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重生之一品庶后 > 第324章 番外:忆当年 1

第324章 番外:忆当年 1


  淑妃眉目清华、温婉端凝,好读书、通礼仪,有德有劳、持善和乐。——《越家王朝:鉴元纪事之淑妃传》

  淑妃出身清流世家,自小性子娇憨,有一兄一弟。成年后,顾盼从容,温婉娴静,十八岁嫁给威望日盛的瑞王,被封侧妃。

  父亲胡大学士自幼为天子伴读,惠兴帝登基后很受重用,曾先后出任集贤院院首、鸿胪寺正卿等职,担任礼部尚书长达十五年,却从来只喜欢听别人称他为大学士。母亲为嘉盛长公主嫡长女帛臻郡主,清贵异常。

  胡大学士同时还是瑞王殿下的恩师,帛臻郡主更是瑞王生母娴妃娘娘的闺中密友,两人各自成婚后,也友情不淡,因此淑妃自小也是宫廷里的常客,但她却从来未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皇室妇。

  惠兴帝共有十三个儿子,瑞王行八,封王之前寂寂无名。当年京城中只知温文尔雅的皇太子、博闻强识的敏王、威仪悉备的锦王,甚至胡作非为的皇十子名声都比瑞王响。人们提到瑞王只依稀记得一个模糊的影子,不争锋不出头,不与人交恶,些许小事吃点亏就吃点亏,瑞王宽宏大量,一般不会计较。

  瑞王长她一岁,在她看来性子沉稳,身形挺拔修长,容颜清俊,目若朗星,举止间从容优雅,顾盼间神清气爽,与娴雅从容的娴妃娘娘如出一辙。让她很想不通的是,娴妃娘娘明明是宫里最得帝宠的后妃,瑞王不管是功课、应答、骑猎、明明不比敏王、锦王差,惠兴帝为什么就是不喜欢瑞王呢?总是三不五时的训斥,任由其他的皇子联合起来排挤奚落,而瑞王总是一笑置之,丝毫不怨愤。

  而她偶尔听到,总是悄悄在心里心疼这个皇子,也会偷偷想皇帝是儿子太多了,所以才不在乎吧?不然像她们家,兄长从小到大不着调,弟弟从小到大调皮捣蛋,气得父亲和母亲恨不得将他们塞回肚子里,重新生一回,却只能万般无奈的给他们收拾烂摊子。但是为什么连娴妃娘娘都对这些事情视而不理呢?莫非瑞王殿下不是她亲生的?

  她带着这样的疑惑,踏上了花轿,走到了他身旁,也走进了他和娴妃娘娘的世界。直到她后来成为鸾和宫的女主人时,她才明白过来。

  她嫁给瑞王的时候,已经十八岁了,在这之前,父亲母亲从来没有提过她的亲事,外面虽有些风言风语,她却是不管的,如果能一辈子不嫁人那才好呢!

  彼时瑞王已经成亲三年,有了正妃,甚至还离京到藩地上去了两年。而那两年,京城风雨如晦,太子一党与锦王一党战鼓擂擂,敏王左右逢源两头倒,时不时煽把火添把柴,妄想两王相争,渔翁得利。只是惠兴帝却早有防备,甚至还故意因势利导,将锦王与敏王打压了下去,让太子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只是谁都没想到的是,太子乐极生悲,于东宫悄悄举行的庆功宴上,太子一时性起,服食了虎狼药,最后死在了歌伎的床上……

  惠兴帝一时间失去三个最优秀的孩子,其中两个更是因着自己的推波助澜身败名裂而死,太子又是那样丢人的死法,一时间受不了打击,肝气郁结,病来如山倒,才想起了自己外放的几个不成器的孩子——燕王、晟王、秀王、端王、瑞王,遂将他们都招了回来侍疾。

  谁都没有想到,瑞王竟然成了最后的赢家。

  淑妃出嫁前曾问母亲帛臻郡主,为什么她会嫁给瑞王,兄长虽然胡闹却也有底限,弟弟调皮更是知道分寸,一家人都不贪恋权贵,根本不需要将女儿嫁给皇家来巩固家势,而且他们对她的期望不一直都是嫁个平凡人家,安安稳稳的过一生吗?

  而帛臻郡主只是抱住她,什么都没说。

  新婚夜,瑞王说娶到她,他很开心。她就在这一句话里沉沦。

  娴妃娘娘不喜欢瑞王正妃钟氏,她在闺中时听母亲说起过。新婚第二天,钟氏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她化解之后,钟氏的脸色便变得很难看。她并没有放在心上,说起来是她的不对,可是命运如此安排,她若能逃得过去,又怎么会站在这里?

  娴妃娘娘温婉,与人为善,对宫女内侍们都和颜悦色从来不会说一句重话,不喜欢钟氏肯定是有原因的。钟氏骄傲,目空一切,喜欢将所有的事情都抓在自己手里,得理不饶人,言辞犀利,不仅娴妃不喜,就连瑞王府的下人们都多有不喜。对于自己这个半路杀出来的侧妃,更是连眼神都欠奉。

  时年底,倭马国屡犯边境,西汉也屡屡前来叩边,三王之乱中,不少世家大族一夕之间倾覆,文武百官受牵连的也足有几十位。当狼烟四起时,才发现朝中竟武将凋零,无人堪当大任,文官中坚力量竟也七零八落,再不复从前人才济济。

  瑞王于危难之中请命,愿领十万精兵踏平倭马国东关,皇帝准,钟氏随军出征。

  大军开拔的那一天,正好是瑞王离藩进京一年的日子,也是她与他成婚的三个月的纪念日。等到他凯旋归来,已是一年之后,她的怀中抱着他们三个月大的孩子。而钟氏距两年前流产后,也再次有孕,四个月后,诞下了长子越宫璃。

  之后,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越宫璃满百日的时候,因着皇帝想见一见孙儿,便特旨在宫中开宴。再加上瑞王在与倭马国的一战中立了赫赫战功,俨然成了在世的皇子中最有威望的亲王,文武百官们正在重新掂量形势的时候,皇帝的这一道特旨,更是成了风向标,原本在娴妃的彰德宫偏殿举行的百日宴,硬是因为到贺的宾客太多,不得不临时移到御花园的青阳台举行。

  这可是史无前例的殊荣,一时间瑞王风头无两。大臣及京城的达官贵人们此时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位这么优秀的八皇子,不仅如此,连王妃都巾帼不让须眉,在对倭马国一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皇帝不仅亲自给瑞王长女赐名,又特敕了瑞王侧妃,这固然有侧妃胡氏娘家的作用,但更多的应该是表达对瑞王的厚爱与看重。

  皇帝亲自抱着玉团般的小婴儿嘻笑,宫中大小嫔妃悉数出席,娴妃的座位仅低了皇后一个阶位,瑞王和正妃、平妃又在娴妃之后。看看这特许的规格,瑞王这是要一步登天了啊!这是当晚致贺的大小官员心中唯一的想法。

  百日宴的主角在皇帝怀中,随便一逗便咧嘴开笑,皇帝更是乐开了怀,吉祥话听了一堆又一堆。而平妃胡氏怀中的平胜小郡主现在十个月了,能坐能爬,对什么都好奇,手脚飞快,抢夺着桌上她感兴趣的所有食物、物品,时不时还发出几个模糊的字音,表达自己的满意与不满。一会从母亲怀里爬到父亲怀里,就像接力一般又爬进祖母怀里,看见皇帝祖父怀里的小家伙,她也跃跃欲试。

  她的小动作成功吸引了皇帝的注意,皇帝招手,让娴妃抱着她一起坐到主座上,小平胜乐得像找到了新的玩具,扶着皇帝的手站起来,抱着越宫璃的脸一阵好啃,成功的将一晚上没哭的小王子惹哭了起来。机灵的赶紧讨喜的说,这是小郡主喜欢小弟弟呢!皇帝对她的这个举动惹得捧腹大笑,捏着她的鼻头说小机灵。钟氏则慌忙和奶娘抱着越宫璃退席,临走时恨恨地想,还没断奶的娃娃就知道争宠惹货了,简直比她娘亲还让人讨厌!

  这只是宴会上的一个小插曲,谁都没有放在心上,因为第二天早朝上,皇帝就宣布了立瑞王为太子。

  整个瑞王府的声望立时水涨船高,越宫璃的身份也跟着尊贵起来,钟氏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彼时钟家还是京城里名不见传的小门小户,钟老夫人笑着对女儿说,小外孙简直就是个福星。钟氏刚刚接受了礼部送来的太子妃一应规制物品,想想旁边院子里跟自己平起平坐的女人,自己今天终于可以压她一头了,心里的怨气才稍稍化解。

  钟老夫人偏是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人,又想起昨天晚上宴会上的插曲,恨声对女儿说:“如果你早听我的话,那个女人怎么会早比你生下孩子来?幸好只是个女儿,如果是个儿子,占了个长字,将来才是麻烦。也不知她是怎么教孩子的,璃儿的小脸多嫩啊,幸好没有咬出印子来。你这次要听我的,在你给璃儿生下弟弟妹妹之前,绝对不能再让她先有孕!”

  新晋太子妃钟氏沉着脸,知道自己的丈夫能这么快得到太子之位,一是因为她生下了嫡子,二是因为胡家在背后出力。从定下纳胡氏为侧妃开始,她就一直在准备,谁知竟然还是让她钻了空子,抢先生下孩子。下一次,当然不会再有意外!

  钟老夫人又担忧地说:“看着他好是开心,可是他越好,将来的女人就会越多,你要怎么办呢?”


  (https://www.tyvxw.cc/ty84586/749780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