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第249章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傍晚时分宋青锋才下班回来。
大年初一的,真的就跟其他时候一样,都得正常上下班了,也就昨天年三十给休息了半天。
回来吃了个丰盛的晚饭,宋青锋就陪媳妇了,不出去了。
因为这天竟然雾蒙蒙的,风刮得也不小,有点像是要下雪的样子。
加上昨天趁着有空,该去的地方都去了一遍,今儿就不用再去了。
在家里陪媳妇就行。
乔念瑶也受用啊,一家人凑在一起聊聊天也是挺好的。
其实本来是想送宋大姑回乡里去过年的,怕她想家里,又在这有点乏味。
不过老人家摇头表示不回去。
因为压根不放心,侄媳妇肚子里可能怀着仨侄孙呢,月份也这么大了,又是这样的冰天雪地,她能放心啊?
而且她老人家也还没有在城里过过年,直接留下了。
如今在城里过年虽然是不比乡里那么热闹,毕竟乡里都是住了大半辈子的老邻居,全都熟悉。
可只要日子平安顺遂,哪一天都是过年,也没差的!
不过今儿邓国裕是带着宋小姑特地带上礼物回乡里走亲去了。
虽然知道宋大姑进城了,但他也是带着宋小姑去了宋家屯,可以回去老支书宋大队长他们家里坐坐,说说外边的情况。
当然肯定也是去老周家坐坐,还有宋三姑那边,都特地带礼过去了。
大年初一过完就是大年初二了。
去年的年初二周采还带着李信回娘家了。
不过今年就没有,就李信踩着自行车,带着厚礼上门,二十斤白面,还有烟酒,以及麦乳精跟糖这些。
周采之所以没上门,那是因为孩子还小。
二胎生了个儿子,直接就儿女双全了,但儿子还小呢,这大雪天的就不带过来了,别万一冻着了。
等明年开春了,到时候再一起带过来见见长辈们,现在就算了。
不单单是李信这个女婿上门去,城里宋小姑的三个女儿,也是回娘家了。
一群人还相约着一起过来这边见宋大姑这个大姨,当然还有乔念瑶。
她们之前来过的,都是嫁的城里,又不远。
宋青锋这个表弟搬进来后,宋小姑当然也会跟她们聊到,前阵子都有过来认认门,毕竟城里头多个当运输司机的表弟,这也是有面子的事情。
倒也不是说是势利,可现实就是这样的。
家里有拿得出手的职业,亲戚自然而然就多了。
宋小姑有仨女儿,都带着各自的夫婿,还有孩子们,拎着一份礼过来了。
这年头真的是家家户户都是一串孩子的,没有谁说就一两个的,哪怕有,也是还年轻,后面还会接着生的。
每个人都是三个孩子打底,四五个不多的。
不过乔念瑶照样是不小气,每个人都有红包,反正都不大,图个吉利而已。
还有零食也是,瓜子跟糯米糖,那是叫一群孩子双手都不够捧的,都得掉地上去,但无所谓,捡起来就行。
这壕气的举动总是能把一群孩子给激动高兴得哇哇叫。
哪怕是城里的孩子,也照样没什么零食跟糖可以吃,结果乔念瑶这个表婶出手就是这么大方,能不高兴吗。
“我听说等瑶瑶你生孩子的时候,大嫂她过来给你帮忙?”邓福水笑问道。
她是宋小姑的大女儿。
“我本来也是想找个来搭把手的,毕竟大姑跟小姑年纪也大了,总不能让她们一把年纪还得来忙活这个不是?至于青锋又要上班,干脆就找一个,可小姑说让春华嫂子过来,我想着春华嫂子也是个麻利的,就只能麻烦她了。”乔念瑶笑说道。
邓福冰是二女儿,“让大嫂过来是最好的,她一贯是个能干的,有她过来你只管放心就行,她会给你照顾好的。”
邓福淼也是点头,“对头,大嫂是不用说的。”
她们姐妹几个对方春华这个大嫂的印象都好,每年过节回去也喜欢跟方春华聚着聊天。
不过对张爱梅这个二嫂的印象就很一般了,说不上什么话,主要就是性格太傲了,之前不是有一份工作吗?
话里话外的看不起人。
如今好了,工作给娘家兄弟了,她还傲气什么呢?没一个多搭理她的。
今儿过去她还有点委屈,感觉她们排挤她,但可想错了,是一贯都是这样相处的。
往年她可不觉得这是排挤,只是跟她们合不来而已。
乔念瑶跟她们姐妹仨聊得不错,而宋大姑跟三个外甥女婿也聊得热闹。
加上孩子们被马老喊过去听样板戏,家里的气氛也是很好的。
不过她们姐妹几个都没有多待了,差不多个把小时,也就留下年礼带着男人孩子们都回去了。
宋大姑忍不住道:“你小姑的眼光可真不错,挑的女婿不说是大富大贵的,可他们都是有个正经工作养家糊口的。”
乔念瑶笑了笑,“那可不就得找这样的?还能有情饮水饱吗。”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是连饭都吃不起,那嫁过去干啥子?把自己搭进去,还得让以后的孩子跟着受罪不是?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孩子的命运,从你选择伴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这话可一点都不夸张的。
选择好的男人结婚,以后孩子会有一个好的环境,选择不好的男人结婚,孩子会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可想而知了吧?
哪怕自己能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跟着一块吃苦啊。
所以有那条件的,当然是要往好了找才行,可不能被感情一上头就迷昏了眼,把自己的一辈子搭进去不说,还得把孩子也给搭进去。
宋大姑点点头,“是这样没错。”
她今儿也是看过了,三个外甥女婿也是不差的,当然了,条件也有限。
因为一个工作要养活一大家子,孩子们又是这么一群的,这日子肯定也是拮据的。
只是这年头家家户户都这样,比起乡里头,城里这样旱涝保收的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看看孩子们身上穿的,都还是比较新的衣服。
村里头可没有这样的衣服穿,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只要不穿得太破烂都能接着穿,哪怕穿破烂了,缝缝补补的,还是能用来纳鞋底啥的。
(https://www.tyvxw.cc/ty73352184/4801561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