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李星洲李业 > 第864章 两种方案

第864章 两种方案


开元城外,李星洲和众多军中将领登上第一艘船。
  此船就是铁牛、关仲的原型船,光从体积上看,只有王府大船二分之一大笑,吃水那就更小了。
  但是,其长度却惊人的与王府大船相当。
  吃水浅很多,长度却没减少,就导致这艘新船船体格外修长。
  这是为最大发挥火力优势做出的设计,船体越上,两侧能装的炮就越多,最终在火力和机动之间挑出一个平衡点。
  动力上依旧采用王府大船的踏动动力,保留风帆为辅助,和之前大船是一样的。
  船为两层甲板,因船身狭长,上下每层每侧可放置十二门新炮,两层就是二十门,两侧加起来,这样一艘船能常备四十八门炮。
  如果必要时,上层甲板还可以加装二十门,达到恐怖的六十八门炮!
  李星洲首次感觉脚下是一头凶猛异常的钢铁与火药的猛兽。
  众多新军将领也满脸红光,六十八门炮的一艘炮舰,还都是零四式新炮,火力强度光是想想都觉得可怕。
  李星洲则没那么惊讶,在风帆时代,一些海洋大国的三杆风帆船动辄就是上百门炮。
  不过他们那炮和王府的零四式新炮是没法比的,纯粹是用数量凑精度和火力。
  “六十八门炮!若是攻城,只要两艘这样的炮船,只要五里之内,没什么城能撑住半天!”参林激动的抚摸船头栏杆。
  “主要吃水浅,船体小,能走大河水道,这样一来向河套进军能有大用!”狄至也十分惊喜。
  耶律大石则感慨,“中国工匠,天下之甲,无人能及。”
  关仲和铁牛十分得意,众多将领甚至已经开始讨论起如何顺着黄河水道征夏国的问题。
  看得出,他们对这船十分满意。
  众人搭乘新船在开元城外大河中饶了一圈,仔细查看船体构造,船夫们展示新船的机动性和操作,一直到下午,众人才赞不绝口下船。
  本来准备当天看得秋儿、赵四的方案只能等到第二天再看。
  赵四、秋儿等一组的船一直停在港口,其实今天就见到了,却看不明白。
  军中将领虽不是造船工匠,对船还是懂的,就好比不会造枪,但人人都会用枪。
  停靠渡口的另一艘新船造型奇特,首先它没有另一艘新船修长,这意味着它能搭载的火炮会更少。
  其次它船体是木质,可中间确奇特的使用金属和一些镶铁边的木板,按理来说船体防护不是应该在外层么?打辽东时,狄至他们就干过类似的事,在辰州时为保护渡口大船,在重要地方在木板外钉上铁片。
  新船也有风帆,却没以前那么高大,而且整体显得有些笨重。
  .......
  第二天,众人再次集合渡口,准备观察体验第二种方案的样船。
  众人集合在渡口,由李星洲带头,赵四、秋儿等十几个工匠带路。
  靠近渡口后,众人终于更加看清这艘怪异的大船。
  除去昨天远处看到的,现在看来更怪了,首先是它船体两侧各有一个三人多高的大水轮,就像两个水车。
  大家心里都嘀咕,难道要转动这个两个巨大的水轮来驱动船只前进?可这怎么能驱动,用马拉不成?
  随后船桅杆两侧居然还有大大的烟囱!
  大家面面相觑,就算船员要在船上吃饭也不用这么大啊,这可是打仗的船。
  而在船开动之前,船帆没有扬起,船工说还要温炉让众人先参观船上构造,大家都有些懵,开船还有这么麻烦的?
  随后参观之下,众将军们果然对这船又失望许多。
  比起昨天的船,因为船身没那么修长,而且中央段要放什么“争气机”,而且听起来是个大家伙,贯穿上下层甲板,导致中央大片区域无法搭载火力。
  这样一来,这艘船在每侧只能搭载十四门炮,共二十八门。
  上层甲板中央因为设置烟囱和中央蒸汽机结构导致突起,也无法正常全数搭载火力,所以即便满打满算,这艘船只能搭载共四十门炮。
  比起昨天那艘的六十八门可差远了。
  赵四额头冒汗,他可听出看出众人对此船的失望,不过赵四显然典型的理工男思维,连连解释:“因为目前造不出更长的轴承,传动距离有限,所以无法将船体造得更长,但它可以省去人力,持久航行,以风帆辅助,在海上就没有去不了的地方,这必将改变往后行船的模式........”
  李星洲摇摇头,赵四作为工匠解释的是工程建造上的难题,可这些军中将军在乎的是炮少了,他们可不明白什么工程难题,所以人家能听明白才怪。
  果然众将一脸懵逼,也意兴阑珊,心里只怕更加钟意昨天的炮舰,赵四再怎么解释都没改变现状。
  李星洲很理解赵四和秋儿的设计,既然蒸汽机动力不足,那就以风帆为辅助,弥补一下,同时尽可能减小船只尺寸,加宽船只增加稳定性。
  这种设计牺牲了载重、体积乃至部分机动性。

  那牺牲这么多,能得到什么呢?
  答案是蒸汽动力。
  预热接近半个时辰之后,随着一声令下,两侧巨大水轮随着吞吐的云雾缓缓转动起来,激起水花,趋使船只缓缓离开港口。
  这时众人终于发现这艘船的不同寻常之之处了。
  虽然它比昨天的船小,比昨天的船炮少,比昨天的船看起来笨重,可它既没开帆,也没人踏动,更没设桨,居然就这么自己动起来了!
  众将更是大半被吓到,纷纷抓着栏杆抱着桅杆不敢放手,丑态百出。
  秋儿给他们解释了一番原理,能细致听懂的不多,不过也听了大概,用烧水的例子就能让众人明白大半截。
  随着时间推移,船行进越来越快,等出渡口汇入大河流域之后,在一两里宽的河面不靠风,不靠人飞驰时,更是令众人惊掉下巴。
  从震惊中回神过来,大家开始议论纷纷,几乎都快吵起来了,依旧有人说昨天的船好,毕竟多了二十八门炮,载重也比这多,开船前也不需要半个时辰的预热准备。
  也有人说今天的船好,一部分是觉得新奇,也有人是看得长远。
  反应最大的就是参林和狄至这两个海军高级将领。
  狄至激动的说:“以往大军行船,顺流还好,若是逆流哪怕是踏动大船,船夫也及其容易疲惫,要不断换人休息,顺流一日数百里,逆流则每天能走的行程十分有限。
  所以古来用兵者素来上游击下游易如反掌,下游攻上游吃力难进,可如果有这样的船,那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此番我们攻夏国,也要逆流而上,如用此船,夏国人绝想不到我们的进军速度,也想不到我们会朝夕而至。”
  参林则想的更远些:“还不只,江河大湖中行船,人力为主,风力为辅。
  可以往海上行船风力为主,人力为辅助。
  所以行进都要有娴熟船工,既知道风向,又知各使节风向变化,还不敢太过远离陆地,因为稍有不慎就在海上迷路,借不了风,不熟悉风只能随波逐流,听天由命,往往就是困死海上。
  如今有这样的船,我们完全不用再看老天脸色,全凭风向了,想往哪走便往哪走,再不怕迷失路途,困死海上!”
  参林激动的说:“殿下,以臣之见,今日之船确实还不如昨日之船甚多,船小炮少,所携物资较少。
  但选昨日之船,只在短利,而无长益,选今日之船,将此技巧传承延续,不断锤炼,必有长远之利!”
  李星洲听他们说完,又听了一些反对意见,主要是军中保守派,意见则是当下应该以打夏国为优先,这船选出来是要去打夏国的,不是去出海远航的,所以还是关仲、铁牛他们的船稳妥。
  听众人说完后,李星洲让他们回去,每人写好自己的意见和理由,三天之内送到枢密院去,采取投票的方式决定那艘船将批量生产,列传新军。
  这将是彰武元年最后一件落下尘埃的大事。


  (https://www.tyvxw.cc/ty86686240/13577210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