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穿越之弃妇不自弃 > 第69章 牧童骑黄牛

第69章 牧童骑黄牛


郑明不想吃剩菜,已经吩咐灶房留了青菜,等会儿给她炒。

        淳和居里,郑明打发尤妈妈她们出去吃饭,她自己动手拿过一张煎饼,挖了一勺蒜泥,仔细地抹在煎饼上,又尽可能多地铺上黄瓜丝、茄子炒辣椒、炒鸡蛋,把一张煎饼卷成了一个粗粗的园轱辘,咬了一口,忍不住喟叹了一声,“嗯!”

        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可惜白菜还没长成,要不然,再炒一个白菜炒粉条,就更圆满了。

        至于麻辣鸡鸭丝、酸豆角肉末之类的硬菜,她没让灶房留。

        姥姥和妈妈做的煎饼卷菜,从来就那几样素菜,仿佛煎饼天生就该卷这几样菜,卷了其他的菜,就不成其为煎饼卷菜了。

        这是她从小最爱吃的饭之一,小的时候是姥姥给她做,后来她妈妈又三不五时地做,她是百吃不厌。

        现在,她终于又吃上煎饼卷菜了,还是那几道菜,地道的家里的味道。

        郑明莫名的有些伤感,想起姥姥打电话,一般跑不了那几句:“我摊煎饼了,你带虹虹来吃。”

        “包菜包子了,你带虹虹来吃。”

        “炸酥肉和丸子了,你来取些给虹虹做烩菜。”

        想起妈妈周末好不容易休息两天,还要不厌其烦地问她:“虹虹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然后是红烧排骨、红烧鸡爪、麻辣鱼、香辣虾、鲜鸡汤烩菜等等各种选项。

        只因为她爱吃肉,爱吃有味道的,口味清淡的妈妈从来都是以她为主,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口味。

        郑明第一次跟冯氏呛呛,也有个原因,就是冯氏用儿媳妇偷吃煎饼的笑话暗喻郑明偷吃,提到了她最爱吃的煎饼,偏偏她还吃不上,又让她想起了妈妈、想起了姥姥、想起了前世那个温暖的家。

        你说啥不行,干嘛非得提煎饼,提那个可怜的儿媳妇!

        当时日日吃不饱的郑明本来就要出离愤怒了,冯氏的笑话又正好狠狠戳了郑明的心,不但让她对自己挨饿的事怒不可遏,更让她想起了煎饼卷菜、想起了她的亲人,想起了前世幸福无比的生活。

        日常连个煎饼都吃不上,馋到趁婆婆不在家“偷吃”,那还活个什么劲儿!

        每个人都有逆鳞,儿媳妇也不例外。冯氏在不知不觉中正好捋在儿媳妇的逆鳞上,就难免倒霉了。

        被热油泼过的蒜泥和各种菜被柔软筋道的煎饼卷在一起,组合成了独特的香味,郑明吃的不亦乐乎。

        有身份的人,特别是女人,是不吃葱蒜韭菜这些有气味的东西的,所谓的“臭葱烂味”会降低她们的身份,岂不知,蒜最是好东西,抗癌消炎预防“三高”,在这医疗不发达的古代,堪称廉价长寿食物,尤其夏天,吃点蒜还能抗病。

        又不出门又不见客,吃点蒜有什么关系。

        郑明好好地过了把瘾,直吃的肚皮滚圆,才洗了洗油津津的手,毫无形象地摊在扶手椅上。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少爷回来了,少爷安好!”屋门外,秋儿、艾艾忽然齐声问好,脚步声响,李繁进了堂屋的门。

        郑明不禁有些怨愤,把你们母子伺候的吃好,我才回来吃饭,我容易嘛我。刚吃饱,都不让人歇一会儿,又来捣什么乱?

        “夫君过来了。”郑明有些艰难地从椅子上直起身子,疏离地打了个招呼。

        “嗯,天气热,书也看不进去,就早些回来了。”李繁背着手进来,把“回来了”几个字咬的很重。

        他顶着一张平板脸坐在了八仙桌的另一边,幽怨地腹诽道,“什么‘过来了’,这我的院子,我又不是串门的。”

        “以后磨墨用砚台吧,哪有用碟子磨墨的,你可真会凑合。”李繁说着把手里的一只砚台放在了桌上。

        “我就胡乱写写,用啥磨墨都不打紧。”郑明应了一句,李同学的平板脸更板了,她看一眼李繁放在桌上的砚台,赶紧补充了一句,“不过还是要谢谢夫君!”

        只见那砚台色如青铜却又莹润如玉,仿佛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整个砚台依着石料的形状,在左边的砚额上巧妙地雕刻了立体的牧童放牛,七八岁的小牧童梳着小揪揪,顽皮地骑在牛背上,手里还甩着一枝柳条。那牧童机灵调皮,牛肥硕健壮,让人看了不由得喜爱。

        砚额对面的砚边,沿着石料的起伏雕成了群山,俨然有巍峨之态,隔着砚池与牧童黄牛相呼应。下砚边被雕成弯曲的溪流,从远方的群山蜿蜒流出,一直流到牛的脚边。

        看着这精雕细琢的砚台,郑明忍不住笑逐颜开,就算她不懂,也看出来了,这是好东西啊,好东西谁都喜欢,姐尤其喜欢。

        人一兴奋,脑子反应就快,嘴比脑子更快,郑明嘴快地赞叹道:“哇!这小孩好可爱!这牛好憨厚!再给这里刻上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就更应景了。”郑明指着两公分宽的上砚边,示意应该在那里刻字。

        李繁的眼睛刷的亮起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不错不错,写景平实又颇有野趣,娘子不如再想想,凑成一首五言绝句。”李繁希冀地瞪着郑明,郑明窘的直想把自己的舌头咬掉。

        郑家有族学女子可上不了,这倒霉蛋儿充其量,能跟哥哥混的认识个“郑”字罢了,怎么可能是个文化人儿?

        郑明讪笑道:“不知在哪里听说了这么一句,正好应景。”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嗯,是挺应景的,真是太应景了!”李繁回味了一下,越咀嚼越有味道,不禁兴奋地从椅子上站起又坐下,郑明后悔的眼皮直跳。

        唉,诗词雄霸中国文坛几千年,早就深入到国人的骨髓和血脉里了,那些精华中的精华被广泛传颂,日常谁不知道个“离离原上草”,“床前明月光”,“海内存知己”,“空山新雨后”,这一不留神可不就带出来了。

        诗词歌赋中既有崇山峻岭、大河滔滔,又有小桥流水、人面桃花,因为有感而发,唐诗宋词也成了中国文化最精华的部分之一、最典型的文化符号。

        相比四书五经,这些诗词也更契合了文人悲天悯人、无事□□的调调子,所以,后来科举虽然演变成了以考四书五经为主,可中国的文人骨子里最喜欢的永远是诗词歌赋。

        李繁也不例外。

        郑明又嘟哝道:“我是瞎雀碰了个谷穗,瞎碰上的。”

        “虽然是碰巧了,足见娘子是心有灵犀的。”李繁满眼星星地看了一眼郑明,殷殷地说。

        “这砚台看着可不一般,不会是名砚吧,可别让我糟蹋了。”郑明喜欢地用手摩挲着砚台,感受着石头细腻润泽的质地,赶紧转了话题。

        “这是一方洮砚,洮砚磨起墨来润滑不拒墨,用笔蘸墨微涩不滞笔,发墨快,储墨久,很好用的。这是我这次在京城遇到的,送给你用吧。”

        “这么好的东西,就该收藏起来,真拿来磨墨啊?”舍不得啊,太奢侈了,自己要是书法家倒还说得过去,郑明扫了一眼桌上那一沓用过的毛边纸,用这么精致的砚台磨墨,写出那样的字来,咋那么心虚呢!


  (https://www.tyvxw.cc/ty67010052/4275683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