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盛世华唐 > 0187 李世民的魄力和政治智慧

0187 李世民的魄力和政治智慧


  “看来你是真下了功夫。”李世民夸奖道。

  陈景恪谦虚道:“其实我就是写了个框架,正发愁这谱系该怎么写。就在弘文馆遇到了一位大才,在他的帮助下才完成了这个工作。”

  李世民问道:“吕才是吧?说说这个人,真的有你夸奖的这么有才能?”

  陈景恪肯定的道:“比我说的还要有才,就是怕夸的太厉害反而有人不信,我才收着说的。”

  “要说他具体能力,我只能说,  他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堪称全才之人。”

  李世民也不禁动容,道:“全才?你可莫要骗我。”

  陈景恪道:“真假您亲自考察一番不就知道了。”

  李世民默默的把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道:“此事以后再说,先说这华夏文明,你写的不错。”

  陈景恪高兴的道:“谢陛下夸奖,有您这句话我再苦再累都值了。”

  李世民明知道他在拍马屁,心中还是非常受用,  道:“你上次说选一地作为试点,  我考虑之后觉得实无必要。”

  陈景恪顿时急了,  就要争辩。

  李世民伸手阻止他,继续说道:“既然要做实验,那就选一个更大的地方,这样才有说服力。”

  “你们道教不是想要去南方传教吗,刚好把这件事情也一起做了。”

  “啊?”陈景恪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您是说在整个岭南、南中做实验?”

  李世民很满意他的反应,道:“怎么,不敢了?”

  陈景恪马上回道:“敢,怎么不敢。”

  然后又苦着脸道:“可这么大的事情,光靠道教这点人很难完成啊,再说不应该是已朝廷为主导吗?”

  李世民道:“朝廷的目标太大,若由朝廷主导,会让蛮夷感受到威胁,  从而抵制华夏文明的推广。”

  “以民间流传的方式进行宣扬,那些仰慕中原强盛的蛮夷反而愿意接受。如此慢慢渗透,等有了一定的基础朝廷再出手是最稳妥的。”

  “陛下英明。”陈景恪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大唐在四夷眼中就是张牙舞爪的老虎,  这只老虎突然说你是我的一部分,现在是时候回来了。

  你会怎么想?

  肯定会认为老虎准备对自己下手了,  赶紧想办法反抗吧。

  但私下去宣传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汉人再次崛起,重新成为四夷仰慕的对象。汉家的一切都是他们羡慕的对象,能有个汉名都是祖坟冒青烟的荣耀

  现在突然出现一个声音,说大家和汉人一样都是华夏后裔炎黄子孙,不管是真是假都会有人把它当成真的。

  就算明知道是胡扯,出于利益考虑也会默认是真的。

  毕竟如果此事成真,他们也能以华夏后裔炎黄子孙自居了,谁还敢再嘲讽他们?

  其实陈景恪还是没有完全猜透李世民的想法,怕激起蛮夷的逆反心理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不想冒那么大的险。

  这种事情之前从未发生过,没有任何先例,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朝廷的信誉可经不起折腾。

  先在民间进行宣传,如果蛮夷能接受,朝廷再顺势接过大旗。如果蛮夷不能接受,对朝廷也没什么损失。

  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同意在南方宣扬华夏文明概念,对陈景恪来说已经是个意外惊喜了。

  这个试点比之前的一个县大了几十上百倍,足够折腾了。

  不过毕竟是蛮荒之地,  考虑到其中的难处,他还是努力争取道:

  “您说的有道理,可岭南和南中的情况您也是知道的,朝廷要给我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才行。”

  李世民道:“我会下旨让南方的衙门和折冲府,为你们提供方便的。”

  陈景恪摇摇头道:“不够。”

  李世民道:“那你想要什么帮助?”

  陈景恪郑重的道:“人,我们要人手。南方地广人稀环境恶劣,在那里传教需要大量的人手,甚至还要做好死一大批人的准备。”

  “因为朝廷的限制,各道观的道士数量本就不足,抽不出多少人去南方。也没有谁家愿意把自己宝贵的弟子,送到南蛮之地去送死。”

  “我需要一部分度牒当筹码,去和各派谈判,让他们支持这次的行动。”

  李世民露出思索的表情,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一百人。”

  陈景恪心中一喜,连忙道:“至少要一千人,南方地广人稀,人手少了撒进去连点水花都激不起来。”

  李世民眉头微皱,道:“三百。”

  陈景恪叫苦道:“七百,真不能再少了,我们这也是为朝廷效力啊。”

  李世民道:“五百,不能再多了。”

  陈景恪喜上眉梢,生怕他反悔连忙道:“好,就五百,君无戏言,任太监你要给我作证啊。”

  任封想笑又不敢笑,只能低着头装作啥都没听到。

  李世民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道:“朕身为大唐圣人,岂会如你一般言而无信。”

  “嘿嘿。”陈景恪憨笑道:“那是,您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我怎么敢和您比呢。”

  其实他就是故意的,有时候开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反而能拉进彼此的距离。

  刚才他非要找本书看,现在和李世民讨价还价,都是出于这方面考虑。

  现在看起来,效果非常好。

  李世民先是佯装生气,转眼又恢复平常,道:“我记得你上次说过,军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怎么不见相关书籍?”

  “额……您真准备在军队里推行此法啊。”陈景恪有些惊讶,这可不是小事,搞不好就是国家大乱。

  李世民淡淡的道:“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你的法子可不可行,若是错过良法岂不是人生憾事。”

  陈景恪不禁为他的气魄折服,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道:“别高兴太早,大唐府兵皆来自于良家子,你的法子短时间内对他们很难起效果,我也不放心让你拿大唐精锐做实验。”

  “之前我从元从禁军、官户蕃口中择取骁勇善射少年郎百余人,组建了一支亲卫名为百骑司,你就拿他们做实验吧。”

  陈景恪愣了一下,才不敢相信的道:“您说让我去做这件事情?”

  李世民道:“办法是你提出来的,除了你没人懂这些,不交给你交给谁。等会儿我就给你写一道手谕,百骑司悉听你的调遣。”

  百骑司属于亲卫序列,无需经过兵部和十二卫,李世民一道手谕就可以随意调动。

  陈景恪感动的道:“谢陛下信任。”

  李世民道:“把百骑司给我调教好,比说再多感谢的话都有用。”

  陈景恪道:“喏,我必不让陛下失望。”

  之后陈景恪就了解了一下百骑司的组成,结果让他咋舌不已,同时也知道李世民为啥让他去调教这支部队了。

  正如李世民说说,这支军队的成员来自于元从禁军和官户蕃口,问题就出在这里。

  元从禁军是最早追随李渊起兵的晋阳军卒,随着大唐的实力逐渐增强,晋阳军系统却始终没有出现能挑大梁的人。

  没有挑大梁的人,就意味着没有人能为他们这个群体争取利益,然后他们就被解散了。

  有约三万人不愿意离开,表示不要高官厚禄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就行,他们子子孙孙都要为皇帝效忠。

  李渊深受感动就让他们留了下来,还在长安附近给他们置办了田产,并特许他们父死子继。

  所以元从禁军又叫父子兵,是大唐军队序列最特殊的一个群体。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器重,李渊还把看守玄武门的重任交给了他们。

  玄武门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名字,后面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猜到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元从禁军的两个首领当场投诚,后来更是为了抵挡长林军而阵亡。

  正是因为他们的阻挡,长林军才没能攻下玄武门,为李世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其实是没有通知元从禁军的,为什么他们会主动投诚呢?

  一切还是因为身份。

  元从禁军的身份说起来很特殊也很受优待,但反而因此饱受其他部队的歧视,尤其是军功卓著的诸卫大将更是看不上他们。

  李建成为了拉拢功勋,对待元从禁军的态度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李世民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对元从禁军不说多好,至少不歧视。

  人就怕对比,两位皇子的态度一比较,元从禁军就知道该支持谁了。

  李世民也没有亏待元从禁军,登上皇位后就从中遴选了许多优秀子弟,带在身边做亲卫。

  这些父辈立下从龙之功的子弟有多骄纵可想而知,俩字,刺头。

  再说说百骑司的另外一部分兵源,官户番口。

  所谓官户,就是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称官户。《唐律疏义·名例·官户部曲》:“官户隶属司农,州县元无户贯。”

  番户就是被赦免过一次的官奴、官婢。

  说白了就是犯罪分子、贱籍家庭中选取的。

  李世民把一群骄纵的元从禁军子弟,和一群从贱籍里选拔出来的骁勇少年放在一起,不得不说。

  不愧是贞观皇帝啊。

  这手鲶鱼效应玩的太溜了。


  (https://www.tyvxw.cc/ty70910069/68119015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