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帝明 > 第六十二章 抽丝

第六十二章 抽丝


  今日的早朝取消了,万历用罢早膳后就来到书房坐下。随意翻看了一会儿书,感觉心思静不下来,起身来到外间,想走动走动放松下情绪。

  外面春光明媚,撤掉了炭盆的乾清宫内反而显得有些阴冷,万历干脆回到了肃雝殿。

  肃雝殿外有个小院子,四周被高高的宫墙包围住,安静整洁,倒是挺适合晒太阳。

  一见万岁爷过来了,正在屋内收拾的几名宫人赶紧出来跪倒请安。

  “来人,去屋里搬张椅子出来。”万历对跟过来的冯明吩咐道。

  冯明忙领着身后的小太监走进屋内,将一张沉重的红木太师椅给抬了出来,放在门口檐廊下。又在旁边摆上茶几,放好干果、点心,备上茶水。

  万历坐在椅上看着几人忙活,等布置停当,便道:“你们都去外面候着吧,有事朕自然会叫你们。”

  众人喏喏退出院外,将院门虚掩。

  “哎,总算是清静了。”独处的万历抛开一切伪装,彻底放松下来,懒懒地伸了个懒腰。可惜这太师椅只适合正襟危坐,不然就完美了。

  万历取下头顶的翼善冠,眯着眼睛仰面对着太阳,不多时就感到面孔温暖起来,抬手在脸上用力地搓了一阵,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了许多。

  “哎,舒服,如果每天都能这样,皇帝也可以不做了。”万历懒洋洋地无病呻吟起来。确实,后世之人被各种现代化的设备照顾着,电灯、电视、网络、空调、热水器、抽水马桶,不一而足,自打穿越过来,他就没觉得这帝王的生活享受有多么的舒适。

  无非就是多几个萝莉老婆而已,殊不知多一个老婆就是多一份责任,害的自己如今还得时时留意这些小萝莉的安全期。

  反不如穿越前,只要带上手机、钱包,找个理由溜去夜总会就。。。

  想到这,才放空了两个晚上的万历,又不自觉地在考虑起晚上是不是该把郑嫔给叫过来了。“这小妮子确实不错,漂亮,手感也好,又懂得体贴人,最难得的就是会撒娇。另外那几个,实在是被封建思想毒害得太深了。”

  “咳,咳,太不健康了,切换一下主题。”万历提醒自己。

  立马,张居正那张满是病容的面孔一下跳入了万历脑海,吓得万历打了个激灵。

  是啊,乘着张居正还在世,得赶紧预做准备了。不然到时候事态发展急转直下,自己就只能疲于应付局面,再难争取到主动了。

  对于张居正的改革,自己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再往前推进,就必然面临与既得利益阶层的正面对决。如果不学清朝的模式,清除新兴工商产业经济的苗头,那改革几乎就会要走到尽头了,再无法深入下去。

  张居正的改革思路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圈子,这就注定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礼制,对于古代等级社会的保持稳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而人类社会接下来即将进入的是一个依靠竞争为核心推动力的工业化时代,过于稳定的社会阶级差异必然会导致竞争不再以提高生产力作为决定胜负因素,人们会转而寻求借助权力、地位的优势在竞争中获胜。

  这种情况在农业社会也是很大的问题,老老实实种地始终干不过勤勤奋奋读书。只要当了官有了功名地位,就什么都有了,子子孙孙吃喝享用不尽。

  当然,对于原始社会或者那些游牧民族来说,竞争则往往表现为个体与个体间的生死对决。这种通过社会政治地位来保持优势的模式,相对来说,又明显进步了很多。

  但到了工业化社会,技术进步却是至关重要。而技术革新则往往需要依靠公平的生产经营性竞争来推进。如果照样依靠社会地位来决定竞争的胜负乃至财富的分配,那直接的后果就是工业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大量产业都将面临被挤压淘汰的局面,各种社会问题会层出不穷,最终导致亡国灭种都有可能。

  在万历看来,其实儒家思想里面还是积聚了大量优秀的精神财富的,但偏偏在关键问题上走入了死胡同。在原本的历史上,这简直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最大悲哀,不过此时此刻,万历倒是觉得一切都还有希望。而且现实情况也容不得他像后世的那些文化先驱们一样,喊出砸烂一切坛坛罐罐的口号来。

  自己可是皇帝,吃饱了撑坏了才会去干那种傻事情呢,而且那还是真正的傻。

  很多问题,如果要想明白,就必须再往深一层去推敲。

  世人从打开心灵的窗户,学会对看到的世界进行思考,其收获的最基本的认知,都是建立在对生存环境的直观感受基础之上。

  因此,世界各地所涌现出的古典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属于感性文明。古典感性文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这些文明都是建立在对世间万物直观感受的简单思考之上,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认识肤浅,存在很多误区。

  传统华夏文明无疑是古典文明中的佼佼者。然而华夏文明也与其它古典文明一样,自身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和认知偏差。华夏文明的先贤同样只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静态的、循环的世界观。日月轮回,兴衰交替,周而复始,都是这种世界观所包含的认知经验。

  如果以古人的这种世界观去思考问题,就会觉得一切的变革,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动不如静,快不如慢,行不如止,今不如古。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所构筑的华夏传统礼制,以维护整个社会构架的稳定为根本出发点,其最高理想当然就是子孙万代,江山永固了。只片面的强调维持存在,而看不到发展的重要性。

  儒家认为礼存则存,礼亡则亡,觉得只要守住了礼,那么君就永远是君,臣就永远是臣,民就永远是民,整个国家就不会乱到哪里去。

  在华夏漫长的农耕生产实践与各类传统社会活动中,祖先的各种经验总是能得到反复的验证,一再被证明准确无误。这一方面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但另一方面也严重阻碍了思想的进步。思想的僵化无疑也导致了社会发展的停滞,所以华夏社会被困在农耕文明的发展阶段几千年,始终无法突破。

  而明代由于与外界的交流密切,东西方世界频繁的商贸活动给大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这个时代的儒家思想家都已经很敏锐的感觉到变化带来的问题,儒学内部也由此发生了分化,在传统理学的基础上,又诞生了以心学为代表的多个学术派别。

  这段时间,理学、心学两派的经典著述万历都读了不少,传统理学派的学者往往视社会工商经济的发展为洪水猛兽,会引起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极力主张退回传统的农耕社会形势,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礼的存在基础。

  很遗憾,后继者清朝的统治者是少数民族,当然希望社会始终保持更加便与统治乃至完全僵化的局面,并冀图借助礼制将民族压制包装为阶级压制,从而具备一定的合法性,华夏民族衰败的命运便由此注定了。

  后世很多书上对康熙学习西方文化大加褒奖,以宫廷里几百年前就有皇帝的油画肖像为荣,然而对照整个清代如一潭死水般的社会局面,这无疑是绝大的讽刺。(这里没有贬低康熙的意思,康熙所秉承的世界观,也是华夏传统世界观,这本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但后人应该更多地从中吸取教训。)

  致于心学,相对于理学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进步性。心学看到了很多传统理学思想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并不是一味加以否定。但心学同样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得出了一个格物便是格心的结论,主张摒弃外物,直接从心灵的世界去寻找道德灵魂的答案。

  在万历看来,这种观点无疑也存在问题,道德是联系思想与现实的桥梁,脱离现实便失去了存在意义。知行合一的知,不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且知一旦形成,还会通过行作用于客观现实。

  此时很多心学流派的儒家思想家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设想效法秦汉时期,将法家、黄老等外学吸收融入儒学思想体系的故事,借此形成知的源头。只是这个时期华夏大地除了儒学本身,其它的思想体系也并不见得能高明到哪里去,如佛家、道家、以及一些西方的宗教思想等,都没有脱离古典感性世界观的范畴。融合了这些思想的心学不但无法体现出比传统理学更加明显的优越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反而导致其自身内部分裂成众多学派,各执一词,无法形成内部统一。

  倒是心学思想流传到日本后,才得以与更加成熟的西方近现代理性思维体系相结合,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大放异彩。

  “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儒者不管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但却是实实在在始终都在孜孜不倦的为之奋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不打开理性思维的窗户,不对这个时空的华夏传统世界观加以补充完善。由此衍生的传统儒家思想也将没有办法自行解开自身的思维逻辑锁链,并带领华夏民族走出周而复始的怪圈。

  万历在穿越前便对这些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的问题很感兴趣,因此通过这段时间系统地学习,便能形成比较成熟的认识。

  在他看来,这个时代如果只是简单的去考虑整顿吏治,增加财政收入、强化军队战斗力之类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即将到来的不仅仅是大明疆域范围内的天灾人祸,而是波及全球的大时代浪潮。

  华夏需要的,是一场从身到心,全面彻底的重建。这已经不是这个时空中大明王朝朱家天下的存续问题,自己真正应该做的,是播下一颗心灵的种子,并守护着它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不晓得是因为太阳晒得太久,还是想到激动处热血开始沸腾起来。万历的面庞已然红扑扑的,身上也是热气腾腾,恨不得马上就将一身龙袍给扒下来。

  正当他低头在腰际摸索找寻带扣的卡口在哪时,忽听门外传来冯保的喊声:“万岁爷,大喜,大喜啊。”


  (https://www.tyvxw.cc/ty84571/574270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