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胜负已定
韩综此时喝的稍稍有些醉意,听到有人叫喊敌袭,立马振作起来,往营帐外跑去,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吴军已经近在咫尺。
韩综惊慌的往回跑,叫喊着其他校尉,想要组织有效的抵抗。
不过,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丁奉首先一马当先冲入魏军营帐,见人就砍,而且是刀刀致命,不给敌人留下任何活命的机会,如同一头暴怒的雄狮冲入温顺的绵羊,魏军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停止了呼吸。
吴军见丁奉如此骁勇,立马士气大涨,杀声震天,如洪水般涌入魏军大帐,势不可当。
两军刚一接触,似乎胜负就已经决定了,魏军根本来不及招架,甚至一些士兵还没来得急拿出武器,就已经被气势如虹的吴军砍杀。
这就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
战争是这个世界上最惨烈的人祸,人们眼中没有感情,没有仁慈,有的只是杀戮。
鲜血染红了整个天空,洁白无瑕的白雪从天空缓慢飘落,红与白的交衬下,似乎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哀歌。
“快跑啊···快跑···吴军攻进来了···”魏军前部由于没有防备,很快溃败逃散。
人在死亡面前,内心是无比脆弱的,前部的溃散,冲散了中军的营帐,就这样恐惧的情绪正以最快的速度蔓延,越来越多的士兵往后逃跑。
“站住,后退半步者杀无赦。”韩综拔出佩剑,先杀掉两个溃逃的魏兵,想要以此稳住局势。
不过,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韩将军,吴军就要过来了,咱们也快逃吧。”属官对着韩综说道。
韩综本身就是一个叛将,他投奔魏国只是怕被吴国追究他的罪行。这一刻,他看到溃败已经无法挽回。旋即,也加入了溃逃的大军当中。
为了逃跑,他还连续杀了几个挡在他前面的魏军。
就这样,溃逃波及整个魏军大帐。
“快跑啊,吴军丁奉五千人前来偷袭···”
“不,我看到是一万人。”
“吴军是三万人···”
边跑边喊的魏军们,开始自我心理安慰,故意夸大吴军的兵力。
毕竟逃兵可是要杀头的,不过如果敌人过于强大,导致大军全部逃跑,那么遵循着法不责众的原理,这些人将都会被赦免。
当这些话传到中军,后军时,人们都以为吴军来了十几万,根本没有组织抵抗,反而为了能跑的快一点,扔下了笨重的盔甲与兵器。手里只拿着一把短刀就开始往后跑。
以三千兵士的吴军正面作战根本不是七万魏军的对手,可是,战争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士气,一但士兵的心理防线被突破,那么其他士兵就会被感染,然后传播至整个大军。
再加上丁奉是偷袭,魏军的粗心大意。想输都难。
留守在东西两城的全端和留略两部,远远就看到了正在溃散的魏国大军,心下大喜,他们可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立即各率领精兵五百人,冲下山去,准备加入这场军功盛宴。
督守在后军的胡遵还是有些大将风采的,很快让自己的亲军们严阵以待,遇到逃跑的魏军,就是一阵砍杀。有效的减缓了魏军的溃败,并且越来越多的魏军聚拢在胡遵身旁。
不过胡遵亲军毕竟比较少,控制的局势有限,大部分的魏军还是处于溃逃状态。
“速让各将军校尉稳定所属军队,坚守营寨,吴军不过前锋一部,怎么能会有十几万大军。”胡遵冷静的思考道:以吴国的国力想来调集十几万大军,没有一个月是不可能的。而现在去掉行军的速度,吴国援军最多只有几万,前锋部队肯定不足五千。
胡遵分析的是不错,丁奉只有三千人,只要胡遵把后军组织起来,坚守营寨。那么丁奉无论如何也攻不进来。
就在这时,东西两关的全端,留略所部,从侧翼开始进攻魏军前部,长剑与短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魏军将士一个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
胡遵为了避免局势加速的恶化,迅速下令道:“速遣将军石苞率军抵挡侧翼吴军。”
石苞由于是最后一个渡浮桥的,所以营帐比后军还要靠后,是目前受到溃兵影响最小的部队。
不得不说胡遵下达了一个聪明的决定。
石苞接令后立即从后方出动去迎击全端,留略所部,胡遵亲自镇守后军收拢溃兵。
丁奉所部奋勇当前,一直从清晨杀到午时。从前军突破到了胡遵所部的后军。
这一次丁奉看到的是胡遵所部的严阵以待。
“放箭。”胡遵命令弓箭手向丁奉军放箭。
如果这个时候丁奉撤退,是没有人可以拦住他的。虽然吴军士兵士气高涨,可是经过了一个上午的冲杀,确实有些疲惫了。
但是已经杀了红眼的丁奉会放弃吗?答案是肯定不会。
“将士们,举盾列阵,跟我冲啊。”丁奉再次高喊道。
“嗷~”这一次吴军似乎忘记了已经疲惫的身躯,反而士气更盛的呼喊道。
战斗进入僵持,全端,留略部受到石苞的狙击,而丁奉部虽然士气高昂,但是兵力太少,无法扩大战果。
以丁奉三千的部曲,能打成这样的局势,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虽然魏军大意轻心,但毕竟也是七万大军。
这一次,上天站到了吴国的一方。
吴魏两军在僵持的同时,都感到大地似乎在颤抖。
抬眼望去,山上满是红衣赤甲的吴军正在奔跑。
吕据所督的中军终于到达东兴,正在向战场的方向疾驰而来。朱异则率水军准备冲破浮桥,横江拦住魏军。
此时只听见行军部队中,有一人在豪迈的高歌:
“秋风扬沙尘,寒露沾衣裳。角弓持弦急,鸠鸟化为鹰。边垂飞羽檄,寇贼侵界疆。跨马披介胄,慷慨怀悲伤。辞亲向长路,安知存与亡。······身逸获高赏,身没有遗封,身没有遗封。”
这首《秋风曲》,在吴国人的心目中,相当于秦国时期《岂曰无衣》。主要是说吴国人民难以忘记孙权的恩惠,而将士们甘愿为其效死。
············
(https://www.tyvxw.cc/ty84318/573977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