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非芦根不嫁
腊梅自从挨了母亲那顿严厉的训斥和说教后,心里像是被一块巨石压着,沉甸甸的。她害怕母亲真的会因她的事情而有个三长两短,毕竟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养这么大,实在不容易。每当夜深人静时,腊梅总会静静地躺在床上,望着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她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照顾点儿母亲的情绪,自己和芦根儿都还年少,未来的路还长,与芦根儿的关系有的是时间去慢慢培养,不必急于一时。于是,她暂时克制住了对黄河滩的向往,对芦根儿的思念也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默默地想念和祝福着他。
腊梅原本是个热爱学习、渴望知识的女孩。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当她从新学堂毕业,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能到城里的学校继续深造时,现实却给了她一记沉重的打击——家里交不起学费和书钱。那一刻,腊梅的心像是被撕裂了一般,她多么希望能继续读书,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啊!学堂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为她感到可惜,纷纷劝说她再想想办法。其中,有一位老师更是对腊梅寄予厚望,他觉得腊梅是个有才情的优秀学生,如果能继续上学,以后必定能有所成就。于是,这位老师发动家里富裕的同学为腊梅捐钱交学费和书钱。然而,腊梅却婉言拒绝了老师的好意。她不想拿着别人的钱去读书,那样会让她心里感到不安,也会让她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更重要的是,她不想因为自己的贫穷而连累别人。腊梅深知,自己生在穷人的家里,命运或许就该是这个样子。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反而安慰自己:不上学就不上学吧,读了几年书学的文化在农村也够用了。不上学照样可以堂堂正正做人,靠劳动吃饭也能养活自己。
然而,腊梅的内心深处还是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她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蓝天白云发呆,想象着自己如果能继续读书,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也许会成为一个浪漫的女诗人,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许会成为一个文学家,用笔墨描绘出世界的五彩斑斓。但每当她回到现实中来,都会无奈地摇摇头,苦笑一声,然后继续去帮家里干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腊梅逐渐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份兴趣或许源于她对芦根儿母亲荷花儿精神状态的关注。荷花儿自从丈夫淹进大河里后,脑子就越来越不正常了。腊梅认为她肯定是大脑受了刺激得了一种什么精神疾病。于是,她四处搜集医学书籍,无论是传统中医的还是新奇西方医学的,她都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每当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她就会谦虚地去请教村里的“活菩萨”老郎中。然而,老郎中却告诉她,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对荷花儿这种“心病”都无法医治。只有等荷花儿心里期盼的事情实现了,“心病”自然就好了。老郎中还明确告诉腊梅,荷花儿并没有精神疾病,只是心里有个解不开的结。
尽管如此,腊梅并没有放弃对医学的研究。她觉得,即使不能医治荷花儿的“心病”,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将来或许能帮到更多的人。就这样,腊梅在医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渐渐地成为了一个懂医术的农村姑娘。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岁月的流逝让腊梅逐渐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她的皮肤变得更加白皙细腻,眼睛也更加明亮有神。每当她走在村里的小路上,都会引来无数青年小伙儿的目光。然而,腊梅却对这些目光视而不见。她的心里只有芦根儿一个人,那个在黄河滩上与她相依为命的男孩。尽管她已经不再害怕家长的训斥和威吓,但她却一直再也没有去过黄河滩。她害怕一旦见到芦根儿,那份压抑已久的情感会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做出男女之间那种难以用理智控制的事情。毕竟,她和芦根儿的身体都已经发育到了渴望与异性发生性爱的阶段。而且,她也看了不少医学书籍,对年轻男女的生理现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然而,腊梅的拒绝如同一道冰冷的屏障,将村里的媒婆们挡在了幸福的门外,令她们伤透了脑筋。那些平日里能说会道、善于撮合姻缘的媒婆们,此刻却仿佛失去了往日的魔力,无论她们如何费尽心机,腊梅的态度始终如一——坚决拒绝。
村寨里的棒小伙儿,外村的俊后生,一个个被媒婆们夸得天花乱坠,仿佛只要腊梅点头,就能立刻拥有世间最美满的婚姻。但腊梅的心中似乎有着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每一个提亲者的品行与心灵,而结果总是令人失望。她的眼神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这让她在众多的求婚者中,找不到那个能与自己灵魂共鸣的人。
媒婆们的热情并未因此减退,反而更加高涨,她们开始四处打听,试图找到那个能让腊梅心动的人。就在这时,本村有权有势的甄保长也坐不住了。他膝下有一独子,自幼娇生惯养,虽算不上才高八斗,但在村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富家子弟。甄保长一直希望儿子能娶一个贤惠又能干的媳妇,以延续家族的荣耀。当他得知腊梅多次拒绝提亲后,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好奇与不满,决定亲自出马,委托村里最有威望的媒婆张婶去探探腊梅的口风。
张婶接到任务后,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早便来到了腊梅家。她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切入正题:“腊梅啊,甄保长家的公子,人品、家世都是一等一的,你若是嫁过去,那可真是享不尽的福啊!”
腊梅闻言,只是轻轻一笑,眼神里没有丝毫的动摇:“张婶,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婚姻大事,岂能儿戏?我要找的是能与我心意相通,共度风雨的人,而非仅仅看重家世背景。”
张婶见状,知道硬的不行,便换了一种策略:“腊梅,甄家公子虽然有些娇惯,但心地不坏,况且甄保长在村里说话的分量,你也知道。若是你能点头,这后半辈子,还用愁吗?”
腊梅轻轻摇头,语气坚定:“张婶,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不能为了物质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婚姻,对我而言,是精神的归宿,而非物质的交换。”
张婶无奈,只好将腊梅的话原封不动地带给了甄保长。甄保长听后,脸色阴沉,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村姑,竟敢如此不识抬举。但他转念一想,腊梅的坚持或许正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这让他对腊梅的兴趣更浓了几分。
“既然她看不上我儿子,那我倒要看看,她到底想嫁个什么样的人!”甄保长心中暗想,决定暂时放下此事,暗中观察腊梅,看看她究竟在等什么,又在期盼着什么。
腊梅的父母看着女儿如此固执己见,心里既纳闷又无奈。他们深知女儿的性格,一旦认定了某事,便很难回头。他们猜不透女儿心里到底想着谁,到底想嫁给一个啥样儿的人。母亲更是疑惑而无奈地想道:“难道女儿还在等着那个多年前在黄河野滩救过她的芦根儿?那个穷小子,真的能给她带来幸福吗?”
然而,腊梅的心中自有答案。
每当夜深人静时,腊梅都会悄悄地来到窗前,望着远方那片熟悉的黄河滩。她的心里充满了对芦根儿的思念和牵挂。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忘记那个在黄河滩上与她共度风雨的男孩了。
(https://www.tyvxw.cc/ty80251910/4801578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