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我爹孙仲谋 > 第九十四章:咨情司

第九十四章:咨情司


  百官虽然都出来劝谏了,可孙亮依然不急不躁的端坐在御座之上,既没有动静,也没有回复。

  孙亮是在思索万全的方法,一旦开放了市场,魏蜀两国的商人必然大摇大摆的进入了吴国,谁知道这些商人中间有没有间谍?

  换句话说,又该如何防止敌国间谍的渗透呢?

  暗中监视?规定其活动的范围?严格的检查?所有外国商人全部登记在册?

  这些都能算得上一些方法,但却治标不治本,因为这些方法的漏洞太多了,过往商人数不胜数,谁也不可能整天去盯着这些商人。

  但是,孙亮又不能因为有间谍而放弃商业的发展,如果因为怕敌国的间谍,而固步自封,这不就和清朝怕海寇而闭关锁国一样了吗?

  不能因小失大,所以这次商业的改革必行执行。

  况且,孙亮也可以把敌国的商人发展成自己的间谍啊。

  间谍这件事不是件小事,必须设立专门的部门来执行这件事。

  一旦设立这种部门,孙亮不但可以对外发展情报工作,也可以,以暗中监察国内的外商为由,监视文武百官。使得孙亮不至于成为一个瞎子。

  说白了,就是不但要对外,还要对内。

  间谍工作不仅局限于情报工作,还可以执行暗杀,煽动,策反,刑讯逼供,迷惑敌军等等一系列见不得光的行为。反正这种机构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好处多多。

  设立这种机构,一般情况下,孙亮若是贸然提出来,百官肯定反对,而且还是那种以死相逼的反对。

  孙权,曹操都设立了这样的机构,为什么他们能设立成功呢?

  因为他们的威望高,足以镇压国内的肖小之辈,而孙亮不过刚刚亲政,仅靠着自己的一点聪明才智将将稳定了局势而已,跟孙权和曹操相比,孙亮还差的远呢。

  然而现在,百官给了孙亮设立这种机构的理由,就是暗中监视外国商人。

  说是监视外国商人,这种机构只听命于孙亮,那孙亮还不是想监视谁就监视谁。

  而且还是暗中监视,既然是暗中监视,那么百官就不知道自己被监视了,即使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生米都属成熟饭了,你还指望孙亮把嘴里的肉在吐出来?

  想到此处,孙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洁白的牙齿,泰然自若道:

  “朕本无德之人,却委身于王公之上,即位以来,心中日夜难安,忘食废寝,

  现在战事稍停,朕打算效仿先贤,推行仁政,给予百姓优惠,减免商税和关税,

  希望能使吴国像齐国那样,商贾云集,繁盛兴盛。

  可现在,你们因为隐蕃,马茂之事,让朕放弃施行仁政,朕一想起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心如刀割。

  但众臣皆是贤良,谋国之谏,朕又不可不听。

  不如,设置专职,专司明督暗察外商,防止隐蕃,马茂的事情再次发生。

  如此,就可一举两得,既让百姓得到实惠,又让敌人无法使间。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孙亮说的都是官话,即占据了道义,又占据了理由。

  但,百官们可不傻,商税和关税在吴国的赋税当中根本就是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这么一点破钱,而让敌国的间谍有了可乘之机,哪值哪不值啊?

  况且你孙亮想要施行仁政,办法多了去了,非得在商税和关税这件事做功夫嘛?

  所以甭管孙亮说的有多么的深明大义,百官依旧不依不挠,就是不同意。

  这可是孙亮第一次亲政的大朝会,也是孙亮在朝会中唯一提出的一个施政理念,那要是被百官给拒了,孙亮的面子往哪放?以后提出的政策还能不能施行了?

  对于孙亮来说,不管你是三七一十四,还是三七二十八,这件事通过也得通过,不通过也得通过。

  孙亮虽然下了决心,可一张嘴也说不过百官这么多张嘴啊,没办法只能不断的给全纪他们使眼神,让他们出来帮孙亮说话。

  全纪是收到了孙亮的暗示,可全纪也觉得此事孙亮做得有些不妥,但没办法啊,想想自己是如何从黄门侍郎提升到九卿之一的光禄勋的?

  一旦失去孙亮的宠信,现在显赫的地位将如过眼云烟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无奈之下,全纪只能出来同孙亮站队,全纪这一站队,光禄勋的属官立马也跟全纪一样开始赞同孙亮的意见。

  全尚,凌封,丁奉,谭邵等人看到此情此景,也纷纷改变刚刚反对的态度,开始附议全纪所言,支持孙亮。这样一来他们的属官也都站在孙亮这边。

  你看吧,在朝中必须得有自己的嫡系,不然今天这个局怎么解?

  最后,双方互相妥协,让步,达成了一致的协议,设立咨情司,专职暗中监察外来商人,并且设立军事禁区,使外来商人不能随意的行动,

  然后每个外来商人都要定期的到当地官府汇报:你来吴国的目的,你这段时间准备干什么。准备什么时间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随后百官们又制定了许多相关的细则。

  间谍和商业改革这件事就算定下来了,但孙亮被这件事弄得有些心烦气乱,想早早的结束大朝会。

  原本在孙亮设计的剧本中,还有一件事要去做,就是亲政演说。

  孙亮左右两侧,各设置了三个宦官,宦官托盘之上摆放的就是孙权的六把佩剑。

  这六把佩剑都是有故事的,跟随了孙权一生。

  换句话说,这六把佩剑见证了孙权建立吴国的伟业,孙亮想一一介绍这六把剑与孙权的功劳,

  以此来告诉百官:这吴国是我们孙家的,而不是你们这些世家的。

  结果是,孙亮刚刚与百官吵架吵的口干舌燥,气短胸闷,也没有心情在去装逼了。

  很快,这次大朝会便草草的结束了。

  不过,在朝会结束之前,还发生一件有意思的事,滕胤因为被孙亮比作萧何,而心中惶惶不安,所以在上殿前答应陆凯准备参岑昏的事就被滕胤搁置了。

  陆凯见滕胤不出来提,就想自己出来提,结果刚想出列,就被旁边的张俨拉住了衣袖。

  张俨不断的给陆凯使眼色,陆凯虽然不明白张俨为什么拉住自己,但从张俨的眼神中,陆凯知道张俨不希望自己出列。


  (https://www.tyvxw.cc/ty84318/573984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