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觅嫁 > 第四百二十七回 生变 2

第四百二十七回 生变 2


  第四百二十七回生变(2)

  延平王终究是挺了过来。

  少主临朝,忠臣辅政,是时,朝中无事,天下宴然。

  然而,兴平二年二月,安帝骤然病逝,打破了这一稳定的朝局。

  安帝无子,又由于去得突然,生前没有留下遗诏,致使皇位空虚,安帝崩逝,百日内,皇太后夏氏与三位顾命大臣定策禁中,决定过继景王之孙为安帝嗣,迎为新君。

  武帝有十五子,其中十子长大成人,因昭怀太子案,燕王赐死,后来,武帝末年,诸王争储,庆王福王囚于西苑,宁王遭武帝厌弃,后世子孙不得离开封国。

  景王为武帝第八子,自小体弱,天佑末病逝,留有一子,兴平元年去逝,景王一脉,只余下嫡长孙一人。

  朝中委派宗正寺寺卿李满和大鸿胪应翔前往景王封地,接新君入京,并奉皇太后懿旨,新君入继,藩国亲属与旧臣属皆不得入朝。

  时年,新君年不过七岁。

  朝中改朱批,行蓝批,一切军政之事,委交于三位顾命大臣,改年号永泰,尊皇太后夏氏为太皇太后,安帝皇后应氏为太后,新君由嗣母应氏抚养。

  至此,这场皇位空悬的变故,算是告一段落,经过三个月的折腾,一切尘埃落定后,朝堂之上好似又回到了兴平之治。

  唯一的不同,是新君不能亲政。

  “……十叔流放塞外,肃王荣王正值壮年。既然是要过继给安帝为嗣,武帝诸王中,现今也只有景王的孙子最合适了。”李璟淡淡道。

  此时,会客堂中。龙庄主坐于上首,坐在李璟对面的那位老者,一身长袍,鬓角微白,便是杨宥。

  只听龙庄主鼻子里发出两声哼哼,并未立即说话。

  一旁的杨宥却是笑了,“公孙丞相是怀着一颗忠君维稳的心,只是新君年幼,怕就怕两宫太后想不到一块儿去,听说先帝在时。应太后就常与先帝参与政事。”

  本朝并无后宫不得干政的明训。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听政景帝时就有过,应太后比安帝年长四岁,出身大族淮阳应氏。父亲又是明帝留下来的三位顾命大臣之一,安帝去逝,应太后迅速控制了宫中,才使得没有发生任何动乱,因而,应太后未尝不会没有这样的心思,新君甫一入京,她就提出要亲手抚养。

  自开国起,大成朝皇后或是出自勋贵,或是望族。唯有明帝皇后夏氏,因明帝娶亲时,武帝正大力打压勋贵豪强,为讨武帝欢心,才娶了出身普通小吏之家的夏氏为妻,使得夏氏也成为有大成一朝母家身份最低的皇后,及至安帝继位,夏家才得了一个承恩侯的爵位。

  朝中皇位更替,李璟远在休阳,并未多留意,不过是关心新君即位后的大赦,为这事,特意向京中去了一封信,只是最后,延平王依旧不在赦免范围内。

  只是看似平淡的朝局,却是暗流涌动。

  九月,废置五十年之久的左右丞相职务,又重新进入朝堂,公孙梁任左相,应勤出任右相,十月,三顾命之一卢祥去逝,同月,公孙丞相卧病,无法理政,朝政由应丞相一人独揽。

  永泰元年,人胜日,百官朝贺,恭请太后临朝听政。

  荣王留守京中。

  三月,卧病五个月之久的公孙丞相,带病走上朝堂,上疏肯请太后临朝理政,三请而后应诺。

  四月,地陷西南,蜀地地动。

  五月初五,端阳。

  久病于床的左丞相公孙梁联合北衙禁军统领神策将军文如渊,连夜以太皇太后的名义控制内廷,禁闭宫门,令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曹安国分头捉拿右丞相应勤及其党羽,并迅速清除动乱,次日清晨,百官入宫,近半年不曾露面的太皇太后夏氏临朝,声称天降示警,怒斥太后应氏失德,不应再掌权柄,尔后,右副御史章和上陈十二条,斥数右丞相兼国丈应勤更改体制、窃弄威权等种种行为。

  廷议后,皇上奉太皇太后懿旨,发布诏书,太后应氏此后幽居北宫,荣王返回封地,后世子孙不得入京,罢免右丞相应勤,并责令还乡,相附党羽流放崖州。

  后三月,应勤病逝淮阳。

  这一年,是辛丑年,因此,这场政变,史称辛丑之变。

  从此,公孙丞相大权独揽,同年十月,开始推行武帝年间夭折的天佑新政。

  京中十月就开始飞雪,一夜的鹅毛大雪,城外积雪没膝,北城门口通往白云观的官道上,一大清早北城兵马司就开始清扫积雪,等太阳出来时,那条官道早已清扫完毕。

  因天气极寒,进城与出城的人都极少,因而,有行人或是轿子通过,都是极显眼的,何况这顶轿子规格比较大,这一队人,除去抬轿子的十六人,跟随的护卫就更多了,场面极为浩浩荡荡。

  轿子的主人便是如今权力滔天的丞相公孙梁,但此刻,坐在轿子里的公孙梁却是愁眉不展,在他右手边的不是别人,是大理寺寺卿史修,今日逢休沐日,俩人一起结伴去白云观找孙牧之,也就是白云观的现任观主虚无子。

  史修望着公孙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想起朝堂上这近一个月来的新政,推行的并不顺利,“关于新政,各部各衙都已经执行了,况且,任何一件新政,阻力是免不了有的,但依照如今这样的进程,三五年便能见效,前些日子,我隐隐约约听兵部的张侍郎提起,北边的柔然又开始蠢蠢欲动,到时候,朝廷对北边用兵,也不用再担心国库了。”

  公孙梁听了这话,抬头望向史修,呵呵一笑,摇了摇头,“我倒不是担心这个,朝中的那些保守派不足为虑。”

  “那是为了什么?除了这件事,你如今还有什么可愁的。”史修这回倒是猜不到了。

  这一问,公孙梁明显沉吟良久,遂后,长叹道:“撰与,我不想人亡政息。”

  史修心底猛地一惊,怔怔的许久不言语。

  古往今来,以史为证,多少新政,随着当权者的逝去,新政也就随之消亡。

  又听公孙梁道:“新政,是为了国富兵强,是当年革新派的心血,但是哪怕是先生重新召入朝中,也不敢再提,如今因着这个机遇,我着手推行,但是我更想让这次新政,长久地执行下去,毕竟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计。”

  “要不让皇上现在就开始在旁听政?”说这话时,史修带着几分试探地语气,目光注意着公孙梁的神情。

  他说这话,倒没有旁的意思,只是想着若是小皇帝认可,将来也就不怕人亡政息了,如今虽是公孙梁大权在握,但这权力终究有一天要还给小皇帝的。

  却也不想公孙梁想太多其它的。

  公孙梁大约也是留意到史修的小心,忙伸手拍了拍史修的肩头,笑道:“如果连你我都无法完全信任,哪我还能信谁,你就是谨慎太过了。”

  史修略放下心,问道:“那你觉得我这个建议怎么样?”

  “如果没有应太后的事,我会考虑这个建议,但是……”公孙梁刻意顿了一下,“有句话叫养虎为患,最近我想了许久,我不能给应太后复出的机会。”

  “你是想换……”史修饶是跟着公孙梁经历了五月份的那场政变,此刻依旧心有余悸,自古废立天子,可是件大事,伊尹霍光之功,不是人人能得的,也不是那么好得的,况且小皇帝并未失德。

  史修根本不敢多想,唯有一个念头,就是希望丞相能打消这个念头。

  神色严肃地打量着公孙梁,头一回,他从公孙梁身上感觉到了如今令朝中人胆颤的那股威权。

  史修深吸了口气,对公孙梁道:“今上并未失德,年纪尚在稚子,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听章太傅说,天性聪敏,假以时日,定能成为一块不世美玉。”

  公孙梁听了,只笑了笑,并未接话,而是用手指沾了茶水,在一边的桌子上,写了个字。

  史修有片刻哑然,直想摇头,不甚赞同。

  又听公孙梁轻声道:“我今日来找虚无子,就是为了这个事。”

  原来,他已经决定了,史修心里暗忖。

  公孙梁知道史修不易接受,并未再多说,他今日不过是向史修透个底,这件事,自从应勤淮阳病逝后,他就有了这个念头,想了好几个月,才下定决心。

  他熟知历史,自古以来,权臣又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他既已踏上了这条不归路,不如放开手脚,再跋扈一场,即如一位古代权臣所说:纵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丑万年。

  成败一瞬间,他在赌。

  这件事他还没有和任何人说起过,今日和史修说,是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见史修没有说话,公孙梁也没有再说什么。

  一路之上,两人同坐一轿内,却是难得的沉默了下来。

  直到轿子抵达白云观停了下来,公孙梁下了轿子,披了件白狐大氅,站在白云观的观门前,俯首望去,只瞧白茫茫的一片,好一个白雪冰封的世界。

  “今年冬天特别冷呀,瑞雪兆丰年,是个好兆头。”公孙梁进观前,望着史修,富有深意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ps: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许久不更了,都不敢上来发文,惭愧许久,才硬着头皮上来。。。。。


  (https://www.tyvxw.cc/ty7552/313389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