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作坊建成
连续几天晚上的生意都很好,众人忙的又累又踏实。
宁长河跟王素莲是彻底放心在这边安家了。
如此又过了五天,生意才渐渐淡了一些。
距离秋闱可没多久了。
恰巧明年又是三年一次的春闱。
书院里不少人都在摩拳擦掌想要一举高中呢。
宁夏也是,他去年才考上秀才,虽然是以案首进的白云书院,但也不敢懈怠。
他对秋闱势在必得,对春闱却是没太大把握,但因为正好赶巧碰上三年一次的春闱,他也想去试试,就算考不上也想积攒一些经验。
本朝沿袭前朝,除了进士科,还有明经明算等。
他自然是考进士科的。
本朝吸取之前的教训,不重诗赋,以经义论策取士。
不重,但不代表不考。
前朝进士科第一场就是诗赋,这一轮没发挥好后面两轮都没资格参加。
但本朝不是,第一场除了诗赋外,在进士科在开始之前,会让参考的学子们打一套拳脚。
也不要求你拳脚功夫得多好,但你不能看起来弱不禁风。
两者结合一起,才是第一场的得分。
这就跟武举一样,不完全考拳脚功夫,也得写文章,只不过比重不同而已。
前朝的教训已经吃得够够的了。
开国皇帝宋久樟说了,不管是重文轻武还是重武轻文,都不合适他们后宋的发展,文物要兼备。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太少了,但得朝这个方向培养下一代。
对此宁夏深以为然,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就算你学识再渊博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授课的夫子们也说了,他书本上的学识掌握得挺牢固,所以只埋头读书对他来讲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他的思维太局限了,说直白点就是没见过世面,写的策论也太过于纸上谈兵。
他要走出书本的框架,多看,多思,多揣摩,将书里的知识结合到现实中再去想你要是一县父母官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这样带入进去才能学以致用。
所以宁夏决定春闱也去,去走走,看看,见见世面。
生意冷下来宁秋是早就有准备的。
连续几天生意好一阵淡一阵,备菜也不好备后宁秋就想了个法子,每一旬的三六九开门,其他时间歇业,就跟赶集似的。
这个消息让阿良他们通知了学子们,省得他们白跑一趟。
这样她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作坊的事情了。
二月中旬,汪大顺去送货的时候带回来了牛掌柜那边写好的协议。
宁秋看过后趁着中午时间去了书院找宁夏。
古人的字大部分她也只能认半边,对此宁夏有意见了。
“回头找一些启蒙书给你,我知你脑子不笨,就是不爱学习。”
宁秋心道可不是么,上辈子能考上大学都是运气加成。
宁夏语重心长的道:“小秋,你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得识文断字,以后你每天学习十个字,还有,夫子让你练的大字你也要练起来,至少以后你自己的账本能拿得出手,别拿出来就是一手鸡爪子似的。”
宁秋点头:“等把作坊忙好我时间多了就抓紧练。”
大概是有精神力的加持的缘故,精神力能集中学习起来也事半功倍。
韩玉跟白志远交给她的基础拳法,她都练得有模有样,至于杀伤力如何,暂时不得而知。
白志远也教了宁夏一套基础拳,宁夏每日晨起也开始练。
宁夏没再说了,把协议念了一遍又稍作解释给她听。
宁秋想了许久后把协议上含糊不清的地方指出来,她说的是大白话,宁夏写的就比较文言文了。
又写明了各自的具体责任跟义务,明确了账本造假的后果,最后在协议上加了个期限,五年。
五年后合作就作废,大家就各凭本事挣钱,谁也不干预谁。
之所以加个期限就是为了表明她的一个立场。
没办法,当你不强大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识时务。
而且宁秋也知道,就算没有这个期限跟他们的合作也不会长久,这些人有的是法子让她挣不到钱或者拿很少的一部分。
除非她有本事一个城一个州的去查那作坊是不是香满楼背后主子的,不然人家跟她说只开了三家,再换个马甲去开她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
这样还不如主动提出来五年期限给对方卖个好,就希望这些人稍微能讲点道理,让她在这五年里多少能挣点钱。
宁秋把自己的意见写好后交给了汪大顺让他转交,还需要协商呢。
这几天太阳都不错,晾晒的夯土砖也都干了,作坊得在月底前建好。
宁家的地都是荒的,宁长河也都重新犁了一遍。
这几天大地回春,除了王素莲宁春以及宁秋,其他人除了宁夏全部下地种小麦。
就连去书院做饭的陈大跟王二,从书院出来也要下来干活。
人多,种起来也快。
宁家这次种了四亩上等地的小麦,两亩上等地两亩中等地的黄豆。
剩下的八亩都空在那,准备种宁秋说的辣椒。
辣椒种子宁秋已经在室外重新育苗了。
之前在家里育苗的种子虽然也发芽了,但发芽率不高。
忙完这些后,家里的作坊也开始开建了。
胡三带着人又拉回来不少石头,空荡的后院那边已经挖好了三间屋子的地基,李大山正带着人将石头一点点的砌起来。
石头要砌一米多高,上面在用夯土砖,屋顶用瓦片,一次性到位最好。
因为这次不包饭,工钱比之前给的稍微多一些,李大山等人干的也起劲,手上活儿都不错。
等到了下旬,三间作坊终于建好了,宁秋将之前烧的熟石灰捞起来让人揣出浆后涂抹在作坊里的墙壁上。
涂抹晾干后整个作坊看起来宽敞又干净明亮。
全部忙好已经到了三月,春耕也快要开始了。
三月三,田里青蛙叫呱呱,这则谚语预示着一年一度的春耕即将来临。
荆州城偏中部,既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小麦一般在秋天种,到来年的夏天收割。
他们家前几天就把小麦种下去了,这一茬得到秋天收了。
水田里早就撒了稻子,如今已经发芽有寸许了,再过半个月就能栽秧了。
水田八亩,都要用来种水稻。
宁长河带着汪大顺忙着田地里的事,宁秋则带着人把所有的工具一点点地往作坊里搬,再加上宁冬这段时间做出来的新工具,小作坊终于初具规模了。
(https://www.tyvxw.cc/ty77132437/4046481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