长江挺进,攻克国民DZF首都南京。他道:“迅速拿下南京,随之实行人道的占领政策和公正的市政管理,这将说服华夏公众摒弃蒋光头,把他们的命运托付给日本领导人。”
8月16日,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大将颁布《关于派遣军之奉敕命令》,松井石根聆听参谋总长的指示;关于派遣军的任务,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军,占领其要地,保护上海侨民之生命”。
载仁大将派给松井的部队,只有第3师团和欠一个天谷联队的第11师团,还有榴弹炮、高射炮、迫击炮、装甲车、侦察机、重机枪、架桥渡河的工兵、野战毒气排以及军用信鸽小队等等保障部队。但是,松井石根认为派遣军的兵力太薄弱,他认为投入不足两个师团的兵力,不仅难以作战,反而招致众多的牺牲,连保护侨民的任务都不易完成,他认为应该派遣五个师团。可是统帅部坚持认为两个师团足够了,他们举了一个实例:12,000名关东军征服了20万的张学良部队。
极其自尊的松井无言以对。他知道,他的复出,完全是军部认为他对上海的熟悉以及他的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学识,他不能示弱。杉山陆相等人认为:三个月可以征服华夏。
松井没有说这句话,但他把派遣军的任务扩大了,他的目的是“占领南京”。
退役的将军重新披挂上阵,天皇决定面授机宜。8月17日上午10时,松井石根荣幸地进入皇宫拜谒裕仁天皇。他一身戎装,大将的星徽耀眼而夺目。
天皇赐座后,道:“朕委以统率上海派遣军,宜细察宇内大势,以速定敌军,扬皇军威武于内外,以应朕之倚重。”
松井道:“臣石根拜领上海派遣军之大命,受赐优渥敕语,诚惶诚恐,不胜感激之至。谨奉戴圣旨,唯仁唯威,发扬皇军之宗旨,以安宸襟。”
接着,天皇问松井石根:“今后采取什么方针才能完成派遣军的任务?”
松井信心十足:“派遣军遂行其任务,将与我海军密切协同,并密切联络当地我官宪尤其是列国外交使团及军队,齐心协力,以迅速恢复上海附近之治安。”
天皇侧耳听着,他欣然点了点头。对于上海作战,海军强烈要求增兵,陆军部认为“三个月可以灭亡华夏”。刚刚上任的近卫文麿放弃了对华夏战局不扩大的方针,宣称:“采取断然措施,对华一击。”被重新起用的松井石根,心中又燃烧起了已经熄灭的战火,见完天皇后,他对近卫首相表示:“拿下南京,打垮蒋光头政.权,这就是我必须完成的使命。”
这个时候的松井石根,内心是狂野不羁的,他渴望率领大军征战华夏。他多年来在华夏奔走,呼吁“大亚细亚主义”,一副温情脉脉的“和平”嘴脸突然变成了枪炮和刺刀,前后的行为看似矛盾,却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切都缘于他骨子里的侵华本性。
名古屋出生的松井石根大将为了“体察圣旨”,全然不顾世人和历史对他的嘲笑了,他已经翻了脸,对“华夏的有识之士”,他将“挥所谓破邪显正之剑诛杀马谡”!
跟随松井石根出征的是他家乡名古屋的第3师团和善通夺的第11师团约4万多人。当时,日本只有17个常设师团,平时每个师团的兵力只11,000多人,战时扩编成特设师团,人员就扩充为24,000至28,000多人,即由现役的38万人扩编到73.8万人。
除了预备役兵外,日本的兵役制还有后备役兵87.9万人和补充兵役240多万人,各种兵役人员合计有448万多人。军事帝国的兵役制度为它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提供源源不断的增援大军。
而当时的华夏,只有202.9万现役兵,预备兵役和后备兵役一无所有。1936年为应付时局只训练了5,000名壮丁。华日战争爆发时,本准备训练壮丁100万人,因为仓促和来不及准备而没有实现目标。
人口众多的华夏没有打仗的准备,在兵力上不如一个小小的岛国。
实际上,松井石根率领的两个师团的增援大军,对于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来说,这已是第二次增援了。
“八·一三”事件后激战了两天,4,000多日军虽然大部分阵地未丢,但伤亡惨重。海军陆战队司令长谷川清于8月16日向日本海军连发两份紧急电文,要求迅速增兵。
当天晚上,海军军令部下令将在旅顺待命,原准备去青岛的横须贺镇守府第一特别陆战队、吴镇守府第一特别陆战队共两个大队约1,400人和佐世保海军陆战队两个大队约1,000人,立即开赴上海。
从佐世保出发的两个大队在海上航行了3天,他们虽然加大航速全速前进,赶到上海已经是8月19日的晚上了。
2,400人的援军除了加强虹口地区的防守外,在黄浦江一线即杨树浦路东西配备了防御连线。从8月19日到8月22日,华夏军队在杨树浦和汇山码头的生死拼搏,对手就是刚刚登陆的日军首批增援部队。
浩浩荡荡的舰队从日本海黑压压地向东南方向的太平洋西岸前进。与第一次增援部队不同的是,第3师团和第11师团在登陆时遇到了华夏军队的顽强抵抗。停泊在长江口和黄浦江上的舰艇,被华夏空军和浦东的炮兵多次攻击!
在选择登陆点时,松井石根与陆军部发生了分歧意见,并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陆军部选的是上海的宝山、高桥一线,他们的理由是在这里登陆后,可以起到直接增援上海海军陆战队的作用。而松井石根则认为,华夏军队现在都集中在上海市内作战,如果在宝山、高桥登陆,正好与华夏军队的主力发生正面接触,这样,容易形成对峙的僵局。他建议在川沙、狮子林一带登陆。他的理由是可以避免与华夏军队的正面接触,还可以截断宁沪铁路,中断南京与上海的联系,也可以从北向西南迂回包围上海,与上海海军陆战队来个内外配合,对华夏军队进行反包围。
双方虽各执己见,但经过几次沙盘作业论证后,松井石根还是说服了陆军部。
张治中接到刘和鼎关于日军在川沙口和狮子林登陆的报告,立即将此事摆到了第一位。当务之急,他首先要向南京报告这一情况,请求快速向上海方向增兵。第二就是迅速部署部队,向罗店方向堵截敌人。
他向南京报告后,准备向各师下达包围登陆之敌的作战任务。但是,敌机和炮弹将通向各师的电话线都统统炸断了,无法电话联系。惟一的办法只有派人火速传达他的命令,他完全可以将命令交给通讯参谋去送。但他向来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小事可以交别人做,这个事关全局的大事,他不放心,必须亲自落实。
他带着两个参谋坐上吉普车,从江湾出发,先向第八十七师指挥所所在地——江湾的叶家花园奔去。半路上,敌机追随着他的吉普车,一个劲地向他扫射。车胎被打了个洞,车子歪歪扭扭地翻进了路边的沟里,他们只得弃车步行。到达第八十七师指挥所时,已是8点40分,他正向师长王敬久下达了拦截登陆敌人的任务时,兄弟部队给王敬久打来了电话,通报说张华浜、蕴藻浜方向发现敌人登陆部队。
王敬久将情况报告了张治中。张治中大步走到地图前,分析日军动向。他觉得敌人从川沙口、狮子林登陆后,兵分两路,一路向上海市区开进,接应海军陆战队;另一路抢占宁沪铁路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他考虑自己的作战部署必须调整。他对一旁的王敬久说:“现在情况变化太快,拦截登陆敌人与围歼海军陆战队必须同时进行,我决定由你负责指挥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和独立第二十旅、保安总团及教导第二团,歼灭虹口杨树浦一线的海军陆战队;由夏楚中指挥第十一师、第八十七师一个旅和第九十八师,迅速开赴罗店、宝山、杨行、刘行一线,围歼登陆之敌。
王敬久一下子要指挥这么多部队,担心自己的能力,请求张治中考虑改变一下。张治中毫无商量地命令他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同时鼓励他,希望他敢于承担重任。
随后,张治中用电话迅速向各师下达了作战命令。
那天,蒋光头得知大批日军在川沙口、狮子林登陆的消息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蒋夫人见他团团乱转,不见他拿出办法,便着急地对他说:“大令,你这样六神无主是不行的,时间就是生命,你必须赶快调兵遣将,向上海调30个师去增援。”
蒋光头这才回过神来,拿起电话,向何应钦传达了命令。随之,一份份电令如雪片般飞向各部,接到调令的部队坐车乘船,向上海方向赶去。第十五师由长沙坐船经南京到上海;第七十四军由陕西南部坐火车到上海;第八师从西安出发;第二军从武汉坐船经镇江转车;第一军从甘肃出发;第二十一军从广西出发;最远的是第二十军,他们接到命令,从四川的重庆和成都,火速赶往上海。
这些部队出发时,受到驻地老百姓的夹道欢送。第二十军在贵阳车站登车时,20万市民含泪相送,市民们给官兵们送茶水,将煮好的鸡蛋放在他们手上,给他们路上垫饥,有的向官兵们送上自己千针万线做的布鞋……此情此景,令官兵们动容。
有个士兵感动地说:“以往我们出征打仗,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一片狼藉,老百姓们拼命地跑反,见我们就躲。这次出征,我们享受到了H军的待遇。”
“这你还不明白吗?过去我们是打内战,打GD,老百姓痛恨我们。这次我们是打小日本,是抗日,老百姓当然为我们送行。”一个当官的说。
杨森军长在新闻界举行的欢送会上说:“今天见到那么多民众欢送我们,我流了好几次泪。我是个老军阀了,打了几十年的仗,全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遭到民众的唾骂,实在是没意思,对不起国家和民众。如今我们在打日本救华夏的口号下,与民众站在一起,我代表全军将士,向贵州民众发誓,我们川军宁作战死鬼,不当亡国奴!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洒尽热血!”
在激昂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歌声中,杨森接受了两位学生敬献的鲜花。
淞沪战役万众瞩目,那几天,全国在沸腾,所有铁路、公路、水路,华夏所有的交通线,全是运送军队的专车、专船。抗战的歌声传遍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工人、市民,纷纷走上街头游行,声援华夏军队在上海抗击日本鬼子。
(https://www.tyvxw.cc/ty89030795/12958387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