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画屏初会
廷尉张汤执法严酷,做事雷厉风行,掌天下刑狱,深受天子赏识,公孙弘要想更进一步必须要有得力的助手,因此他早早便将注意打定在他身上。
张汤虽刻意避嫌,但他亦察觉到公孙弘的老奸巨猾,他通经书识时务,能够用儒家的说辞缘饰文法,让天子非常钟意,这恰恰是张汤本人所不及的。
从前张汤将审判后的案件奏报给天子时,他非常不满意,几度驳回,就在张汤深感岌岌可危之迹,他遇到了一个救星,此人正是儿宽。
儿宽谙儒学,明讼狱,文辞得力,以儒家道义阐述法理,张弛有度,文采粲然,有理有据。每每经由他起草的奏章,天子看后都十分满意,并且直接将张汤问傻眼:
“这份章奏出自何人手笔?”
对于张汤肚子里的文墨刘彻还是了如指掌的,张汤也没打算隐瞒,直言相告:“此乃臣属下奏谳掾儿宽所书。”
刘彻点点头,笑道:“这是个人才。”
张汤见他称赞儿宽,便问:“陛下,是否要将儿宽委以重任?”
刘彻否决道:“不,让他跟着你历练历练。”
张汤微微喘了口气,好在天子还是倚重自己的,没有让儿宽取而代之的意思,再加上自己暂时离不开儿宽,需要他这支大手笔帮自己做事,儒学这个玩意尽管张汤有意去学,但脑子这个玩意偏偏很神奇,儒学就是读不进脑子里。
公孙弘恰恰相反,他精通儒学,言辞犀利,能够用儒学巧饰博取天子信任,恰恰是张汤所不能及的,在朝廷中他恰恰也需要这么一位能说会道的盟友,或许在朝廷上能够帮自己说上一些话,不至于孤立无援。
刘彻打定主意任命公孙弘为相,张汤便有意向公孙弘示好,为了尽快争取到他的支持,将淮南王刘安私下里丑化贬低自己的话透露给公孙弘。
大将军卫青得之可得天下;汲黯得之则忠义之士驱从;公孙弘笼络他就像揭开一块丑布。
这话明显是在贬损自己没有节操,公孙弘焉能忍?于是本着“你不仁,别怪我不义”的精气神决心和张汤联手将淮南王刘安赶尽杀绝。
鉴于主父偃之死的教训,明火执仗地玩弄权术最终必然是死路一条,公孙弘老谋深算恰恰不同于主父偃,他广结善缘,笼络有志之士,谦虚节俭,礼贤下士,时常穿粗布衣裳,用破旧棉被盖身子,用自己的俸禄接济有困难的故交好友,深受士子拥戴。
想要整死淮南王刘安不能明着来,他便采取两个策略,一方面提点张汤,朝廷颁布推恩令,淮南王刘安迟迟不见响应,他偏爱太子刘迁,其他庶子必然会有不满憎恨者,示意他可从其他庶子身上着手为己所用。另一方面提拔淮南王刘安的仇家。刘安之父刘长在世时曾经为泄私忿,将生母之死怪罪于审食其,用铁锤将审食其活活捶死,汉文帝刘恒念及手足之情并未对他问罪,两家就此结下血海深仇。公孙弘便借机亲近审食其之孙,提拔他为丞相长使,暗中监视淮南王刘安,审食其之孙为报仇雪恨乐此不疲,不仅暗中监视,还推波助澜,时常在公孙弘耳边说他的坏话。
刘彻视察期门,羽林,卫青陪同在侧。汉承秦制,皇帝贴身近卫为郎中令及其属官,由于郎卫实力较弱,宫廷及京师守卫工作主要由北军、南军承担,刘彻继位后,罢省太尉,加强皇权,实行军事改革的过程中贯彻“居重驭轻”的建军方针,扩充郎卫,将郎中令更名为光禄勋,增设期门军、羽林军,使郎卫与北军、南军成三足鼎立之势,互相牵制,同时互为表里,加强防御系数。
光禄勋与卫尉均位列九卿,官级相平,秩两千石,卫尉统领南军,殿外门舍属卫尉,殿内门舍属光禄勋下设的期门、羽林。因此,期门军、羽林军又被称为“天子亲军”。刘彻格外重视期门、羽林的遴选和任命,选拔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者补羽林,培养军事人才,期门羽林入则宿卫宫廷,出则奉命征战沙场,训练有素,骁勇果敢。
刘彻放眼望去,只见远处一位雄浑飒爽的年轻儿郎骑着骏马来去如风,在羽林士卒中来回穿梭如同一道闪电,急驰而过,身手敏捷。
卫青正不知是何人,待那儿郎转身后终于看出他的真面目,定睛一看,神色惊讶,忍不住脱口而出:“去病?”没想到竟是自己的外甥霍去病,他在羽林驻地纵横驰骋,当成自己家一样无法无天。
刘彻看着那勇猛的儿郎露出惬意的笑容,随即看向卫青,眼中带笑,显得十分满意。
霍去病围着羽林弟子仔细打量,指着一个个身手敏捷的羽林子弟,大声呼喝:“你、你、你还有你都出列!”
卫青见状急忙向刘彻请罪:“羽林乃陛下亲兵,去病年幼无知,竟敢擅自指挥,臣请陛下降罪!”
刘彻笑而不语,向他招手,那儿郎骑着良驹“嗖”得一声如离弦之箭眨眼功夫来到他跟前,迅速地翻身下马,拜见天子,见卫青请罪,想来定是担心自己逾矩,便直接对卫青言明:“舅舅,你别担心了,陛下恩准我挑选羽林组建自己的骑兵。”
他桀傲得抬了抬下巴,眼睛笑得眯起来。
刘彻令卫青平身,仰了仰下颔,笑道:“他说的没错,是朕允许的。”
“陛下,我的八百骑兵已经挑选好了,就等陛下一声令下,臣就率领他们直奔匈奴。”霍去病豪言壮语,少年英姿虎胆英雄,刘彻十分欣赏他身上无所畏惧的英雄豪气。
“挑选了,还得再练练。”刘彻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不受拘束,披甲上阵的自己,然而刘彻必须坐镇长安,唯有在上林苑打猎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一丝指挥“千军万马”戎马倥偬的军旅气息。
“你别光顾着自己,有空去椒房殿看看皇后。”刘彻看着桀骜英勇的霍去病眼睛都挪不开,脸上挂着几丝慈蔼和欣赏,笑得诡异,被霍去病一语戳破:
“陛下想见臣就直说,何必拐弯抹角?”
他是真敢说呀!
卫青捏了把汗,这小兔崽子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出口,幸亏他没说出“你的皇后你自己干嘛不去看”这类话。
刘彻被他戳中心窝肺管子,欣赏他的风骨胆量但是为君者的威仪不能被打败,于是敛了笑意,反驳道:“你哪只眼睛看见朕想见你?”
霍去病挠了挠头,憨笑一声。
刘彻回到宣室,寻找廷尉署审理的主父偃罪牍,正读的仔细,身旁掉下一卷竹简,他正欲捡起,弯下腰,瞧着竹简愣怔一阵,手已然伸向竹简却迟迟不肯捡起,悬在那里,鼓着腮帮一言不发,骄傲放纵的他此刻看起来像只受了委屈的小猫。
宦者令急忙上前给他捡起竹简,双手托举于顶,刘彻神色暗淡,一缕忧伤划过心间,这竹简上面写着司马相如的一首《凤求凰》,自己读过,可是读了又能怎样,人家心里根本不在乎自己。
“这个……不好……”他无与伦比,此刻心情杂乱无章,一颗心时而颤抖时而沉寂,让他觉得非常难受。
宦者令急忙将竹简卷起,低头悄悄瞥了一眼竹简里面的文字:是司马相如的《凤求凰》,看来陛下心里还是在乎李妍的。
他退出大殿,暗示常融,常融反应灵敏,立刻接近李延年,李延年本就打定心意要将李妍送入宫中,常融也想大显身手干出一番“大事”,让天子高看一眼,借此邀宠,二人一拍即合,准备谋划。
常融找到宦者令,托他在天子跟前美言几句,让天子接见李延年,宦者令见天子心里仍然惦记着李妍,便答应为他求情,卖个人情,将来李妍若真能受宠君前,自己也是有功劳的。
刘彻问起宦者令:“长安近日有何情况?”
宦者令低了半截身子,趁机试探他的反应,说道:“奴听说近日长安玉价暴涨,王侯公卿皆以玉搔头。”
刘彻听罢愣了许久,想起自己赠送给李妍的玉簪,那晚从她发髻上取下玉簪挠头,亲手为她戴上,她就在自己跟前,与自己相看相望,她的脸蛋柔嫩得像一湖春水,双眸含情脉脉,楚楚动人,想到这里,他便魂不守舍,仿佛飞进了李妍的身体。
她真是好美,好柔却又好无情的一个女子,这样的柔美,娇媚与无情是他从没有见过的,想到她便难以入眠,想到她,心肝肺腑便揉成一团,拧成一股绳。虽然她伤害了他的感情,但他依旧忘不了她。
刘彻垂眸不语,只呆呆地看着手里的章奏,坐在案前,默不作声。
宦者令见状便向他说道:“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实在是煽动人的情绪,就是一草一木也为之触动,更何况常人呢?”
刘彻闻言,抬眸看了他一眼,他长得越发像只老狐狸了。
宦者令见他有反应便继续补充:“奴已经问过李延年,他说李姑娘原本想给陛下献唱《凤求凰》,自从看了《长门赋》之后伤心地眼泪直掉,他也没有想到李姑娘会突然改变了心意,献唱《长门赋》。”
刘彻听到她眼泪直掉已然心疼不已,哪里管什么献唱不献唱,不过他仔细一想,李妍献唱《长门赋》定然是觉得自己刻薄无情,所以才急于和自己撇清,至于李延年以他的胆子应当是不知情的。
“去叫李延年,朕听听他有什么想说的。”
如果他没什么好说的,废话以后也就懒得听了!
宦者令急忙传召李延年,李延年进殿后向天子磕头请罪,刘彻见他诚恳认罪便不再追究,而是交代他:“司马相如在蜀郡行污纳贿,持身不正,朕已将他免官,你要好好安抚妍儿,不要叫她蒙在鼓里。”
李延年见天子这般“澄清”言明心迹,心中大喜,他称小妹为“妍儿”,可见心里是有她的,于是感激涕零:“奴回去一定好生劝说小妹,不负陛下所托!”
但他心知肚明,小妹的问题并不全在于《长门赋》,而是她的心意根本没有放在天子身上,李延年明白要想让她入宫,先得让她将注意力放在天子身上,再伺机推动,那么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不过光靠自己似乎寸步难行,他想了想必须得找帮手,常融为人机灵,平阳公主多谋,这两个帮手或许可以发挥威力。常融一心想要讨好天子,这个忙他肯定会帮,那么平阳公主呢?
李延年思虑再三,她既然将小妹收入府中送到天子跟前,必定也是这样打算的,他心下敲定,准备大显身手。
(https://www.tyvxw.cc/ty71704085/4238028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