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7章
鼎盛时,三十六厂拥有着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辉煌……
厂里有用最厚重的钢材建起来的大吊车,至今还在,我猜足有上百吨重。
有全市最高最粗的水塔,不高不大不行,厂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三十六厂的人,能多到什么程度?
全厂光加工木材的车间,就有九个。
这些车间里,人数最少的有三百多人。
其中被钱亦文买去的三车间,工人有九百多;
(写书的没按原型写,只写了其中的三个,我猜是脑子不灵光,怕牵涉太多写乱了……)
真实的三十六厂三车间,现在估计也被拆了……
有专门把8米长的圆木裁成板子的,有生产板方的,有生产胶合板的,还有专门生产军工产品的。
三车间的两栋房子,就是生产胶合板的。
围绕着加工车间,又有很多的外围人员。
分散在东山里的伐木工人、车队。
每一位产业工人,还要标配一名配偶,一个孩子……
所以,有人说三十六厂产值最高的时候,有近两万人。
我没有去考证,那是我被分配到三十六厂以后的事情了。
……
当时,很多人都跟着三十六厂沾了光。
我一个没啥实权的人,当时都觉得很有面子。
谁家孩子结婚打家具要买木头,入冬了买柈子取暖,这些事经常帮人干。
虽然都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儿,但厂外的人就是干不成。
三十六厂的小伙儿找对象,说满城扒拉着挑那是有点扯了。
但有一点绝对真实,当时要不是教师、一百二百的营业员,或是其它单位的正式职工,嫁到三十六厂来,想都不要想。
非正式职工要想嫁入三十六厂,那长得得美成啥样?
所以,文中说游手好闲的郑勇那伙人二十好几了还没有对象,是不真实的。
在他当婚的年龄时,三十六厂还没有颓败(至少表面上是)。
所以,多了不敢说,至少娶一个媳妇儿还是现实的。
说件最实际的事情,就发生在我身边。
邻居是一个战场上负过伤的老兵,拖着一条伤腿,娶的就是一个比他小了十几岁的黄花大媳妇儿。
当然,有组织照顾、替他成家的成分,但也不排除是他媳妇儿对形势和双方实力的判断左右了她的决定。
我把这些告诉了写书的,她说我给她提供的素材不错,她要写进来。
我翻了半天,没发现有他的影子。
杨铁腿?腿是像了,可人不像,他也不是三十六厂的;
老周?那就是个用来体现三十六厂破败时期的典型,不可能是他;
看门老刘头儿?组织上也没照顾过他的婚姻……
实在无解,我去问了一下。
她说:是钱君!
我去!一个在厂里屁事儿不管的瘸子,能给夸大成主宰命运的,也只有写书的才敢这么干了吧?
起步就是保卫科长,处级干部;
军功是有,不过可和他连职衔都不敢说的首长一点关系都没有;
组织照顾他成了家是真的,而且我看他那媳妇儿还真是长得好看,但可不是厂长的小姨子……
(https://www.tyvxw.cc/ty80006412/3935301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