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孙亮的完美演出
建业城,地处淮河以南,冬季没有暖流,所以格外寒冷,冬季与夏季时间都比较长,几乎没有春秋两季。
“前几天还很暖和,今天可真是冷啊。”孙亮穿着崭新的天子绛袍,身披玄色貂裘,在寝宫门前感叹道。
“陛下,出征的大军已在城南集结完毕。銮驾也已准备好了。”侍立在一旁的黄皖提醒道。
今天是大军出征的日子。原本作为一个未亲政的孙亮,是不用为大军送行的。
可孙亮怎么会放弃这次笼络人心的绝佳机会。
于是在孙亮的强烈要求下。诸葛恪无奈的答应了。
诸葛恪也是考虑到皇帝亲自送行,能够振奋军心才答应的。
“黄皖,朕让你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吗?”孙亮问道。
“回禀陛下,已经准备好了。”说着,黄皖从手中拿出,名叫“韭叶芸香”的东西交到了孙亮手里。
孙亮接过来,在手里看了看。然后满意的藏到了袖子中。
本来孙亮是想让黄皖给找洋葱来着。后来才想起来,洋葱在这个时期可能还没有。
虽然没有洋葱,但是有大蒜啊。孙亮依稀记得前世在做销售的时候,给顾客发养生短信。
其中有一个短信,就记载着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在攻伐孟获的时候,由于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有“哑、灭、黑、柔”四眼毒泉,将士们喝下泉水后,身患奇病,毒发身亡。
诸葛亮十万火急之下幸得当地高人指点,寻找韭叶芸香,让将士们食用后,方才渡过难关,化险为夷。而这里的韭叶芸香就是后世的大蒜。
于是孙亮便让黄皖来到光禄寺,很快就找到了韭叶芸香。(三时期光禄寺掌朝会,宴请,祭祀,膳食之事)
“走吧。去见见朕的精锐之师。”
言罢,孙亮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来了到天子御辇旁,富丽堂皇的御辇之上系有銮灵,微微作响。
御辇前有六匹骏马,个个骄傲的昂起头颅,优美的抖动鬃毛,甚是威武。
古代礼仪制,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森严的等级制度,以示皇帝地位之尊崇。
孙亮缓慢登上御辇后,就听见,黄皖高声喊道:“起驾·······”于是,浩大的銮队,开始向南驶去。
走到公车门,大臣们侍立两列,早已恭候孙亮多时。见御辇已来,便山呼万岁,俯首跪拜。
孙亮很享受这种感觉,凌驾众生,至高无上。权利就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毒药。
随后,大臣紧跟在御辇两侧,随銮驾同行。
孙亮找大蒜,其实是为了马上要演的一场戏,怕自己哭不出来,只好找来大蒜,逼迫自己哭出来。
御辇里的孙亮,将拨开的蒜瓣使劲拧出一些汁水,涂在眼睛旁,刚开始还觉得没啥效果,于是又将蒜瓣往脸上多涂了几下。
本来的剧本是,等快要到军队旁,孙亮首先发表下出征感言,啥我军必胜,威武霸气啥的,然后对着诸葛恪,开始感慨其忠心报国,文武双全啥的,说的情深意处之时,瞬间哭的稀里哗啦。
可现在,由于的涂抹过多蒜汁,还没等到军队旁,这眼泪就已经开始止不住了。不但止不住,脸还是发烫,变红,马上就要有肿的迹象。
“那啥,有湿巾吗?”孙亮对着黄皖说道。
“陛下,您怎么了,脸这么红肿,湿巾又是啥?”黄皖见到刚才还好好的孙亮,突然变成这样一幅模样,甚是惊讶。关心的问道。
“嘘······”孙亮脸色难看,示意黄皖闭嘴。生怕别人听见,发现自己是这幅模样。
“算了,自作孽不可活。”自己心下暗道。
黄皖知道这位皇帝常有疯癫之举,且脾气还不好。于是不敢过问。
少顷····
忍了一路的孙亮,终于来到了军队旁。
诸葛恪看到天子銮驾已到,立马俯首跪拜,高喊道:“吾皇万岁。”众将士看到诸葛恪高喊,于是也俯首跪拜高感万岁。
孙亮看到眼前这支部队,将士们精神抖擞,信心满满,大军军列整齐,旗帜招展。纪律整齐肃然,军容训练有素。俨然是一支威武之师。
孙亮重新整理下情绪,先是在御辇高声痛哭,然后从御辇跳下,一路小跑,跑至诸葛恪跟前道:“大将军忠贞之后,世代为国,尽心尽力,且文能提笔安天下,武可马上定乾坤。
身为帝师(诸葛恪身兼太傅之职,太傅是皇帝的老师),不嫌朕德薄恩寡,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古之周公亦不过如此。
表面上大将军与朕是君臣,实则,朕早已将大将军视若亲人。大将军此去,不知何时能归,朕甚是挂念,万望大将军以身体为重,东兴与大将军相比,对朕来说,东兴不过草芥,不足为道。若大将军有失,朕如断双臂。”
说完,孙亮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哭的那叫一个惨,嚎的那叫一个凶,甚是感天动地。孟姜女哭长城亦不过如此。
不过真实情况是,脸上炽热般的疼痛,由不得孙亮不哭啊···
“嘛卖批,这三国的蒜,真他妈的辣,谁以后敢跟我提蒜,定夷他九族。”孙亮心中暗骂道。
若是年长的寻常人对诸葛恪说这话,以诸葛恪的智慧肯定不信,因为孙亮说的话太腻歪人,太假。
可眼前的孙亮不过是十岁幼童,孩子说的话,是最容易让人信任的。在加上,孙亮早已红的发紫的双眼,略有浮肿的脸庞,流线般的泪水,尤是诸葛恪也不得不信啊。
诸葛恪听完孙亮的话,被感染的心中也略有酸楚,于是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语气说道:“陛下之恩,莫敢相忘,恪以死报之,尤觉不足,唯有提敌酋之首,献于陛下,方不愧陛下之信任。”
众大臣,将士看到此景,也被孙亮感动了,个个感概良多,于是交头接耳的赞叹道:
“没想到陛下如此仁厚”
“吾吴国有此明君,何愁不兴。”
“陛下年纪尚小,竟如此善待臣下,吾等当以死报之啊”
················
(https://www.tyvxw.cc/ty84318/573976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