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安排后事
那个出生乡野压在所有贵女头上宠冠后宫三十年的皇贵妃死了!最后,程老爷不但不追究抢粮的灾民,还在城门口开设粥棚,赈济城外的灾民。通州府的有识之士纷纷效仿,现在不慷慨解囊,真让灾民冲进来就麻烦了。
通州府的城门出就多了很多施粥的棚子,然而这些粥棚对于越聚越多的灾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面对这城外黑压压一片的灾民,城内的权势富贵人家才真正明白‘绝收’两个字的沉重含义,以前即使明白,也没有亲眼看到的这么震撼。
这么大一群流民,要是发生了民变怎么办?站在城头上的知府看着下面成千上万的灾民,背后冒起了冷汗。现在不是为了政绩而粉饰太平的时候了,知府写了奏疏连夜送往京城,这群灾民光凭他小小的通州府是解决不了的了。
当奏疏送到京城时,朝堂上的大臣正在为是否因该增派大军去边关吵得不可开交。而当这封奏折被念出来时,朝堂顿时一静,不过半响又炸开了。
“这通州知府是干什么吃的,这么久才把消息报上来!”户部尚书怒发冲冠的吼道。
旁边吏部侍郎尴尬道:“这也怪不到通州知府身上,谁也想不到旁边青州府、文州府发生了干旱,灾民都往通州跑,是青州和文州的知府失职了。”
“失职……,呵呵。”户部尚书都被气笑了。
“这种官员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一个年轻的御史愤怒道。
“就是就是,这种官员就该杀。”周围官员纷纷高声附和,像是不附和就不足以证明他们不同俗流一样。
中年天子盯着下面吵成一锅粥的官员脸色阴沉,旁边宦官知机的大喊了一声:“朝堂之上,岂容大声喧哗!”
宦官尖锐的声音瞬间压下了朝堂上的喧哗,大臣们连忙跪下请罪。
“处理青州文州的官员的事压后再说,先说灾民的事怎么解决?”玉阶上的天子并没有叫起,而是平静的问道。
朝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大臣们都低着头,假装自己不存在。
皇帝看着下面刚才还慷慨激昂,现在却装鹌鹑的大臣,一时间怒火烧心,却还是按捺了下来,不动声色的问:“王尚书,你说怎么办?”
“朝廷要马上赈灾,安抚受灾百姓……”。被叫到的吏部尚书滔滔不绝道。这个时候肯定要说赈灾,不然会被天下人指着脊梁骨骂。
皇帝皱着眉头听了他说了半天,说的天花乱坠都没说到点子上,直接问道:“怎么赈灾?派谁去?要多少粮食?”
“这个,可以商讨商讨……”吏部尚书额头开始冒冷汗。
“户部没粮,也没有银子。”户部尚书见皇帝看他,连忙道。
大殿上又是一片冷寂,大家当然知道户部没钱没粮,不然早就可以高谈阔论,说出一大堆计划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能力的官员,碰到没粮没钱的情况也赈不了灾。
“满朝文武都没有办法了吗?难道人就放到那里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吗?”皇帝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开口。
兵部给事中咬牙说出了一句可能会被戳着脊梁骨骂的话:“可以效仿前朝以工代赈,反正边关还缺人修城墙。”
‘以工代赈’听着是体恤百姓,但实际上还是徭役的变种,老百姓哪能真的得了好。不过这样也有好处,老百姓看到了一线希望就不会那么容易反,只要掌控好了徭役队伍,就没那么容易发生□□,消除了这个内忧,才好全力的去解决外患。
听见他的提议,周围的大臣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大多眼神带着敬畏,有一些还悄悄离他远一些。虽然知道他这个提议可能没有私心,是为了朝廷,可是就这么轻易的决定几万人的生死,也是心狠,普通人可不敢跟他走太近。
最后没有大臣提出更好的办法,连最开始高谈着为了平民愤要诛杀官员的那几个也不开口了,皇帝就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法,并派了钦差专门来安排流民‘以工代赈’。
程府,管事和账房先生正在给程老爷禀报这段时间施粥的消耗。
“老爷,这样下去府里的粮食支撑不了一年了,我们是不是要暂停施粥呢?”管家有些犹豫的问道。
“现在停不得,流民正处于爆发边缘,现在停了无异于点火。”程老爷坚定的说,像是想到了什么随后又轻声感叹:“况且,圣上派的钦差应该要到了,在朝廷缺粮的时候家有余粮,很不安全啊。”
管家和账房先生一听到这个立马噤声了。
“吩咐下去,以后我程府要全力救助灾民,府内无论主仆每天食用消减一半,节省下来的都用于赈济灾民。”程老爷决定好了之后就大声吩咐道。
“老爷仁善。”管家和账房先生吹捧了程老爷几句后就下去了,他们不仅要把这个消息吩咐给全府,还要尽快传出程府,最好是传遍通州府,让所有人都知道,程府已经缺粮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程老爷启发,那些本来已经打算放弃施粥的人家,也渐渐放出这些消息,减少数量继续施粥了。
自从程府每天减少了食物之后,程府的仆役做事儿就有些提不起劲来。当然他们不敢抱怨,因为对比着城外的流民,他们已经很幸运了,起码不用为生命担忧,况且主人家都减半了,他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提不起劲只是还不习惯饥饿罢了。
李玉儿对于程府节省食物去接济灾民这件事还是有好感的,毕竟那也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还有一层隐秘的心思就是:万一她大伯娘她们也在流民队伍里呢?多一点食物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当然,李玉儿希望她们的处境不要艰难到需要放弃土地背井离乡的地步。
随着时间流逝,天气渐渐变得寒冷,城外的流民更不好过了,天天都有大批的流民死去,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有可能断掉。
张氏嫁给李家老二已经一年多了,刚进门时怕别人嫌弃她腿有点瘸,手脚很是麻利,做事十分勤快,加上嘴巴讨喜,很快就得了李家人喜欢。不久就怀上了孩子,据说还是个男孩,一下子底气就足了,被李家供了起来。脏活累活儿一概不干,心情好时做些轻省活计,心情不好时还得李家老二哄着。
借着怀孕已经躲懒成习惯的老二媳妇李张氏,并不愿意在太阳底下出门。不过她行事很有技巧,不会直白的说出来顶撞公公,她先高高的应了一声,做出急忙起身要出去的样子,紧接着就抱着肚子喊疼了:“不行了,不行了,这小子又开始折腾我了!”
“孙子要紧,孙子要紧!不急不急。”李老汉安慰了老二媳妇,转头看见老三家的还在晒谷子马上黑了脸:“老三家的还不快去喊人!这人怎么像根木头样。”
王氏的听言立马扔下耥耙不管谷子,跑去田里喊人了。不是她木讷,而是她二嫂这招用的次数太多,她已经不信了!不过即使她心里再有怨气,还是要按照公爹的吩咐办事。
这边张氏却弄假成真了,装着装着肚子就真的痛了,向下一坠一坠的疼,即使没有生过,她也知道怎么回事了:“不行,我要生了!”
李老汉又是一阵慌乱,虽然他有三个儿子,但他婆娘生孩子都是他大嫂安排的,他大儿媳妇生孩子是他婆娘安排的。现在他大嫂和婆娘都不在了,他也就抓瞎了,只知道大约要请个接生婆,连忙向儿媳喊道:“别忙,我马上去找王婆子!”
老二媳妇看着不靠谱的公爹跑的比小伙子还快,也没有力气像往常一样在心里嘲笑他‘要养老,不能干重活儿’的说辞,只是撑着力气一瘸一拐的走回了睡房。
无论怎样,李张氏都不会允许自己的肚子出问题,她肚子里的这块肉可关系着她在这个家的地位呢。为什么她大嫂凡事都要忍他,不就是因为她生不出儿子吗?这几个月舒舒服服的呆在家里不用下地干活儿,靠的全是她儿子。
好在李家的田不太远,不久李家的人都回了,家里几个男丁都不知道孕妇要生了该怎么办,自然不好插手,已经生过两个女儿的李家大媳妇陈氏就开始安排着烧水,收拾床褥衣服,把卧室布置成产房。听着公爹已经去找产婆了,就去给弟妹煮东西吃。
关系到自己的金孙,李老汉还是很靠谱的,不久就带了王婆子赶过来。
(https://www.tyvxw.cc/ty7027/921417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