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明末之七海为王 > 第二百四十三章 达成一致

第二百四十三章 达成一致


  沈犹龙和陈子壮在赵文及开解后,也就释怀了,哪怕被李肇基骗了,也损失不了什么,毕竟粤省原本的海关也没多少钱,反而会由此编练一支强军,唯一冲突的就是粤军的编练计划。

  沈犹龙和陈子壮商议的是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先把粤省营兵整备出来,把粤省那些贼寇清剿后,再聚资编练新训军,可现在事急从权,按照李肇基所说,鞑虏入寇与闯贼称帝,都在明年初,满打满算,就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了。

  因此,一切都要加快速度。

  当然,也由此解决了一些麻烦,比如陈平一直要求,粤军应该尽可能的增加骑兵和火力,这是非常消耗军资的,相对来说,东方旅那以大头兵为主的军队,却更便宜些。

  但陈平的要求是合理的,现在这不是问题了,因为北援救国计划因为李肇基提供的消息而改变。

  一开始,沈犹龙的北援救国计划分两个,一个是援军一个是援粮。因为援粮,他当初才支持了水师团练。

  以他当时的打算,水师团练灭了四姓后,会留下一支船队,可满载广东相对廉价的粮食,运输至登莱、辽西,用于支援前线。当然,在于陈子壮等人的斗争和李肇基的掺和下,这个计划已经流产了。

  因为陈子壮等士绅是想编练一支陆战力量,陈子壮是认为,水师和陆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关税才多少钱,保持两支一定支持不住。

  而士绅们想的就更简单了,剿灭了四姓,粤海霸权属于了自己的盟友李肇基,还要水师做什么?不如再弄一支陆师,握住了刀把子,话语权和影响力就都增强了。

  船队没有了,就只剩下了援军,因为没有了船队,所以沈犹龙计划援军北上与李肇基也完全不同。

  李肇基因为知晓甲申国难,他的本意就是用船把军队运输到辽西去,和吴三桂的关宁军合营。朝廷兵马原本就弱于明年的顺军和清军,再分开,岂不是更弱?

  而沈犹龙的计划是从粤省出兵,先进湖广,再视情况北上,若是缺粮饷,则下江南,沿着运河北上,若有机会,则从湖广进南阳盆地,这是中国的旋转门,从这里,可以进中原和陕西关中,就可以避开闯贼主力,先复国土再说。

  这个进军路线最为重要的是,全程都在陆地作战,军队补给和军粮供给全部由他掌控,李肇基的军队也就只能听他的命令。若走海路,谁来主动,就说不定了。

  但现在,这一切都解决了,事急从权,北上支援必然要走海路,才能直接救援京畿。

  因为走海路,兵马配置上也就要也改变了,陈平无法坚持尽可能多的骑兵,原因很简单,运力不足,运输一匹战马的空间,可以运输五个士兵,最重要的是,战马是一种非常娇贵的动物,到目前为止,谁也不能确定战马可以由战船运输到京畿,还能活着,还能投入战斗。

  如果死了,那一切就都白费了。

  所以,骑兵就不用想了,可以练,但不能北上,按照李肇基的办法,只运骑兵和装备到北方,到地方之后再买马匹投入战斗。不仅如此,双方还商定,到了北地之后,买到的马骡,优先保证炮兵需要。

  但这也只是细节中的一个,事实是,李肇基渡过了人生最为艰难的五天时间。

  银行建立,贷款利息,粤军编制,行程安排,他和沈犹龙、陈子壮等人吵了整整五天,这两位甚至直接带着心腹、账房、书记住进了鸿宾楼,之所以没有选择南园或者沈犹龙的宅邸,是因为这样不会被其他人其他因素打扰到。

  沈犹龙和陈子壮都已不再年轻,但为了大明朝,他们二人展现出足够的精气神,有时候,半夜想起什么事,也要把李肇基叫起来商议。

  这是在争吵的五天,也是锱铢必较的五天,但五天后,一切都有了结果。

  首先,银行率先建立起来,称之为粤海通商银行,与海关那以朝廷官员牵头、团防局为主,东方商社监督的模式不同,粤海通商银行并非官方机构,而是纯粹的民间资本组成,所以,官府的力量根本无法安置进去。

  粤省总计有二十三位士绅入股了银行,李肇基本人则以东方商社的名义入股,因为粤通行的第一笔和第二笔贷款就是给朝廷和东方商社练兵的贷款,数额巨大,所以股东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本金来,才能应付这第一轮开支。

  最终商议后,粤海行的本金在一百万两银子,李肇基虽然是股东,但也是借款人,所以无法拿出银子来入股,因此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以粮入股。

  李肇基与股东们约定,在崇祯十七年之前,运输五万石吕宋大米到香港,五月五日,输十五万石大米至香港。

  而这些就是东方商社入股的本金。

  这些都会被作为丝户贷款的所需的物资使用,毕竟在借款给朝廷和东方商社之后,银行也要经营起自己的贷款业务来,丝户贷款就是其中之一。

  粤通行的总部选定在香港,与海关衙门并列,在广州、惠州、东莞等地设立分行,海外的淡水也会有分行。

  粤通行不仅提供贷款,也吸收储蓄,为了表示诚意,在粤通行建立的当天,李肇基携西院夫人白墨亲临,并且把个人财产,合计四千二百两存入了粤通行之中。

  商社其他高层,也各有存储,只不过没有像李肇基那样存储那么多,也就意思一下。

  而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对银行的建立非常感兴趣,只不过,没有人愿意给他们股东的资格,但这不妨碍他们把资金存储到银行里,至于发行股票和股票交易这种事,短时间内却是不可能的。

  因此,粤省官府和东方商社,各自得到了借款,李肇基借了二十万两,而粤省官府借了四十万两,全部以海关税收为抵押。

  东方商社的贷款十年还清,而粤省贷款则是十五年,因为大家都有钱办自己的事了,所以在海关税收分配上,双方都退让了,李肇基最终得到每年的关税盈余的百分之六十。

  实际上,属于朝廷的那百分之四十,几乎全部用于还债了,倒是东方商社,每年都有结余。

  银行定的利息是年利息百分之六,粤省官府那四十万两还完,本息合计六十万两多一点,每年四万两多一点。

  由此可见股东们的精明,他们估算的粤省海关每年收入十万两,粤省的百分之四十,自然就是四万两。

  有了钱,就要练兵了,因为要海路北援,所以骑兵就不用想了,倒是解决了一大问题,但陈平难以接受东方旅的兵种配置。

  东方旅的步兵全数都是步枪兵,区别只是身材高大的兼做掷弹兵,还有两个连计划装备线膛枪,作为猎兵。

  虽然,每个步兵都配属了刺刀,但大明的官员将领还是怀疑,这样的军队,能抵挡住骑兵的大规模冲击吗?

  李肇基如此编练是有个原因,其一就是在香港进行合练的时候,面对上了刺刀的步兵,只要步兵足够坚强无畏,骑兵就是冲不散的。

  其二原因就更简单了,李肇基是计划未来给东方旅全数换装燧发枪的。

  只不过,因为时间实在紧迫,商社兵工厂解决不了燧发机部件的大规模量产问题,因此东方旅只能配备火绳枪。

  这主要是簧片采用的钢无法自产,从江南等地买入的钢,质量不稳定。还有就是燧石,因为此前没有成规模的燧发枪部队,所以东方商社也一时找不到高品质的燧石供应,他可不会像后世普鲁士国王那样,给自己的士兵配备黄铁矿石,那样发火率就太低了。

  对于东方旅的兵种问题,李肇基心里也在犯嘀咕,虽然淡水营在香港与骑兵进行了合练,但那可不是实战。

  后世的经验证明,燧发枪部队配属刺刀,组成大阵是可以面对骑兵的。

  而燧发枪与火绳枪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射速,只有燧发枪一半射速的火绳枪,插上刺刀,可以抵挡吗?

  随着陈平的坚持,李肇基也开始退缩,最终,保守战胜了激进,理性战胜了热血。

  考虑到东方旅必然以只经过了两三个月训练的新兵为主组成的军队,李肇基不得不选择保守,但是他不准备改变东方旅的配置,而是给东方旅再配置一批披甲长矛兵,把现有的披甲长矛兵收纳进入先锋营中,组成五百人规模的披甲部队,在作战时,各有两个连二百人配属给两个团,余下一百人作为跳荡选锋之用。

  对于李肇基这样的选择,陈平依旧不能接受,而且他还要考虑新军编练的素质问题、成本问题。

  所以,新训军和新编军依旧采用淡水营的模式,披甲长矛手和火绳枪手一半一半,除了考虑对抗骑兵,成本也是重要的考量。

  新粤军所需要的冷兵器,无论是护甲护具还是各式刀矛,都可以从旧有部队里去抽调,几乎没有什么成本,而火枪手却是不同,陈平调查了镇标和督标各营的鸟铳,合用的并不多,若是全员火枪手,可拿不出这么多来。

  即便如此,新粤军还是从东方商社那里采买了五百把火绳枪。

  可就算这样做,新粤军的开支仍然很大,主要就在于军饷。

  因为时间紧急,招募乡民,训练成军,是来不及,不论是新训军还是东方旅,都在招募有经验的军队,李肇基的东方旅把四姓海盗里会用火枪的人全都划拉了进去,而辎重、工兵这类的,则以恢复平民身份的高山蛮子为主。

  但明军不同,明军新训和新编两军,都是要旧营兵和卫所里寻找精悍士兵。新编军主要是来自原属林察的镇标和沈犹龙的督标,另外从几个水寨参将那里抽人组成。

  而新训营则以原水师团练为基础,从各大卫所、巡检司抽人。

  这些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欠饷很久。

  如果没钱,人家肯定不愿意进新粤军,想要说动他们,承诺足粮足饷是不够的,必须补发饷银。

  在招募的时候,粤军是先补发三个月饷银,才获得了充足的人手,而且还承诺,离省出战的时候,每个人再增发三个月饷银作为开拔、安家这类杂七杂八的费用。

  仅仅这两项就是半年的军饷。

ωωw.cascoo.net

  


  (https://www.tyvxw.cc/ty79964398/7408528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