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盛雄北宋 > 第十二章 洗心革面 收服童贯

第十二章 洗心革面 收服童贯


而童贯听后却大喜过望,马上表示了认同并同时派了张宝、赵忠二位使臣前往燕京,劝说天锡帝投降。而天祚帝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百多年的澶渊之盟,作为兄弟国家的大宋竟然联合外人共同攻打辽国,并还要自己向大宋称臣献城投降,于是火冒三丈直接将二个使者砍了头。就此,宋辽二国缔结了百年的互不侵犯盟约被打破,从而也只有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

五月,童贯命西北名将种师道率兵逼近,辽国此时也开始感到恐慌,但是童贯仍然没有做好出兵辽国的心理准备,宋军虽然逼近但是也没有越过两国边界,还是希望逼迫天祚帝投降,于是又派了一位使臣前往燕京说服辽国,这次派过去的是曾经数次出使金国的马扩,鉴于前面几位使臣刚刚被杀,但是身为职业外交家的马扩还是毅然选择了前往燕京。

童贯又从由于战事南逃燕京的百姓得知,燕京目前人心惶惶,军备不整,便督促种师道越过国界进攻辽国,种师道迫不得已,只好在蓝沟甸过河,但是军队刚开始过河,便遭到了辽国耶律大石的袭击,裨将杨可世部损失严重,尔后辽国派使臣指责宋军毁约,种师道自知理亏就向童贯请示该怎么办,童贯由于此时慌了神不做指示,辽军气不过并向南杀来,而种师道没有接到童贯的指示并边战边退,由于此时风雨大作,导致军队队形混乱,加上恐慌便导致士卒相互践踏死伤惨重,同时辽国由于宋军的毁约,也在向西路军宋军发起进攻,驻扎在西村的西路军同时也吃了败仗。这二场败仗,让辽军充分了解宋军的虚实,虽然看似十五万大军,其实战斗力根本就不行,辽军的一万多骑兵就可以将其轻松击败。

由于此时的马扩还在燕京跟辽国人谈判,得知宋军被击溃的消息后便凭借自己的口才得以虎口脱险,在辽国派王介儒将其送回的路上,见到一路上燕京百姓举家南逃,王介儒气不过就跟马扩说道:辽宋由于盟约已经太平了上百年,白发老人都没有见过战争,一旦兵戈再起,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你们大宋总是说燕京父老都在怀念大宋,却不知道自从契丹获得了燕云十六州,已经过去了近二百年,难道燕京百姓对辽国就没有感情了吗?这话给了马扩非常大的触动。

其实以当时的条件,宋军拥有十五万刚从南方剿灭方腊起义回来的胜利之师,士气正旺,童贯要是下令全力攻取燕京,那以辽国当时的一万多士兵肯定是守不住燕京,而童贯先是外交失败,督促种师道金兵逼迫,又派使臣劝降,反反复复举棋不定,最后被辽国看穿起犹豫的心理,加上辽国人认为宋军不守盟约,加上衰兵必胜的气势,反而把处于进攻一方的宋军打的节节败退。真的是一将无能,害死三军。

六月十二,由于朝廷钱粮不足,下令北上的宋军班师回朝。宋军第一次收复燕京之战在一片窝囊的气氛中落下帷幕。到了九月,由于身为汉人的辽国涿州将领郭药师和易州守将高凤率部投诚大宋,朝廷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上述二州,便又派兵北上,想乘机收复燕京。这次动用五十万兵力,大军驻扎在燕京南面的卢沟河边,辽军统帅萧幹在距离燕京十里外扎营和宋军对峙。而这次宋军的统帅刘延庆却无心恋战,虽然经过郭药师的奋力拼杀,但是由于统帅的骚操作,导致了宋军大败并同时将宋神宗以来在边界存贮的大量战备军用物资消耗殆尽,整整五十万大军,被一万多辽军杀的再次溃不成军。

宋军再次惨败的消息传到金军大营,金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于是在十二月初六,金人进入居庸关,摆好军阵,吓的燕京城内的萧太后连夜逃跑,第二天辽国的大臣们集体走出丹凤门向金军投降,最终经过多轮的外交谈判,大宋每年给金国岁币二十万两银加三十万匹绢,再加一百万两银赎回燕京,但是这还仅仅是一座空城,金人将燕京城内的富裕人家(家业一百五十贯以上)三万户都集中起来带走。次年四月十四,马扩和统制官姚平仲等人率领所部兵马一同进入燕京,其次是李嗣本的五万河东地区兵马,再是种师道率领的西北军,郭药师的常胜军,接着便是童贯、蔡攸率领的大军,最后压阵的是马公直率领的河北、京畿兵马。面对一座被金人掠夺一空的废墟之城,大宋大肆宣传童贯、蔡攸的收复之功并举国庆祝。

所以综上说述,童贯所谓的收复四州、攻打西夏、平定方腊、收复燕京也只是个形式而已,要说起专业的军事素养和胆略,童贯还是欠火候,但是在用人方面童贯确实有自己的本事,包括西北名将种师道、专业外交家马扩等人。加上其大宋重文轻武的体制问题和朝廷的求和战略,导致了好好的一手军事牌被打成了最烂的结局。而童贯所说的一片苦心也就是在朝廷主和战略的前提下,加上大宋主要军事力量禁军的战斗力确实差等原因,能维持住如今的局面已经是他尽了最大的努力。

见童贯也是实话实说,我也就顺势安慰道:本太子非常理解童太尉的一片苦心,毕竟大宋百姓习惯了安定稳定的局面,朝中主流意见不赞成兵戎相见,尽量以檀渊之盟为榜样,用岁币买平安导致童太尉在军事上不敢贸然奋进,放不开手脚大干一场,加上其最近几年宫中建设耗费巨大,其原本拮据的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而战事最后拼的还是经济实力,更甚的是由于多件不经战事和不重武,导致京师及周边禁军训练荒废,其军队战斗力堪忧等原因,从而导致童太尉偶有心而力不足也。

童贯见我在从军事、军备、兵员素质、军费、战略、民意等原因给他做了总结,真正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便感动的泪流满面,赶忙跪拜道:老臣谢太子爷的理解和支持,最知我者还是太子爷是也。说罢便重重的磕了个头,我见状也确实有些少许的感动,毕竟也是为我大宋朝廷服务了一辈子的老人,只是由于收到诸多的节制和朝廷政局的影响,靠着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手腕走到今天,期间虽然有着让人龌龊不齿的经过,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而是历史的悲哀。

我便真诚的说道:童太尉请起,往事如尘就让它随风而去,从今日起望童太尉跟本太子一起励精图治、厉兵秣马、一雪前耻也。特别是目前外有异族虎视眈眈,内有经济困扰,我等身为大宋臣民,理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乘金国刚吞并辽国需要自我消化之空档期期间,加强兵事军备,发展经济,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也。

童贯我听懂我的意思,便起身拱手道:太子爷所言极是,据老臣跟金人多次交涉的经验及马扩的所见所闻可以看出,金人亡我之心不死,待他日必将犯我大宋疆土,这也是军中诸多将领的一致看法。只是老臣也是非常的无奈,毕竟兵事不如金人,只能是处处受气挨打的份,目前除了秦凤路、利州路等的西北军由于条件艰苦又跟西夏偶发战事,固此军纪军力相对较好,其他如京师及周边禁军和东北边军战力都堪忧也。

这点童贯说的是实话,毕竟这么多年无战事,加上募兵制等原因,上到皇上下到百姓,对战争的残酷性、紧迫性都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全民皆歧视武人,好男不当兵已经在社会形成共识,武人地位的低下必然导致人才的缺乏,从而陷入了武备松懈的恶性循环。对此我便认可到:童太尉有如此家国情怀,忧国忧民之心,本太子甚慰,只是我朝上下近百年不识兵事导致军备长期荒废,而要改变这一局面,还是先从重视将领开始,正所谓欲治兵必先选将。

见我这么说,童贯便深知我必然有其应对的方法随即便拱手道:老臣请太子爷示下!我便微微一笑道:童太尉既然如此真诚,那本太子就不客气了,由于童太尉执掌我朝军事近二十年,本太子就麻烦童太尉帮调几位将士来训练京师的禁军,原真定府敢战士中的分队长,现在老家汤阴为父亲岳和守孝的岳飞,还有你熟悉的西北军延安府韩世忠和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刘光世及西北军信郎张俊,童太尉将这四位将士调入京师,分别任禁军最为精锐的上四军天武军、捧日军、神卫军、龙卫军的都虞候,负责训练和甄选士卒,为本太子后期筹备大宋新军做兵员准备。

童贯默念了一次四人的名字便拱手行礼道:请太子爷放心,老臣将以最快的速度将此四人调任。为了进一步安抚童贯,我便对他说道:那就有劳童太尉了,由于目前本太子提举皇城司,政务比较繁忙,若童太尉义子中有哪位能胜任军中之事,还望童太尉割爱推荐于本太子。童贯听罢随即跪谢道:老臣叩谢太子爷提携之恩,老臣回去选一犬子,供太子爷驱使。我便微笑道:童太尉客气了,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吗,本太子相信童太师也。

一场政治交易就此达成,虽然在封建社会皇上有着生杀大权,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杀了之后对于事态真有起正面作用吗,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毕竟一位朝中重臣其背后都有着一股强大的势力,而能不能将其为我所用,这就是一个哲学辩证的问题了,而且聪明的君主往往是能用奸臣,后世吹嘘的千古一帝康熙,正是利用了和珅的敛财能力,所谓的忠臣和奸臣都是相对的,也要看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而言,没有绝对的忠奸之分,只有能不能将其充分的利用,为国为民争取最大的利益而已。更何况很多事情由这些所谓的奸臣出面解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后便是关于目前朝廷军队的具体作战能力、兵员素质、驻扎情况、募兵体制等更童贯深入的交换了意见,在此期间我也知道了不少关于本朝的很多兵事问题,为了下一步筹备大宋新军提供了军事储备。


  (https://www.tyvxw.cc/ty86837855/7410490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