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春秋最强野心家 > 第十六章:草庐卫廷(五)封赏赐爵

第十六章:草庐卫廷(五)封赏赐爵


前番“义”助许穆夫人,于正尝到了名望的好处,如今在这国君之宴上他又来一次,却是有些冒险。于正拿眼偷偷去瞟公子辟疆的反应,深怕自己演砸了惹来这位的恶感。

        那位倒也没特别什么反应,依旧自得其乐地举着铜爵在细细品酒。

        主座上的国君一番恍然大悟的样子,感慨言道:“汝于宴上食肉,却能不忘袍泽兄弟,此为义也。虽有些无礼,孤也不打算再追究了,且入席。孤会再赐下肉食给你的同伴们,你无须担心,放开吃吧。”

        “谢国君之赐。”于正连忙装出感激涕零的样子。

        许穆夫人想到了于正一伙一路护送自己等人归国,的确风餐露宿,多以干粮为食。即便偶有兔狐等猎获也都孝敬了自己和宗女们打牙祭。对于正的印象又有了些改观,虽不知礼却知义也,自己不该轻易下论断的。

        此时石祁子大夫却是突然起身出列,躬身对着国君奏禀道:“国君,今邘邑公子藏肉于袖,自己得食而不忘兄弟,此为义也,还请国君重赏。”

        一旁的宁速大夫也出列附和道:“先君懿公,好鹤轻士,国人皆不愿为其而战,终致亡国。如今正该重赏此人,让天下诸侯重知我新君重义重士之名。”

        “然。”卫君姬申明白自己初继大位,的确也需要一些名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一些离奇故事却是最容易传播的,此事操作得当或可成佳话也说不定。

        特别是卫国的前任国君卫懿公,是个好鹤轻士的昏君,他给仙鹤们封官,让仙鹤坐车,却不礼遇士人,人心向背,这才有了卫国这一场的大难。卫国的确急需扭转这一形象,此事倒却正合堪用。

        太史大夫华龙滑正负责记录官员升迁之事,得国君和两位卿大夫商议的准信后,他便将封赏一一记录在案,然后出列对着众人宣奏道:

        “于氏公子正,邘国公族,邘叔之后,家世清贵。今自愿入仕于卫,当赐‘下士’之爵,赏食邑五十户。”

        这是应有之意,毕竟于正是真正的姬姓贵族之后,入仕卫国,至少也是“士”的爵位起步。

        “狄人侵卫,人皆避战,而其人能倡华夏之义,率麾下甲士入卫抗狄,其行可佳,特迁‘中士’之爵,再赏食邑五十户。”却听太史大夫继续郎朗言道。

        这是特殊时期的特赏,因为卫廷如今财货缺缺,土地也全部沦陷,食邑只能是遥封,所以提高爵位的赏格吸引人才也无不可。

        “又有护送许国夫人归国之功,使卫氏公女不受辱于许,当迁‘上士’之爵,再赠食邑五十户。”

        下午的廷议,卫国的君臣们在公子辟疆的据理力争之下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协议。反正如今讨好许国也是无用,不如索性硬气一些,派使臣去许国斥责许国君臣一番,让诸侯们也看看,卫廷虽危,气节尚存。

        这还没完,太史大夫又继续朗声读道:“今于国君宴上又见其‘义’行,藏肉于袖,食肉而不忘袍泽兄弟。国君佳其美行,特迁“下大夫”之爵,再赐食邑五十户。”

        如此,于正便正式有了卫国的“下大夫”之爵,而且还拥有了两百户的食邑。所谓“诸侯建国、大夫建家”,大夫是能拥有自己的领地的,在自己的领内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也就是说,如今他总算可以称得上是春秋时代的一个拥有“家邑”的小小领主了。而邘氏也算在卫国正式分出一支小宗来,这便是属于于正的“家”。

        “恭贺国君得此佳士。”众人皆起身恭贺。

        “卫君筵席招义士,此事必能成为佳话。”

        这是卫君最爱听得,他于主座上连连叫了几个好字:“好,咳咳…”

        于正正喜悦于自己封赏呢,闻得国君咳嗽之声,忽然突然心中一动:这位短命的国君穿得如此单薄,又要不时接待各国来的使臣,怕不是因为受凉而得感冒死的吧。

        略过这个小插曲,此次筵席之上可算得是宾主尽欢,接下来的氛围就变得轻松多了,众人又喝了一些酒,谈了一些公事,月上初华这才兴尽散去。

        于正出得堂来,却是一时志得意满,忙将手下众人集合了起来。既然他已获卫君封赏,自然,对手下们也不能有所亏待。干脆,就连夜召开了评定会议。

        坐在卫廷安排的一间简陋茅庐之内,就着微微的烛火之光,众人脸上却都是兴奋之色。国君对于公子正的封赏他们已经知晓,可用丰厚形容,他们这些臣子、仆隶们也都惧有荣光。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主家和手下有着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乃是真正的一荣俱荣。

        “恭喜公子!”手下九人拜服在地,行着大礼恭贺道。

        这九人乃是自己从邘邑带出来的,是自己的心腹班底。至于那一卒人马,却是暂时统帅,需要时间慢慢消化、拉拢。

        “快起快起,我之营中,不兴如此大礼。”于正忙让手下们起身,又对他们说道:“我受了卫国‘大夫’之爵,往后咱们便要在这卫国讨生活了,这‘公子’之称便有些不合时宜了,日后诸位唤我作‘主君’吧。”

        卫国的“公子”便是公子辟疆和国君的儿子等人,再叫于正“公子”的确不合适,毕竟他非在邘邑,又已为卫臣。

        “是,主君。”众人依言道。

        “接下来便是诸位的封赏一事。”于正示意下首的计察翻开《评定册》。

        “前番落武者狩,计察立有一等功一次,其余诸位皆立有三等功一次。此番又护送我顺利抵卫,一路勤勤恳恳,当为大家再计三等功一次。”

        于是,计察便依主君所言在《评定册》上又为每人填上三等功一次。

        见众人皆面有喜色,于正却也难得大方一次,又继续言道:“今日我受国君擢拔之恩,刚入卫国,寸功未立,却仍得赐以‘大夫’之爵,这是国君信重给予的特殊擢拔。

        今日我也将这份擢拔厚恩赐予尔等,再为大家记三等功一次。”

        于是计察便也在册上写道:“主君赐擢拔之恩,再计三等功一次,累功可转二等功一次。”

        “西门吉、计察,你二人当为吾家之首席家臣,赐封“中士”爵位。西门吉负责武事,掌管众人平常的训练;计察负责文事,掌管日常记录、粮草后勤。”

        “谢主君赐封。”西门吉、计察闻言却是欣喜地再次俯首下拜道。

        西门吉、计察二人虽然是士族出身,但都不是家中的嫡长子,要不然也不会跟着公子正出来闯荡它国。根据周朝的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他们继承不了父亲的家业和爵位,分封下来只能得到一个国人的身份。如今却是快家中的哥哥一步,先行在卫国封爵,如何能不叫他们欣喜。

        作为大夫的于正,有权利分封自己邑中“士”的爵位,只要之后再向卫廷报备一声就行。

        “仆杨、仆柳、隶山、隶木、竖宽、竖宁还有奚获,尔等七人去其奴籍,特赐国人出身,赏赐‘义’姓。”

        “谢主君赐封。”七人一齐出列,俯首下拜。

        仆、隶、竖、奚都是奴隶的一种,今日于正赐予他们国人身份,以后他们就是自由民了,子孙后代也都不再是奴隶了。对于他们,这就是天大的恩赐。

        又因为今日于正以“义”扬名,为了表彰此事,便将七人都赐‘义’姓,这样七人的后人便能代代传承此事。

        【作者题外话】:求推荐,求票票,因为春秋时代毕竟久远前面或许铺垫多了,现在故事逐渐进入正轨,相信会越来越精彩。


  (https://www.tyvxw.cc/ty67718420/4482073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