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

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将过去(4k)


朱标并未急着离去,因为教育改革,涉及国本,尤其是突然增设一个教育部,有太多细节需要确定清楚。

        譬如人员的调动、官员的调动、职责的划分、品级、各项制度等等。

        这些事都是要初步拟定的。

        原本这些事情,朱标应该是要和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商量的,只是眼下看朱标显然没有这个意思。

        对于教育改革,杨宪已经准备很多年了,对于朱标提出的问题,事无巨细,对答如流,甚至很多朱标没有想到的问题,杨宪也给出解决方案。

        杨宪开口道:“小学阶段的教育,朝廷最好推行义务教育,也就是学校方面不以盈利为主。”

        毕竟虽然大明这几年处在经济快速腾飞期,绝大部分的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温饱生活了。

        可要是这时骤然多出一笔不菲的教育费,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负担得起。

        到时候如果还是只有有钱人材能够上学,那么就彻底违背了此次教育改革的初衷。

        按照杨宪规划,小学初等教育阶段,孩子的学费能免就全免。

        最好的情况是,孩子只需要支付课本教材以及自身文具的费用。

        朱标简单算了一下一所小学所需要的费用。

        先不提学校建设的成本,以后每年,建筑、设施设备日常维护费、教职员工的薪俸、办公费用、给学生发放的奖学金等等。

        一所学校,保守一年要往外贴五千两。

        就按一个县建一所小学来算,大明疆域县城将近1500个,也就是说单是教育支出朝廷每年就得花费750万两白银。

        这完全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要知道赋税制度没有改革前,大明一整年的赋税收入也不过就只有1000万两。

        赋税改革后,洪武四年赋税达到了惊人的2500万两白银。

        然后又是经过六年时间,快速发展,再加上东瀛那边的石见山银矿,去年洪武九年,大明全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目前的最高峰4000万两。

        可收入多,大明花销的地方也变得更多了。

        西部的基建、军事火器战船、各式科研,再加上去年胥吏改革后,多出的那成千上万名政务员也是一笔巨大的花销。

        朝廷并没有这么多余钱。

        这750万两白银里头还不包括初期建造学校的费用。

        教育费用一旦起了头,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计。

        就算这两年咬咬牙,让户部把这笔钱给扣出来,也不顶事。

        因为不可持续。

        杨宪看出了朱标的为难,轻轻摇了摇头,笑道:“花不了这么多钱。”

        朱标有些担忧道:“我已经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了,总不能削减老师们的薪酬吧。”

        “用不着。”

        杨宪开口笑道:“一所国立的学校只要运转得当,不说转亏为盈吧,起码能够做到朝廷基本不太需要往里贴钱。”

        “这又是怎么回事?”朱标闻言,这下顿时来了兴致,连声开口问道。

        开办学校,不收学生学费,朱标想不到除此之外,学校还能用什么方式盈利。

        杨宪没有卖关子,开口道:“拉赞助。”

        赞助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二·道安》:“安以白马寺狭,乃更立寺,名曰檀溪,即清河张殷宅也。大富长者,并加赞助,建塔五层,起房四百。”

        在古代,当地豪绅除了会赞助和尚建寺庙,盖佛塔外,有时也会出资援助私塾。

        可那毕竟是私塾,与如今朝廷开办的学校还是有所不同。

        新的情况,自然就会有新的方法与形势。

        杨宪接着开口说道:“可以用学校教学楼的名字在当地进行募捐,捐赠教学楼建设全部费用的人,拥有这栋楼的最终命名权,当然了起的名字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太子殿下你想,地方上那些豪绅们手里有的是钱,他们想的就是如何扬名。如今这大好的机会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又怎么可能会错过。要知道只要这所小学还存在一天,那么他们的名字也会随着教学楼,随着学校保存下来,几十年、几百年。”

        朱标想了想,如果真要按杨宪说的这么做,别说那些豪绅富户了,就连勋贵们也会争相捐款。

        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了盖学校时的费用压力。

        这只是第一步。

        杨宪开口道:“第二步就是卖配套,吸引商家入驻。”

        “学费虽然免费,可学生们日常里还是需要花销的,小到笔墨纸砚,各种点心吃食,大到各类书籍、一日三餐,这些都得花钱买吧。”

        “如今随着大明的不断发展,百姓们生活会越来越好,消费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些开在学校里面的商铺,生意一定差不了,学校方面完全可以和那些有意愿的商人达成协作,让他们入驻进来卖商品,免费提供场所,学校抽取三成利润,等于是躺着就有大笔银子入账。”

        朱标今天是开了眼界了。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学校还能这样经营。

        朱标不知道的是,后世学校里的小卖部、食堂生意不要太好,稍微大一些的学校,放出来竞标每次都要打得头破血流。

        当然了这些仅仅只能是弥补一些损失而已,朝廷方面教育补助每年依旧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这个数字会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再穷不能穷教育嘛。

        远在京城的徐妙云,默默看着杨宪这些日子的操作,嘴角扬起了笑容。

        这世间,仿佛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他。

        春去秋来。

        时间飞逝。

        洪武十年,在这一年中,除了杨宪推行的胥吏改革与教育改革外。

        朝廷方面,老朱也是采取了一些动作。

        其中两点尤为值得注意,一是严惩议政宦官,明朝政府在这一年加强了对宦官议政的监管和处罚,以防止宦官专权。

        二便是奏言实封直达御前,在换了李善长后,朱元璋在这一年改了奏章处理方式,使得奏言可以直接送达皇帝,提高了决策效率。

        三是皇太子裁决政事奏闻,皇太子朱标在这一年,正式赋予直接裁决政事的权力,开始总理政务。

        名为太子,实际上等于是常务副皇帝了。

        除此之外,大明开始对周边那些不接受货币殖民的小国开始发起进攻。

        <div  class="contentadv">        其中以经常骚扰大明西南边境的吐蕃首当其中,吐蕃国本就不是大明藩属国。

        事实上,早在唐王朝开始,吐蕃就已经开始不断侵犯中原。

        吐蕃这个国家,领土面积小,资源也相对较小,尽管吐蕃王朝在西藏地区有一些资源,但由于地形险恶,交通不便,这些资源便很难有效开发利用。

        与之相反是,中原王朝的地大物博。

        因此吐蕃国寄希望于攻击中原王朝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土地,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有唐一朝,几乎由始至终,都处在和吐蕃的争斗中。

        唐太宗时期,双方发生一次规模有限的冲突,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处于守势,保住了西域;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守势。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

        由此可见吐蕃这个国家起码在军事上确实有实力。

        当然了明朝的吐蕃国,与唐时期的吐蕃王朝是两个概念。

        因为吐蕃王朝在元一朝已经灭国,只是在元灭国后,原本纳入元版图的吐蕃宣慰司,又跟着宣布独立。

        这才有了现在的吐蕃国。

        其无论领土面积,还是实力,与当初的那个吐蕃王朝都不可同日而语。

        可就是这样一个吐蕃国,现在竟然还做梦,幻想着祖上旧日荣光。

        完全就是不知所谓。

        带兵出征的将领是梁国公蓝玉,其他不论,单论打仗这一项能力,即便是大明开国虎将如云,他也是能够排进t1这一序列。

        小小吐蕃自然不在话下,不过半年时间,便生擒拿吐蕃王室。

        灭国回来后的蓝玉,为人变得更加目中无人、嚣张跋扈。

        经此一役后,蓝玉放眼整个大明,还能够让他放进眼里的人怕是已经不多了。

        即便是老大哥,之前刚刚灭了高丽的李文忠,此时也已经不在蓝玉眼里。

        皇宫这边。

        虽然老朱时刻把自己已经五十岁了挂在嘴边,可他的身体倒是俊朗得很,这一年,老朱的第十五子诞生,取名为朱植。

        也就是原时空,大明的第一任辽王。

        扬州这边。

        扬州师范大学举办的很成功。

        应该说是,杨宪当初那一封写给天下读书人的信很成功。

        入学的有志青年很多,人才也很多,其中很多并非是那种走投无路、没有选择的读书人,他们是放弃了自己原本的大好前途。

        里头不乏有从政务员离职,从事教育行业的。

        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杨宪就会觉得大明有希望,他的功绩点有希望。

        这一年。

        还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那就是大明军工厂,后装枪终于研发成功。

        之前后装枪研发的难点,主要在于气密性。

        现有的枪械,如果改成后装式,漏气厉害,子弹根本打不远,最多不过二三十步。

        如果加大火药威力,倒是可以解决这问题,不过这样一来,又容易导致炸膛。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后装枪优点再多,单这一条就判了死刑。

        随着炼钢技术的发展、车床等一系列工业革命产物随之出现。

        军工厂终于搞出了无缝钢管,而有了无缝钢管制作枪管,杨宪直接将原本的火药也进行升级换代。

        原本之所以没有,无休止提升火药的威力,那是因为当火炮,火枪铁质不行的时候,冒然这么做,只会引起火器炸膛而已,而不是增加火器的威力。

        取代现阶段黑火药的,不做他想,那就是无烟火药。

        无烟火药制作并不复杂。

        首先需要制作硝化棉,将棉短绒放在硫酸硝酸混合液中浸泡,然后取出棉花洗涤晾干后,得到的就是硝化棉。

        再用硫酸和酒精蒸馏制备乙醚,用乙醚和酒精混合液溶解硝化棉,然后加入光剂石墨、钝化剂樟脑作为稳定剂作用制成固体,固体经过压片和分割做成颗粒,便能制成威力达黑火药两到三倍的无烟火药了。

        而如今既然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后膛枪,那么与之配对的金属壳子弹自然少不了。。

        子弹壳采用的材质,与之前确定不变,用的是铜。

        一颗金属壳子弹由底火(雷管)、发射药、弹壳、弹头几个部分构成。

        弹头方面,尖头长枪弹头,制作起来并不困难。

        不说如今已经有了工业车床,以及其他各式工具,就算是纯手工制作,以大明巧匠们的手艺也不成问题,只不过如此的话,就无法量产。

        军工厂生产出来的所有子弹头都是铜皮铅芯弹头,加工尺寸严格按照杨宪的要求,虽然在产能方面要比之前的纸壳弹要小一些,但是工艺绝对没有挑剔的。

        而圆柱体的弹壳,采用了拉丝工艺,直接生产出来了铜管,然后切割成一截一截的就可以了。

        发射药方面,也就是火药,无烟火药问题,杨宪已经替他们攻克。

        其中唯一的难点,就是底火(雷管),也就是雷酸汞。

        雷酸汞是最早用的起爆药,对火焰、针刺和撞击有较高的敏感性。从发明后一百多年来,一直是雷管装药和火帽击发药的重要组分。

        但雷酸汞安定性能相对较差、有剧毒,含雷酸汞的击发药易腐蚀炮膛和药筒,在后世已经被另一种更安全的叠氮化铅所取代。

        可现在别说是叠氮化铅了,就连雷酸汞发明也是困难重重。

        要知道原时空,雷管可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发明。

        现在即便是杨宪已经提供了雷酸汞完整的工艺,可由于这种火药稳定性实在是太差,在研发过程中,仍旧发生了意外。

        两个火药专家,在调试过程中,不小心引发了爆炸。

        一人轻伤,一人重伤残疾。


  (https://www.tyvxw.cc/ty70758336/12138621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