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国军编制 民兵战力
由于朝廷的募兵,更多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防止百姓造反,就使国家在招募士兵时不太考虑被征者的各种素质,很多游手好闲者甚至地痞流氓之类都进入了军队。遇到天灾人祸,朝廷募兵的对象更是那些可能对社会产生危害的不良分子,这些人把社会上的一些坏的习气带到军营中,于是,军队中充满了市井气和流氓气,严肃的军纪逐渐遭到破坏。至此民间流传甚广的民谣是: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由于朝廷一直是实行招抚政策,很多接受招安的盗贼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员。像北宋末年的宋江等人,在接受招安后被任官,趾高气扬地行走在大街上,引起路人的惊愕。宋江等三十六位首领被授官,他手下的士兵自然被编制为朝廷军队。根据宋朝募兵制度规定,士兵且被招称,便校“仰食于官”,即便是年老体弱后也不会被淘汰,成为终身的职业兵。如此一来,士兵中就既有精锐的少壮士兵,也有那些不堪战斗、饱食终目的老围病残之人。这样的军队要是临阵对敌,战斗力肯定大受影响。而且天长日久士兵的士气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下官以为皇上刚才所言从军队行政体制上,招募方式上及选拔范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才能守护好大宋的每一寸疆土,才能保护好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居民,正所谓居安思危,忘战必危也。
执政兼尚书右丞宇文粹中见二人的发言是否非常符合皇上的心意及引起注意,为了讨欢心,加上自己的夫人乃权相蔡京的外甥女,不管于公于私也得应该站出来,便出列低头俯身拱手说道:启禀皇上,下官非常赞同刚才蔡太师及白宰相的看法,自太祖建国初期,为了防止士兵素质下降,曾特意制定了一些规定,比如士兵不允许穿着丝绸等制作的华丽衣服,每次发放军饷和军粮,士兵必须亲自去领取,不允许让他人代领,以防止出现军队中吃空饷的情况发生。还特意规定住在城西的士兵要到城东仓库领粮食,住在城东的士兵要到城西仓库领粮食,目的就是要士兵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后来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士兵的训练形同虚设,素质急剧下降,仁宗时期的苏舜钦就不无忧虑地对范仲淹说:现在诸营士兵不肯用心操练,将校与士兵中整日赌博、饮酒的很多,随意出入军营,整日游荡于市井,以卖弄技巧绣画为职业,穿衣打扮完全不似士兵,众人都习以为常。禁军骄惰到何种程度,欧阳修就曾不无担心地上奏朝廷:如今士兵当值,让别人替自己携带武器,禁军发粮饷,雇人替自己扛粮食。这样的士兵,怎么肯辛苦作战呢?
铁面御史赵扑到过陕西,看到当地禁军虽然很多,平时却很少进行军事训练,而主帅和一些官员私自役使士兵为自己劳作,或者五七百人,或者千余人,这些士兵连规定的校阅都不参加。他在上奏中发出这样的质疑,万一出现紧急军情,国家让这样的军队参战,这和让毫无军事训练的市人参战有什么区别?大臣田况在上奏中提到,与西夏作战的北宋骑兵最高番号“龙卫”中的一些士兵甚至不能披甲上马。至于其他低级别番号的骑兵,边骑马边挽弓,只能挽五六斗的弓,每次教习射箭,都往空中射箭,由于没有力气,射出去的箭离开马前二十步就已经坠落在地上。以西夏军队的坚硬铠甲,纵使能够射中,也不能射穿,况且未必能射中。
作为朝廷骑兵中高级别番号的龙卫士兵,战斗力都已经大打折扣,可以想象低级别番号的禁军,战斗力会差到何种地步。正因为如此,朝廷在与周边民族作战时,往往败多于胜。当时西夏军队深知北宋禁兵不堪一击,对我国军事主力禁军毫无畏惧,每次交战碰到禁军都感到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禁军战斗力极差。相反,由一些常年生活在边境上的普通百姓组成的非正规军队土兵,战斗力反而远远强于禁军。有时候宋军将领为了让西夏军队上当,就故意把禁军和土兵的旗帜、番号进行交换,让西夏军队在进攻土兵时误以为是禁军而掉以轻心。虽然宋军通过这种战术取得了胜利,但作为朝廷军事主力的禁军,在统一全国的战斗中还曾英勇善战,经过短短几十年,竟然衰落到这种地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说到了点子上,童贯的老脸有点挂不住了,毕竟他执掌军队二十年以来知道这些事,只是碍于自己的地位和取悦之前的老爷子,往往报喜不报忧而已。而此时众位大臣将军队的老底揭开了,他此时也不得出列说道:启禀皇上,下官亦是深有体会,在上次北上收复燕京的行动中,京师的禁军由于常年疏于军事训练,有些士兵甚至都不会骑马,好不容易骑上战马,却因为害怕从马上掉下来,两只手死死地抓住缰绳,有的士兵干脆连弓箭都拉不开,或者射出去的箭没有一点力道。
宣和四年(1122),刘延庆统率十万军队,外加投降的郭药师常胜军,浩浩荡荡杀奔辽朝的燕京。当时燕京兵寡将弱,主要依靠萧干统领的不到一万辽军。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刘延庆自以为辽军肯定望风而逃,所以军队行进毫无纪律,结果被萧干半路劫杀。初战失利,刘延庆慌了手脚,赶紧下令闭关不出。后来郭药师偷袭燕京失败,萧干派兵虚张声势,佯作进攻状,刘延庆不辨真伪,连夜烧营而逃,军饷物资统统丢弃。得知我军不战自退,萧干趁机追击,我军又败,最后仓皇逃回雄州。
等等诸多事件都已经充分说明对朝廷军队改革势在必行,正如圣上所言,当初制定的很多防御型政策及策略已经很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和周边防御态势的改变,是时候该做出调整了。
见枢密副使都这么说,那正使蔡懋也站了出来,此刻要是再不表态,怕会引起皇上的不快,还有目前这大殿内的局势已经比较明朗,几乎还没有反对的声音,要是再晚了,估计他这个大宋朝廷名义上的军事最高行政长官恐怕也是做到头了。蔡懋也是行礼说道:启禀皇上,下官也是非常赞同皇上刚才的军事改制,正如刚才蔡太师所言,朝廷养军队耗费十分巨大,抛开禁军等朝廷原先就有的军队先不说,光常胜军和义胜军就是目前朝廷沉重的负担。
常胜军起源于辽朝末年天祚皇帝时期,其初创时被称为怨军。辽朝末年,女真崛起,阿骨打领导女真族人民反抗辽朝的残暴统治,为此辽朝屡次派兵弹压。然而,辽朝军队屡战屡败,伤亡惨重。因此,天祚皇帝下令招募辽军死难将士的后裔及一些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充兵,组成了怨军。辽朝统治者企图雇佣这些人为亲人报仇雪恨,攻打女真,恰恰相反,这些雇佣军反倒变成了统治者的一个极为沉重的包袱。赡养这支军队的费用姑且不论,怨军经常打家劫舍,犯上作乱,弄得辽朝统治者非常头疼。
宣和四年(1122),朝廷根据跟金国的海上之盟约大兵压境辽边境,金朝军队在辽朝北面节节胜利,南边我军声势浩大,已兵临燕京城下。常胜军首领郭药师自知燕山府难守,于是率部投降我朝。辽朝灭亡后,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的约定:宋金联合夹攻辽朝后,宋朝收复燕云+六州之地,燕云之地的汉族归属宋朝。契丹、吴等民族则迁徙到金朝的统辖区内。常胜军士兵均属这些民族,理应归属金朝。但在常胜军的归属问题上,朝廷和金国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原来以为常胜军镇守辽朝涿州时,应该属于辽朝的精锐部队,其军事实力极为强大,但士兵数量有限。郭药师投降后,常胜军在朝廷的竭力扶植下,其力量迅速壮大起来。朝廷放手让郭药师在燕山地区招兵买马,因而常胜军的人数很快增加,与此同时,朝廷还将燕山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降将郭药师。虽然朝廷曾派遣王安中出任燕山府知府,但大权旁落,燕山府的实权被牢牢掌握在郭药师之手,目前看颇有尾大不掉之势。
由于朝廷对常胜军的宽容态度使常胜军更加骄横跋扈,肆无忌惮。他们在燕山地区大肆劫掠百姓财产,使燕山地区民不聊生,于是这些地区的人民对朝廷颇有意见。目前朝廷将防御燕山地区和抵抗金军入侵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常胜军身上,使河北地区的边防形势更为恶化,这对朝廷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现实。常胜军的存在加重了朝廷的经济负担,使冗兵冗费问题更加严重。同时使河北、河东、京东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罕见的摧残。原来朝廷计划用燕山地区富民田宅养活常胜军,但事实上目前看是不可能的,朝廷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
(https://www.tyvxw.cc/ty86837855/7397373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