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血战上甘岭 > 第210章 双方达成和谈共识

第210章 双方达成和谈共识


  第五次战役,我军和朝鲜人民军一共投入了十五个军,奋战五十多天一共歼敌八万二千人。

  而我方战斗减员也达到了八万五千人,敌我双方战损比为1:1.038,以前我军和敌人的战损一般都是敌我双方在1:2左右。

  这次战役虽然粉碎了敌人从右侧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计划,逼迫敌人走上谈判桌,但是在这一战中我军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比如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伤亡,主要就是因为撤退太过于匆忙,没有按梯次有序撤退,导致这么多部队一起蜂拥后撤。

  另外就是部队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配合不够娴熟等。

  比如第四次战役,我军虽然也是在被敌人追着打,而我军边打边撤,却是撤退的井井有条。

  第四次战役之所以撤退的这么好,除了上级指挥得当,这应该还得归功于作战的这些部队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

  连续和敌人作战这么久,无论是对敌人还是对我方都很了解,配合也相对比较默契。

  比如说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和四十军,在国内的时候,他们就曾经多次参加过国内解放战争。

  这些部队不但战斗力强,而且相互也比较熟悉,配合起来也就相得益彰。

  从这场入朝作战,敌人的部署来看,李奇微在军事才能上,是要胜过麦克阿瑟不少的。

  有关史学家分析这场战役,觉得我军有这么几点做的不够好,这才导致结果不算太完美。

  第一,我军打的急了一些。因为根据当时得到的情报,敌人很有可能会从右侧登陆围困我军,但是我军却是对敌人何时登陆等等情报缺乏了解。



  为了破坏敌人的反登陆作战,争取主动权,这才提前发动了第五次战役。

  在我看来,其实这一战发动的时机恰当好处,因为第三批入朝部队都已经准备就绪,而且弹药和后勤补给也都到位了。

  而敌人的右翼相对比较突出,而战斗力相对较弱,针对这部分敌人进行歼灭,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

  第二,我军打得大了一些。这主要是说我军最初指定目标的时候,第一阶段预计歼敌五个师加两个旅,这其中包括美军的三个师。第二阶段预定健美南朝鲜六个师。

  由于当时敌人控制了天空,我军卡车又有限,想要大规模转移部队很不现实。

  其次是敌人的装备精良,火力很猛,还有飞机、大炮和坦克支援,想要一下打掉美军三个师的确有一点不现实。

  不得不说,这方面的因素是有的。

  但我要说,这不是最主要的。

  第三,我军打得远了一些。这主要说的是,我军后勤补给问题。

  但我要说,这方面的问题是有,但也不是最主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第四次战役的时候,我军可是打到了三七线。比现在的距离足足远了五百多公里,即便运输有困难,难道比当时还要困难。

  再者,由于前几次战役,我军从敌人缴获了不少卡车,而这段时间苏联也支援了我军大量的卡车,卡车运输是足够的。

  再者,后勤经过这段时间和美军飞机斗智斗勇,早就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止敌机轰炸的措施。

  虽然我军的后勤卡车依然还会被敌人飞机炸毁,但是情况比前几次战役情况好了不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把问题归到后勤后,那就真是贻笑大方。

  在我看来,战略目标没有问题,打的也没有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第三批入朝的这些部队,眼看着第一批和第二批入朝的部队都立了不少军功,他们也急着立功。

  要说战略上的问题,也只有当时老总没有听取下面人的意见,把战场放在金化和铁原以南打,而没有把敌人放的金化和铁原来打。

  这就导致歼灭敌人的数量和效果上大打折扣,也让我军后续撤退上有一点被动。

  其次就是之前所说的,撤退没有章法,部队之前也缺乏交流。



  不然为什么第四次战役,我军为什么就能井井有条的撤退,那为什么第五次战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了呢。

  说白了,大家都太想立军功了,很多部队前期都打的太猛了。

  而在后撤命令下达的时候,大家一股脑的往后撤,部队之间各自为战根本没有一点章法可言。

  但不管怎么说,第五次战役已经结束,后面还有更多的战役要打。

  第五次战役之后,敌我双方都陷入了僵持状态。

  这次战役之后,老总和副总回京述职,并和北京方面商讨下一步作战方针。

  北京方向听取了两位老总的讲述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和进一步商讨,确定了我军接下来‘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这一点上,在第四次战役的时候,北京方面分析了敌我的战局后,就指出‘我军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的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朝鲜问题’。

  第五次战役后,我军迫使敌人愿意同意和我方进行谈判。

  根据这个新情况,北京方面再次提出‘充分准备持久战和争取和谈达达到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



  从这一方针可以看出,北京方面充分认识到,想要迫使达到结束朝鲜战争,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任务。

  这将是一场边打边谈的长期拉锯战,我军必须充分做好思想准备。

  自从我军入朝以来,联合朝鲜人民军,一共歼敌人二十三万,迫使敌人从之前打到我国的鸭绿江边,退后到了如今的三八线。

  这五次战役中,美军连连遭到打击。

  比如第八集团军的沃克司令,就在撤退中死于车祸。

  安迪将军被俘虏,‘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斯被撤职等等。

  这让美国国内很多人看到,朝鲜战争是一个无底洞,在这这里战斗下去,他们无法看到胜利的希望。

  这些种种因素,也将会导致美国白宫会对李奇微施压,让他早日结束这场战争。

  从这一方面讲,很有利于我军制定的谈判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

  第五次战役之后,敌我双方在军事上处于相对平衡。



  我军士气很高涨,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也都打的很好,很多时候都是我军在牵制敌人的鼻子走。

  但我军的劣势也很明显,飞机、火炮、坦克、枪支和弹药严重不足。

  虽然这个时期,苏联支援了我军不少喷气式战斗机,击落了不少美军飞机,但是由于数量不足,这些飞机只能被安排在鸭绿江附近,并不能像美军一样把飞机直接派到前线作战。

  反观美军,在我军入朝之前,美军士气高涨,有了麦克阿瑟在圣诞节结束这场战争的诳语。

  不过随着我军入朝之后,敌人接连遭到了我军猛烈打击,士气可谓一落千丈。

  而且如今部队兵力不足,而后续补充由于很多国家都看不到希望,更加不愿意增派兵力。

  所以,敌我双方在军事综合上相对持平,双方都陷入了僵局。

  这场朝鲜战争,杜鲁门政府不论是内政还是外交都有不少麻烦。

  朝鲜战争,美军第一年的总消耗高达一百亿美元,这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第一年投入的金钱要多一倍。

  而一九五一年,美军的军费增加到了六百亿,比全年又增加了六倍。当时的美国人平坦下来,每人要担负三百零七美元的负担。



  在这样巨大的消耗之下,竟然还打不赢这场战争,这不仅导致其它‘联合国军’非常的不满,也导致国内对这场战争很不满。

  这其中,由于英军和法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他们都表示不愿意再继续追随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消耗。

  自始至终,苏联都还没有真正下场作战。

  而杜鲁门一直都没有忘记苏联在一旁虎视眈眈,确定只要苏联没有下场作战和在背后操控,他们就不能继续在朝鲜上消耗力量。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杜鲁门急需结束这场战争,所以杜鲁门同意进行和谈。

  不过想要和谈也不是说一句我们和谈吧,双方就能坐下来和谈。

  因为这中间还有一个苏联,虽然苏联没有下场战斗,但是想要和谈苏联却是怎么都避不开的。

  为了探查苏联的意思,美国和各‘联合国军’都纷纷出动,派出人员去和苏联接触,想要打探一下苏联的意思。

  为此,艾奇逊让当时驻扎在法国巴黎的查尔斯向驻扎在德国苏联的委员会主席政治顾问弗拉基米尔进行试探,试探无果。

  后来美国又通过瑞典这一条线,再次向莫斯科进行试探,也同样没有结果。



  后来美国白宫查尔斯去香港试探,可一样没有结果。

  这个时候艾奇逊又让苏联问题专家乔治.凯南,终于这位苏联问题专家在纽约海滨长岛格伦克福庄园,和苏联方面的代表马立克进行了一次长谈。

  最终乔治.凯南把话挑明,‘美国准备在联合国,或在任何一个委员会,或是以其他任何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人会面,讨论结束朝鲜战争的问题’。

  一来是让马立克美国要想要和谈的消息传达给苏联,二来是想让马立克作为中间人,和北京以及朝鲜人民军取得联系。

  苏联方面不反对,我国和朝鲜人民军也都愿意和谈,就这样就和谈一事,双方都达成共识。


  (https://www.tyvxw.cc/ty82350965/13986015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